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于训练前和训练后6个月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6个月后训练组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颖 《吉林医学》2011,32(27):5835-583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维持常规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和6个月后分别评分。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42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技能训练(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观察10周。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入组5周时、入组10周时,进行社会功能的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间SDSS、MR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训练组患者的SDSS、MRSS、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0周时训练组患者的SDSS、MR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提高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患者住院观察量表(NOIS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生活技能训练6个月后,研究组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ADL、NOSIE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制依从性评估表进行评定。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我病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量表(ADL)、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1]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SANS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社会兴趣、个人的整洁、退缩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激惹、精神病性表现、退缩、抑郁因子分上较训练前有所降低,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SDSS、ADL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可以阻止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和促进精神残疾的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7,(5):551-555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和康复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促进全面康复提供更为有效或更理想的方法。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进行改良森田疗法和康复技能训练结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远期(1年)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在NOSIE的总积极因素、SDSS、ADL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与康复技能训练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和谐,提高社会兴趣和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0月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活行为技能训练;6个月后,分别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评定工具,在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研究组各因子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1),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训练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激惹、退缩、精神病性、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退缩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活行为技能训练,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理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和整体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的程序,分别于入院时和护理后12周末,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红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69-1970,1949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另加程式化技能训练12周.于入组时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训练组SANS、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并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SSPI和SQL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社会技能训练12个月,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2个月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系统的技能训练对康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入组3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护理常规;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训练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患儿的ADL评分及NOSIE评分中退缩、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下降(P<0.05);NOSIE评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前后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太极拳组患者每周三次太极拳学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用NOSIE、SAN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太极拳组患者的NOSIE量表评分和病情总估计等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者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对训练组进行生活技能训练,而对照组仅限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6个月后,训练组ADL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复发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的62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患者辅以24周的生活技能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NOSIE得分及ADL得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及家庭干预等措施.定期对两组患者观察效果.评定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同步性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的SANS评分、NOSIE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评分、SSP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患者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参与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的杜会生活能力,有较好的社交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3个月的心理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的SD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均优于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心理康复训练对改善抑郁症的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岗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加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1年的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训练前、训练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的SAN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情况均优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由康复护士带领去康复中心参加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对照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IPRO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较对照组低(P〈o.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