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自古兵家强调"兵贵神速"。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官兵们要在异常激烈的战场上克服困难,夺取胜利,除了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外,还必须具有钢筋铁骨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众所周知,健康是人生幸福、事业成功的基本保障,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事业发展、生活快乐、家庭幸福等往往就都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保家卫国、驰骋疆场的军人  相似文献   

2.
<正>心脏大血管战创伤属于"危重伤",常是致命性损伤,其抢救存活的概率较小,在战场伤病员分类中,常归为"期待处理"。而寒区是一种特殊的战场环境,低温往往会加重原有伤情。而且,随着各种高科技、高性能、高杀伤力武器的问世,战场上发生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概率将急剧增加。如何有效地救治这部分"期待处理"的伤病员是我军面临的急迫课题。笔者现就寒区心脏大血管战创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丽娟  刁天喜 《军事医学》2012,36(9):710-712
联合战场创伤系统是美军为了提高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战伤救治效果而建立的一种创伤救治系统。2004年美军开始在伊拉克战场应用该系统,2005年开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全面应用。本文梳理了美军联合战场创伤系统的发展历史,探讨了该系统的任务、目标及组织构成,分析了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空降兵急救包系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丽朝  张秀荣 《人民军医》2001,44(8):438-439
为了适应空降兵快速反应部队分散或深入敌后作战 ,以及作战方向和战场变动较大的特点 ,保证小股分散部队得到有效的战场救护 ,改变我空降兵急救包体积大、笨重、伞降时不易携带的现状 ,自 1996年以来 ,我们就空降兵急救包系列进行了研究。目前 ,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诸多研究 ,但还难以装备或不适用于我空降兵。主要原因 :(1)已有较先进的战伤救护装备用于步兵部队 ,如大型手术车、可移动野战医院、木制救护箱等 ;(2 )适合空降兵携行跳伞的轻便装备较少 ;(3)有些装备已被淘汰 ,有些高新装备 ,以目前的财力还难以大量装备部队。因此 ,根据我军…  相似文献   

5.
张奶奶名叫张菊香,今年101岁,是村里最长寿的老人.前不久,笔者到千岛湖采风,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里见到了她.老人性格开朗,村里人都喜欢叫她"张奶奶".张奶奶的老家在河南,她年轻时当过妇联主任,是抗日积极分子,打过日本鬼子.张奶奶在战场上认识了老伴,嫁到了浙江.她一生吃的苦和受的罪都很多,但她一直很乐观,她说:"我的战友,有三分之二死在战场上了,还有三分之一已经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先走了,而我却活了这么多年,赚到了!"  相似文献   

6.
正第27集团军某机步旅秉承"官兵身心健康连着部队战斗力"的理念,坚持"把官兵利益举过头顶",在日常工作中扎实开展卫勤保障训练,锤炼医护人员战场救护能力,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在部队驻训、冬季适应性训练等大项活动展开之际,他们还邀请体系医院心理医师举办"让健康与我同行"等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官兵克服怕苦怕累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护士长工作十余年,每年都要迎来送往一批批护校实习学员.通过多年的带教实践使我体会到;带教也同战场上打仗一样,指挥员的指挥艺术直接关系到将士的斗志和战局的胜败.一个科室带教工作的好坏、与护士长的领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不仅仅需要的是信心和干劲,还应讲究点管理方法与领导艺术.我愿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距离因素从实习同学到护士长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段较大距离.这里既有职务、资历、年龄的差距,也存在着心理上的隔阂.比如对方职务高是自己的上级,资历深是自己的老师,年龄大近似于自己的兄长.同时护士长身为护理管理者,平时给外界的印象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故有部分护生对护士长是敬而远之,不敢接近,无形之中拉大了  相似文献   

8.
<正>"新兵连3个月马上结束了,没有了新兵班长手把手的教导,一想到还有两年比新兵连还艰苦的生活,我就充满恐惧,该怎么办?""我性格内向,有些自卑,新兵连时我就不太会和战友相处,正式下连,一想到要和那么多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两年,我就很焦虑。"又到一年新兵下连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解放军第89医院心理门诊主任李宁告诉记者,不少新兵下连容易出现困惑、焦虑、恐慌、失落等不良心理反应。应当如何正确加以调适和疏导,使新战友带着"阳光心  相似文献   

9.
医学防护器材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武器的发展和变革。早在数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兵大部分的伤情是砍伤、扎伤,所以当时的战场止血技术、骨外科技术发展迅速。自战场上出现热兵器以来,战场上士兵的伤情发展为以烧伤、炸伤为主的复合伤,因此医疗救护人员也就开始积极研制治疗烧伤、炸伤的技术,从此胸外科、脑外科、截肢术、大面积植皮手术技术日渐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机会大大增加,冻伤已成为战场上严重威胁官兵生命安全的战场疾病,所以各国对于冻伤的研制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冻伤的治疗技术有了长足…  相似文献   

