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早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妇女糖脂代谢及胎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6月我院早孕建卡的GDM高危妇女264例,102例自愿接受孕早期营养干预者为观察组,另162例未接受孕早期营养干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GDM及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干预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BG、2hPG、HbAlc和T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C、LDL-C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GWG)、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对照组, GDM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14.7%、27. 5%、2.9%)低于对照组(25.3%、44. 4%、14.2%)(P0.05);两组母婴并发症、不良结局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孕早期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GDM高危孕妇的糖脂代谢,降低GDM发生率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体质量管理对高危妊娠孕妇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进行产检的200例高危孕妇,根据体质量管理情况将常规产检孕妇105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孕期体质量管理的孕妇95例为观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干预前后孕妇血液标本中糖脂代谢指标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妊娠不良总发生率56.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外周血中GLU、TG、TC、LDL-C、ApoB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外周血GLU、TG、TC、LDL-C、ApoB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1 min、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结局和分娩后糖脂代谢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GDM组)和产检正常的孕妇100例(对照组),GDM组在产前检查期间确诊后常规进行饮食、运动等干预,观察两组分娩结局、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GDM组患者在妊娠晚期54例血糖控制有效,46例血糖控制不佳。GDM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病率、大于胎龄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低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糖控制有效患者以上指标发生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分娩前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娩前,HDL-C低于对照组分娩前,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娩后,HDL-C低于对照组分娩后,GDM组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分娩前,HDL-C高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有效患者分娩前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分娩前,HDL-C高于对照组分娩前,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分娩后,HDL-C高于对照组分娩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分娩前,HDL-C高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分娩期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会明显增高,同时会影响到分娩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84例门诊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孕期指导,观察组应用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分别于入组时及分娩时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时FPG、2 h PPG、HOMA-IR、BMI、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能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糖代谢、脂代谢指标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糖脂代谢指标对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30例(观察组),另按照孕周匹配选择同期在该院建档行孕期保健检查的健康孕妇130例(对照组)。收集整理所有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孕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亚组(57例)、轻度子痫亚组(42例)及重度子痫亚组(31例)。对所有孕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孕妇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组和分亚组统计并行组间比较。随访观察至孕妇分娩,分组、分亚组统计母婴妊娠结局,并行组间和亚组间比较。分析糖脂代谢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母婴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孕妇Hb、FBG、TC、TG及LDL-C分别为(6.37±0.69)%、(4.57±0.49)mmol/L、(5.08±0.66)mmol/L、(2.62±0.42)mmol/L及(3.08±0.62)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6.17±0.63)%、(4.31±0.43)mmol/L、(4.21±0.34)mmol/L、(1.43±0.24)mmol/L及(2.53±0.54)mmol/L,且重度子痫孕妇高于轻度子痫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均P0.05),观察组孕妇HDL-C为(1.21±0.53)mmol/L,低于对照组孕妇的(1.53±0.61)mmol/L,且重度子痫孕妇低于轻度子痫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均P0.05);(2)观察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亚组高于轻度子痫亚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亚组(均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妇Hb、FBG、TC、TG及LDL-C水平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呈高度正相关,HDL-C与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糖代谢和血脂代谢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高度相关,提示临床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糖脂代谢水平监测和干预,降低母婴并发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糖脂代谢与母婴结局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GDM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营养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至分娩。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水平,统计两组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OGTT-1hPG)、餐后2h血糖(OGTT-2hPG)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三酰甘油(TG)与观察组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可有效调控GDM孕产妇血糖、血脂紊乱,从而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龄产妇孕期血糖、血脂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198例高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200例适龄产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分析高龄产妇孕期血糖、血脂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妇孕期FPG、2hPG、Hb A1C、TC、TG、LDL-C、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胎儿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产妇孕期血糖、血脂水平与胎儿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高龄产妇孕期常伴有血糖、血脂水平异常,且与妊娠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加强产妇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史二胎孕妇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首次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二胎孕妇,其中有GDM病史72例为观察组,无GDM病史75例为对照组。