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CCRCC)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其在CC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7例(80个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CCRCC最大瘤径,分为小肿瘤(≤30mm)、中等肿瘤(〉30mm)、大肿瘤(〉50mm)3组进行观察。常规超声观察肿块的血流显示程度、回声均匀度以及瘤周有无低回声晕。超声造影观察记录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以及有无包膜增强,并对3组肿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个CCRCC中小肿瘤组32个,中等肿瘤组28个,大肿瘤组20个。常规超声显示小肿瘤组中回声呈不均匀者占18.8%(6/32),中等肿瘤组中占71.4%(20/28),大肿瘤组中为95%(19/20),3组间回声均匀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血流显示程度和假包膜征显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显示小肿瘤组中不均匀增强者占28.1%(9/32),中等肿瘤组中占85.7%(24/28),大肿瘤组中达100%(20/20);中等肿瘤组的假包膜征显示率高于小肿瘤组及大肿瘤组,分别为71.4%(20/28)、50%(16/32)、25%(5/20)。增强均匀度以及假包膜征显示率在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组CCRCC的增强程度均以中等、明显增强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将肿瘤内血流显示丰富者由51.3%(41/80)提高至87.5%(70/80),假包膜征显示率由22.5%(18/80)提高至51.3%(41/8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肿瘤呈回声不均匀者在常规超声中占56.3%(45/80),超声造影中占66.3%(53/80),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大小CCRCC在增强均匀度和假包膜征显示率两方面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超声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肾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为肾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检测35例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颈动脉,记录斑块数量、位置、大小、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及内部回声等。观察颈动脉血流充盈情况,与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模式之间对异常内膜的检出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5),且二维超声组异常内膜检出率高于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P<0.05),实时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组异常内膜检出率高于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P<0.05)。四种模式之间对颈动脉低回声斑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但实时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对低回声斑块的检出率最高(24.13%)。12条正常颈动脉的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声像图显示动脉壁结构层次分明,内膜纤细光滑,血管内血流回声均匀一致。29条颈动脉斑块的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则表现动脉壁不光滑,10例硬斑和12例混合斑及7例软斑均表现为内膜粗糙不平或有斑块突入管腔,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在斑块处呈"蚕蚀"现象。颈动脉分叉处血流呈旋涡状,回声强弱不均。结论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以高帧频和高空间分辨力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的同时,实时显示动脉分叉和狭窄的病损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的GH型垂体腺瘤患者118例,根据手术过程,分为假包膜外切除组(55例)和假包膜内切除组(63例),比较两组间术后手术全切率、生化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P=0.036);进一步分析,Knosp分级为2级和3级的患者,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P=0.000;X~2=22.13,P=0.000),大腺瘤患者中,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0,P=0.000)。术后假包膜外切除组生化治愈率87.3%明显高于假包膜内切除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8,P=0.000)。结论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可以明显提高GH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和术后生化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二维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与肾癌的相应特征比较,总结超声检查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肾嗜酸细胞瘤在肿瘤的回声高低、回声均匀度、假包膜的显示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等方面与肾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钙化及纤维瘢痕显示上与肾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能更清晰显示纤维瘢痕。结论:超声检查,尤其是超声造影检查,对肾嗜酸细胞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肾癌的声像图征象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小肾癌(直径≤30mm)的声像图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进行超声检查。与正常肾实质和肾窦部回声比较。将肿瘤回声水平分为四级。采用灰阶超声观察肿瘤内部回声、周边低回声晕或高回声环,部分病例还进行了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较肾实质回声强的小肾癌13例(46.43%),与肾实质回声水平相当和低于肾实质回声13例(46.43%),以囊性成分为主的2例(7.14%)。周边低回声晕或高回声环者共14例(50.00%),内部出现囊性成分者8例(28.57%)。