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血脂代谢及颈动脉硬化程度差异,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血脂代谢及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差异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的中医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入选131例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不同中医证候组间血脂情况及超声学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与阴虚阳亢型比较,痰湿壅盛型与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型TC、LDL-C、ApoA1水平明显升高(P0.05),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型ApoB/ApoA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痰湿壅盛型比较,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型LDL-C、Apo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阴虚阳亢型比较,痰湿壅盛型和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型颈动脉斑块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型颈动脉内膜厚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痰湿壅盛型与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型比较,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阎洪臣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用药规律。湿证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阎教授临证时着重强调要从痰湿犯肺证、痰湿上阻证、痰热上扰证、痰热壅肺证、中焦湿滞证、水湿内停证、湿停胸胁证、阳虚水泛证、湿热中停证、湿热下注证十个方面辨证论治。阎洪臣教授在常用祛湿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制成个体化的中药汤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之气又为太阳所摄,故心、肺、太阳皆主上焦。倘若上焦阳气不振,营卫不和,气化不行,则饮邪内停。故当以麻黄宣肺肃肺祛水饮,桂枝温通心阳散水饮,温通太阳化水饮,调和营卫蠲水饮。二、饮停中焦姜术和之中焦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主运化水谷,输布津液。若饮停中焦,肌肉者,则为脾胃乖戾,不得“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故也。故当以生姜温胃散水饮,干姜温脾化水饮,白术健脾运化水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表现,其西医病名,是由于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压增高,造成右心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疾病.中医认为心在上,其位居阳其性属火;肾在下,其位居阴其性属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之阴阳,才能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濡养心阳,才能使心阳不亢.阳虚水泛型肺心病由于长时间心阳不振,心火虚衰不能下温肾阳,致使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于是水饮停于心下,酿成水气凌心之证,又因肾阳虚衰,不能升清降浊,于是水饮停蓄,上迫于肺,外溢肌肤,形成寒水射肺和阴水泛滥之候.因此,阳虚水泛型肺心病实质上就是心、肾、脾、肺四阳皆虚致使水饮内停,凌心射肺和泛滥肌肤的综合征.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病因病机、症候、方药组成和现代研究几方面分析了金匮泽泻汤主治证与梅尼埃氏病的联系。分析发现,泽泻汤主治证为痰浊内阻证型的梅尼埃病,且为轻证,水饮之邪停于胸胁胃脘,但尚未犯肺犯胃。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胸痹""痰饮""心水"等范畴,程丑夫教授认为部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机为气、血、水三者互结,情志失调是重要原因,血瘀为中心病理环节,水饮内停为必然结果,辨证为气滞血瘀水停证,以调气活血利水为治法,创柴葶丹参饮以治之,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正> 温阳蠲饮法是指素有内饮又兼外感伤寒者,以化饮解表小青龙汤主之;脾不制水而上逆者,以苓桂术甘汤温脾化饮;肾阳虚而水泛者,温肾化饮以真武汤主之。合称温阳蠲饮法。因水饮停积与肺脾肾有关,又水饮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表现,其西医病名,是由于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压增高,造成右心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疾病。中医认为心在上,其位居阳其性属火;肾在下,其位居阴其性属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之阴阳,才能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濡养心阳,才能使心阳不亢。阳虚水泛型肺心病由于长时间心阳不振,心火虚衰不能下温肾阳,致使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于是水饮停于心下,酿成水气凌心之证,又因肾阳虚衰,不能升清降浊,于是水饮停蓄,上迫于肺,外溢肌肤,形成寒水射肺和阴水泛滥之候。  相似文献   

9.
谈细辛在《伤寒论》方剂中的几种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伤寒论》方的学习,笔者发为仲景对细辛的配伍应用有一定规律,随其配伍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兹分述于后: 一、配酸收可疗寒饮喘咳 如原文40条和41条之小青龙汤证,为表寒内饮和水寒射肺之证,治疗上若单纯解表则水饮难化,若单纯化饮则表寒难解,故仲景以细辛辛香走窜之性,一则温肺祛痰饮,二则助大辛大热之干姜,以温化停蓄于胃脘部之寒饮。由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恐细辛、干姜辛散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中医与肾阳虚衰,元气不足,心阳不足,心血瘀阻,水饮内停等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全面调节,综合治理。辨证康复治疗,因人而异,呈现明显优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属中医"心悸"、"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并发症.现代医学对慢性心衰的最新治疗系延缓及防止其心室重塑的发展,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慢性心衰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与肾阳虚衰,元气不足,心血瘀阻,水饮内停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在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二陈汤是《和剂局方》由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组成。原治痰湿内停,脾胃不和之证。作者28年来临床实践中,辨证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痰湿证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证,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吐涎沫,或痰鸣喘促,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眩晕心悸,面色萎黄或虚浮,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伤寒论》第82条、316条原文涵义,真武汤制方原理及其有关证候表现,说明肾阳亏虚,化津无力,水饮内停是真武汤证主要病机;温阳化气是真武汤的主要组方思想;"少阴病","身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是真武汤临床使用指征。  相似文献   

15.
张广政  高霖 《西部医学》2015,46(6):62-62
<正>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也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素问·咳论》中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理论,提示痰湿蕴肺型咳嗽的治疗方向。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77例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其中41例从脾论治,以健  相似文献   

16.
周杰教授从“心脾相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教授归纳慢性心力衰竭心气鼓动乏力、血脉瘀阻、痰浊内阻、水饮停聚之病理局面,属因虚致实、虚实交错之证候。其基于"心脾相关"学说,提出脾失健运是促使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兼血瘀水肿证病程发展的关键环节。脾失健运既是导致心气亏虚发生的始动因素,又为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生成的关键所在。治疗方面,周杰教授善于从脾脏之角度入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多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进行随症加减,以达到补益心气、化痰泄浊、逐瘀行水之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疾病之一,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刘如秀教授认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与五藏密切相关,临证有气阴亏虚、宗气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疏泄失常或多脏合病,导致水饮内停,瘀血阻滞辨证之不同,随证以养心清心、补肺益气、滋脾泻火、补肾宁心、养肝开郁、祛痰化饮法,并强调要切中病机,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18.
总结巴元明教授基于“水石互结”理论运用五苓二金汤治疗肾积水的临证经验。认为肾积水为“蓄水”的微观之证,病机为水饮内停,下焦湿热,治疗当以化气行水,清热利湿为主,方用五苓散化裁即自拟五苓二金汤,并随证灵活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痰湿内停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医籍中的153例古代情志病证痰湿内停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涉及药物253种,主要为化痰类、安神类、健脾类。关联分析得出的使用频数高关联强度大的药物组合:陈皮、法夏、茯苓、甘草、远志、茯神。结论:经典医案的数理分析也支持二陈汤为痰湿之主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铂类化疗方案致呕吐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医证候问卷,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归纳主要证型。结果:30例符合标准患者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十项症状依次为:突然呕吐(86.7%),胸脘满闷(80.0%),饮食稍多即吐(73.3%),纳呆(73.3%),倦怠乏力(70.0%),面色萎黄(66.7%),喜暖恶寒(66.7%),四肢不温(60.0%),呕吐时作时止(60.0%),胃脘痞满(5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以脾胃阳虚、脾胃气虚、水饮内停为主。结论:铂类化疗方案致呕吐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脾胃阳虚多见,其次是脾胃气虚及水饮内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