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选用一组国产敏感特异的McAb,采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组化染色技术对40例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例形态学难以分类或虽能分类但与免疫学分型不同的急性白血病均有明确的细胞系列特异性标记表达。其中B-ALL14例、T-ALL1例、ANLL2例、同时表达T和B系相关分化抗原的双标-ALL 11例、HAL4例,同时表达淋巴和髓系相关的特异性标记。有8例未测到任何标记抗原,归属于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免疫无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LL的病例,取其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APAAP法作免疫表型分析,对免疫无标记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了观察。结果:42例患者未表达任何系统性分化标记,或仅表达CD38、HLA-DR或CD9等非系限性抗原。与分化型ALL相比,免疫无标记型ALL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纵隔肿块发生率与白细胞数量均较高,化疗完全缓解率(CR)较低(P<0.05),存活期较短(P<0.01)。结论:免疫无标记型ALL有其临床上的特殊性,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唐西怀  樊凡 《海南医学》2008,19(1):117-118
目的 为了评价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科学意义.方法 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对10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分析.结果 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诊断符合率>90%.髓系中较特异的抗原是MPO,CD68,CD13,CD33.CD34为造血干细胞的标志,在M1,M2a及M5a中有较高的表达率;CD14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M4,M5),抗髓系过氧化物酶(MPO)是AML所特有;CD19是B-ALL较特异的抗原标志物,阳性率≥90%;CD7是T-ALL较特异的标志,但发现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1]结论 免疫分型可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0),是指分化程度很差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病势凶险.可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及相应的浸润症状,临床非常少见.通常无典型的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特征,而髓系抗原呈阳性;形态学极易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混淆,造成误诊;使临床在AML-M0的诊治上具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9年来发现AML-M0两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在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分中的价值。方法采用APAAP法检测14例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14例患者均有某个系列特异性(或相关性)标志表达,免疫学分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刀性未分化白血病1例。结论:单克隆抗体有助于形态学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6例初诊或化疗未缓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分析。方法:采集白血病患者EDTA-K2抗凝外周或骨髓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T系、B系、红系、巨系分化抗原及非特异性抗原。结果:ALL患者均表达淋巴系抗原,但有部分病例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或CD33)。3例髓系淋系双表型杂合性白血病同时表达2个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1例T系、B系双克隆杂合性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两种以上T系和B系抗原。结论: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可弥补形态学的不足,提高分型正确性,结合细胞形态学检验能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定及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8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探讨不同表型ALL缓解率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8例形态学分型为ALL的患儿幼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进行分析,并与细胞组织化学(FAB分型)进行比较.对所有ALL患儿进行化疗,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结果:128例患儿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1.25%,有16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28例ALL患儿中104例表达淋系抗原,纯B系抗原表达52例,纯T系抗原表达22例.淋系中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30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主要表达CD33、CD13,4例ALL-L2为纯髓系表达,8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淋系表达,8例为未分化型,4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2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其中在B-ALL中CD19敏感性最高,在T-ALL中CD7敏感性最高,HLA-DR、CD34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伴髓系表达的ALL完全缓解率低于无髓系表达者(X2=17.26,P=0.028).结论:免疫分型能助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是对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重要补充.儿童ALL采用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获得T、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分化阶段和异常抗原表达等参数,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使用常规 8种抗CD单抗 ,测定 12 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结果显示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 ,但亦存在CD抗原在淋系或髓系交叉或反向表达、甚或不表达的情况。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M3 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3 型以及B淋巴系和T淋巴系ALL在免疫表型上各有其特点。部分免疫表型特征对提示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aemia BAL)的临床与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本文总结报道了5例BAL的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结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参照急性白血病免疫学特征欧洲协作组(European Group for the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Ledtemias EGIL)评分系统诊断。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相应的肿瘤相关的症状。5例患者中,免疫表型为共同表达髓系和B淋巴系标志者2例。共同表达髓系和T淋巴系标志者2例,同时表达三个细胞系标志者1例。CD34阳性者2例。治疗宜采用兼顾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结论 BA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和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转归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形态学研究。[方法]78例MDS患者做一般资料分析,对22例转归AL患者的MDS阶段及MDS转归白血病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MDS患者中22例转归为急性白血病,占28.2%,其中20例转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例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转归时间随MDS分型不同而长短不一,且转归白血病时间长短与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目有相关性,血液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减少,粒、红、巨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伴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12例接受染色体检测患者中4例有异常核型的改变。[结论]对转归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与形态学研究有助于对MDS的诊断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细胞抗原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72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进行免疫分型。结果:AML患均表达两种以上髓系抗原,其中部分伴有淋系抗原(CD7)表达,M7表达巨核细胞抗原。ALL患均表达淋系抗原,部分表达一种或两种髓系抗原。1例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两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4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又表达淋系抗原。