结论 灰阶超声有助于诊断小肾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增强扫描的运用能够提高小肾癌的定性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5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超声特点及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转移灶最大径3cm和≤3cm分为两组进行声像图比较。结果 105例乳腺癌肝转移灶超声特点为实性结节或肿块,多数为低回声(91例,86.7%),≤3cm组的肝转移灶形态多规则(48例,88.9%),边界清晰(37例,68.5%),内部回声多分布均匀(40例,74.1%);3cm组肝转移灶形态多不规则(36例,70.6%),边界不清晰(34例,66.7%),内部回声多分布不均匀(38例,74.6%),两组肝转移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均匀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05例肝转移灶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血流信号56例(53.3%),3cm组肝转移灶可探及血流信号48例(94.1%)。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1次穿刺确诊率为99.0%(104/10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乳腺癌肝转移灶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或肿块,不同大小的转移灶声像图各有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操作安全、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乳腺癌肝转移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经超声引导定位活检的乳腺肿瘤病例626例,分析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确诊乳腺癌252例,癌前病变53例,良性病例321例,其中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为48.72%(305/626);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癌241例;0~Ⅰ、Ⅱ、Ⅲ期分别为87例、126例、39例,0~Ⅰ期占34.52%(87/252)。肿瘤直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特点、血流信号、包膜、腋窝淋巴结、BI-RADS分级等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组超声形态、内部回声、钙化灶、血流信号及BI-RAD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组超声形态、内部回声、BI-RAD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是否浸润性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膜特征在是否浸润性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形态在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检超声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无症状肾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某院健康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5例肾脏肿瘤资料,根据病理性质分为肾癌组和肾错构瘤组。回顾分析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缘、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同时注意观察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有无栓子及肾周淋巴结的转移。结果两组间在年龄、肿块大小、形态、生长位置、边缘边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块回声强度、内部结构以及CDF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主要表现为回声强度较同切面肾窦层切面高,内部结构多均匀,血流信号少见。结论细致分析体检超声肾脏肿瘤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特点,有助于肾癌和肾错构瘤的术前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睾丸肿瘤组26例、肿瘤样病变组14例)的常规超声和超声影像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 睾丸肿瘤组、肿瘤样病变组在病变大小、形态及回声的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增强模式及“假包膜”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88.5%、64.3%及80.0%;超声造影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100%、92.9%及97.5%。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中,Z=1.835,P=0.0665,两种方法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能量多普勒和灰阶超声对肾实体占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实体肿瘤的灰阶超声特征及其能量多普勒血供模式 ,并评价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灰阶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 4 2例肾实体肿瘤。在灰阶超声图上 ,观察肿块回声、均匀性、无回声边、肿瘤内无回声区及后方衰减。在能量多普勒超声上 ,肿块的血管分布被分成 5种模式。结果  4 2例肾实体肿瘤 ,肾细胞癌 (RCC) 33例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 ) 9例。在灰阶超声上 ,2 4例 (73% ) RCC可见无回声边和 /或肿瘤内无回声区 ;2 6例 (79% ) RCC肿块回声不均匀。 1例 AML (11% )出现声衰减。肿块回声强度不能提示病理诊断。在能量多普勒超声上 ,33例 RCC中 ,模式 3(边缘血流型 ) 4例 ,模式 4 (混合性边缘及穿入血流型 ) 2 9例。 9例 AML中 ,模式 4血流 1例 ,模式 0 (无血流信号型 ) 5例 ,模式 2 (穿入性血流型 ) 3例。在本组 RCC及 AML中均未见模式 1(肿瘤内局限性血流信号型 )。模式 0、模式 2对 AML有特异性。与单独灰阶超声 (6 0 % )及单独能量多普勒超声 (19% )的诊断率比较 ,二者联合诊断率 (79% )明显提高。结论 无回声边及肿瘤内无回声区提示 RCC的诊断。