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对650例剖宫产妇女于术后测量子宫底下降高度,计算宫底下降速度,观察恶露持续时间,行常规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的580例妇女进比较.结果:产后5 d内宫底平均下降速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然分娩组子宫底下降速度最快(P<0.05);剖宫产组术后恶露42 d内消失者占61.8%.少于自然分娩组(92.4%);产后5、30、42 d B超测子宫三径之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后42 d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宫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8.2%和7.6%,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2.62%和8.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官产术后子宫复旧有其自身的规律,但较自然分娩者子宫复旧速度慢,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B超对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宫腔及切口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临床疑有胎儿附属物残留及产后有发热、腹痛、阴道流血增多或时间延长的68例剖宫产术后及141例阴道分娩后子宫进行B超观察。结果:两组子宫复旧程度无差异,但高于同期子宫复旧标准;宫腔积血、产后感染剖宫产组高于阴道分娩组,而组织残留以阴道分娩组为高。对各型声像图特点进行了描述。结论:B型超声可辨别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宫腔积血、胎儿附属物残留及产后感染,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其效果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侯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4,8(5):430-431
目的探讨B超在观察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两组共100例,观察组53例,术后7天、30天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观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对照组47例,未做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中11例阴道流血者,阴道流血15~33天,平均19天;对照组中10例阴道流血者,流血15~36天,平均25、5天。结论B超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具有直观、准确、易行等特点.是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有利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的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4.
郑敏  杨慧敏 《吉林医学》2006,27(5):508-50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对573例剖宫产患者于术后5d,42d分别经腹部行B超检查,观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剖宫产术后宫腔内无回声区直径>2cm是子宫复旧不良,宫腔积血的声像图特点。剖宫产术后5d,宫腔积液6例,占总例数1.05%。术后42d,宫腔积液者有21例,占总例数的3.67%。术后5d子宫切口声像图特点分为3类:愈合良好的子宫声像图呈平或弧状强回声光带,541例(94.42%);炎性反应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实质性光团,21例(3.66%);炎性反应伴积液(血或渗出液),共11例(1.92%)。结论:剖宫产术后常规B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可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对防治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等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褥期子宫复旧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子宫复旧不良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产后6周随访的2380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80例产妇随访6周,发现共有762例发生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为32.02%.阴道分娩组产妇子宫复旧不良率为25.63%,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产妇的42.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褥期子宫复旧不良的相关因素有多种,剖宫产是产褥期子宫复旧不良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指导产妇进行适当活动和盆底功能恢复训练,以促进子宫复旧,降低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子宫并复旧情况。结果:自然分娩组的子宫底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分娩后出血量均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自然分娩组的宫腔积液发生率、复旧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子宫复旧较慢,临床上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尽量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不同恢复状况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超监测300例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0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的恢复情况,复旧良好241例,切口愈合不良39例,复旧不良16例,宫腔残留4例。结论:B超能够监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大小、宫腔及切口愈合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对防治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及晚期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别采用单双层缝合在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安全性差别。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成功阴道分娩的84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单层缝合,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双层缝合,同时选择同期不明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42例再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2组,分别对比三组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缝合术的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单层缝合产妇再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为2.4%,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双层缝合产妇再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为4.8%,不明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产妇再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为4.8%,三组子宫破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单双层缝合方式在妊娠阴道分娩引起的子宫破裂发生率相近,所以该两种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对在妊娠阴道分娩安全性的影响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康秀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38-2940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瘢痕子宫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48例)和阴道试产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阴道试产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剖宫产组短,产中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试产组产妇产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00%(1/50)]低于剖宫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时进行阴道试产,可改善分娩情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加快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术产后子宫瘢痕再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选择315例符合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再妊娠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结果:125例阴道试产中105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84.0%。再次择期剖宫产组较经阴道分娩组出血量高,而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如无阴道试产禁忌证,对母婴风险进行评估后应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因为阴道分娩可减少母体病率,如产后出血,感染、静脉栓塞、麻醉意外、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阴道出血时间较长、腹盆腔粘连等,可减少新生儿湿肺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200例瘢痕子宫妊娠的追踪管理结局,以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临床资料,按产妇的分娩指征和意愿,分为经阴道分娩组(A组)及剖宫产分娩组(B组),每组100例,并同时随机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20例非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按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C组)158例以及剖宫产分娩组(D组)162例,对其进行追踪管理,比较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妊娠组和非瘢痕子宫妊娠组的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其追踪管理,A组产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先兆子宫破裂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较短、产后出血量较多、切口愈合不良、产褥感染以及盆腔粘连等发生率均较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产妇在先兆子宫破裂、胎儿死亡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孕期追踪管理,有效评估病情,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和再次剖宫产的指征,严密监测产程,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产妇鼓励其经阴道试产,减少再次剖宫产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早产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生产的产妇资料,将50例疤痕子宫早产阴道分娩病例与50例疤痕子宫早产剖宫产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分别将产妇划分为A组与B组,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成功率及安全事件发生几率。结果两组产妇均成功生产,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事件。A组产妇的住院时间、生产时出血量等情况均优于B组产妇(P0.05)。结论疤痕子宫早产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相对于剖宫产而言较高,选择该种方式生产有助于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化汤加减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的情况。方法:将我院行剖宫产14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生化汤加减口服,观察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5d内治疗组平均宫底下降值大于对照组,术后2月复查B超,治疗组产妇宫腔无积血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汤加减可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8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女性作为研究组,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娩出胎儿;另选择60例再次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婴儿APORG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经阴道分娩成功率46.4%,对照组为96.4%,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对照组婴儿APORG评分11.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婴儿APORG评分11.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经阴道分娩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成功率较低,术前应严格掌握指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复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9月期间收治的1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为自然分娩,B组行剖宫产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子宫复旧情况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9%,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8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更利于术后子宫复旧,对于进行剖宫产的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再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1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186例行首次剖宫产产妇和24例非瘢痕子宫分娩初产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产妇37例阴道试产,24例试产成功;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腹腔粘连发生率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组腹腔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及产后出血率与首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再次行剖宫产致产妇并发症增加,适合试产条件的产妇应提倡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阴道试产分娩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42例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首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及临床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试产成功率低于对照B组,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B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A组(P<0.05~P<0.01)。观察组产妇和对照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子宫下段厚度和盆腔粘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剖宫产术后7~10年妊娠者子宫下段明显变薄,与术后2~6年内妊娠组及对照B组剖宫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B组剖宫产者较术后2~6年内妊娠组子宫下段更薄(P<0.01)。术后7~10年和2~6年妊娠者,盆腔粘连比例均较对照B组增加(P<0.05~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1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103例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对照组75例为自然分娩后再次妊娠产妇,两组均经采取阴道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APORG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APORG评分比较无差异性;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但安全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复查情况。方法回顾性观察比较,产妇42~56天来院复查时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后子宫复旧情况。结果剖宫产产后复查时子宫复旧明显差于阴道分娩(P〈0.01)。结论剖宫产产后子宫收缩差,恶露未净,感染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产妇的影响及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登封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及分娩指征,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A组)24例和剖宫产分娩组(B组)24例,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无剖宫产史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A’组)48例和剖宫产分娩组(B’组)52例,对比疤痕妊娠组以及非疤痕妊娠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产程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A组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先兆子宫破裂、产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B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重度粘连、切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中、术后出血量较大、术后并发症较高、平均住院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儿死亡率、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阿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不可作为剖宫产的唯一指征,对于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在严密监护下可给予试产机会,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