结论:免疫分型是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基础上对于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是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的其中一类,指的是病人骨髓的同一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淋巴系和髓系特征[1]。我院1997年诊断成人和儿童急性白血病52例,全部进行MIC分型,其中15例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占总数的28%。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5例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其中5例为儿童,年龄15~49岁12 形态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检测 治疗前骨髓按1986年全国会议制定的白血病FAB分型标准。采用的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有: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酶(POX),醋酸AS-D奈酚脂酶(NaphtholAS-DChioroaceta…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按1986年9月天津会议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方案初步诊断的25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5例未定型的急性白血病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分析,认为该方案有不严密之处。根据我们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结合文献建议增加分化极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0)和急性混合型白血病两亚型,并提出了分化极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0)和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细胞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急性白血病及其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纳入1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其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的CFT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析CFTR蛋白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出CFTR蛋白表达,而一半以上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FTR蛋白表达阳性,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患者均未检测到CFTR蛋白阳性表达。在AML患者中,CFTR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原始细胞数、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与NPM1、CEBPA、FLT3-ITD、C-Kit等基因突变无相关性,CFTR蛋白阴性患者2疗程完全缓解(CR)率略高于阳性患者,生存期略长于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LL患者中,CFTR蛋白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均无关。  结论  本研究尚未发现CFTR蛋白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及急变期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特征.方法 对7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确定其FAB类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学一系列相关抗原.结果 73例CML-BP患者的FAB分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AML) 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8例.流式细胞术行免疫表型分析,21例CML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变(CML-ALL)患者中,其免疫表型B-ALL 19例,T-ALL 2例;且12例含髓系标志.8例CML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转变(CML-HAL)患者中,免疫表型为B+My 6例;T+My 2例.44例CML-AML患者中,15例含T细胞标志,2例含B细胞标志,其他未见跨系表达.73例CML-BP患者中有29例在CML加速期行流式检查,其中16例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3例急变为非AML(ALL 9例,HAL 4例).非AML中2例加速期查见髓系原始细胞和前体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余9例为髓系原始细胞或伴淋巴细胞标志.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CML-BP的方向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18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均表达两种以上髓系抗原,其中部分伴有淋系抗原(CD7)表达。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均表达淋系抗原,部分表达一种或两种髓系抗原。14例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两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4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又表达淋系抗原。结论 FCM免疫分型是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基础上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例多发性骨髓瘤 ,2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①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②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 ,在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③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者表达水平下降 (P <0 0 5 )。④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 ,P <0 0 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不同的恶性血液病 ,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 ,并与细胞类型、临床特征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5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多种细胞化学染色和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并与以FAB为基础的形态学分型比较.结果表明,氯醋酸酯酶在鉴别粒细胞系统、α-醋酸萘酯加氯化钠抑制试验在鉴别单核细胞系有重要作用.其中2例形态学、细胞化学不能分型的白血病,显示髓系单克隆抗体阳体,并发现5例混合白血病同时表达粒系和淋巴系的抗原标志.提示细胞化学和免疫学分型能明显提高急性白血病形态学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IC:分型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ALL。患者按常规骨髓涂片及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13例的细胞遗传学。结果:FAB分型ALL-LI型3例,L2型35例,L3型2例。细胞免疫表型符合T细胞系ALL13例(伴髓系表达2例),B细胞系ALL21例(伴髓系表达4例),T/B细胞系共同表达ALL5例(伴髓系表达1例),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1例。13例中有8例核型异常。结论:ALL患者形态学检查结合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白血病细胞克隆的来源,有利于估计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标志及染色体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临床意义.方法:对初诊为急慢性白血病的22例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按照FAB标准进行形态学分型,运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lust of differentiation,CD)及其它细胞表面标志.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形态学和免疫学联合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leukemia,ALL)8例,其中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exhibiting myeloid lineage-associated antigens,My ALL)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eylocytie leukemia,AML)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3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emia,AUL)2例.成功制备的17例染色体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11例,检出率为64.7%,其中,2例具有染色体复杂畸形.接受化疗的12例患者中,除上述具有染色体复杂畸形的2例未缓解(Non-remission,NR)外,其余10例均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CR率83.3%.结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细胞表面标志及染色体检查可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白血病的分型准确性,为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