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永红  陈志成  方毅敏 《医学综述》2009,15(15):2376-237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前均长期服用激素。血清白蛋白下降6例(6/15),低钠低氯血症6例(6/15),蛋白尿12例(12/15)。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9/15),蛋白定量升高15例(15/15),糖降低14例(14/15),氯化物降低13例(13/15),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13/15)。腺苷脱氨酶定量升高7例(7/10),ATA-IgG阳性5例(5/15),聚合酶链反应阳性2例(2/8),抗酸杆菌涂片阳性0例(0/15),抗酸杆菌培养阳性2例(2/15)。结论脑脊液中发现抗酸杆菌是确诊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但阳性率低。对无病原微生物证据的SLE患者是否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中枢感染及狼疮脑病的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12例诊断为SLE合并中枢感染及狼疮脑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诊断SLE后均长期使用激素。诊断狼疮脑病2例,隐球菌脑膜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结论 脑脊液中发现病原微生物是鉴别狼疮脑病与中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提高对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5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以发热和头痛为首发症状,3例出现恶心呕吐和颈抵抗,奥本海姆征阳性,1例出现神志淡漠;5例脑脊液(CSF)常规检查均为葡萄糖浓度降低(1.18-3.29mmol/L),氯化物浓度在115-131.2mmol/L之间,蛋白定量590-1245mg/L,CSF细胞数(20-380)×10^9/L,未见隐球菌;3例患者CSFγ-干扰素(γ-IFN)〉400mg/L,2例腺苷脱氨酶(ADA)〉5U/L,1例CSF分枝杆菌快速荧光培养示抗酸分枝杆菌生长;5例患者均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喹诺酮类药物(利复星或左旋氧氟沙星)五联抗痨治疗,全部患者发热和头痛症状2周后缓解。结论SLE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神志淡漠时,及时行CSF检查,CSFγ-IFN和ADA升高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及早联合抗痨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91-149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对1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亚急性、慢性起病133例(85.81%),合并颅外结核病灶140例(90.3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9.68%),头痛(76.77%),恶心、呕吐(61.94%),脑膜刺激征阳性(63.87%);脑脊液检测显示细胞数(81.74%)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87.06%)、糖(85.81%)及氯化物(87.06%)降低;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学反应128例(82.58%);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15例(9.68%),抗酸染色涂片阳性32例(20.6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脑脊液混合细胞学反应高度提示结核性脑膜炎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钠离子浓度、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Gene X-pert MTB/RIF)、脑脊液ADA在早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9例,其中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观察组,59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清钠离子的浓度、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分析比较2组检测结果,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相比较非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脑脊液蛋白升高(P<0.05),脑脊液氯化物、血清钠离子的浓度降低(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浓缩集菌抗酸菌检测及脑脊液结核菌培养(P<0.05);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ADA、脑脊液蛋白降低(P<0.05),脑脊液氯化物、血清钠离子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清钠离子的浓度、脑脊液X-pert、脑脊液ADA在早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1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采用涂片、实时荧光定量PCR 2种方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1例脑脊液标本中,脑脊液涂片检测阳性率为2.21%(4/181),PCR检测阳性率为12.15%(22/181);脑脊液涂片、PCR法检测51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5.88%(3/51)和25.49%(13/51);检测80例临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25%(1/80)和11.25%(9/80),2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4,P<0.05)。5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47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误诊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认识,对临床防止误诊漏诊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解放军总医院1994年1月~2009年6月间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167例住院患者中早期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 47例早期被误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6.84±16.41)岁。亚急性起病者10例,急性起病者8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和发热者41例(87.2%),病程中症状出现率依次为:高热35例(53.3%),运动障碍者13例(27.7%),颅神经受损11例(23.4%),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7例(14.9%),大小便失禁1例(2%)。颅压升高者占51.1%,WBC增高占96.7%,多呈非化脓性改变,蛋白升高占86.7%,葡萄糖降低仅占50%,氯化物降低占53.3%。PPD试验阳性率8/23。MR检查脑膜强化15例,脑积水7例,脑梗死14例,2例发现结核瘤,4例发现脊髓病灶。39例病情逐渐好转,2例病情反复,5例自动出院,死亡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由于临床症状、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等不典型,极易误诊,需分析多次脑脊液变化趋势,结合影像学,对于疑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5年4月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且脑脊液培养为大肠杆菌的新生儿,记录患儿围生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等,并对大肠杆菌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及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结果 共收治15例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男6例,女9例;生后发病≤7d 2例,>7d 13例.14例患儿有发热,9例有嗜睡、拒乳,4例有抽搐,2例有哭闹烦躁,1例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实验室检查:WBC升高(>15×109/L)7例,WBC降低2例(<5×109/L),CRP升高(>8 mg/L)13例.15例脑脊液白细胞均明显升高(>500×106/L),均以多核为主;12例糖降低(<2.2 mmol/L);14例蛋白升高(>1 500 mg/L).ESBL检测结果:ESBL阳性6例(40%).MLST分型结果:ST 95 3例(20%),STl193 3例(20%),ST 62 3例(20%),ST 4456 2例(13.3%),ST 4702 1例(6.7%),ST 4381 1例(6.7%),ST 131 1例(6.7%),新型1例(6.7%).10例应用美罗培南治疗,3例应用头孢曲松+青霉素,2例放弃治疗.2例患儿合并有硬膜下积液及脑室管膜炎.1例合并硬膜下积液.11例患儿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新生儿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以晚期新生儿多见,病情凶险,美罗培南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治疗迁延的患儿,应注意特殊基因型的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报告11例 CNS 正常儿科住院儿童及8例病毒性脑膜炎、13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的脑脊液溶菌酶测定结果,其(?)±SD 分别为0.3±1.0、0.9±2.3、56.7±18.3及78.2±38.0mg/L。脑脊液溶菌酶含量测定可用于早期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P<0.001),并在治疗过程中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5~2010年收治结核性脑膜炎合并SLE10例,采用抗狼疮治疗的同时强化抗结核治疗。结果:好转9例,好转率90%。死亡1例。结论: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如采用抗狼疮治疗的同时强化抗结核治疗,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