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掌握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废弃堤垸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和疫情变化动态。方法 选择研究试点,纵向观察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以及各项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在废垸内活动的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上升;集成垸内钉螺扩散速度较快,青山湖垸钉螺分布面积则有所减少;在废垸内放牧的家畜数量增加,血吸虫感染率高;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废垸流动人群大部分来自当地,少部分来自外地;活动方式主要是捕鱼,其次是放牧、养殖。平退堤垸移民90%迁往流行区,少数迁往非流行区。结论 废垸正在演化成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平退废垸的钉螺扩散与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一些生产开发措施可减缓钉螺扩散;应重视对迁往非流行区移民的查病和化疗,保护移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影响,并观察了以建立安全放牧场、封滩为主的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表明,感染性钉螺的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百活动频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有显著意义;通过建立安全放牧场和综合治理滩地,两年后滩地感染性钉螺的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以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实验室开展复方烟酰苯胺杀螺试验与对鱼毒性试验,初步检测其杀螺效果和对鱼毒性作用。方法将药物分别配成0、0.35、0.75、1、1.6、2ppm浓度组,每组各投入银鲫10尾,然后连续观察银鲫的活动及死亡情况。在不同药物浓度下,每只水槽中投入3袋钉螺,每袋30颗。每24h取出1袋,观察钉螺活动情况,并用针刺结合敲碎法在实验螺脱离药液的24h内完成死活鉴定。不同浓度组分别投入20只钉螺,使均匀撒在槽底中部,观察24内钉螺爬出液面的累计数量,计算药物抑制钉螺上爬的百分率,同时观察钉螺的死亡情况并计数。结果在室温25±1℃,水温22±1℃,药物浓度为0.75ppm时,24h钉螺死亡率为30%,48h、72h分别为60%和75%,而96h钉螺死亡率可达100%。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对鱼急性毒性试验,24h、48h、72h、96h均未见鱼死亡。钉螺上爬试验情况为,在1ppm浓度中24h钉螺上爬率为100%,在2ppm浓度中,24h钉螺上爬率为40%。结论复方烟酰苯胺具有较好的杀灭钉螺效果,高浓度(1.6ppm、2ppm)时,有抑制钉螺上爬的作用,该药对试验用银鲫毒性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水网地区外来输入性钉螺的生存繁殖情况。方法 2008-05-22-2009-08-07,在上海市青浦区历史有螺环境构建试验现场,将采自青浦区、金山区和松江区的12份土壤样品置于试验现场,将标记的活力较好的阴性成螺(雌雄各半)投放于土表,观察钉螺在土表活动情况,统计钉螺生存、繁殖情况,并记录实验期间的气温。结果实验期间最高气温39℃,最低-3℃,平均20℃。钉螺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在土表活动显著减少。2009年3月在土表有91只(15.2%)老螺活动,6月有73只(12.2%);4月和6月,分别在土表发现活动的新螺26只和59只,平均新螺密度分别为2.17只/m2(26/12)和4.92只/m2(59/12)。结论外来输入性钉螺可在水网地区生存繁殖,应进一步加强该类地区外来输入性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滩地野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并观察了滩地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性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与滩地畜粪污染程度及家畜活动频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通过滩地综合治理,滩地阳性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及附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得到明显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判断阻灭螺工程优劣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钉螺面积约为 34 6 4万m2 ,主要集中于湖北、湖南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特别是长江及其相连的河流的洲滩地区 ,由于水位得不到有效控制 ,不少地区成为消灭钉螺的老大难地方 ,这些钉螺又常常随灌溉活动向垸内扩散 ,使暂时无钉螺的地方有了钉螺 ,已消灭钉螺的地方 ,钉螺又死灰复燃。因此 ,引起了重视 ,JRMC曾多次招标解决此难题 ,但至今尚未取得十全十美的效果。