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为先天性髓质囊性病变的一个类型,此病较为少见,其特点是髓质集合管呈囊性扩张,从大体外观上看近似海绵,因而得名[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CT表现。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肾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影,增强扫描后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CT可敏感发现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有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和并发症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收集1997年2月至2005年1月本院确诊的6例髓质海绵肾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各种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9~38岁,平均28岁,病程6个月~7年。2例长期慢性腰痛病史,1例肾绞痛伴反复性肉眼血尿2年,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的KUB、IVP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2例髓质海绵(MSK)CT表现,并与其中9例的腹部平片和排泄性尿路造影表现相比较。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肾髓质密度弥漫性密度增高,能检测到锥体内小斑点状的结石,当扫描增强后,发现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的造影剂充盈,从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发现条状或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通过实验发现,CT与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进行比较,影响更加清楚,发现的髓质密度变大,发现锥体内细小结石,并能检测到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有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文献初步探讨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分析了3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对比剂覆盖,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 ,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6.
高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52-1153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分析2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造影剂覆盖,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对髓质海绵肾的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全腹部CT平扫,必要时加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各异,病程10余天至1年。主要症状有腰胀、腰痛,1例有纳差、恶心、无尿、水肿(临床考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无临床症状,体检B超发现有双侧海绵肾。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为肾脏皮髓质交界处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结石或钙质沉着)。结论:螺旋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可以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结石及积水,图像直观,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和CT检查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从2000—2010年在我院诊治的9例髓质海绵肾病例,9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静脉尿路造影检查,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有病例资料齐全,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对9例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x线尿路平片肾髓质区散发或簇状排列结石影像。6例静脉尿路造影病例,5例成功诊断,1例失败,造影显示肾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囊状扩张,结石在收集管内。CT平扫显示环肾小盏扇形分布结石影,髓质密度减低并可见多发囊状或柱状低密度影。增强表现为。肾多发囊状影,囊内充填造影剂,可见造影剂尿液分层征象;或表现为扩张之集合管内充填造影剂。结论x线和cT检查都能准确诊断髓质海绵肾,如果X线检查失败,cT检查能补充,cT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尿液分层征象比较独特。  相似文献   

9.
胡俊松 《江西医药》2009,44(6):616-617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方法对15例髓质海绵肾(MSK)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质海绵肾在CT平扫图像上表现为较轻时两肾正常或髓质钙质沉着,典型者呈花束状排列;中度病变时肾锥体部见多发斑点状钙化或结石,散在分布或簇集成团,呈放射状或多数粟粒状;重症病例上可见髓质集合管囊状扩张,呈扇状。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分界清楚,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对于早期诊断髓质海绵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有关文献的复习.结果6例均有双肾多发性小结石,3例呈反复发作性肉眼可见的血尿,3例为镜下血尿,其中2例伴有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伴肾功能不全.腹部X线平片示双肾区有小班点状高密度影,静脉肾盂造影或CT扫描示肾锥体集合管扩张,充盈后造影剂呈小囊状,内可有小结石.结论髓质海绵肾以肾结石及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CT扫描较静脉肾盂造影更具敏感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海绵肾并经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的41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肾髓质回声强度分成两组。结果:肾髓质回声强度接近肾窦回声即海绵样增强型30例,肾髓质呈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即髓质强回声团型11例。结论:超声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海绵肾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髓质海绵肾(MSK)是一种肾脏畸形,通常表现为肾钙质沉着症和复发性肾结石等,同时需要使用昂贵且耗时的静脉尿路造影(IVU)进行诊断。尽管IVU仍然是目前诊断MSK的金标准,但其他方法如多层螺旋CT(MDCT)、核磁共振成像(MRI)、乃至生物标志物正在迅速崛起,为MSK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希望。本文对MSK最新的影像...  相似文献   

13.
李杰  张香芝 《河北医药》2012,34(17):2719-2719
髓质海绵肾是一种先天性、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良性髓质囊性病变,其特征是肾髓质集合管和椎体部的乳头管呈梭形或小囊状扩张,并伴发感染和结石形成,临床上不常见[1].我院2004年4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5例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取出大部分结石,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楚源 《河北医药》1996,18(4):246-247
海绵肾(附2例报告)05001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放射科韩楚源海绵肾系肾髓质先天性发育障碍,以收集小管的管状或囊状扩张为其特征,该症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报告我们经肾盂造影诊断的2例,并结合复习文献资料作简要讨论。1病例报告例1,女性,56岁。因腰痛半...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9岁.因右腰部疼痛伴间断发热、血尿1年.1年来曾到当地医院诊断为肾及输尿管结石并多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病情反复发作,于2007年6月2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心肺无异常,腹软,右肾区叩击痛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腹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表现。方法回顾2005年到2008年5月的14例髓质海绵肾病例,分析其KUB和IVP表现。结果14例病人28个肾,其中11例双肾受累,共累及25个肾。KUB检查21例次,16个肾表现为肾实质区见簇状排列的沙粒样致密影;IVP检查18例次,14个肾表现为肾锥体部囊样扩张,5个肾表现为锥体部放射状条纹样,花束样造影剂影;6个肾兼而有之。结论KUB、IVP结合有利于对髓质海绵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杨波 《首都医药》2010,(7):48-48
笔者曾收治一名患者,女性,43岁,间断双侧腰痛并尿中有结石排出9年。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针刺样疼痛,前往当地医疗机构就诊,B超检查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解痉、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并有结石于自尿中排出,B超复查提示右侧肾积水消失。此后患者多次复查B超,显示双肾内结石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8.
肾性骨病13例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骨病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所引起的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腺的功能失常所造成的骨骼损害。本病较少见,本文收集十年来所确诊的肾性骨病13例,从X线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3~70岁,其中25岁以下者7例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肝硬化、肝昏迷、肺内感染于2008—01—05死亡。剖检发现右肾下极肾髓质内有一界限清楚结节,直径0.4cm,无包膜,切面灰白,质地中等。镜检:疏松的淡嗜碱性有黏液样变性的间质中分布着星形或梭形的肿瘤细胞。瘤细胞排列疏松,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像及坏死。肿瘤中分布少数薄壁血管,内皮细胞无增生。瘤细胞间有少量胶原及黏液样变性的纤维交织分布。肿瘤边缘处见有肾髓质小管,与肿瘤组织无明显界限。边缘血管呈充血。  相似文献   

20.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红霞  史继新 《江苏医药》2000,26(11):880-88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A)多生长在脑实质内 ,临床上以癫痫发作和反复出血为主要特征 ,除位于脑干和深部白质的病变外 ,手术切除比较容易 ,手术病死率和残废率较低。与脑实质内CA相反 ,脑外的CA多见于海绵窦内 ,肿瘤内血供丰富 ,术中常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再加上复杂的海绵窦内解剖 ,肿瘤切除十分困难 ,手术病死率和残废率均较高。现将海绵窦内CA的有关情况作一综述。一、发生率根据文献报道 ,海绵窦内CA的发生率在东西方相差较大 ,似乎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在西方国家的文献中 ,海绵窦内CA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脑内CA ,多数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