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间质血管数量.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86.8%,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率23.5%及正常垂体组织的阴性表达(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TTG、bFGF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TTG可能通过激活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形成而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17例,非侵袭性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相似文献   

4.
Ki-67、MMP-9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细胞核内增殖抗原Ki-6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及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对86例垂体腺瘤患者标本的Ki-67、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侵袭性腺瘤复发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侵袭性腺瘤非复发组(P<0.01),且Ki-67、MMP-9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Ki-67、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及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且两者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VEGF和p16在30例侵袭性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39.44±5.61)%和(24.28±3.94)%,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2.17±4.32)%和(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标记指数为(27.49±4.07)%,较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标记指数(20.18±3.26)%显著增高(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VEGF的表达增高和p16的表达降低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C端的血红素样结构域(MMP-2-PE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2-PEX及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2-PEX mRNA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显著降低(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M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PEX mRNA表达与MM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0.05),而非侵袭性腺垂体腺瘤组中无相关性(r=-0.22,P>0.05)。结论 MMP-2-PEX低表达及MMP-2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PEX及MMP-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细胞核内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非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形态变化与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与肿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手术标本125例,依据是否有侵袭性分为两组,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Ki-67、MMP-9蛋白表达.结果 侵袭性组瘤细胞高核质比、多细胞性、核异型性、出现核仁等病理形态学特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在侵袭性组观察到核异型及核仁边集现象.同时发现侵袭性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胞形态变化与Ki-67、MMP-9蛋白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垂体腺瘤Ki-67、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肿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对肿瘤侵袭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MMP-9、HPA及CD34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乙酰肝素酶(HPA)及CD34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方法对63例垂体腺瘤患者标本的MMP-9、HPA及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记数CD34标记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3例标本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9和HPA阳性表达率及强阳性率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均<0.01);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微血管密度(MVD)也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RT-PCR法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及HPA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均<0.0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HPA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65,P<0.05),非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HPA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32,P>0.05)。结论MMP-9、HPA高表达及高MVD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9、MVD和HPA可以作为判别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在肿瘤侵袭过程中HPA可能与MMP-9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且依次呈现增高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前叶组织(P<0.05)。MMP-2和MMP-9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高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的异常高表达有关,MMP-9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侵袭性(20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MMP-9与VEGF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在蛋白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无显著性相关;在mRNA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MMP-9基因表达增高及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VEGF表达上调有关。MMP-9与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垂体瘤转化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拟对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 PTTG)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垂体腺瘤组织30例,4例正常垂体。从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方法扩增PTTGmRNA,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F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各指标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侵袭和非侵袭组的PTTGmRNA、PCNA、bFGF及MVD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bFGF和MVD、PC—NA、PTTGmR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PTTG参与垂体瘤的早期发生。bFGF则对血管形成,肿瘤增殖有明显作用,二者均和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bFGP→肿瘤增殖可能为垂体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cyclin-de-pendentkinaseinhabitor,p16Ink4)mRNA和蛋白以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表达的检测和相关性比较,探讨PTTG、p16和cyclinD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细胞周期调控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RT-PCR法检测PTTG和p16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TTG、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TTG、p16和cyclinD1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在垂体腺瘤中,p16mRNA表达缺失或低下的发生率为73.3%,以p16mRNA缺失和表达分组,PTTGmRNA的表达水平在垂体腺瘤p16mRNA缺失组和表达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侵袭组垂体腺瘤的PTTG、cyclinD1蛋白表达较非侵袭组显著性增高;且二者表达程度呈正相关;P16蛋白的表达在侵袭组垂体腺瘤显著减低,并与PTTG和cyclinD1蛋白表达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16mRNA在垂体腺瘤表达的缺失或低下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无关。PTTG、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差异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正常垂体前叶组织、20例非侵袭性和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垂体前叶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5/8)、80%(16/20)和87.1%(27/31),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80%(16/20)和38.7%(12/31)。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和TIMP-2表达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和TIMP-2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调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CD147、Galeetin-3及微血管密度(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垂体腺瘤MRI侵袭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4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术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垂体腺瘤标本中CD147、Galeetin-3及MVD的表达,分析MRI侵袭性表现与CD147、Galecfin-3及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垂体腺瘤相关MRI侵袭征象中,肿瘤超过外切线、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50%、蝶窦侵犯、肿瘤形态不规则及双侧颈内动脉的不对称性均与CD147及Galectin-3的表达有关(P<0.05),肿瘤囊变坏死及瘤卒中与CD147及Galectin-3表达无关(P>0.05).结论 CD147及Galectin-3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MRI侵袭特征密切相关,CD147和Galectin-3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芳烃受体影响蛋白(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58例,按照Knosp分级分为侵袭性(26例)和非侵袭性(30例)垂体腺瘤,另选取正常成人尸头中垂体4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标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DNA测序。结果58例标本中AIP基因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Exon4中的一处C突变为T和Exon6中的两处G突变为C;2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12例标本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2.8%;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5例标本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6.7%;正常垂体组织中没有发现突变。侵袭性垂体腺瘤突变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和正常垂体组织(P〈0.05),而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AIP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这提示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评估端粒酶与垂体腺瘤大小、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标本,均为直径大于2cm的大、巨大腺瘤,根据垂体腺瘤侵袭性标准将病例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检测肿瘤端粒酶活性。结果 大腺瘤18例中10例侵袭性,巨大腺瘤12例均为侵袭性。总共检出端粒酶活性4例,阳性率13.3%;端粒酶阳性在大腺瘤占3/18,巨大腺瘤占1/12;侵袭性垂体腺瘤阳性占4/22,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无阳性。统计学显示端粒酶阳性率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也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阳性提示部分垂体腺瘤细胞非良性增殖的特点,而与垂体瘤大小、侵袭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垂体腺瘤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和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3例垂体腺瘤(侵袭组45例,非侵袭组18例)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检测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同时计数组织内微血管数量(MVD)。结果PTTG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CNA标记指数和微血管密度也显著性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分析显示: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内PCNA标记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PTTG在垂体腺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增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