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脾外伤评估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为脾外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脾外伤常规超声检出28例,漏诊14例(轻重不同程度各7例);超声造影检出40例,漏诊2例(均为轻微损伤)。超声造影在损伤灶检出率和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01)。在42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中,常规超声组存在明显级别低估者10例;超声造影组无一例发生级别低估,且与CT和(或)手术组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在脾外伤检出率及脾外伤程度分级评估上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基本与手术或(和)CT检出率和评估结果一致。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相比,是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脾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疑为肝脾外伤患者127例,将其诊断与术中对照及对保守治疗患者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7例患者,超声诊断肝外伤22例,脾外伤101例,肝脾联合伤3例,其中6例肝脾声像图表现未见异常。经手术治疗93例,经保守治疗34例,误、漏诊患者4例,与手术、CT检查对照总诊断符合率约96%(123/127)。结论超声检查快速,简便,准确率高,是急症肝脾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保守治疗随访中也起到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肝脾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CT或手术对照。结果51例患者中43例确诊肝脾外伤,造影增强超声诊断的灵敏性为97.7%,特异性为100%,而对肝脾损伤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与手术及CT相近。结论造影增强超声对肝脾外伤较常规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实验犬不同级别闭合性肝损伤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方法21只实验犬按肝损伤程度进行超声造影分级并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第1组5只,肝损伤Ⅰ-Ⅲ级,无活动性出血,行保守治疗;第2组5只及第3组6只均为Ⅲ-Ⅳ级肝损伤,分别行保守治疗和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蛇毒凝血酶联合应用氰基丙烯酸酯止血胶微创止血治疗;第4组5只,肝损伤Ⅳ级以上,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第1组5只犬保守治疗均痊愈;第2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只犬死亡,3只犬自行止血;Ig3组超声造影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药物,6只犬均治愈;第4组开腹行肝修补及止血治疗3只犬存活,2只犬死亡。结论超声造影可用于引导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局部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Ⅲ-Ⅳ级肝外伤出血,近期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有望为临床肝外伤的救治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脾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8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脾外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合监测随访.结果 44例非手术治疗成功,3例中转手术,1例死亡.超声造影发现肝外伤性动脉瘤各1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组血流动力学持续稳定,超声造影低-无增强区逐渐缩小.中转手术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超声发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超声造影显示实质内无增强区范围增大.结论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在肝脾外伤非手术治疗中起决定性作用,超声造影结合常规超声对肝脾外伤非手术治疗进行监测和随访,对于发现并发症、病情变化以及预后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脾外伤保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脾外伤患者行保脾手术治疗,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其术前及术后进行监测。结果:46例脾外伤手术分级,Ⅱ级5例,Ⅲ级32例,Ⅳ级9例;常规超声共检出42例,漏诊4例;超声造影对46例损伤均作出诊断,其中9例可见造影剂外溢。术后常规超声发现1例腹腔积液进行性增加;超声造影发现2例并发症,1例脾动脉主干受压,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难以控制,其脾脏术后增强体积小于原来体积的1/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为脾外伤保脾手术术前提供选择依据,术后进行监测和随访,对于发现并发症、伤情变化以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齐铮琴  赵玉珍 《临床荟萃》2004,19(10):600-600,F003
B型超声检查的应用普及,为肝内占位病变的早期发现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从血供和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肝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其不能显示随时改变的血流信号,部分有血供的肝肿瘤因探测角度,流速较低或位置较深等原因.不能测及血流信号。近年来,能量多普勒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由于其显示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常规超声和对比超声在监测肝脾外伤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81例确诊肝脾外伤患者,对其中58例非手术治疗及17例保脾(或保肝)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结合对比超声动态监测.结果 75例肝脾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7%(11/75),病变包括迟发性出血2例,肝内假性动脉瘤2例,脾内假性动脉瘤3例,非结石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脾梗死2例.结论 常规超声与对比超声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脾外伤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在肾脏外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肾脏外伤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肾脏外伤疑诊患者行CEUS检查,并对肾损伤分级诊断结果与CT或手术分级结果相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肾脏外伤43例,CEUS检出40例。CEUS分级为Ⅰ级损伤12例,Ⅱ级损伤11例,Ⅲ级损伤7例,Ⅳ级损伤8例,Ⅴ级损伤2例。CEUS漏诊3例,均为Ⅰ级损伤,另有3例出现分级错误,其中1例将Ⅲ级高估为Ⅳ级,2例将Ⅳ级低估为Ⅲ级。超声造影评价肾损伤的分级与CT或手术分级的一致性指数为0.831(P=0.000),两者的一致性很好。CEUS检出肾脏外伤病灶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100.0%,准确性93.3%。