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18例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患者采取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抽剥术+溃疡周围缝扎术治疗.其中2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返流,2例为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2例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型),均先行予以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均顺利,所有溃疡均在术后11~35d内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溃疡无复发,浅静脉曲张及皮肤瘙痒消失.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抽剥术+溃疡周围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皮肤溃疡,疗效肯定,简单易行,易于推广,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了我院1995年以来收治的189例196条肢体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病例,对其中25例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溃疡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在处理深静脉病变的同时,对曲张静脉及交通支静脉分段剥脱和结扎,大面积溃疡面植皮。结果 25条肢体切口全部Ⅰ期愈合,12周内23条肢体溃疡愈合,有2例经转移皮瓣植皮1个月后痊愈。随诊:溃疡复发6例,最早1年2个月,最底有效  相似文献   

4.
分段调节加压绷扎治疗下肢静脉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算分段调节加压绷扎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外加压力的数据。方法:以25mmHg为下肢静脉高压标准,用Van’tHoff渗透压定律计算出最佳分段外加压力的数据,并相应进行四层加压包扎的设计。结果:所得出的最佳分段外加压的数据,与国外报道的接近,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结论:分段加压四层绷扎是非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分段调节加压绷扎治疗下肢静脉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本院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基于锁定钢板微创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52例,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切实的总结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并采用Mazur恢复来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论通过本文研究我们发现此种方法的总体治愈率为100%,平均痊愈时间为11.1个月,与其他方式相比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为5.76%;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小腿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等待溃疡愈合后,手术治疗曲张静脉,但因溃疡难愈,很难获得手术机会.本院于1993~1999年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11例,采取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除所有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溃疡口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病人中,男7例,女4例,年龄40~65岁,下肢静脉曲张病程5年~20年、小腿溃疡半年~8年,溃疡最小1cm,最大10cm.继发溃疡感染8例、并发溃疡出血1例.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11例病人均于本院手术治疗.8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包括其5个属支)后将曲张的大隐、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全部剥脱.3例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彻底剥脱.术前抗生素及甲硝唑.术后溃疡温生理盐水泡浸冲洗,神灯照射、日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静滴,口服肠溶阿斯匹林.9例20天内溃疡愈合,1例因溃疡较深,30天未愈,行皮瓣转移术,1例行植皮术,术后愈合良好. 3 讨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肢体浅静脉血液滞流,浅静脉逐渐延长、迂曲、局部隆起形成[1].多发生于持久而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溃疡是其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足靴区并以内上小腿内侧多见.手术是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现大多于溃疡期间施大隐静脉切除剥离术,手术关键在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主干(注意双大隐静脉的变异情况),而彻底剥除所有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是避免手术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2].下支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1)未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2)双大隐静脉变异甚为常见,约占36.3%[3].溃疡口处理宜应用综合治疗方法:(1)积极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保持溃疡面清洁;(2)神灯照射溃疡口起消炎、干燥、杀菌的作用,亦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瘀肿消退,溃疡口愈合;(3)抗凝药物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运;(4)对反复不愈者或过大溃疡面,可采取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而治疗手术器械及麻醉要求简单,手术方法容易掌握,溃疡口综合治疗亦容易开展,医疗费用不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腿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等待溃疡愈合后 ,手术治疗曲张静脉 ,但因溃疡难愈 ,很难获得手术机会 .本院于 1993~1999年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 11例 ,采取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除所有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 ,溃疡口用综合治疗方法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4 0~ 65岁 ,下肢静脉曲张病程 5年~ 2 0年、小腿溃疡半年~ 8年 ,溃疡最小 1cm ,最大 10cm .继发溃疡感染 8例、并发溃疡出血 1例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11例病人均于本院手术治疗 .…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以腹腔镜和宫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中逐渐普及,如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上述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11.
下肢静脉曲张向下肢溃疡演变过程中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勇  戴士冕  彭峥嵘 《医学信息》2007,20(4):655-65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向下肢静脉性溃疡形成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参与情况。方法总结本院门诊静脉曲张性溃疡48例进行CEAP分类,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找出与静脉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48例静脉性溃疡病人中,48例有下肢静脉曲张,48例有淤积性皮炎,17例有甲癣,4例外伤骨折史,4例风心心衰病史,3例糖尿病史。结论静脉曲张向静脉溃疡演变过程中,下肢淤积性皮炎是一个重要环节,甲癣、慢性心衰、下肢创伤骨折史、糖尿病等可能参与静脉性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12.
