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
由闭塞性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上ST段的抬高来识别。治疗这种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被证明是有益的,再灌注越早,益处越大。现在,溶栓疗法和经皮介入治疗越来越普遍,但应当记住,急性心肌梗死不是ST段抬高的唯一原因,本文讨论非急性心梗的ST段抬高,并探讨其与急性心梗相鉴别的心电图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患者有38例,且部分伴随胸骨后疼痛症状。有11例患者上腹部疼痛、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另外5例患者表现出精神不振、意识模糊等。均未出现ST段提高和Q波异常情况,仅ST-T改变,30例表现为单纯T波改变,24例患者表现为ST水平型、下斜型。54例患者中肌红蛋白水平增高35例,肌钙蛋白异常35例,其中4例患者在发病10d后恢复正常。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为不典型的Q波,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进行综合应用,以保证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 2 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 3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 ,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44 %vs 14 % ,P =0 .0 0 6 ) ,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4 %vs 2 0 % ,P =0 .0 0 9) ;并发症比较发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 4 %vs 2 2 % ,P =0 .0 0 3) ,余未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的预后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8例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缺血性J波患者19例,比例为32.6%,无J波患者39例,比例为67.2%。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波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4%,无J波组中18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6.2%,J波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心电图出现了T波高尖,39例患者存在ST段抬高现象。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心电图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2小时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与30天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7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尿激酶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2小时分别记录心电图。同时对所有患者30天死亡率进行随访。结果根据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溶栓治疗前后ST段改变的类型,将所有患者分别四组,ST段进一步抬高、ST段部分回落(ST段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ST段回落≥50%)、ST段压低。各组30天死亡率分别为12.0%、9.4%、5.6%、10.7%;ST段压低组死亡率明显高于ST段完全回落组(P0.01)。结论与ST段完全回落相比,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患者有更高的30天死亡率,提示此类患者可能需更积极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一经确诊,只要无禁忌证,都应尽快在3~6h内开展溶栓,特别是在没有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条件的情况下。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抢救患者的生命。随着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视,院前抢救设备、药品及人员配备的改善,使得院前进行溶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3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都使用心电图进行监测,了解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32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T尖波增宽、15例患者出现ST段抬高、8例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12例患者出现急性损伤阻滞。此外,存在缺血性J波表现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出现缺血性 J 波的患者,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T 尖波增宽、急性损伤阻滞等征象,也有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心电图变化,临床医生需高度重视,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确诊率,分析和探讨心电图在诊断中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在同时间段采取同样的方法选取4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对照组,入组的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测,比较2组心电图表现差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1,P0.05)。结论将心电图检查应用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特征明显,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兰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14-115
目的对非sT段抬商l生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6月一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定义为甲组和乙组,对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乙组患者胸痛、吸烟史、心律失常比例较甲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而乙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心绞痛人数则较甲组发生明显减少(P〈0.05);乙组患者cK—MB、cTnT水平均较甲组患者高(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于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的ST段是否有持续性的抬高来划分为两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此两类心肌梗死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理对策均有明显的不同[1].现将我院这两类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实施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进行处理和治疗,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变异。结果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变异主要是来自患者方面的变异,部分变异来自医院系统,医护人员方面的变异相对较少。这些变异多为负性变异,部分为可控性变异。据此采取针对性变异控制策略,减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电图变化,通过结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并发症的发生分析ST段压低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诊治的112例初发AMI患者的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心电图对应导联有无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将患者分为两组:STD组(A组)共60例,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0.1 m V;非STD组(B组)共52例,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或压低0.1 m V,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观察相关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患者伴有心力衰竭7例,心源性休克9例,严重心律失常11例;B组伴有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2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以上三种严重并发症相比,A组患者均显著多于B组(P0.05)。A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PK、CK-MB、c Tn I[(586.2±245.3)、(235.2±91.4)U/L、(62.7±11.2)μg/L];B组血清CPK、CK-MB、c Tn I[(305.7±186.5)、(121.8±49.6)U/L、(22.3±7.9)μg/L],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A组患者均显著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存在冠状动脉狭窄32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3例;B组存在冠状动脉狭窄13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5例;冠状动脉狭窄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A组患者均显著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心电图伴随有ST段压低者,更容易出现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损伤更为严重,且并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比率增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更积极地监护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贵芸 《医疗装备》2022,(18):28-30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试验组;收集同期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两组均接受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电图ST段抬高、PR段下移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T段抬高发生率、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ST段抬高、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评估急性心包炎的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以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的评估价值更高。结论 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淑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6-4317,4319
[目的]分析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75例,分为A组:既往糖尿病史+急性高血糖组,B组:急性高血糖组,C组:无急性高血糖组;对3组患者入院时的各项指标和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血糖值和心肌酶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Killip分级构成比与A、B两组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肌酶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院内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心肌酶、Killip分级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STEMI急性高血糖患者院内发生不良事件及死亡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入院时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心电图特征及相关鉴别要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40例心电图sT段抬高的特征。结果:引起ST段抬高的机制各不相同,其鉴别要点是ST段抬高的形态,出现的导联有无动态改变及镜像改变。结论:各种病证ST段抬高都具有心电图特征,心电图及临床医生应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 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3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EMI组125例和NSTEMI组110例.对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入院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CAG结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NSTEMI组男性发病率[68.2% (75/110)]明显高于女性[31.8%(35/110) ](P< 0.05).STEMI组持续性胸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88.8%(111/125)、38.4% (48/125)、26.4% (33/125)]明显高于NSTEMI组[分别为60.0%(66/110)、28.2%(31/110)、12.7%( 14/110)] (P< 0.01或<0.05).STEMI组心肌损害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别为(142.8±34.9) U/L、(11.2±10.3)μg/L]显著高于NSTEMI组[分别为(60.4±14.7) U/L、(5.8±4.6) μg/L](P< 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比率显著高于NSTEMI组(P<0.01),三支病变比率显著低于NSTEMI组(P<0.05);STEMI组冠状动脉狭窄70%~90%比率显著低于NSTEMI组(P<0.05),狭窄91%~99%及100%比率显著高于NSTEMI组(P< 0.05或<0.01).结论 STEMI患者持续性胸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比率高于NSTEMI患者,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累及多支,但阻塞程度相对较轻.多数NSTEMI患者较STEMI患者有较好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确诊为AIMI的病人进行心电图ST段Ⅱ、Ⅲ、avF、V1-6测量,记录发病后一周内峰值,对测量结果分组统计处理。结果 45例中有35例出现相应导联ST段压低,占77.77%。比较发病一周内四个时间点∑ST无显差异,P>0.05;ST段压低(V1-6)与ST段抬高(Ⅱ、Ⅲ、avF)间有相关(峰值r=0.34,总和r=0.39),但ST段抬高或压低组均与无ST段变化组有明显差异(P<0.02~0.001);血CPK峰值在有ST段改变组均值大于无ST段变化组(P<0.05);心衰及心律失常在∑ST段压低(V1-6)组高于无ST段变化组。结论 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不能认为是镜像反映,而应考虑其前壁心肌受累,并作为观察病情演变或作为封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