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桑提取物促进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马桑提取物(CSME)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成生理盐水(NS)组、白凡士林(WPJ)组、磺胺嘧啶银(SSD)组和CSME组,每组10只。将大鼠麻醉后,制备背部深Ⅱ度皮肤烧伤创面。而后分别用NS敷料、WPJ敷料、SSD敷料和CSME敷料覆盖治疗21 d。在第1 d、3 d、7 d、14 d和21 d,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创面状况(上皮化速率、结痂及被毛等)后,分别取出创面组织,用于组织学观察,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水平及胶原mRNA表达。结果:CSME组新生上皮生长高度活跃,有大量新生被毛生长,创面上皮化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0.05)。SSD组创面中央新生被毛稀疏而细小,而CSME组创面中央被毛密集,大部分被毛接近正常。CSME组镜下可见全部被多层上皮细胞覆盖,新生胶原纤维充分分化,排列整齐,组织结构明朗,皮脂腺和毛囊增生极其活跃等,显著优于其它各组。本研究显示,烧伤后从第1 d到21 d,CSME组早期EGF和bFGF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后期迅速下降,低于其它组(P<0.05或P<0.01)。SSD组Ⅰ型与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比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和正常组织,CSME治疗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和正常组织(P<0. 05)。结论:本研究表明,CSME可诱导烧伤创面无瘢痕愈合。CSME的这种作用与其早期增强EGF和bFGF蛋白水平,后期抑制两者的水平有关,也可能与其抑制烧伤创面Ⅰ型胶原而增强Ⅲ型胶原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神经因素在创面愈合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有关神经调节与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神经支配与创面愈合质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30只大鼠右侧T9~L1阶段脊神经根切断,制作失神经支配皮肤模型;然后在大鼠背部右侧失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制作直径4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设为模型组,左侧对称正常皮肤制作同样的创面,设为对照组,伤后连续观察创面变化,于7,14,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Ⅰ和Ⅲ胶原分泌情况,并计算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探讨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分泌和Ⅰ/Ⅲ型胶原比值于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模型组Ⅰ型胶原分泌与伤后7,14,21 d逐渐增加(P < 0.05),Ⅲ型胶原于伤后21 d时分泌明显增高(P < 0.05),Ⅰ/Ⅲ型胶原比值与伤后21 d时明显降低(P < 0.05)。结果证实,创面早期神经支配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创面重塑期减轻神经支配可能会改善创面重塑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芦荟凝胶多糖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10只为正常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30只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单层纱布浸润0.4 mg/mL、0.8 mg/mL的芦荟凝胶多糖外敷干预。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放射性皮肤损伤评级,检测创面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病理学观察创面组织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大鼠0级较多,Ⅳ级较少;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Ⅳ级较少(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创面微血管密度、VEGF、PI3K、Akt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mTOR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创面微血管密度、VEGF、PI3K、Akt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mTOR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创面微血管密度、VEGF、PI3K、Akt蛋白表达量高于低剂量组,mTOR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结论高剂量芦荟凝胶多糖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创面新生血管形成,加快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疡愈涂剂促进糖尿病迟缓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疡愈涂剂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造成实验性高血糖。30 d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全厚皮切除直径为1.6 cm的伤口。分别观察疡愈涂剂对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的影响;天狼星红染色法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并观察金属蛋白酶-1、-13(MMP-1、-1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及MMP-1、-13 与TIMP-1比值。 结果: 疡愈涂剂各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在伤口用药的第3、7、11 d,高、中剂量组创面Ⅰ型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在伤口用药第3 d疡愈涂剂中剂量、第7、11 d各剂量组创面Ⅲ型胶原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各剂量组在第7 d创面MMP-1、-13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而MMP-1 在第11 d与模型组趋于一致且MMP-13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各剂量组在3、7、11 d创面TIMP-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在第11 d各剂量组MMP-1、TIMP-1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在第3、7 d高、中剂量组创面MMP-13、TIMP-1比值高于模型组(P<0.01),而到第11 d高、中、低各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第11 d高、中剂量组MMP-13、TIMP-1比值低于低剂量组(P<0.05)。 结论: 疡愈涂剂可能通过调节影响胶原代谢的MMPs、TIMPs表达平衡,促进胶原的合成和沉积,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用来处理各种急慢性复杂伤口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通过亲水材料聚乙烯醇和疏水材料聚氨酯以及引流管来完成,安全无毒的聚乙烯醇覆盖在皮肤缺损或者软组织损伤部位,在它上面覆盖一层疏水材料聚氨酯,两者之间置入引流管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设置负压值,医用贴膜封闭由此形成密闭空间,促进创面愈合。 Ⅰ/Ⅲ型胶原比例:皮肤组织中最丰富的物质是胶原蛋白,而Ⅰ/Ⅲ型胶原的量占总胶原的90%以上,Ⅰ型胶原纤维较粗壮,呈条束状,决定着皮层的抗拉伸强度;Ⅲ型胶原纤维较细微,呈疏松网状结构,决定着皮肤的韧性及弹性,所以Ⅰ/Ⅲ型胶原比例决定着皮肤的愈合质量。背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愈合。Ⅰ/Ⅲ型胶原比例在维持皮肤组织稳态及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知之甚少。