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药物与人》2014,(12):201-201
外阴癌占女性生殖道癌肿的3%-5%,影响外阴癌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为腹股沟以及盆腔淋巴结的转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外阴癌微创手术已在临床开展.2014年2月9日,我科收治1例外阴癌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外阴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外阴癌患者实施癌症根治术,术后给予患者并发症预防以及精心的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22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以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7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以及尿道部分切除术。其中术后病发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的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其余患者术后均按期拆线出院,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进行外阴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采取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大大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外阴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外阴癌患者实施癌症根治术,术后给予患者并发症预防以及精心的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22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以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7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以及尿道部分切除术。其中术后病发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的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其余患者术后均按期拆线出院,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进行外阴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采取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大大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相似文献   

4.
牛静  郑曙民 《现代保健》2011,(34):155-157
外阴癌传统手术方式为外阴广泛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这种术式生存率达到70%,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是困扰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改善及研究创新外阴癌的治疗方法,提倡个体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以达到在不降低其生存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外阴癌治疗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淋巴绘图技术作为一种标准手术评价方法,在妇科的外阴癌和宫颈癌中已有较多研究。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和阴性预测值较高,能更真实地预测其他淋巴结状况,有可能作为决定患者治疗方案依据本文综述淋巴绘图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吴显祥  吴胜其 《中国卫生统计》2001,18(5):286-286,288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 ,我们注意到有 2 0~ 30 %的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仍会发生转移和复发 ,原因不明。为此 ,我们应用Cox比例危险度模型 ,对手术治疗的 34 2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旨在发现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 ,为合理应用术后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一、病例 :1990~ 199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单侧、女性乳腺癌患者 34 2例 ,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为主 (81 3%) ,其次为非浸润性癌或其他癌(10 8%) ,浸润性特殊型癌 (7 9%)。平均年龄 5 2 6岁 (2 2~ 78…  相似文献   

7.
外阴恶性肿瘤包括许多不同组织结构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癌肿的3%-5%,常见于60岁以上妇女,以外阴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80%-90%。一般采用根治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外阴前与尿道,后与肛门直肠邻近,多暴露于易污染部位,且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影响外观,有可能因阴道狭窄导致性生活困难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21例外阴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阴癌预后的有关因素及其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随访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1例外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I期100%(4/4),Ⅱ期87.5%(7/8),Ⅲ期66.7%(4/6),Ⅳ期33.3%(1/3)。手术加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和33.3%(P〈0.05)。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为33.3%,腹股沟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83.3%,阳性50.0%(P〈0.05)。中线型与侧位型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84.6%(P〈0.05)。结论治疗外阴癌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早晚、患病部位、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预后取决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及肿瘤生长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纳入我院于2019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实施甲状腺癌切除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12个月复发率、二次手术率均为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11.90%、16.67%、25.00%),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5.439,7.810,6.432,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2.86%,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P<0.05)。结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预防甲状腺癌远期的转移与复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52例,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对侧近全切除术3例.结果 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5例均见双侧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00.0%(5/5);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9例见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1.8%(9/11).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1例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5.0%(1/4);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14例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66.7%(14/21).术后随访0.5~12.9年,53例无瘤生存,2例伴远处转移者也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多发癌,宜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考虑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