究其原因 ,一是与钉螺在水流中迁移扩散的运动规律还不明了 ,另则与没有检测阻灭螺工程的统一指标有关。为解决此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 ,我们进行了研究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水草生物碱(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alkaloids,ECA)对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与Ca2 的关系,探讨其降低钉螺附壁上爬、增强灭螺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平滑肌实验方法,观察ECA对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在有钙或无钙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Ringer’s液中,5.0、10.0、20.0 mg/L ECA均可使钉螺足跖平滑肌张力增加、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加快,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有钙情况下较在无钙液中强。结论 ECA可增加足跖平滑肌张力、减小收缩幅度、加快收缩频率,影响其收缩活动,此作用可能与ECA促外Ca2 内流及促内Ca2 释放的作用有关。这可能是投药后钉螺不能附壁上爬,增强灭螺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洞庭湖洲滩钉螺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东洞庭湖区洲滩钉螺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灭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岳阳县老港村飘尾洲为试点,收集2002~2007年6月的气象、水位资料;现场观察各年度的钉螺分布、消长及环境变化情况;分析钉螺分布的特点及其与气象、水位、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钉螺的分布呈负二项分布,各年度的钉螺密度有一定差异,秋季钉螺密度高于春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3年例外,P〉0.05)。年平均气温、湿度、累计降雨量、日照时间和水位无明显差异(P〉0.05),钉螺密度和钉螺死亡率与气象因素和水位无明显相关(P〉0.05),但地理环境变化和人畜活动会对钉螺的分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一般自然情况下,东洞庭湖区的气候和水位相对稳定,对洲滩钉螺的分布和消长无明显影响,影响钉螺孳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变化和人畜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合用药的灭螺机制。方法 采用室内浸杀法,以氯硝柳胺(Nic)、甘草提取物(GE)、GE+Nic浸泡钉螺24、48 h后,以水养法检测存活情况后,选活螺解剖,分离肝脏后观察不同药物对钉螺肝脏蛋白质、糖原水平的影响。利用离体钉螺平滑肌实验方法观察上述不同药物对钉螺足跖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甘草提取物对钉螺肝脏的蛋白质及糖原水平并无显著影响(P均 > 0.05),但能显著抑制钉螺足跖平滑肌的收缩,降低收缩频率(P均 < 0.05);氯硝柳胺能显著降低钉螺肝脏的蛋白质及糖原水平(P均 < 0.05),且可增强钉螺足跖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P均 < 0.05);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用后能进一步降低钉螺肝脏的蛋白质及糖原水平,且能够抑制钉螺足跖平滑肌的收缩,降低收缩频率(P均 < 0.05)。结论 甘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用能加速对钉螺肝脏的损伤,同时可抑制其足跖平滑肌的活动,增加药物接触时间,达到灭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 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道内潮位变化、钉螺扩散、滩地淤积等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实施通江河道砼护坡3年,河道钉螺面积下降74. 68%,有螺框出现率下降61. 15%,活螺密度下降85. 65%,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面积降至O。但其后钉螺面积则徘徊不下,有螺框出现率上升,并再次出现感染性钉螺;内陆灌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河道内水体持续保持血吸虫感染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江河道内潮位变幅大,月平均潮位差在3. 45~5. 57 m;河道内由于工程原因和泥沙淤积,存在大量孳生钉螺的淤积滩地;汛期河道漂浮物平均携带钉螺18. 10只/kg;通江口外存在大面积江滩钉螺,钉螺密度呈增长趋势;同时河道沿线涵闸均缺乏防螺措施。结论 在水位未控制的通江河道单纯进行砼护坡不能防止钉螺扩散,也不能完全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建议此类通江河道应优先考虑控制水位,增加防螺措施,同时最大限度控制和杀灭通江口外江滩钉螺。  相似文献   