记录年龄、OGTT孕周、孕前及孕后体质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服糖后1hPG、2hPG及1hINS、2h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检测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Pearson分析观察组血脂水平与其它临床指标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孕周、孕前及孕后BMI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1hPG、2hPG、FINS、1hINS、2hINS、HOMA-IR、TCH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均降低(均P0.05),1hPG、1hINS、TG、LDL-C水平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G与FPG、2hPG、FINS、2hINS、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HDL-C与FPG、2hPG、FINS、2hINS、HOMA-IR负相关性(P0.05);TG高水平、HDL-C低水平是HOMA-IR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病史二胎孕妇血脂代谢及IR出现异常情况高于正常妊娠二胎孕妇,且以TG高表达、HDL-C低表达为主,IR与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脂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安吉县妇幼保健院接收的80例GDM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健康宣教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水平及干预后认知功能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FPG、2hPG和Hb A1c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DL-C、TG和TC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L-C、TG和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语言、定向力和命名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研究组患者的注意力、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和视空间执行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目标导向性健康宣教措施对GDM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产检初产妇进行妊娠早期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及母婴结局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初产妇并分娩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为GDM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初产妇并分娩的正常妊娠期妇女80例为对照组。于妊娠早期对所有孕妇进行糖脂生化指标的检测,内容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口服75 g葡萄糖后1、2 h血糖水平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对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妊娠早期糖脂生化指标与OGTT血糖值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上述各指标在预测GDM的发病及母婴结局方面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孕妇比较,GDM组孕妇Hb A1c、FPG、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TC、TG、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患者羊水过多、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产妇剖宫产、巨大儿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妊娠早期FPG、Hb A1c、TG水平均与妊娠期75g OGTT血糖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GDM孕妇妊娠早期糖脂代谢指标及Hb A1c水平均明显升高,GDM孕妇妊娠早期FBG、Hb A1c、TG水平均与母婴结局存在密切关系,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妊娠早期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检测对病情、预后以及治疗评价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MNT)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式将100例GDM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MNT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饮食干预治疗。两组患者随访直至分娩结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血糖(OGTT-1h PG)、OGTT-2h血糖(OGTT-2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PG、OGTT-1h PG、OGTT-2h PG、TG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TC、HDL-C、LDL-C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OGTT-1h PG、OGTT-2h PG、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HDL-C、LDL-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巨大儿、羊水过少或过多、早产、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T有利于改善G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糖脂代谢特点及其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ICP患者资料86例,根据ICP发病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组30例(发病孕周28周),晚发型组56例(发病孕周≥28周),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及围产结局。结果:ICP组孕妇血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ApoA/Apo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污染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ICP早发型组的FPG、FINS、TG、TC、LDL-C和ApoB水平均高于晚发型组(P0.05),而HDL-C和ApoA/ApoB均低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早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则低于晚发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ICP更易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及不良围产结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糖脂代谢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燕达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32例PCOS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其分成4组, 即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25OHD<10 ng/ml)12例, 维生素D缺乏组(25OHD:10~<20 ng/ml)28例, 维生素D不足组(25OHD:20~<30 ng/ml)55例, 维生素D充足组(25OHD≥30 ng/ml)37例。比较四组血清糖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随着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程度的加重, 血清TC、TG、LDL-C、FPG、FINS水平以及HOMA-IR均逐渐升高(均P<0.05), 血清HDL-C水平逐渐降低(均P<0.05)。PCOS孕妇妊娠早期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TG、FINS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脂代谢水平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106例HBV感染合并GDM孕妇,分为A组(慢性乙型肝炎GDM孕妇)40例和B组(HBV或HbsAg携带GDM孕妇)66例。收集非HBV感染的GDM孕妇50例设为C组,健康孕妇35名设为D组。比较各组孕妇糖脂代谢指标以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孕妇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瘦素水平高于D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D组(P<0.05)。A组孕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OR=4.697)、HBV携带(OR=2.307)、GDM(OR=3.062)是母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BV感染合并GDM孕妇存在糖脂代谢紊乱,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明显变化,与母婴不良结局存在一定关联;HBV感染状态影响母婴结局,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产检并确诊为GDM的孕妇6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运动干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药物+健康教育,运动干预组接受药物+健康教育+运动干预,持续至分娩前。