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复视及颈强直;CSF压力均<60 mm H2O,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增多8例、红细胞增多9例;均行头CT检查,4例分别出现硬膜下积液和脑室变小;2例头颅MRI增强检查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均采用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最典型的临床症状,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SF容量减少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汪恒望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33-735,73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生化及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0(1mmHzO=0.0098kPa),生化检查9例正常。MRI检查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经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腰椎侧卧位穿刺脑脊液压力测量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陆明智 《临床医学》2011,31(3):58-6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头痛,且头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坐位或站位时头痛加重,平卧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头痛部位位于枕部8例,额部3例,顶部4例,全头痛6例;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15例,眩晕10例,耳鸣6例,视物模糊3例,听力下降2例;体征有颈项强直10例,病理征阳性3例。经综合治疗5~15 d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原因不明确,临床特征为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 mm H2O可诊断,临床医师认识不够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4.
低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长军  戴三冬 《新医学》2006,37(7):455-457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颈项强直;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 mmH2O,8例脑脊液蛋白增高,2例白细胞增多,3例红细胞增多;4例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8例行头颅CT检查,5例正常,2例脑室变小,1例硬膜下血肿.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氯化钠为主,2例腰椎穿刺时行脑脊液置换,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腰椎穿刺脑脊液测压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宜应用大剂量补充生理氯化钠或脑脊液置换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幼儿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幼儿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因以颅内感染多见,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31例呕吐,体位变化时明显;14例表现为与体位改变相关的头痛;11例精神萎靡、坐位或抱起时剧烈哭闹.21例病初脑脊液压力增高或正常,治疗过程中继发低颅压.31例行头颅CT检查,6例异常;15例行头颅MRI检查,7例异常.本组均根据临床表现和(或)脑脊液压力测定确诊低颅压综合征,予停用甘露醇、积极治疗原发病、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及静脉补液等处理,2~8 d后症状消失.结论 幼儿低颅压综合征以继发性多见,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常无特异性,故认识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至关重要.确诊后及时采取体位和补液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近年文献陆续有报道,外伤及腰穿后出现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也见不少,但“感冒”出现低颅压综合征近年未见报道。我院曾收治7例。1 临床资料 均为女性,32~55岁,有受凉史。2 临床表现 畏寒3例,发热5例,鼻塞流涕6例,均有头晕头痛,从头顶及枕部向颈部放射,于平卧减轻或消失,呕吐4例,大量出汗3例,有锥体束征2例。 实验室检查:脑压0者4例,2.45~5.90kPa者3例,脑脊液中蛋白偏高2例,白细胞偏高1例,脑电图异常2例,心电图T波改变3例,X线颅平片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有与体位相关的头痛;脑脊液压力均小于70 mmH2O,血性脑脊液3例,红细胞增高6例,白细胞增高3例,蛋白增高7例;14例行头颅CT平扫,12例正常,1例双侧硬膜下积液,1例双侧额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6例MRI增强扫描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和增厚;2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脑脊液及头颅MRI增强扫描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不典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无明显体位性头痛,表现为复视2例,眩晕发作和精神异常各1例。4例腰椎穿刺发现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3例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增多,2例脑脊液蛋白升高。颅脑、脊柱MRI检查示双侧额、顶、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少量脱髓鞘1例,部分脑膜呈线状强化、胸段脊膜异常强化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2例行核素脑脊液显像检查,结果示胸髓脑脊液漏及脑脊液循环障碍各1例。4例均确诊为不典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予相应治疗后1周~1个月症状均消失,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不典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易漏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认识,及早行腰椎穿刺检查,必要时可结合颅脑MRI、核素脑脊液显像等检查,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外伤后引起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a间误诊的12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均出现误诊,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颅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外伤后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过量使用脱水剂、手术、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其症状类似颅高压而易于误诊,从而出现截然相反的治疗,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低颅压头痛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特发性低颅压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腰椎穿刺结果、头颅MRI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8例患者存在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1例患者出现体位性头晕;28例腰穿压力低,其中压力为0 mm H2O者9例,蛋白增高是较常见的脑脊液改变;26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16例可见异常,9例为硬膜下出血或积液,9例为硬脑膜强化;除1例患者因硬膜下出血转至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熟悉特发性低颅压头痛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和头颅MRI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直立性头痛,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硬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颅脑MRI强化特征有助于SIH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2.
王红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65-136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15例。16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2O。13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前庭神经元炎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1例.结论 原发性低颅压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MRI检查为一种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14.
28例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低于60mmH2O,多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眩晕、精神障碍、复视、自主神经症状等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和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和医生意识的提高,对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低颅压性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 18例SIH患者有不同程度头痛及伴随症状,经治疗后头痛消失,复查脑脊液压力正常。结论颅内低压性头痛患者经采取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疗效较好,精心护理能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低颅压综合征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立位时加重,卧位减轻或消失,可伴眩晕、恶心、呕吐、耳呜、视觉障碍及颈部僵硬;全部病例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60 mmH2O,其中7例呈干性穿刺测不出压力,22例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质轻度增高,4例为血性脑脊液;16例脑电图轻到中度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7例显示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不同程度均匀一致缩小,4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强化,1例显示硬膜下积液;经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充分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病因、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和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貌似SAH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平  周本秀 《临床荟萃》1997,12(1):F003-F003,1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Hypotension Syndrome,PIH)临床表现为:随体位变化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若认识不足,首诊时易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两者治疗上恰好相悖,故需特别注意鉴别。现将我院自1987年以来首诊时误诊为SAH的12例PIH病例作一报道,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门急诊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有体位性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耳鸣、听力下降,均无颅脑外伤史、手术史等。6例由外院转入,曾误诊为小脑扁桃体下疝2例,枕神经痛、硬膜下出血、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各1例,误诊率50%。入院后12例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压力均60 mm H2O,白细胞数增高4例,蛋白增高5例)以及头颅MRI检查结果(7例正常,4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下沉"改变,2例硬脑膜明显强化)综合分析,确诊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确诊后11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好转,1例行人工硬脑膜覆盖术症状缓解,出院,随访预后均良好。结论对以体位性头痛就诊的中年女性首先要考虑该病,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及早确诊并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自发性低颅压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自发性低颅压均有典型的直立性头痛以及头颅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所示的硬脑膜广泛异常强化。其中1例虽然腰椎穿刺并无颅内压降低,但颈部MRI抑脂相提示脑脊液外漏。结论:脑脊液漏可能是导致自发性低颅压的主要原因,腰椎穿刺测压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有助于诊断,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硬膜外血液补片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入院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12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9例(75.0%)患者急性起病,3例(25.0%)亚急性起病。体位性头痛为其核心症状,有其他非特异性伴随表现。头部磁共振成像有较多阳性发现。腰椎穿刺可协助明确诊断。卧床补液治疗均得到缓解,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对于体位性头痛患者应该想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尽快明确诊断,卧床、多饮水及足量补液等治疗,一般来说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