10.
<正>编辑同志:我患有慢性带状疱疹,皮肤表面没有明显症状,但非常疼。医生给我开了阿昔洛韦,效果也不太好。请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我还听说如果腰上的疱疹长成一圈(俗称"缠腰龙"),就预示寿命不长了。请问:这是真的吗?某部战士薛静薛静同志:根据描述,你现在的主要困扰是"带状疱疹后神经  相似文献   

11.
早在朝鲜战争期间加拿大就已经在战场上部署了航空医疗后送机构。在萨拉热窝的行动当然不象在朝鲜战场的行动那样规模宏大,但这次部署帮助我们重新学习了在间隔40年被忘记的一些经验,并且加强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医史上,除医圣张仲景外,还有位被人誉为“药圣”的名医,那就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公元1518年诞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一个乡间世医之家。其祖父和父亲李言闻都是当地名医,其父还著有《医学八脉法》、《四声发明》等传世医书。李时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从少年时代就对医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并有志子承父业。但当时科举盛行,医生的地位是低下的。李言闻想改换门庭,执意要李时珍读书应试。父命难违,他只好硬着头皮读八股,并于14岁考上了秀才。可后来3次参加乡试…  相似文献   

13.
美陆军对战场睡眠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场上,睡眠对于士兵的重要性就如同粮食和弹药。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正在研究开发一个可以在战场上布置的睡眠管理系统(SMS),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士兵和部队的连续作战能力。这一研究主要是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行为生物学部开展的。这项研究包括:睡眠与战斗效能间的关系,SMS主要功能的研究及其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想定。  相似文献   

14.
情洒簰洲湾     
我们159医院医疗队离开洲湾,离开那个惊心动魄的抗洪战场已大半年了,但在那里感受到的人间真情却永远滋润我的心灵。那是我们在洲湾进行医疗救护最紧张的一幕。江南40多度的高温天气,半个多小时接连使20名战士中暑。在大堤上救护的医疗队员发现一个就立即送上...  相似文献   

15.
正19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医Butler上校提出了"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以下简称TCCC)"这一概念,即"战场院前急救",总结了战创伤救护十大要素,其中止血排在第一位。致命性大出血是战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占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90%。因此,战创伤止血无疑是TCCC的重中之重。随着TCCC在实战中不断更新发展,一系列先进的战创伤止血药材相继被研发运用到战场,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5·12"国际护士节之际,我的两篇文章《锁定未来战场的"坐标"》《"迷彩天使"驰骋未来战场》,赫然刊登在《解放军健康》杂志第3期封二和卷首,图文并茂,尽展解放军第401医院执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的风采。身边的护理人员争相传阅,深深地被刊发的精彩内容吸引。护理部时春华主任感慨地说:"这杂志面向全国全军发行,是很好的为部队官兵进行健康教  相似文献   

17.
正《解放军健康》创刊3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战场保打赢、服务官兵保健康"的办刊宗旨,努力为提高全军及武警官兵的卫生文明素养、健康维护能力和增强部队战斗力服务。为纪念创刊30周年,自去年底,本刊面向军地读者举办了"我与《解放军健康》"作品征文活动。近日,经评委们认真评选,10篇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8.
弟弟因为生意场上的压力,有一段时间出现了睡眠障碍.他问我可否服用少量的安眠药,我说,我手头有一种从美国进口的安眠药,副作用小,可以一试.我告诉他这种药每天吃一片就行,他答应了.第二天,他告诉我说,他的睡眠障碍全好了.他还问我给他的是什么药,药效竟然如此神奇.我听后只是对他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三天后,他就停止了"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初夏子夜,蛙鸣阵阵。南国深山活跃着一群后勤保障官兵的身影,野战救护所、野战修理所、野战加油站、野战车场等要素开设一气呵成,四处可嗅到浓浓的"火药"味。这是5月22日,火箭军某基地后勤应急保障队展开的一场实战化合成训练。该部专门组建夜训指挥小组,精心制定训练计划,认真设定战场险情,还特意选择夜晚雷暴天气进行训练。演训  相似文献   

20.
我自幼瘦弱多病,青年时仍黄皮包骨,到了老年还是诸病缠身,加之长期伏案与文字打交道,身体更显虚弱,想想老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便想到要锻炼身体.可是,一天清晨我去社区广场跑了几圈后就又不干了.一是我有睡懒觉的习惯,这一打破“生物钟”,还真不习惯;二是广场上多数人在耍拳、弄剑、健舞,惟有我是孤独的跑步者;三是这跑步对我来说强度也嫌大,我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真有些吃不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