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血管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血管蒂胆囊瓣修复胆道缺损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0例成人胆道标本,观测胆囊血管走行、分布的规律性及其与胆道的位置关系。结果(1)胆囊动脉多数(60.6%)在胆囊颈左缘到达胆囊,其在胆囊上主干支起始外径1.1±0.4mm,长度56.2±14.7mm;(2)胆囊动脉自进入胆囊壁处至左肝管出肝门处距离为23.3±7.5mm;至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最下端距离为28.6±6.8mm。结论术中制取胆囊瓣及转位修复应根据胆囊动脉的走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
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前壁大块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明 《四川医学》2002,23(4):351-351
患者 ,女性 ,4 5岁。因反复上腹部阵发性绞痛 3+年 ,加重伴进行性黄疸 10 + 天。 B超提示 :胆总管结石、胆道梗阻。门诊以胆石症、胆道梗阻收住我院。入院后经对症、支持、消炎等积极的术前准备后行胆道探查。术中见 :胆总管上段、肝总管、肝左管前壁坏死、穿孔 ,并且有 3枚较大结石紧紧嵌入 ,取尽结石后 ,有墨绿色胆汁向外流出。胆总管上段、肝总管、肝左管前壁缺损大约有 4 .5 cm左右 ,清创、修整缺损处 ,由于局部解剖层次不清 ,加上该患者大网膜较短 ,难以修补和胆肠吻合。由于该患者胆囊炎症不明显 ,我们采用了在胆囊切除术中 ,留有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胆囊瓣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病变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21例肝外肝管良性病变缺损行胆囊瓣修复,其中Mirizzi综合征Ⅱ型、Ⅲ型分别为7例和3例;胆囊、胆总管瘘4例;肝门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总管阶段性狭窄2例。术后定期T形管造影和B超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漏胆汁,无明显胆管炎出现,复查肝功能无异常改变。术后6个月T形管造影已显示胆管腔完整、内壁光滑、无粘膜中断,十二指肠排放良好,但有4例有局限性扩张征象。6~12个月拔管.B超复查效果满意。结论 胆囊瓣修复肝外胆管狭窄或缺损,术式操作简单,能保持正常解剖结构,且保留了胆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Oddi’s括约肌功能等,是一种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病变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汤晓东  李浩  蒋剑  周红玉 《右江医学》2005,33(2):175-175
肝外胆管炎性狭窄,医源性胆管损伤和胆内瘘等所致的胆管狭窄和缺损的治疗,仍是胆道外科中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1]。目前常用胆肠吻合进行修复,但破坏了正常胆肠通道的生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为了尽可能保持胆道生理功能,避免肠液向胆道内返流引起的种种危害,近 5 年来,我科利用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 5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36~65 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胆囊胆总管瘘 1 例,胆囊肝总管瘘 1 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胆总管及右肝管炎性狭窄各1例。2.手术方法 麻醉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60例胆管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接受术中胆道取石,胆管狭窄整形,胆肠Roux—en-Y吻合术;观察组30例进行术中取石,用带蒂胆囊瓣进行胆管狭窄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狭窄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具有较好效果,可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狭窄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1991年以来 ,针对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 ,选用 4种不同的组织瓣完成缺损修复 1 1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32岁。致伤原因 :电烧伤 4例 ,车碾伤 5例 ,贴骨疤痕切除后创面 2例。缺损部位 :第Ⅰ跖趾关节残端、内侧各 1例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4例 ,足背 3例 ,前跖区合并足背皮肤缺损 2例。缺损面积 :最大 40cm× 30cm ,最小 2 .0cm× 1 .5cm。修复时间 :早期修复 9例 ,晚期修复 2例。1 .2 修复方法 带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 4例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桥式…  相似文献   

8.
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胆管缺损2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了28例带蒂脐静脉瓣修复缺损的临床经验,恢复正常的胆道生理状态,生理Oddi括约肌功能,预防上行性胆道感染,方法:(1)胆道后壁对端吻合,上下端胆管的壁纵行切开,带蒂脐胸脉瓣胆管前壁缺损修复术15列;(2)部分的胆管缺损修复术4例;(3)炎性胆管狭窄,胆管缺损修复术9例,结果:术后3年以上20例,其中优良者17例,3例再手术,本组无1例死亡,结论:带蒂脐静脉瓣是修复胆管缺损的一种理想年和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因肿瘤等原因大范围切除后,在外形重建和功能恢复方面困难较大。目前国内多采自体髂骨瓣或肋骨修复下颌骨巨大缺损,而对于下颌骨大范围的缺损,目前尚未有较好的修复材料及方法。我们于1989年4月3日开始和本院骨科联合,自行设计,吻合旋肩胛下动静脉的游离肩钾骨瓣移植。一期修复下颌骨胛瘤切除术后缺损2例,经7年临床观察、移植骨瓣成活,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一:白小玉,女,26岁,农民,甘肃省舟曲县曲氏乡人。病历号:79996,病案号:25505。因左下颌骨无痛性肿大3年,同侧牙齿松动,不能咀嚼而就诊,经拍片等检查后…  相似文献   

