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支持细胞 -间质细胞瘤是卵巢肿瘤中较罕见的 ,来源于卵巢特异性间质。其发生率在卵巢肿瘤中最低。我院近 17年来发现此类肿瘤 2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患者 32岁 ,孕 1产 1,住院号 :0 12 5 5 1。因继发性闭经 7个月于 1982年 3月 2日入院。既往健康 ,月经规律。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女性体态 ,体毛增多。外阴发育正常 ,阴毛浓密 ,肛周多毛 ,阴蒂肥大 ,宫颈光滑 ,子宫正常大小 ,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鸭卵大实性包块、活动 ,无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清E2 411 0 4pmol/L ,FSH 7 3IU/L ,LH10IU/L ,T 2 5 16nmol/L ,P 7…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 5 氮 2′ 脱氧胞苷 (5 aza CdR)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 ,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 用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SL I) ,观察 5 aza CdR对其抗肿瘤作用。根据用药不同分为 5 aza CdR组、5 aza CdR 顺铂 (DDP)组、DDP组和对照组 (注入生理盐水 ) ,测定用药前后各组肿瘤体积的变化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用药前后p16基因 5′二核苷酸胞嘧啶 (CpG)岛甲基化状态及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5 aza CdR组、5 aza CdR DDP组及DDP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抑瘤率分别为 79.10 %、90 .32 %及 10 .13% ,前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DDP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用 5 aza CdR后 ,SL I的p16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 ,mRNA表达逐渐恢复。结论  5 aza CdR有肯定的抑瘤作用 ,其抑瘤作用的可能机理主要是通过p16基因去甲基化解除转录抑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是卵巢肿瘤中的罕见类型,又称睾丸母细胞瘤或男性母细胞瘤,来源于卵巢性腺间质,文献报道占卵巢肿瘤的0.2%-0.5%,我院近期诊治此类患者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人卵巢癌COC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卵巢癌COC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顺铂组(2mg/kg)、低剂量ADFMChR组(6mg/kg)、中剂量ADFMChR组(18mg/kg)和高剂量ADFMChR组(54mg/kg),每组4只。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重的变化,检测裸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移植瘤细胞凋亡率。结果:ADFM-ChR有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42.86%,62.76%和77.55%。ADFMChR3种剂量组处理裸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DFMChR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DFMChR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33岁妇女患卵巢内胚窦瘤。用苯丁酸氮芥间断治疗得到缓解。此种用单一烷放剂得到缓解是不常见的。在卵巢胚细胞瘤中,Teilum曾识别并描述了内胚窦瘤,并认为此瘤乃高度恶性胚外生殖细胞瘤,显示内胚层卵黄囊和胚外中胚层过度生长。过去曾与卵巢中肾瘤混同,以后认为此瘤是不同于上  相似文献   

6.
Li L  Wu XH  Cheng JX  Ma MN  Ma MJ  Su XM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9):631-635
目的探讨2-甲氧雌二醇(2-ME2)对HeLaS3细胞的作用,以及对鼠荷人宫颈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增殖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检测加入不同浓度2-ME2的HeLaS3细胞及二甲基亚砜(实验组)的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以仅加入二甲基亚砜的HeLaS3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S3细胞的形态变化,以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ME,对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此外,建立鼠荷人宫颈癌移植瘤模型,口饲2-ME2(75mg/kg)14d,检测肿瘤体积的变化,并通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分析肿瘤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μmol/L2-ME2作用48h后,HeLaS3新生细胞数是对照组的81%(P〈0.05),作用96h,是对照组的19%(P〈0.01)。5μmol/L2-ME2作用20h后,凋亡细胞由对照组的4%增至16%,G2/M期细胞由对照组的16%增至55%(P〈0.01);荧光显微镜发现典型的核固缩及形态异常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DNA电泳发现典型的梯状DNA条带。iNOS的表达随2-ME: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变化,与凋亡变化相似,而且iNOS抑制剂1400W抑制了2-ME2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2-ME2治疗组宫颈癌移植瘤体积下降34%;原位细胞检测发现,2-ME2治疗组肿瘤切片中凋亡和坏死细胞增多。结论2-ME2具有抑制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S3及鼠荷人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治疗3AO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建立3AO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I组为顺铂(cD-DP)3mg/kg;Ⅱ组、Ⅲ组分别为IL-1550μg/kg,100μg/kg;Ⅳ组为cDDP1.5mg/kg加IL-1550μg/kg;Ⅴ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组药物均腹腔注射,按每只裸鼠0.2ml配制),1次/d,连用1周。观察移植瘤成瘤率、裸鼠生存期、生存延长率及肿瘤生长曲线。停药1天,1周,2周后,观察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NK细胞群计数;测定裸鼠脾脏重量;对移植瘤及裸鼠肝、脾、肾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荷瘤裸鼠生存延长率,脾脏重量,移植瘤细胞凋亡率,NK细胞群计数均有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示各治疗组均见肿瘤坏死,肿瘤细胞周围及肿瘤内淋巴细胞明显浸润。IL-15治疗组脾脏有充血增生表现,肝脏肝细胞嗜酸性变性,肝细胞水肿,周围有浊肿;cDDP治疗组肾脏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细胞水肿,管腔变小;对照组裸鼠肝、脾、肾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IL-15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L-15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导NK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洋  乔林  张静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4,40(4):257-260
<正>1 病历摘要患者,32岁,因持续性高雄激素血症2+年伴右侧卵巢占位1+年,于2022年4月25日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计划行腹腔镜探查术。2020年1月因月经周期延长至当地医院查性激素,诉睾酮(T)水平高于正常上限为1.94 nmol/L,孕酮(P)低提示未排卵,给予黄体酮口服治疗。患者反复停经均予黄体酮治疗,治疗期间逐渐出现面部痤疮,于2020年4月再次至当地医院就诊,诉有生育计划,  相似文献   