李英  袁宝芳 《医学信息》2019,(12):191-192
总结1例帕金森患者下肢静脉溃疡的伤口护理。对伤口感染清创期、肉芽生长修复期等不同时期进行充分评估,基于湿性愈合理念,选用水凝胶、藻酸盐敷料、亲水纤维银离子敷料、有边泡沫敷料应用于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为创面创造湿性愈合环境,同时辅以冷激光照射、压力治疗。伤口处理33 d后,面积明显缩小,基底100%红色肉芽组织,创周上皮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髂总静脉隔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8具成人尸体观察测量了髂总静脉间隔,左、右髂总静脉隔.结果:髂总静脉间隔出现率为96.55%(66例),左髂总静脉隔出现率为71.05%(38例),其横径男5.36±0.88(1.00~14.02)mm;女4.18±1.30(0.62~9.32)mm.右髂总静脉隔无1例存在.文内对髂总静脉隔的存在与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态学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核素静脉和淋巴显像在下肢浮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静脉和淋巴显像在下肢浮肿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90例下肢浮肿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行^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或(和)^99Tc^m-右旋糖酐(DX)双下肢静脉或(和)淋巴显像,其中35例行肺部多体位静态显像。结果:190例下肢浮肿患者中:下腔静脉栓塞4例(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46例(76.8%),血栓性静脉炎为20例(10.5%);浅静脉曲张7例(3.7%),共177例中同时肺部显像异常35例(19.8%),最后确诊肺栓塞29例(16.4%);13例(6.8%)浮肿患者下肢静脉显像正常或基本正常,双下肢-腹腔淋巴显像均见淋巴回流障碍。正常对照组49例患者下肢静脉和淋巴显像均正常。结论:核素静脉显像对下肢浮肿患者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对静脉显像正常的浮肿患者,应常规加做下肢-腹腔淋巴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素静脉和淋巴显像在下肢浮肿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对190例下肢浮肿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行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或(和)99Tcm-右旋糖酐(DX)双下肢静脉或(和)淋巴显像,其中35例行肺部多体位静态显像.结果 190例下肢浮肿患者中:下腔静脉栓塞4例(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46例(76.8%),血栓性静脉炎20例(10.5%);浅静脉曲张7例(3.7%),共177例中同时肺部显像异常35例(19.8%),最后确诊肺栓塞29例(16.4%);13例(6.8%)浮肿患者下肢静脉显像正常或基本正常,双下肢-腹腔淋巴显像均见淋巴回流障碍.正常对照组49例患者下肢静脉和淋巴显像均正常.结论核素静脉显像对下肢浮肿患者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对静脉显像正常的浮肿患者,应常规加做下肢-腹腔淋巴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ABI)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和对照组76例(无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对2组患者的ABI进行测定,并分析ABI取值范围对于下肢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同时根据ABI对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BI对于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为91.18%,符合率为95.36%,特异度为98.68%,误诊率为8.82%,漏诊率为8.82%;观察组患者的AB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检测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依据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标准;建议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体质量控制,以降低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静脉性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下肢溃疡病程长,难愈度大,复发率高;病员痛苦,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溃疡感染者,进一步增加了组织修复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要抓住影响组织修复的病因,通过整体到局部进行干预,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复发率。我科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慷舒灵结合介入技术治疗静脉性下肢溃疡(VLUS)患者7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为抗凝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为溶栓组,进行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采用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微循环学杂志》2016,(3):49-53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下肢溃疡的疗效及其对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下肢循环及常规伤口换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照组加服西洛他唑片。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ESR、hs-CRP、MMP-9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有效率(93.02%)与对照组(8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ESR、hs-CRP水平均下降,治疗8周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SR、hs-CRP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s-CR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MMP-9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MMP-9水平均下降(P均0.01),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下肢主要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5侧成人(男性21侧,女性14侧)下肢新鲜标本经乳胶灌注后,对浅、深静脉的长度、外径、穿通支及瓣膜进行解剖观察。大隐静脉长度为70.57±0.94cm(变动范围52~80cm)。共属支以3~5文为多数.穿通支可分为三类:直穿支、穿肌支和混合支。瓣膜数为6~9个(8.21±0.56)。管径在内踝尖处均值为2.31±0.25mm。小隐静脉以单支注入腘静脉占42.86+9.35%。长度平均为41.17±1.81cm。管径在A线处为2.22±0.17mm;在D线处为2.37±0.39mm。瓣膜数为2~10个(6.75±0.44)。大、小隐静脉瓣膜位于不同部位山现率亦不同。结果提示为临床手术剥脱法治疗静脉曲张、血管外科修补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