10.
带蒂肝镰状韧带修复胆管缺损的临床应用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小波 《四川医学》1999,20(2):211-211
我院自1996年以来,利用带蒂肝镰状韧带修复胆管缺损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20~66岁。炎性胆管狭窄切开1例,胆囊切除术时医源性胆管损伤1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剖开狭窄后置“T”管支撑引流无法缝合胆...  相似文献   

11.
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 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手部指动脉神经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方法:按Litter法,在手指残端设计皮瓣,分离血管神经蒂,以增加皮瓣推进距离,用于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自2000年以来,应用45例,指端创面长度1.5-2.4cm。结果:45例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肌腱缺损的创面。  相似文献   

13.
Lithocholic acid (LCA) is a potent hepatotoxic compound. Fetal LCA may have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onatal cholestasis/extrahepatic biliary atresia (EHBA). Fetal liver efficiently hydroxylates LCA in several positions. This may represent a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 In the present study LCA, cholic acid (CA) and 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 were quantit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sing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in small amounts of stored dried blood from six newborn infants with EHBA and fourteen con-trols. The blood was collected at neonatal metabolic screening. Mean blood levels (±S.E.M.) of LCA were 0.11±0.04 μM in the in-fants with EHBA and 0.08±0.02 μM in the control infants. The corresponding levels for CA and CDCA were 15.6±3.6 μM and 7.4±2.5 μM in the infants with EHBA and 1.7±0.3 μM and 1.8±0.4 μM in the controls.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CA and CDCA in the infants with liver disease can be explained by cholestasis. The low blood levels of LCA indicate a normal fetal metabolism of this bile acid in EHBA.  相似文献   

14.
肝外胆管癌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外胆管癌合理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 16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 ,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肝外胆管癌手术方式有根治性切除、姑息切除、胆道引流术。本组病例获根治性切除 3例 ,姑息切除 2例 ,胆道引流术 11例 ,手术并发症有 6例 (37.5 % ) ,无手术死亡率 (0 % ) ,其中 10例获定期随访 ,存活 1年以上的有 2例 (2 / 10 )。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能提高生存率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5.
聂建雄 《中外医疗》2011,30(10):4-5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均为重物压砸伤或车祸致伤致足跟部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组织裸露,均采用带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结果 18例中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解痉治疗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而Ⅱ期行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病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修复。结论足跟部及踝部皮肤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手术风险小,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能有效降低肢体的伤残率。保全肢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外胆道闭锁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肝外胆道闭锁(EHBA)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对25例15~90d的EHBA患儿进行了血清CMVIgM抗体和肝组织中CMV前早抗原(IEA)、CMV早期抗原(EA)检测。结果:25例EHBA患儿CMVIgM抗体阳性11例(44%)。25例EHBA肝组织中CMVIEA和CMVEA双阳性9例,单项CMVIEA阳性2例,单项CMVEA阳性互例。肝组织病理检查CMVIEA和CMVEA双阳性或单项阳性与CMV阴性对比病变无显著差异,但肝细胞坏死的程度CMV阳性重于阴性组。肝外胆道呈条索状CMV阳性多见。CMV阳性EHBA患儿肝脾肿大更为显著,SALT峰值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带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及颜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及颜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眼睑及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21例,根据缺损面积的需要在颞部顺鱼尾纹方向设计带眼轮匝肌蒂皮瓣,通过直接旋转或旋转后经过皮下隧道对缺损区进行修复。结果 23个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转移的皮瓣肤色与周围一致,缺损区修复彻底,眼睑及颜面部无明显瘢痕,具有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结论 采用带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睑及颜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根治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癌,分析根治手术和姑息手术的影响因素和手术方式。结果 上段胆管癌15例,中段6例,下段11例。上、中、下段胆管癌根治的比例分别为30%、50%和27.3%。病人的全身状况、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转移情况,以及医疗技术条件是决定能否行根治手术的关键因素。结论 在具备根治术的条件下,应首选根治性手术,否则,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技术条件选择相应的姑息性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带血管蒂修复术后皮瓣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并通过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后皮瓣坏死的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修复组,依据皮瓣坏死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例作为健康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不同时点的血流速度(BFV)、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检测,采用Spearman分析法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皮瓣坏死程度关系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修复组患者各时点BFV、BP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点BFV、BPR水平方面: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BFV、BPR水平与皮瓣坏死程度呈负相关(r1=-0.512;P1<0.05;r2=-0.671;P2<0.05)。结论:BFV、BPR与皮瓣的存活具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预测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