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本院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及胆道镜探查取石术,部分加做胆囊切除术。结果全部2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术,17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190min,平均(140±36)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00~250ml,平均(160±52)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6.2±1.2)d。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容易掌握,风险小,为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本院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及胆道镜探查取石术,部分加做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部2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术,17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190 min,平均(140±36)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平均(160±52)m1.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6.2±1.2)d.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容易掌握,风险小,为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的处理方法以及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肝胆外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置T管以治疗肝外或肝外合并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胆总管切开取石,进行一期缝合或置T管。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25例(17.9%),置T管115例(82.1%)。手术中结石取尽86例(61.4%)、术后胆道镜取石54例(38.6%)。置T管患者术后5~8w经过T管胆道造影确诊无结石残留后摘除T管,140例患者术后跟踪回访3~60个月,并无复发现象。结论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进行治疗,T管拔管时间以及T管胆道造影无残留结石后拔管时间为术后5~8w时间,拔管后闭管2w时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胆道镜及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技术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行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扩张术14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13例,行萎缩右半肝+右尾状叶切除术5例.术中经胆道镜结石取净29例,术中胆管有结石残留3例,术后经T管窦道以胆道镜取净结石,随访6个月~2.5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的应用在合并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患者经肝段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管细胞癌,术后经T形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结石患者10例,其中胆总管2例,肝右叶4例,左肝内叶4例,有8例患者在术后6w内采用胆道镜观察下取出结石,有2例患者因胆管狭窄未能取出。结论对肝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治疗加强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的观察,及早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左肝外《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腹腔镜下左肝外《切除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时间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下床活动、腹腔引流管拔出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0.05);研究组上腹部疼痛、发热、贫血及消化道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0.05);研究组感染、肺炎、胆道出血和胆管炎并发症比对照组低,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腹腔镜下左肝外《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术中、术后安全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及术中腹腔镜超声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及术中腹腔镜超声治疗的38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超声对结石的部位、大小、范围及胆管血管情况作预先评估,确定切肝平面,再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网篮取石。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9. 05±82. 20) min,术中出血(351. 35±86. 12) m 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 06±6. 41) h,住院时间(12. 05±3. 25) d。术后出现胆漏导致的断面积液2例,胸腔积液3例,胆道出血1例。随访12~48个月,患者均无结石残留及肝功能衰竭,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联合胆道镜及术中腹腔镜超声辅助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结石残石率及复发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25例患者采用部分肝叶切除联合"T"管引流;29例采用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13例患者采用单纯胆肠吻合术治疗;另外10例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4中方法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残石率、复发率及胆道感染等情况。结果肝叶切除联合"T"管引流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胆肠吻合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1.54%,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叶切除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胆肠吻合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单纯胆肠吻合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残石率、复发率及胆道感染率均较高,与肝叶切除的两组比较差异均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结合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残石率、复发率低,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50例,肝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42例,肝部分切除术38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20例,观察并比较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残石率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最高为42.0%,肝部分切除术最低为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肝部分切除术最高为92.1%,纤维胆道镜取石最低为7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最高为19.0%,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最低为1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除梗阻和去除原发病灶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重点内容,而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慎重选择,使患者术后残石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提高手术优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肝胆管结石120例病例资料,其中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43例;肝部分切除术37例;肝胆管成形术加胆肠吻合术31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10年的随访,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手术之间的术后残石率、术后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42.23%、78.69%、9.23%),肝部分切除术(8.05%、95.93%、18.09%),肝门部胆管成形加胆肠吻合术(13.33%、87.33%、21.32%),纤维胆道镜取石术(31.98%、78.04%、15.69%)。术后总残石率24.17%、总优良率85.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83%。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降低患者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优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患者共205例,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T管引流组(行T管引流,108例)和鼻胆管引流组(行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9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血浆管拔除时间、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的胆瘘、胆汁性腹膜炎、胆总管残留结石、胆道出血、低钾血症及术后1年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浆管拔除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鼻胆管引流组的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留置T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更小,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性。方法 12例患常规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弧形切口长约5~8cm,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进入胆管,探查取净结石后胆囊管结扎、缝扎各一道,不放置T形管引流。结果 12例患均痊愈出院,无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炎发生,平均住院时间4.5天。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有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的16例患者(甲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5.4岁。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结石直径大于1.5cm患者10例,结石>2枚者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5例。同期无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道探查243例(乙组),其中男性115例,女性128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6.8岁。甲、乙两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CBDE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结果甲组手术时间为55~23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8.1 min;术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出血量130.6 mL;2例中转开腹。乙组手术时间45~190 min,平均手术时间105.2 min;术中出血量15~120 mL,平均出血量45.2 mL;1例中转开腹。两组术中均无胆道损伤、胃肠道损伤、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道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由操作熟练的腹腔镜医师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 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谢小光 《医学信息》2010,23(15):2876-2877
目的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联合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术式不同分为ERCP+LC组(n=34)和LCBDE+LC+T管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净石率以及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满意度、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平均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P+LC组的手术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LCBDE+LC+T管引流组(P<0.05),ERCP+LC组的总住院时间比LCBDE+LC+T管引流组少37.7%(P<0.05),而其总住院费用却高出24.6%(P<0.05)。结论:ERCP+LC和LCBDE+LC+T管引流这两种微创手术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具体的手术方案要结合各医院的设备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免T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3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T管引流22例(T管组),免T管引流15例(免T管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胆漏发生人数和调查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免T管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1±0.82)d、术后住院时间为(4.82±1.61)d,低于T管组的(3.81±1.09)d和(11.17±1.19)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T管组患者术后胆漏人数为0,低于T管组31.8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T管组患者满意度100%高于T管组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免T管引流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8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活检钳碎石治疗,对比两组的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提高了肝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378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235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1.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T管并发症的有16例(4.23%),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7岁。13例(胆汁漏5例,T管意外滑脱3例,T管扭曲3例,T管引流量异常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围T管短臂结石形成者经胆道镜再次取石治愈,2例T管意外滑脱者再次行开腹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处理及患者自身因素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防治术后T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