在灰阶超声发现的基础上 ,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分布为 RCC及 AML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PD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小乳腺肿块(〈2.0cm)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CDFI、PDI等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小乳腺癌与良性肿块在边界、后方回声情况、纵横比、有无钙化灶等四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41例小乳腺癌中38例(92.7%)具有血流特征,其中穿入性血流23例(56.1%),25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5例良性病变中9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肿大。结论小乳腺癌的二维图像、CDFI、PDI在诊断小乳腺癌及转移性腋窝淋巴结方面均有特征性表现,其特征性表现对提高小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恶性肾实质上皮性肿瘤(MRPE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MRPET的116例患者分为≤4cm(39例)组和〉4cm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患侧肾轮廓有无改变、病变边界、内部回声类型、病变边缘、内部血流分布及其血流强度分级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6例MRPET超声图像特征:(1)二维超声:≤4cm组肿瘤内部偏高回声检出率66.7%(26/39)高于〉4cm组5.2%(4/77),而肿瘤内部混合性回声检出率5.1%(2/39)明显低于〉4cm组79.2%(61/77),两组肿瘤内高回声及混合回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两组肿瘤病变均显示肾轮廓改变;(2)彩色多普勒超声:116例肿瘤内探及彩色血流信号105例(90.5%,105/116),其中69例(59.5%)肿瘤内部及周边见丰富的Ⅲ级彩色血流信号;≤4cm组肿瘤内部Ⅲ级血流检出率为35.9%(14/39),〉4cm组肿瘤内部Ⅲ级血流检出率为71.4%(55/7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前超声诊断MRPE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1%(108/116)。结论CDFI在MRPET术前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内血流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对膀胱癌的血流信号进行血流分级,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PDI技术测定肿瘤内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MVD与血流等级的相关性为r=0.49,P〈0.05,与VEGF表达为r=0.36,P〈0.05。随着血流分级的增高MVD增高,血流分级丰富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结论PDI显示血流信号在组织学和生物学上与血管生成有关。PDI联合MVD及VEGF免疫组化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膀胱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膀胱癌血管生成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移植肾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血流指数、搏动指数,三维血管容积显像检测其血管指数、血管血流指数、灰阶指数及体积指数。结果与44例移植肾肾功能稳定组比较,41例CAN组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血流分级I~Ⅲ级,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升高;三维血管能量血流分级2—4级,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均降低,灰阶指数、体积均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管指数与血管血流指数诊断CAN的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P〈0.05),其最佳临界点分别为23.18%、11.05%,对CAN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0.5%。结论三维血管容积显像诊断CAN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彩色多普勒高,可能为早期诊断CAN提供新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超声引导细针穿刺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金标准,探讨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216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确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超声表现.超声观察指标为:甲状腺两侧叶大小及峡部厚度、内部回声特点、甲状腺内血流分布、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甲状腺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成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仅84例患者(38.9%,84/216)具有经典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体积增大,回声减低,血流丰富;132例患者(61.1%,132/216)具有不典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甲状腺体积不大,实质回声增粗或呈局限片状低回声.25.0%(54/216)合并实性结节,2.8%(6/216)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血流分布较正常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9.0±20.5)cm/s,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为(41.1±21.4)cm/s,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为(35.6±17.1)cm/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68).93.1%(201/216)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下极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结论具有经典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图像患者仅占少部分,应重视不典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减少漏诊.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血流不能成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的指标;甲状腺下极周围淋巴结的检出可协助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块58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及恶性肿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块32例,以边界不清(65.6%)、形态不规则(56.2%)、微小钙化灶(50%)、肿块纵横比>1(62.5%)为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为2-3级(84.3%);SPV(21.25±11.35)cm/s,RI0.74±0.09。良性肿块26例,多为边界清楚(61.5%),形态规则(77.0%),回声均匀(61.6%),肿块纵横比<1(73%)为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为0-1级(80.7%);SPV(12.66±5.72)cm/s,RI0.60±0.0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白玲  毛京宁  陈伟  范雪  张彦  陈翠京 《临床荟萃》2012,27(5):382-385