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外周血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前时,两组外周血中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运动干预组孕妇外周血中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低于常规组孕妇;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的含量低于常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运动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运动干预组胎膜早破、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有效优化GDM患者糖脂代谢状态,减少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产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产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80例GDM产妇,根据产后6~12周血糖筛查结果分为糖尿病组(n=45)、糖耐量受损组(n=52)和正常组(n=83);根据产后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n=62)和血脂正常组(n=118)。检测产后血清RBP4、TGF-β1及Lp-PLA2水平,分析其与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性。结果:产后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指数(HOMA-IR)和血清RBP4、TGF-β1、Lp-PLA2水平均糖尿病组最高,糖耐量受损组次之(P0.05);血脂异常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RBP4、TGF-β1、Lp-PLA2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TGF-β1、Lp-PLA2与FINS、FPG、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HDL-C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GDM孕妇产后糖脂代谢异常越严重其血清RBP4、TGF-β1及Lp-PLA2水平越高,各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同孕期脂代谢指标变化及与巨大儿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200例临床资料(GDM组),同期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GDM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巨大儿组与非巨大儿组。比较各组孕妇孕早、中、晚期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po-B)水平。结果:GDM组孕早、中、晚期TC、TG、LDL-C、Apo-B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和Apo-A1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分娩巨大儿孕妇在孕早、中、晚期TC、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非巨大儿孕妇,而HDL-C和Apo-A1低于非巨大儿孕妇(P0.05)。TC、TG、LDL-C、Apo-B均与巨大儿发生呈正相关,而HDL-C、Apo-A1与巨大儿发生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长、血糖控制不良、孕期TG是发生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HDL-C、Aop-A1是避免发生巨大儿的保护因素,孕早期和晚期TC、LDL-C是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GDM患者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紊乱可能增加了分娩巨大儿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特点及与糖脂代谢关系。方法:连续性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就医的GDM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正常妊娠产检孕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26、sVCAM-1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miR-126、sVCAM-1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TG、LDL-C、apoA、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5),TC水平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FPG、FINS、HOMA-IR、sVCAM-1均高于对照组,miR-126表达低于对照组(均P0.05)。miR-126与TG、LDL-C、FPG、FINS、HOMA-IR、apoA呈负相关(r=-0.328、-0.510、-0.324、-0.336、-0.616、-0.456、-0.315,P0.05),与HDL-C呈正相关(r=0.335,P0.05),与TC、apoB无关(r=-0.013、-0.015,P0.05)。sVCAM-1与TG、FPG、HOMA-IR呈正相关(r=0.433、0.637、0.30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25,P0.05),与TC、LDLC、FINS、apoA、apoB无关(r=0.040、0.158、0.012、0.008,P0.05)。TG(OR=2.310,95%CI 0.681~1.264)、HOMA?IR(OR=1.272,95%CI 0.261~0.961)是影响miR-126表达的独立因素,TG(OR=1.862,95%CI 0.136~0.769)与sVCAM-1水平独立相关。结论:GDM患者血清miR-126表达下调,sVCAM-1水平升高,血清miR-126、sVCAM-1可能参与GDM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CPA多部门多方协作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院诊治的120例G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参本院糖尿病门诊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监测、必要时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还参与PCPA多部门多方协作模式干预。系统观察:糖代谢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GH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妊娠结局。结果①干预后,对照组血糖各指标均较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血糖各指标均较前显著下降(P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②干预后,两组TG、TC、LDL-C均显著下降(P0. 05),HDL-C显著上升(P0. 05),且观察组脂代谢各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变化(P0. 05);③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观察组孕妇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⑤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8. 33%显著低于对照组41. 67%(P0. 05);⑥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3. 33%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26. 67%(P0. 05),生产方式及胰岛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PCPA多部门多方协作模式能有效减低GDM孕妇糖脂代谢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同时也为GDM管理提供新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1年糖脂代谢指标转归及与产后高血压(HP)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20例(GDM组)和正常孕妇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前、孕期及产后1年糖脂代谢、血压情况,分析GDM孕妇产后糖脂代谢异常与产后高血压(HP)相关性。结果:GDM组糖尿病家族史、HP家族史、孕期胰岛素使用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入院时血压均高于对照组,产前FPG、1hPG、2hPG、FINS、HOMA-IR、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BCI、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LDL-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1年时GDM组的BMI、FPG、2hPG、HOMA-IR、TC、TG、LDL-C、SBP、DBP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FINS、HBCI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GDM组糖代谢异常(AGM)、脂代谢异常(ALM)、HP及超重(肥胖)发生率(47.5%、47.5%、16.7%、35.0%)高于对照组(7.5%、19.2%、1.7%、20.0%)(P0.05)。GDM HP组的年龄、孕前BMI、入院血压、产后AGM、ALM、超重(肥胖)率高于非GDM HP组,孕期DM饮食运动遵从率、孕期营养治疗率、产后均衡饮食率和规律运动率低于非HP组(均P0.05)。孕前BMI、入院时血压、HOMA-IR、产后AGM、ALM、超重(肥胖)是GDM产妇产后HP发生的危险因素,产后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妊娠期及产后均存在糖脂代谢紊乱,且产后具有潜在高血压发生风险,糖脂代谢紊乱、入院血压、IR、孕前及产后超重(肥胖)可能是产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