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关元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穴位贴敷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并与对照组针灸治疗96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20%,对照组78.13%,穴位贴敷疗法疗效优于针灸治疗(P<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尤其适于气血瘀滞及寒湿凝滞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2.17±3.01、4.32±1.28,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1.76±2.64、5.45±3.16。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前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花酒腹部按摩联合中药敷神阙穴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痛经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在发病期给予镇痛药及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红花酒腹部按摩联合中药敷神阙穴进行治疗,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酒腹部按摩联合中药敷神阙穴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痛经灸(中国灸系列产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痛经灸贴敷关元穴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组疗效优于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中药穴位贴敷及辨证护理进行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取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106例,并与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98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23%,对照组79.59%,穴位贴敷疗法疗效优于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及辨证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尤其适于气血瘀滞及寒湿凝滞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6.
中药灌肠配合敷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新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4-1165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敷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疗效。方法 6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就诊日期奇、偶数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配合敷脐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进行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痛经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配合敷脐能明显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中药炖鸡治疗产后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关节痛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中药炖鸡口服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抚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抚触联合中药炖鸡治疗产后关节痛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温经汤合辛芥散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温经汤内服 ,辛芥散外敷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 2例 )和对照组 (38例 ) ,治疗组给予温经汤内服 ,予辛芥散外敷下腹。对照组予消炎痛、维生素B6内服 ,腹部敷热水袋 ,连用 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0 %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温经汤内服配合辛芥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敷脐疗法结合微波理疗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治疗的202例痛经患者为例,对其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使用中药敷脐结合微波理疗进行治疗,共128例,为观察组;一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共7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上述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在复发率、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中药敷脐疗法结合微波理疗治疗痛经疗效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硬性痛经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温经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治疗组为90.0%(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观察对照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案筛选和录入符合要求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应按试验方案方法及疗程治疗,填写临床观察表,以提供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数据和资料.结果 临床观察证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观察组30例,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采用元胡止痛滴丸对照组30例,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观察组在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盐灸敷加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方法:将200例原发性痛经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中药加温盐灸敷)和对照组55例(不加温盐灸敷),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加温盐灸敷关元、中极、气海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贴膏穴位贴敷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膏贴穴位贴敷;对照组10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咳嗽症状及肺部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症状及肺部症状在治疗3天后明显好转101例,对照组有81例.结论:中药贴敷理疗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在缓解女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经期疼痛和减轻其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双盲临床试验。在两阶段的临床试验中,随机将来自某中医大学院校的60例原发性痛经学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服用芬必得缓释胶囊的基础治疗。在第一阶段,试验组接受对关元穴(CV4)和神阙穴(CV8)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接受不使用中药(安慰剂疗法)仅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的治疗。进行2个月经周期的干预后停止干预,间隔3个月经周期以清洗周期循环。第二阶段,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对调。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语言评价量表(VRS)、数字评价量表(NRS)、行为疼痛测定表(BRS-6)、疼痛评定指数量表(PRI)及回顾性症状量表(RSS)评价疗效。【结果】经第一阶段2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试验组对VAS、BRS-6、PRI、NRS、VRS量表评分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第二阶段的2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对照组对VAS、BRS-6、PRI、NRS、VRS量表评分的改善作用均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地缓解女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经期疼痛和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关元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只接受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先于关元穴隔姜艾灸后,再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隔姜艾灸关元穴治疗可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具有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及艾灸,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心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肌肉痉挛3例,治疗组发生胶布过敏2例,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0年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病人100例,50例采用中药贴敷于气海、关元、神阙三个穴位,50例病人不用中药,只在相应穴位处贴敷。结果:2个疗程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痛经有效率98%,不用中药贴敷治痛经有效率32%。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经止痛膏穴位贴敷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于经前及经期穴位贴敷温经止痛膏,对照组18例服用玄胡止痛片,疗程3个月经周期。疗效评价采用治疗前后症状指数积分比较及总疗效比较法。结果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腰酸、出冷汗、吐泻等症状积分值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止痛膏穴位敷贴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程度、每次排便所需时间及每周排便次数等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便秘患者采取常规调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且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饮加中药敷脐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8例脾虚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饮加中药敷脐.结果两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饮加中药敷脐可明显改善脾虚泄泻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