9.
卵巢间质黄素瘤与妊娠黄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黄素瘤或称黄体瘤(Luteoma)可分为间质黄素瘤及妊娠黄素瘤,因瘤细胞能产生类固醇,故Janovski(1973)认为来源于性索间胚叶衍化的良性肿瘤,而Fox(1976)则认为系属类脂质细胞组肿瘤,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卵巢组织分型,则单独将妊娠黄素瘤列为瘤样病变。因本瘤近年文献报导渐多,且又往往具备内分泌症状,故引起了妇科临床及病理医师们的重视,国内尚未见报导,兹将本瘤有关特征综述如下,以供参考。卵巢间质黄素瘤 Giordano(1944)报告第一例,患者69岁,阴道不规则出血伴男性化3年。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卵巢皮质肿瘤直径1.5厘米。因双侧卵巢散  相似文献   

10.
AdamRA,etalAmJObstetGynecol,1999,180:28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乳腺、宫内膜、卵巢和其他癌症中涉及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此研究的目的是要确定血清集落刺激因子—1与宫颈的人类乳头瘤感染和发育不良之间的相关性。血清标...  相似文献   

11.
已有报告产生α亚基的垂体肿瘤或为单纯分泌α-亚基的肿瘤或伴有其他垂体激素的过量分泌。多数TSH分泌肿瘤患者血浆中α亚基的浓度升高。促性腺激素也为糖蛋白,由α及β亚基组成。新近发现在4例患促性腺激素腺瘤的患者,血浆α亚基水平升高。本文观察了整体条件下,患者对各种刺激的促性腺激素和α亚基反应,并在2例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Δα亚基的含量。4例48~68岁垂体促性腺素分泌腺瘤男性患者,有视野改变及血浆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另选7例19~73岁因患原发性性腺功能衰竭血浆LH及FSH水平升高的患者作为LHRH兴奋试验对照组。LHRH兴奋试验系于静脉注射100μgLHRH之前以及注射后30、60和90分钟取血。于2例行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种植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将实验动物裸鼠分4组:Hank平衡盐溶液组(n=8)、Hela空白对照组(n=9)、Ang-2重组质粒组(n=9)、pcDNA3载体质粒对照组(n=9),比较各组裸鼠成瘤体积、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ng-2重组质粒组肿瘤体积为(296.72±84.56)mm3,明显小于Hela空白对照组及pcDNA3载体质粒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g-2重组质粒组肿瘤组织中MVD约为12/HP,明显少于Hela空白对照组及pcDNA3载体质粒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2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力明显降低,肿瘤的体积、肿瘤组织MVD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Ang-2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近年内确诊的5例早期SL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结果:5例SLCT患者均为Ia期;因不孕症确诊3例,因继发性闭经、附件区肿物确诊1例,因绝经后发现附件区肿物确诊1例。血清睾酮水平在术后1周均恢复正常,其中4例术后睾酮水平均较术前下降10倍以上;肿物均为表面光滑、包膜完整的单侧性瘤体,均无腹水征;高、中、低分化者各1例,中-低分化者2例;均行手术治疗,低分化者辅以BEP方案化疗;预后良好,术后2例自然受孕。结论:SLCT极易误诊、漏诊;血清睾酮水平长期持续异常升高是部分早期SLCT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SLCT与不孕症存在关联,尽早诊治可有助于提高孕育机率。  相似文献   

