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杜启峰  陈贻华  于妍  邢志强  胡静  张建龙  范洪峰  刘磊 《西部医学》2013,(11):1701-1702,170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粉(安素)在拒食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拒食精神病患者69例进行研究,其中66例完成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行肠外营养支持为主的常规治疗,实验组34例除常规营养支持外,同时予肠内营养粉治疗.分别于应用前和应用后6周测量体重,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 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病人体重、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实验组病人上述指标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体重(P<0.05)、红细胞计数(P<0.05)、血红蛋白(P<0.01)、总蛋白(P<0.01)及白蛋白(P<0.01)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粉治疗能够改善拒食患者的营养状况,为精神科专科治疗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肠内肠外营养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 《海南医学》2007,18(11):44-4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不同营养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组)、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EN),每组各24例.结果 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明显升高,体重略下降.两组病人伤后21天时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等同于传统匀浆膳加用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7)及肠内营养组(EN组,n=31),比较2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2周、第4周的营养指标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2周、第4周,TPN组体重为(62.8±3.3)kg、(6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PN+EN组第1、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预后亦优于T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联合进行EN+PN联合应用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于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0例,按传统的方法于伤后72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26.6%,对照组23.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EN),对照组于伤后进行全肠外营养(PN),一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EN).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伤后24小时,和第7天的体重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变化差异性不显著;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期间费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分阶段给予EN联合PN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LEPR)基因Gln223 Arg多态性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GERD症状诊断问卷联合胃镜检查确诊GERD,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GERD患者62例,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R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NERD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瘦素;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结果 RE组、NERD组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E组炎症的严重程度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E组、NERD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 Arg的GA+ 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ERD患者中GA+ AA基因型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GG基因型(P<0.05).结论 GERD的发生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等.结果: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易行,符合生理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3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Gln组(Ala-Gln强化的营养支持,15例),对照组(普通营养支持,15例),观察伤后1、3、5、7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血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变化。结果伤后1天Gln组较对照组乳果糖排泄率、DAO降低不明显(P=0.200),伤后3、5、7天Gln组乳果糖排泄率、DAO、D-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黏膜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氨酸营养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免疫功能和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普通肠内营养添加Arg组(Arg组)。各组用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3、7d后取外周血标本。应用吞噬白色念珠菌计数法、免疫组化法、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表型CD4 、CD8 含量、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IU)、皮质醇(Cor)、视黄醇结合蛋白(BPR)和前白蛋白(PA)的含量。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两实验组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下降,但Arg组的CD4 /CD8 、IL-2水平和白细胞吞噬率在各时相点都非常显著高于EN组(P<0·01)。两实验组的PA、RBP在伤后第3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Arg组的PA较EN组显著升高(P<0·05),RBP和EN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的INS/GLU在伤后第3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Arg组则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的Cor含量在各时相点都明显高于Arg组(P<0.01)。结论经肠道补充Arg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免疫功能和蛋白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高蛋白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治疗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危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蛋白粉组与氨基酸组,各30例。3组在给予相等非蛋白质热量[25 kcal·kg-1·d-1]摄取条件下,对照组仅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瑞先),蛋白粉组按照1.5~2.0 g·kg-1·d-1给予乳清蛋白粉,氨基酸组按照1.5~2.0 g·kg-1·d-1给予复方氨基酸,3组均干预2周。统计3组治疗情况(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及干预1周、2周后营养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蛋白粉组、氨基酸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蛋白粉组、氨基酸组干预1周、2周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高蛋白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体液免疫调节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2例发生VAP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机械通气时间、28d存活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机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液免疫调节与营养支持能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及ω-3 PUFA+TPN治疗组(PUFA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和7天检测血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血糖(GLU),同时检测IgA、IgG、IgM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结果与TPN组比较,PUFA组血清IgA、IgG、IgM明显升高(P〈0.01或0.05);PAB、ALB及TF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0.05),而GLU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 PUFA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体外循环(CPB)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每组30例。对照组自由进食,营养支持组在自由进食基础上,每日额外口服营养液750ml,时间为1周。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臂肌围)及血浆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总淋巴细胞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术后8天,除总淋巴细胞数外,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术前间差异显著(P<0.01),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3.3%;营养支持组术后8天血浆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结论:CPB心内直视手术能明显影响机体的营养状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肿瘤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HBG、ALB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3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3例常规治疗,B组20例在A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淋巴细胞总数(Tic)、IgA、XgG及IgM及住院时间、撤机时间、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Hb、Tp及Alb等营养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免疫指标中,Tic及IsA在A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而在B组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5);IgG及IgM在A组治疗后显著下降,而在B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A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营养支持在治疗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能有效地改善营养指标,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大大缩短了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心功能指标以及疗效转归等的影响。方法需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72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A组,n=38)和对照组(B组,n=34)。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鼻饲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营养指标、血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及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疗效(好转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实际体质量占理想值的百分比IBW%等)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经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中COPD相关炎症指标CPR、TNF-α较B组更早呈现下降趋势,pro-BNP、BNP也显著性低于B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状况,有助于及早控制COPD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8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TLC、TRF、CD4、CD8营养后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Alb、IgG、IgM、C3营养后均较营养前有所提高,但营养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腹泻、腹涨、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较肠外营养组的37.2%低(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疗效。方法对ICU 122例患者EN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N支持后,观察组各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支持前(P<0.05);观察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gG、IgA、IgM的浓度均高于支持前(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