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及药物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6例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和分析其ApoE基因分型,同时检测其基线血脂水平,试验组给予益气活血化痰之调脂通脉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其血脂水平。结果206例患者基线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按照ApoE3/4〉E3/3〉E2/3的规律逐渐降低,3种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ApoE3/4基因型患者与ApoE2/3、ApoE3/3基因型患者比较,LDL-C降低改善率最高(P〈0.01),ApoE2/3基因型患者与ApoE3/3、ApoE3/4基因型患者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改善率最大(P〈0.05)。对照组血脂改善率,3种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基线血脂水平,并对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所采取的益气活血化痰法调脂治疗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PCR-RFLP法检测210例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ApoE基因分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不同ApoE基因型,血脂LDL-C水平,按照E3/4﹥E3/3﹥E2/3的规律逐渐降低,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46),以E3/4为最高,E2/3为最低,而TC、TG、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高脂血症血脂水平,E4基因型痰瘀证个体血脂LDL-C水平明显增高,推测E4基因型可能是高脂血症痰瘀证候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血脂浓度及应证方药(调脂通脉颗粒)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172例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脂通脉颗粒)和对照组(血脂康胶囊),观察症状、体征(证候积分)和血脂浓度的变化,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ApoE基因型测定。结果调脂通脉颗粒调脂疗效与血脂康相当,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证候积分改善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携带ApoEE3/3和E3/4基因型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高于E2/3基因型者(P<0.05或P<0.01);E3/4型患者对应证方药在LDL-C浓度的改善上较E2/3和E3/3型明显(P<0.01)。结论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ApoE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证方药调脂作用的敏感性不同,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证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指标变化程度,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型)的中药。其疗效水平与脂必妥相当,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康调脂疗效差异及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所有观察对象予血脂康胶囊,不服用其他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血脂康治疗6周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肝肾阴虚证TC下降幅度最低,较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肝肾阴虚证和气滞血瘀证TG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余各证型未有明显降低: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HDL-C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和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含ε2等位基因型(E2/E2+E2/E3)者中痰浊阻遏证比例最高,含ε3等位基因型(E3/E3)者中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证比例较高,含ε4等位基因型(E3/E4+E4/E4)者中气滞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比例较高.结论:血脂康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调脂疗效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基于不同中医证型间AooE表型构成比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痰瘀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82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因分型芯片法检测2组受试者的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2组受试者的血脂水平,观察STEMI患者及其不同中医证素(痰证和瘀证)与ApoE基因型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均以基因型E3/3频率和表现型E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均大于70%。2组间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脂质异常可能是导致STEMI的危险因素之一。(3)E3/4基因型或E4表现型患者以痰证表现为主,而E3/3基因型和E3表现型患者以瘀证表现为主,其中,E3/4基因型患瘀证的概率是E3/3型的0.17倍[OR=0.17,95% CI=(0.03,0.96)],E4表现型患瘀证的概率是E3型的0.15倍[OR=0.15,95% CI=(0.03,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瘀证STEMI的发生发展可能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关而与其血脂水平相关,其中含有ApoE4表现型的痰证患者更多,故推测当存在ApoE E4等位基因时,良好的脂质控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可能是有益的,而在中医“治未病”方面,化痰可能比化瘀更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痰瘀证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6例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apoE基因分型,按照频数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结果 在206例高脂皿症痰瘀证人群中,共检测到5种基因型,以ε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78.33%,ε2为8.75%,ε4为12.93%.apo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北京自然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ε3等位基因频率仍明显减少,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多.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布与高脂血症痰瘀证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治疗前后CHD中医证型证候积分、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施治CHD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将118例CH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每日1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予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检测不同中医证型的ApoE基因多态性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统计证候积分,比较通心络胶囊对不同ApoE等位基因、不同ApoE基因表型、不同证型CHD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及疗效。结果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ε2、ε3、ε4各等位基因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ε4与ε2、ε3比较,痰阻心脉证积分降低改善率最高(P0.05),其他各基因表型间的气阴两虚证及心血瘀阻证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ε4型改善率痰阻心脉证疗效最好,优于ε2、ε3型;对照组各等位基因对于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积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各不同基因表型调脂疗效比较,TC、LDL-C降低和HDL-C升高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降低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各相同基因表型间治疗前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干预CHD疗效显著,对不同ApoE基因CHD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均具有影响,但对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具有明显疗效,尤以痰阻心脉证疗效最为显著;可有效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不同的痰瘀证候与载脂蛋白E基因第一内含子增强子(ApoE IE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CHD中医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证(其他证型)患者200例,另选100例健康对照,常规检测所有样品的血脂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poE IE1的基因型.采用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但C/C,C/G,G/G基因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顺序有依次升高的趋势.CHD患者中的G/G基因型显著多于健康对照,并在痰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的分布多于瘀证和非痰非瘀证.G等位基因与apoE第四外显子ε4等位基因密切相关.结论:ApoE第一内含子增强子BspLI位点的G/G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痰证及痰瘀互阻证的易感基因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HUK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共纳入341例风痰瘀阻证及284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例。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 i PLEX进行CHUK 3个位点(rs3808917,rs2230804,rs3808916)基因分型,运用HITACHI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在风痰瘀阻证患者中,TG(TG:F=3.125,P=0.045)、LDL-C(LDL-C:F=3.58,P=0.029)水平在不同rs3808917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气虚血瘀证患者中,TC、Tg,HDL-C、LDL-C水平在不同CHUK基因多态性基因型携带者之间、或在不同等位基因携带者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CHUK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缺血性中风痰瘀阻证的血脂代谢,但不影响气虚血瘀证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