目的 总结分析男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分析脂肪层厚度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患乳腺癌的男性患者进行详细超声检查,检查部位包括双乳、腺体周围淋巴引流区及胸壁(范围为双侧腋中线间锁骨上区至肋弓),记录其声像特征,测量乳腺癌患者的胸壁及脂肪层厚度并与正常体质量[(身高cm- 100)×0.9为标准体质量(kg),正负10%为正常体质量]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①男性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多见:边缘毛刺、内部回声不均、钙化、后方声衰、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等.②肿块最大径、血流分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肿块越大、血流分级越高,转移癌的发生率越高.肿块的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后方声衰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乳腺癌组的胸壁及胸壁脂肪层厚度与健康对照组不同,胸壁厚度分别为(1.37±0.12)cm vs(1.31±0.08)cm(P<0.05),胸壁脂肪层厚度为(0.89±0.09) cmvs (0.86±0.06) cm(P<0.05).结论 男性乳腺癌超声特征典型,发生淋巴结转移较早,乳腺癌发生与脂肪密切相关,有必要进一步总结乳腺癌发生概率与脂肪层厚度的关系,为男性乳腺癌的发生提供预警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中心60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19例,男∶女=17∶2;后腹腔镜手术41例,男∶女=33∶8。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所有患者肾癌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7.7±17.7)岁vs(55.2±16.6)岁(P=0.607);肿瘤直径为(3.3±0.9)cmvs(2.9±1.0)cm(P=0.063);术前肌酐为(107.9±54.7)μmol/Lvs(96.8±18.2)μmol/L(P=0.396);术后肌酐为(117.8±55.9)μmol/Lvs(107.5±19.6)μmol/L(P=0.443);手术前后肌酐变化分别为(9.8±22.2)μmol/L和(9.8±14.3)μmol/L(P=0.988);两组手术时间为(167.9±46.9)minvs(148.5±41.2)min(P=0.108);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1.6±10.2)minvs(26.9±9.0)min(P=0.058);术中失血量为(327.9±174.2)mlvs(181.8±120.1)ml(P=0.247);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4)dvs(8.9±4.0)d(P=0.015)。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术后输血患者分别为3例和4例(P=0.668),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P=0.648)。两组患者分别随访38.8及45.4个月,肿瘤控制良好,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肾肿瘤方面,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而手术创伤小、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观察移植肾血流灌注及动力学参数与血清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肾移植术后1年的126例患者,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0例及异常组96例。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肾形态、大小、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肾内动脉血流灌注情况,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测量主肾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p)、舒张期最小流速(Vmin)、平均流速(Vmean)以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30例肾功能正常组超声表现移植肾皮质回声均匀,肾内结构显示清晰,各级肾血管呈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充填丰富,频谱表现为整个心动周期内持续前向的低阻血流。肾功能异常组髓质水肿96例,实质回声略增强且边缘较光整30例。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异常组主肾动脉与叶间动脉Vp、Vmin、Vmean均减低,RI及PI增高(P<0.05)。结论通过超声观察移植肾血流灌注及动力学参数可以为移植肾功能改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组织细胞排列的关系,提高对小肾癌超声表现病理学基础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小肾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记录经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肾癌的超声表现,术后观察其病理组织成分,总结分析声像特征与细胞排列方式的关系。结果 45例小肾癌中超声表现高回声27例,等回声3例,低回声15例。27例高回声病例镜下细胞排列类型为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15例;3例等回声细胞排列类型为Ⅰ型1例,Ⅲ型2例;15例低回声细胞排列类型为Ⅰ型10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统计分析示小肾癌超声回声类型与其镜下细胞排列方式有关(P=0.001)。结论小肾癌超声表现以高回声多见,其超声回声类型(高回声和低回声)与镜下细胞排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