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能力。方法:利用第3代的HPP—EPC联合细胞因子培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分因子组、非接触培养组和接触培养组。体外培养脐血CD34+细胞10d后,从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各系造血集落形成细胞数等比较各组的扩增效率。结果:接触组细胞总数扩增倍数(44.6±8.7)倍和非接触组(39.5±7.3)倍均高于因子组(24.8±5.6)倍,P〈0.01。接触组CD34+细胞数扩增倍数(8.8±2.1)倍高于因子组(2.9±0.6)倍和非接触培养组(3.3±0.6)倍,P〈0.01。接触组集落扩增倍数和非接触组均分别高于因子组,P〈0.05,且接触组各造血集落扩增数均分别高于非接触组,各P〈0.05。接触组扩增后CD34+CD38+细胞(10.8%±2.7%)明显高于因子组(4.1%±0.9%)和非接触培养组(3.8%±0.8%),P〈0.01。结论:脐血来源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能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相似文献   

2.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支持的体外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ELISA方法检测脐血造血干/祖胞体外扩增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细胞扩增倍数及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 新分离的脐血CD34^ 细胞表达弱的端粒酶活性,体外培养7d,细胞端粒酶活性达最高,干/祖细胞扩增倍数也明显增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分化成熟,端粒酶活性减低。结论端粒酶的活性的升高与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相一致;从临床应用价值来看,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时间应以7d内为宜;IL-3促分化能力大于G-CSF。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冻存方法对脐血CD34+ 细胞的影响 ,探讨脐血CD34+ 细胞先分离后冻存的可能性 ,以寻找脐血保存的更好方法。方法 :对 31份脐血采用全脐血直接冻存 ,分离为单个核细胞冻存 ,和分离为CD34+ 细胞冻存 ,3种不同的冻存方法 ;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活细胞染色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研究冻存前后脐血造血祖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冻存后细胞活度下降 ,集落形成率下降 ,以全脐血冻存组为甚 ;CD34+ CD38- 比例冻存后增高。结论 :先分离后冻存法可行 ,且具有减小冻存体积 ,对造血祖细胞损伤较小的特点 ;早期造血祖细胞可能更能耐受冻存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特点以及脐血干 /祖细胞含量和细胞抗原特征对骨髓重建造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 34份脐血 ,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同时检测细胞表面的两种不同抗原。结果  34份脐血平均有核细胞数每份为 (12 3± 4 3)× 10 8个 ,CD34 的绝对细胞数每份为 (1 98± 1 30 )× 10 7,其中CD34 CD38 细胞占CD34 细胞的 84 6 %± 9 1% ;脐血淋巴样细胞群体中CD3 表达率为 6 0 5 0 %± 11 80 % ,CD4 为 38 6 6 %±11 80 % ;CD8 为 2 1 70 %± 6 37% ,CD4 /CD8 比值是1 93± 0 91;CD8 CD45RA 细胞占CD8 细胞群体的98 93 %± 0 36 % ;CD4 CD45RA 胞细胞占CD4 细胞的90 96 %± 6 96 %。结论 脐血中干 /祖细胞数量可以满足正常体重的成人脐血移植对干 /祖细胞的需要。脐血中T淋巴细胞多为功能未成熟细胞 ,具有较小的抗原反应性 ,这有利于降低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未成熟细胞信息(IMI)通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对10例健康新生儿脐血、20例白血病患者及1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经动员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造血干/祖细胞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在脐血和PBSCT供者的外周血中,IMI检测的HSC/HPC的百分率与FCM检测的CD34 细胞的百分率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P<0.01).标本批内变异系数(CV)小于10%;对存在有幼稚细胞的白血病患者,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供者经动员后,HPC与CD34 细胞同时上升,于第5天同时出现峰值.结论在同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时,选择健康人作供体,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简捷、快速、费用经济地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为临床上判断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系在考察层流剪切力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作用。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出CD34+细胞,接种入实验室自制的层流剪切力实验装置中,在不同大小的层流流体剪切力(0.5,1,2,4dyn/cm2)加载下进行体外扩增培养。结果较小的层流剪切力(0.5,1dyn/cm2)可促进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有利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的维持,并能促进更多的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 较大的层流剪切力(2,4dyn/cm2)抑制了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导致其迅速分化 并使S期细胞的比例减小。结论在生物反应器体外扩增培养脐血CD34+细胞时,其层流流体剪切力应控制在1dyn/c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活体胎儿循环血中造血干/祖细胞表型动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Y  Fang Q  Zhuang GL  Kong Q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74-1977
目的探讨人类活体胎儿血循环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表面标记物CD133、CD34、CD38随孕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B超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等方法获得妊娠12~41周活体胎儿血106例,应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标记单个核细胞CD34、CD133抗原和CD34、CD38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表达。结果所有在B超引导下胎儿标本取样术后母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D34^+细胞/有核细胞、CD38^-细胞/CD34^+细胞、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133^+细胞/CD34^+细胞含量均随孕周增加而降低,且与孕周呈直线负相关关系,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21%~0.04%、58.5%~10.7%、3.69%~0.31%、87.6%~48.5%。结论越早期的胎儿循环血HSPC在免疫表型上越原始,这可能是宫内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快速判断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未成熟细胞信息(IMI)通道,对5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健康供者,在动员过程中采集外周血进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集落培养法分别对上述外周血中的CD34+ 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进行分析,动态监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变化。