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患者,男,61岁.主因"乏力1年,腹痛、腹胀10d、呼吸困难1 d,于2012年8月20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周身乏力体检发现血肌酐380 μmol/L,口服中药治疗,2012年7月12日复查血肌酐见升高至790 μmol/L,患者拒绝血液净化治疗.该患于入院前10 d前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为持续性钝痛,无放散痛,伴恶心、呕吐较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血性液.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淀粉酶值大于2 000 U/L,以"胰腺炎"治疗,入院前1d出现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伴呼吸困难,尿量减少,伴大汗,周身湿冷,转诊我院继续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90/110mmHg,血压控制不理想.脑梗塞病史7年余,未留下后遗症,生活可自理.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肾移植术后9个月,肌酐升高6个月"于2011年6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手术顺利,术后肾功恢复正常,服用普乐可复(FK506)6 mg/d+霉酚酸酯(MMF)1 000 mg/d+强的松15mg/d抗排异治疗.术后4个月出现肌酐进行性增高,不伴发热、尿量减少及尿检异常,查FK-506血药浓度7.6 ng/ml,予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调整口服用药方案为:FK506 3.5 mg/d+ MMF1 000 mg/d+强的松15 mg/d+西罗莫司2 mg/d,肌酐降至122.5 μmol/L.患者于术后7个月再次出现肌酐上升至176.6μmol/L.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入院.  相似文献   

3.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2岁,以"发现肌酐水平升高2个月"为主诉于2008-07-17入院.2个月前因不洁饮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伴体温升高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82×109/L,血红蛋白(Hb)97 g/L,血小板(PLT)167×109/L.肌酐120 μmol/L,肌酸激酶(CK)355 U/L.尿常规:正常.诊断为肠道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1个月前复查:Hb 98 g/L,肌酐116 μmol/L,CK 326 U/L,24 h尿蛋白<0.15 g,双肾B超检查未见异常,未予特殊治疗.2周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Hb 98 g/L,肌酐124 μmol/L,清蛋白(Alb)45.2 g/L,胆固醇(CHOL) 10.7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7.68 mmol/L.尿常规:正常.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确诊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于发病 3天内、发病 2周时、发病 4周时取静脉血测定LPA含量 ,动态观察其变化过程。LPA检测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分离LPA ,用定磷法测定。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 3天内血浆LPA含量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1 0 .6 3μmol/L± 3.6 7μmol/L ,2 .6 7μmol/L± 1 .4 0 μmol/L ,2 .0 4 μmol/L± 1 .0 1 μmol/L ;脑血栓形成组LPA的增高可持续 2周 (发病 2周时含量为5 .31 μmol/L± 1 .94 μmol/L) ,发病第 4周时降至正常水平 (2 .0 9μmol/L± 1 .0 1 μmol/L) ,总体规律为发病时明显增高 ,而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脑出血组发病 2周时含量 2 .5 4 μmol/L± .91 μmol/L、发病四周时含量 2 .2 8μmol/L±1 .0 4 μmol/L,与出血发病 3天内含量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PA可以作为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一个指标 ,用来指导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伴乏力、纳差4个月"于2006年9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4月因血压控制不佳,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腹胀于外院查血肌酐进行性升高,最高552 μmol/L,经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尿毒症脑病临床观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8岁,以"周身乏力3个月,加重伴急躁易怒半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血肌酐增高为480 μmol/L,于当地医院口服药用炭片常规量治疗.入院前半个月,血肌酐上涨至780 μmol/L,出现情志急躁易怒,曾于外院住院治疗.因其情志异常不能配合血液透析,以口服药物降肌酐治疗为主,但血肌酐逐渐进展,最高达1100 μmol/L,精神障碍症状逐渐加重,遂转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后诊断以"尿毒症,尿毒症脑病",因其不能配合血液透析疗,给予内科保守治疗,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醒脑静注射液20 ml每日1次静点,同时口服药用炭片、海昆肾喜胶囊常规量.用药1周,患者血肌酐虽无明显下降,但可以与人正常交流,问答正确,有逻辑思维,无急躁情绪,可配合常规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7.