11.
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亡率依次为35.33%、95.18%、100%和100%,徐州为16.23%、79.57%、86.24%和76.73%,对照点镇江为10.93%、32.38%、30.68%和31.58%;钉螺在济宁的产卵量15.9301只/雌螺,卵的孵化率32.50%,二者均为对照点的1/3,新孵出幼螺成活率为0;徐州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点(P相似文献   

12.
槟榔碱对湖北钉螺足肌胆碱能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观察湖北钉螺足肌的正常收缩及槟榔碱对其收缩功能的影响,阐明槟榔碱对足肌胆囊能受体的作用,方法以湖北钉螺足肌为标本,采用药理方法研究药物对其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湖北钉螺足肌的收缩有自发节律性并可持续收缩10h不表现疲劳。  相似文献   

13.
江湖洲滩钉螺生存繁殖的现场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以长江中下游鄂、湘、赣、皖,苏五省钉螺为观察样本,用现场螺笼饲养钉螺的控制实验方法,比较观察五地钉螺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情况,结果五地钉螺生存率间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各地生存规律都为Logistic曲线类型,结合五地钉螺的产卵数,螺卵孵化率,幼螺成活率等观察数据,认为长江中下游的异地钉螺能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但以近距离洲滩间钉螺扩散的危害性较大.根据钉螺生存曲线和产卵分布情况,提示最佳灭螺时间为5~6月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湖区钉螺脱离孳生环境后的存活时间以了解其是否具备远距离被动扩散的时间条件。方法2008年3月26日在洞庭湖洲滩捕集钉螺,采用爬行法和压碎法鉴别钉螺的死活。随机将活钉螺以100只为1组(共20组)分装普通信封,置室温下每隔3d观察1组,计算钉螺的存活率。结果洞庭湖洲滩钉螺离开孳生环境后在无水、无食物的情况下,10d内仅有少数钉螺死亡,至第30d时的存活率为86.00%;第42d后其存活率快速下降,至51d存活率为21.00%;观察至60d时仍有少量钉螺存活。结论湖区钉螺离开孳生环境后的存活时间较长,能够以各种形式远距离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钉螺细胞凋亡,探讨其在钉螺研究上使用效果和前景。方法 经苦楝叶浸提液处理的钉螺和对照钉螺去壳后连续冰冻切片,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TUNEL)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观察其细胞凋亡。结果 诱导组钉螺细胞凋亡发生在消化腺、足部表皮和足部肌肉纤维之间等部位,对照组凋亡则发生在消化腺和足部表皮部位,两组细胞凋亡值有显著差异(P<0.05);TUNEL法观察和HE染色观察钉螺细胞凋亡,两组凋亡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TUNEL法可以运用于钉螺细胞凋亡原位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域品系的日本血吸虫对钉螺5个亚种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作者深入观察了台湾品系的日本血吸虫对实验室饲养的湖北钉螺5个亚种的感染性。5个实验所用钉螺分别为带病亚种、湖北亚种、夸氏亚种、台湾亚种和邱氏亚种。由于成螺比幼螺易感,因此用于研究的螺全为成螺。台湾品系的日本血吸虫从彰化地区感染螺中获得,在实验室用湖北钉螺台湾亚种及小鼠维持生活史。每个螺在分别有1,3,5条毛蚴小试管中置放  相似文献   

17.
一种简便有效的钉螺血淋巴细胞检查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与湖北钉螺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将解剖的钉螺软体组织经挤压法获取钉螺血淋巴液,常规Giemsa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同时用直接头足肌扎刺法获取田螺血淋巴液作比较性观察。结果 在染色的钉螺及田螺血淋巴液涂片上均能清晰地看到螺血淋巴细胞的胞核、胞浆及伪足。结论 钉螺软体组织挤压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钉螺血淋巴细胞检查法。  相似文献   

18.
溴乙酰胺浸泡后钉螺上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溴乙酰胺0.5—4.0mg/L浸泡钉螺均有钉螺上爬,药浓度为1.0mg/L以下,钉螺上爬率于8h后达到高峰;药浓度为2.0mg/L以上,则钉螺立即上爬,1h后达高峰.用溴乙酰胺0.5、1.0、2.0和4、0mg/L浸泡48h,钉螺的上爬率分别为85.0%、60.0%、85.5%和7 0.0%,且上爬液面的钉螺死亡率低,大部分能继续存活,严重影响了溴乙酰胺的杀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逸蚴法检查邛海周边环境钉螺感染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四川山区钉螺的感染和选蚴情况。方法用选蚴法检查钉螺,观察钉螺选蚴的时间、数量和尾蚴的存活时间;用压碎法计数部分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用压碎法抽查部分选蚴法阴性的钉螺。结果 选蚴法共检查10021只钉螺,检出感染性钉螺121只,感染性钉螺在入水后4—6h为选蚴高峰,室温存活24h的尾蚴运动活跃,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平均尾蚴数为1595条,钉螺逸出的尾蚴占钉螺体内尾蚴数约10%,逸蚴法仅能检查出45.45%的感染性钉螺。结论 逸蚴法可检查出约一半的感染性钉螺,检出率低于压碎法,但逸蚴法可保存感染性钉螺为后期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材料和方法 收集全地区钉螺标本、不同外形钉螺分布纵向观察调查资料、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历史调查资料、并归纳统计;钉螺标本以游标尺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统计。 结果 1 不同外形钉螺的地理分布 按形态鉴别全区有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全区5县、市167个乡、镇(场)中查到钉螺的有116个(69.5%)。其中,在郎溪、广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