结论CEUS能较准确判断肾脏损伤的分级,正确指导临床减少对Ⅰ、Ⅱ、Ⅲ级肾损伤患者的不必要手术探查,避免对Ⅳ、Ⅴ级肾损伤患者盲目保守治疗,为保留肾单位的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临床疑诊的45例脾脏外伤患者的超声造影与临床表现.结果 45例患者中经CT或手术证实脾损伤42例,其中常规超声检出31例,超声造影检出40例;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73.8%,特异性33.3%,准确性71.1%;超声造影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95.2%,特异性66.7%,准确性93.3%.两种方法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但也应认识到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 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外伤患者脾脏不典型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常规超声发现脾脏内病灶,但难以定性的外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灶造影增强过程的特点。结果43例脾内不典型病灶,常规超声表现:病灶呈低回声25例,高回声5例,无回声6例,混合回声7例;病灶边界清晰14例,边界欠清或不清29例。超声造影表现:血肿27例,血管瘤6例,分叶脾2例,脾先天性切迹3例,动脉瘤5例。脾脏病灶常规超声正确诊断35例,超声造影正确诊断42例,误诊1例不完全灌注的血管瘤为血肿。结论超声造影对脾脏外伤不典型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258个病灶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其良恶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 258个病灶中,常规超声准确诊断202个,其中良性54个,恶性148个;超声造影准确诊断242个,其中良性87个,恶性155个;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5.7%、90.6%、94.5%、92.6%、93.8%,与常规超声(91.4%、56.3%、77.9%、79.4%、78.3%)比较,除敏感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恶性肝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 对31例共59个肝肿瘤病灶在超声造影后,观察肿瘤病灶在造影增强后各时相图像特点,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肿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并对造影前后及增强CT检测的病灶数目、大小及边界清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个肝细胞肝癌病灶中13个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2个表现为“同进快退”,另2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后经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型肝癌。36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分为少血供转移癌组21个,表现为动脉相呈低回声环形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多血管转移癌组15个,表现为动脉相呈完全高回声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6个肝血管瘤中5个表现为向心性环形持续缓慢充填,另一例直径9mm的小血管瘤表现为完全快速向心充填。肝血管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均长于肝细胞肝癌及转移性肝癌(P〈0.05)。造影后所测肿块直径大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所检出肿块数目多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造影前13个肿块边界显示不清晰,造影后显示清晰。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的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转移癌最重要的靶器官之一。随着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肝内转移病灶的早期检出、诊断以及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诊断肝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肝肿瘤、35例肾肿瘤患者行实时3D-CEUS,并与二维超声造影(2D-CEUS)检查和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对比观察肝肾肿瘤的3D-CEUS、2D-CEUS增强方式,肿瘤血管清晰度及立体感情况。结果 3D-CEUS对肝肾肿瘤的增强方式与2D-CE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肿瘤动脉期血管的清晰度显示较2D-CEUS具有明显优势;显示肿瘤的占位立体感较2D-CEUS为好。结论 3D-CEUS是一种无创、省时、高效、安全的新技术,可以重复进行,对肝肾肿瘤的供血动脉可以立体实时动态显示,并能立体显示肿瘤的构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广泛应用和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成像成为了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学者对其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做了较深入地研究,包括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腺肌瘤的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就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与流速剖面技术评价肝硬化程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以及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检测门脉右支流速和血流量,以探讨其评价肝硬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组(11例)和肝硬化失代偿组(12例)。非肝硬化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并检测门脉右支流速和血流量,分别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较非肝硬化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较肝硬化代偿组明显延长(P〈0.05),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较肝硬化代偿组明显降低(均P〈0.01)。肝硬化患者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与门脉右支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逐渐延长,流速和血流量逐渐下降,两者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肝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造影检查92例患者,共102个肝脏病灶,其中59个恶性,43个良性;记录病灶增强方式、开始强化时间、消退时间、时间-强度曲线(TIC)达峰时间;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关系,对开始强化时间、消退时间、TIC达峰时间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肝脏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在动脉相强化模式、门脉相回声及整体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相20s强化为病灶良恶性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5.0%,假阳性为14.1%;以时间强度曲线达峰时间33s为诊断标准,敏感性81.4%,假阳性为10.2%。结论超声造影动脉相早期强化作为肝恶性肿瘤诊断指标有临床价值,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提高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