陆旭  崔巍  刘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49-2050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1岁,因"乏力、多食、多汗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9-08-19入院.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乏力,伴有多食、多汗、易怒,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应用甲巯咪唑30 mg/d治疗半个月后,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便色正常,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6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 164 U/L,清蛋白(ALB)28 U/L,总胆红素(T-Bil)308.0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1.3 μmol/L.既往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年,曾应用干扰素(具体名称及剂量不详)治疗半年,因疗效不佳停用.体格检查:T 36.4 ℃,P 136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R 17次/min.意识清楚,问话可正确回答.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0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伴食欲不振、恶心、干呕、尿痛、尿中有泡沫,就诊于本院。血常规检查:肌酐637.1μmol/L、尿酸477μmol/L、血清蛋白41.0g/L;尿本周式蛋白阴性;免疫球蛋白:IgG 3.35g/L,IgM0.12g/L,IgA 0.13g/L、IgE 20IU/mL;血清蛋白电泳:血清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2019年6月23日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患者于2016年11月因"右下腹痛1 d"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后出院,住院期间查血肌酐126 μmol/L、血钾3.4 mmol/L,未重视.之后患者阑尾炎反复发作,于2017年6月在当地医院复查血肌酐146.5 μmol/L、 血尿酸487 μmol/L、血钾3.0 mmol/L,因肾功能不全未行手术治疗,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和剂量不详).2018年1月在当地医院复查血肌酐81.9 μmol/L、血尿酸500 μmol/L、空腹血糖 14.1 mmol/L,未予特殊治疗.2019年4月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再次至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示麦氏点压痛,腹部超声检查示阑尾肿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查空腹血糖12.8 mmol/L、血钾2.7 mmol/L,予抗感染及补钾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腹痛好转出院,未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83岁,因发现血肌酐升高2年余,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 d于2012年9月12日入院。2010年发现血肌酐升高,一直服用中药治疗,血肌酐波动在200~250μmol/L之间;2012年7月入我科住院治疗,查肾功能提示BUN 22.7 mmol/L,Scr 378μmol/L,CCr13.2 mL/min,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护肾排毒、降压等处理,并行左前臂动静脉內瘘术后出院,未行透析治疗;2012年9月8日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伴头痛,自行服药效果差。发病以来患者尿量正常,双下肢无水肿;体格检查:BP 165/70 mmHg,慢性病容,心  相似文献   

11.
孔宇  赵永席  王波  吴红  马国营 《医学争鸣》2006,27(7):668-670
目的:建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与肾病相关的非蛋白氮代谢产物(肌酸、肌酐、尿素和尿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Agilent C18(200 mm×4.6 mm, 内径5 μm)色谱柱,流动相含30%(体积比)甲醇和10 mmol/L,pH 6.86的磷酸缓冲溶液,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00 nm,柱温为室温. 结果:在5 min内可对患者尿液中上述4种物质同时进行测定,样品前处理简单,重现性较好(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均≤3%),线性范围较宽(肌酸:5~300 μmol/L, 肌酐:10~200 μmol/L, 尿素:1~30 mmol/L, 尿酸:10~1500 μmol/L). 结论:此法完全适用于临床上患者尿液的日常分析和早期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周于2003年6月18日入本院。入院前1周患呼吸道感染,其一姐10岁时死于肝豆状核变性。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角膜可见K-F环(裂隙灯下),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5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90 U/L、碱性磷酸酶23 U/L、血清总胆红素508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53 μmol/L、白蛋白22 g/L、球蛋白44g/L。甲、乙、丙、丁、戊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血清铜总量5 μmol/L、血清铜蓝蛋白75 mg/L、尿铜1…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8岁,间断双下肢水肿10年,乏力、食欲不振3个月入院,10年前曾诊断为"肾病综合征",门诊化验血肌酐707.7 μmol/l,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68 g/L,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双肾超声提示双肾萎缩.  相似文献   

14.