结果:HPC与CD34+ 细胞及CFU-GM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5。动员后第4天HPC与CD34+ 细胞和CFU-GM同时明显上升,于动员后第5天同时达到高峰,但HPC较CD34+ 细胞和CFU-GM变化幅度大(5~20倍)。结论: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祖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出现CD34^ 造血干/祖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以研究其重建造血功能。方法 胚胎干细胞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后,加入造血刺激因子混合液以诱导产生CD34^ 造血干/祖细胞,将这些造血干/祖细胞注射入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的改变,并取存活2个月的小鼠骨髓和脾脏,PCR检测嵌合体形成。结果 体外分化第13日CD34^ 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可高达17.36%,将这些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后,可提高存活率达86.67%,存活小鼠的骨髓和脾脏均检测到供体来源的细胞。结论 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获得CD34^ 造血干/祖细胞,且后者具有其相应的正常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CD34+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早期的祖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扩增培养及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仅占正常成人外周血的0.05%~0.2%、骨髓的0.5%~3%和脐血的0.1%~0.5%,因此CD34+细胞分选技术越来越重要.通过长时期的摸索,本实验室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脐血CD34+细胞分选富集技术,并成功地分选了180份脐血样本.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中有关细胞在材料上粘附的机理研究并从生物学观点和材料观点来分析影响细胞亲和性的因素,介绍了目前研究中的改性生物医学材料细胞亲和性的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用5、10、15、20和25天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分离细胞制成悬液,在体外经固体琼脂培养和旋转培养,得到圆球状和索状细胞团聚体,其主要由支持细胞组成,管周细胞包绕在支持细胞外周。10天龄以前组,在团聚体中可见到部分生精细胞,15天龄以后组的生精细胞全部位于团聚体外.表明新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管周细胞及生精细胞间仍保留着部分胚胎期的识别和选择性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桂皮酸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HL 6 0 )、人肝癌细胞 (BEL 740 2 )、人肺癌细胞 (PGCL3)分化和抗PGCL3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各种癌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表现 ;用硝基四氮唑蓝 (NBT)还原试验定量测定HL 6 0细胞的机能分化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测定肝癌细胞AFP分泌量 ,用酶学方法测定该细胞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OCT)、酪氨酸 α 酮戊二酸转氨酶 (TAT)、碱性磷酸酶 (ALP)和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的比活力 ;用层粘连蛋白粘附测定法、纤粘蛋白趋化迁移测定法和重建基底膜侵袭测定法测定肺癌细胞的粘附、运动和侵袭能力。【结果】 1mmol/L和 2 5mmol/L桂皮酸处理使HL 6 0细胞形态向成熟方向分化 ,NBT反应显著增强 (P <0 0 1和P <0 0 5 )。 1mmol/L和 3mmol/L桂皮酸处理使BEL 740 2和PGCL3细胞出现分化改变 ,使BEL 740 2细胞AFP分泌量和γ GT比活力显著下降 (P <0 0 5和P <0 0 1) ,反映肝癌细胞分化的OCT、TAT和ALP 3种酶的比活力则显著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使PGCL3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下降 ,细胞的粘附能力下降 (3mmol/LP <0 0 1) ,运动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结论】桂皮酸具有诱导HL 6 0、BEL 740 2和PGCL3细胞分化并有抗PGCL3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鼠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及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方法选12只新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乳鼠,分离培养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结果窦房结细胞体积小,细而长,呈长梭形,搏动频率为(152.1±10.9)min-1;心房肌细胞体积亦较小,梭形或三角形,搏动频率为(116.3±8.6)min-1;心室肌细胞体积较大,可伸出伪足并交织成网,呈短梭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搏动频率为(92.4±9.3)min-1,3种细胞的搏动频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细胞的静息电位分别为(-41.3±4.0),(-50.7±2.9)及(-59.8±2.1)mV,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肌细胞的APD20,APD50和APD90均较心房肌细胞延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细胞形态各异,窦房结细胞具有自发性搏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较心房肌细胞长。  相似文献   

16.
心脏原位干细胞(CSCs)来源于心脏组织中,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上可同时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kit、MDR1和Sca-1,基于不同CSCs自身抗原表达的不同,很多取自成体心脏组织的CSCs可以得到分离和扩增。CSCs能够分化成3种主要的心脏细胞前体,即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并且可重组为心肌组织,为使用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蔡凯  张南征  陈复兴 《医学综述》2008,14(10):1461-1465
多数情况下,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共同完成,二者之间的联系备受关注。适应性免疫的始动者树突状细胞与固有免疫细胞γδT细胞之间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的各种可溶性因子进行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分泌Th1细胞因子,介导Th1型免疫反应;另一方面γδT细胞可以被树突状细胞诱导,增强其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的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LAK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表型上变化鉴定这两种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法把DC-LAK细胞和DC-LAK-A549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试验。结果:①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培养出DC和LAK细胞。②共培养后DC-LAK细胞的免疫表型表达增加。抗原致敏DC联合LAK细胞(DC-A549-LAK)组的免疫表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更有显著性意义。③共培养细胞在增殖倍率上有显著意义。④MTT显示共培养后的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结论: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的DC和LAK细胞。DC和LAK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杀伤活性方面高于单纯培养的LAK细胞。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