14.
腹膜粘液瘤     
腹膜粘液瘤是存腹膜和大网膜等处生长的含有丰富胶体物质的粘液瘤.继发于卵巢或阑尾的粘液性肿瘤,因粘液性肿瘤破裂使分泌粘液的细胞种植在大腹膜和大网膜上,不断分泌粘液并沿腹膜表面扩延所致.腹膜粘液瘤与癌不同,虽不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但可产生恶性的后果使腹腔内脏受压和引起肠梗阻.据报导原发于卵巢者占卵巢肿瘤的1.7%,占粘液性肿瘤的3.6~23.近年来多认为原  相似文献   

15.
胎盘转移瘤     
作者讨论了在1866年至1975年间50多例母体癌肿累及胎盘及/或胎儿的资料,并按组织学标准重新编组。一、病例整理分类根据胎盘巨检和镜检及病因学和胎儿预后,分为真正的胎盘转移瘤(侵犯绒毛)和绒毛间癌栓子(局限于绒毛间室)两类。又根据母体的原发性肿瘤而分转移为:母体实质瘤,恶性网状淋巴组织病和白血病的胎盘及/或胎儿三种。此外尚有极罕见的来源于胎儿肿瘤转移到胎盘的几例。 (一)实质性瘤转移到胎盘及/或胎儿:32例。 1.真正的胎盘转移瘤:12例(表一) 此组病例的主要病因是恶性黑色素瘤(58%),  相似文献   

16.
胸腺瘤少见,仅占原发纵隔肿瘤的10%,妊娠伴发的胸腺瘤更为罕见。尽管约近50%患有胸腺瘤妇女的年龄在45岁以下,但复习近代世界文献只有5篇报道描述6例病人8次妊娠。本文报道第7例患有胸腺瘤的孕妇,并对以前的病例进行复习。本例报告病人为28岁西班牙妇女,孕2产2,于1979年到新墨西哥大学第八医学院生殖内分泌诊所行诱导排卵。有多囊卵巢病史,基础体温示不排卵,需行周期性孕激素治疗以促使子宫出血。既往两次妊娠均用枸橼酸克罗米芬诱导排卵。曾应用甲状腺素补充治疗5年,现已停药约一年半。  相似文献   

17.
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是临床罕见的沿静脉管生长的平滑肌瘤,病理学上认为是良性肿瘤,而临床行为类似恶性。近年来的研究对IVL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就IVL的起源、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卵巢粘液瘤     
本文报告1例卵巢粘液瘤并进行了讨论。病人为32岁妇女,孕2,产1,流产1。无何症状而于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其右侧附件前方有一6×7cm活动性肿块。肿块可由右腹移动至左腹。超声检查显示子宫正常大小,前倾位,另有一回声强的团块。剖腹探查切除一活动、质硬、部分囊性(?)皮质下有茎的右卵巢肿物。未见转移。术后18个月无复发迹象。肿物的病理特征:呈卵园形,9×6.3×4.4cm大小,由珍珠样白色厚被膜包绕,有卵巢结缔组织,无被膜浸润现象。切面质硬、白色胶样、上有点状出血及多发不规则形囊泡,直径约0.4~3.0大小。镜检可见在梭形细胞和星状细胞内有均匀的细颗粒,  相似文献   

19.
腹膜粘液瘤     
腹膜粘液瘤是一种不常见的、以凝胶样物质所致腹部明显膨胀为特征的疾病。这些物病质由继发于卵巢或阑尾肿瘤的能分泌粘液的腹膜种植结节所产生。尽管该病被认为是良性疾病,但许多病例的临床过程中伴有恶性原发肿瘤,且少数病例有腹膜外扩散,从而支持它是一种恶性疾病的看法。该病5年存活率为68%,10年存活率为52%。治疗上主要是彻底切除和缓解症状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20.
缩瘤术     
在癌症治疗中,随着联合治疗应用日广,缩瘤术所起的作用更加引人注目。缩瘤术(debulking或reductionoftumor burdcn)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缩减肿瘤的体积;在有微小的转移病灶存留时,最理想的是使瘤体缩小到毫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