Vit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400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丙二醛(MDA),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浆中维生素E浓度,选2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患者氧化指标AOPP(187.27±54.9 μmol/Lvs99.05±26.2 μmol/L)和MDA(7.74±2.17 nmol/ml vs3.06±1.70 nmol/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SH-PX活性(74.42±27.46 μmol/L vs127.27±25.88 μmol/L)、SOD活性(70.88±14.74 U/ml vs 114.67±24.65U/ml)VitE浓度(3.27±1.36 μg/ml vs6.58±1.44 μ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给予维生素E治疗后,AOPP(143.41±33.7 μmol/Lvs187.27±54.9 μmol/L)、MDA(5.19±2.85 nmol/ml vs7.74±2.17 nmol/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VitE(5.49±2.06 μg/ml vs3.27±1.36 μg/ml)、SOD活性(108.30±22.95 U/ml vs70.88±14.74 U/ml),GSH-PX活性(91.56±14.49 μmol/L vs74.42±27.46 μmol/L)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结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E(400mg/d)可以改善血透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血透患者短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31岁,孕3产0孕37周,双胎,中度妊高征,胎膜早破.自述血压高1周,阴道流水5小时.于1997年12月22日入院.查体:T 36.6 ℃,P 88次/分,Bp 17/13 kPa.水肿(+),宫高33 cm,腹围104 cm,胎心140次/分,136次/分.实验室检查:Hb 128 g/L,WBC 13×109/L,BPC 126×109/L,尿蛋白(+++),尿素氮8.47 mmol/L,肌酐163.5 μmol/L,血球压积0.48,HBsA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新月体肾炎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2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新月体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史,经心脏B 超及血培养检查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例1:尿蛋白3+,潜血3+,24h 尿蛋白定量3.8g,血肌酐最高673.5μmol/L ;肾活检显示31 个完整肾小球,23 个新月体形成(74.2%,11 个细胞性).给予青霉素抗感染、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激素80mg 静滴3d 后改为40mg 口服,1 月后肾功能仍未恢复,激素500mg 冲击治疗3d 后改为40mg 口服,逐渐减量,肾功能恢复正常,脱离透析,随访2 年余,复查血肌酐(Scr) 68μmol/L,尿常规蛋白1+,潜血-.例2:尿蛋白1+,潜血-,血肌酐最高216.3μmol/L,肾活检显示26 个完整肾小球,14 个小球新月体形成(53.8%,纤维性为主),予长期抗感染治疗,未予激素治疗,行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2 年,Scr 86.6μmol/L,尿常规(-).结论 对于细胞性新月体为主的患者,建议给予激素治疗,甚至激素冲击治疗;对于纤维性新月体较多的患者可以只予抗感染及换瓣等清除感染灶治疗;此两例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潘闻  王冬梅  马列清 《北京医学》2018,(4):381-382,384
例1男,47岁,因“发现丙肝抗体阳性1年,意识障碍7h”于2016年2月23日入院.1年前体检发现丙肝抗体阳性,HCV-RNA 105 IU/ml,基因型1b,血肌酐150 μmol/L,B超提示肝硬化.5个月前开始口服索非布韦(Sofosbuvir) 400 mg/d,约10d后HCV-RNA阴转,血肌酐升至400μmol/L.此后出现2次肝昏迷,治疗2个月余后停用索非布韦.7h前再次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来我院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饮酒史10年,平均250 ml/d,现戒酒1年.  相似文献   

18.
刘宁  翟艳苓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262-126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尿蛋白定量(UMA)及血清肌酐(Cr)水平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正常肾功能组(A组)[UMA≤30 mg/24 h,Cr≤97 μmol/L(女),106 μmol/L(男)]、显性蛋白尿正常肾功能组(B组)[UMA≥300 mg/24 h,Cr≤97 μmol/L(女),106 μmol/L(男)]和显性蛋白尿合并肾功能不全组(C组)[UMA≥300 mg/24 h,Cr>97 μmol/L(女),106 μmol/L(男)].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6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尿素氮(BUN)、Cr以及尿UMA水平.结果 A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为(131.1±48.2)ng/L,B组为(265.3±115.4)ng/L,C组为(467.2±101.2)ng/L,正常对照组为(59.3±24.3)ng/L,4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0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糖尿病显性蛋白尿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尿UMA、GHbA1c和Cr,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5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正常人高,且随着蛋白尿增加和肾功能不全,这种变化更加明显,这种变化可能是高血糖、内皮细胞损伤和毒素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9.
患女 ,1 2岁。因乏力 ,消瘦 2月 ,右膝关节痛 1月余于 2 0 0 0年 7月 1 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饭量较前减少 ,渐感乏力伴明显消瘦 ,午后低热 ,体温波动于 3 7.5~ 3 7.7℃ ,随后活动时左下腹痛伴恶心 ,呕吐 ,非喷射状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无腹泻。腹部 B超正常。实验室检查白蛋白 3 4 g/L,球蛋白 2 8g/L,Ca2 +2 .5 mmol/L,肌酐 5 5 μmol/L,尿酸 2 70 μmol/L,RBC2 .46× 1 0 12 /L,Hb 6 9g/L,HCT0 .2 0 3 ,给予中药 2剂后缓解。 1月前患儿上楼时感右膝痛 ,休息时缓解 ,渐出现跛行。ESR5 6 mm/h,ASO(— ) ,RF(— ) ,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1病历资料患者:男,51岁,因下肢水肿3月,胸闷气短,不能平卧3 d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伴乏力、食欲减退,查尿常规蛋白(++),潜血(+++),尿蛋白定量:1.27 g/d,血红蛋白77 g/L,血肌酐168μmol/L,血白蛋白29.6 g/L,抗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