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比例变化,探讨其对大鼠急性创面的修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模型,创面直径20 mm,建立创面模型以后随机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过程中于术后第1,3,7天对创面进行固定高度连续拍照,进而计算和比较创面愈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Ⅰ/Ⅲ型胶原比例;组织学检测创面组织肉芽组织再生和再上皮化长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提高了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②术后第3天开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Ⅰ/Ⅲ型胶原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④上述结果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能通过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比例,增加创面的抗拉伸强度,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ORCID: 0000-0003-2399-6202(赵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变化。 方法: 实验采用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3周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2.04 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创面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比值。 结果: 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复合创伤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7.13±1.81)d,明显长于对照组(15.25±1.67)d,P<0.01;模型组在创伤第3、7和15 d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在3、5、7和9 d模型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和PCNA表达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两组创面在不同时点上Ⅰ型胶原分布均呈递增趋势,但对照组明显多于模型组,分别P<0.05;尽管对照组在创伤3、7 d 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模型组,但在创伤3、7和11 d模型组Ⅰ/Ⅲ胶原比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 结论: STZ可能通过影响创面细胞增殖和创面胶原合成,从而导致创面愈合迟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应治疗,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肤组织中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14d、21d,创面愈合率TGF-β3组最高,与EGF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4d及21d,C组、EGF组与TGF-β3组之间TGF-β1及TGF-β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d到21d,TGF-β3组与C及EGF组之间的TGF-β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3转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在创面上持续分泌TGF-β3蛋白,降低TGF-β1及TGF-β2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西医对于感染性皮肤难愈合创口的治疗手段较少,中医药对皮肤创面的治疗则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石香膏促进大鼠感染难愈性皮肤创面模型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5只雄性SD大鼠,其中12只大鼠采取创面接种细菌法建立感染难愈合皮肤创面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不进行治疗)、贝复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组及石香膏低剂量、高剂量组,每48 h给药一次,每组3只;剩余3只大鼠仅做创面处理,不接种细菌,作为空白对照组。用药14 d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Nrf2、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用药第14天时,各组创面均呈现愈合状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创面面积稍小,但仍能看见红肿;与模型组比较,贝复剂组、石香膏高剂量组创面面积均减小,创面红肿程度减轻,石香膏低剂量组创面面积变化不大,但创面红肿程度减轻;与贝复剂组比较,石香膏高剂量组创面面积明显减小,创面基本愈合;(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贝复剂组及...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显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有助于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但同种异体来源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糖尿病创面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为观察对象,观察同种异体来源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糖尿病创面胶原合成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鼠,随机分成富血小板血浆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5只。于大鼠背部,形成面积为1 cm2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涂以0.1 mL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或生理盐水,3M贴膜封闭,胶布固定。分别于造模后3,7,14 d时每组各取5只动物观察创面愈合率,并切取创面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分布形态、检测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3,7,14天时富血小板血浆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的创面胶原形成较快、且纤维更粗壮、排列更致密。羟脯氨酸检测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的创面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3、7、14天时,富血小板血浆组创面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同时Ⅰ/Ⅲ型胶原比值也较糖尿病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同种异体来源的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这可能与其增强创面胶原合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素化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碘伏纱布组、猪ADM组、羊ADM组和肝素化羊ADM组,每组40只。在伤后不同时间段,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同时在各个时间段处死大鼠8只,取创面组织标本做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LN)的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肝素化羊ADM组深Ⅱ度创面的愈合率优于碘伏纱布组。RT-qPCR检测发现,VEGF的mRNA在各组伤后3 d的创面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高,各组间的比较发现,伤后7 d,肝素化羊ADM组的VEGF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碘伏纱布组(t=80.83,P<0.05),羊ADM组和猪ADM组在伤后7 d也较碘伏纱布组的表达量高(t=60.80、53.42,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素化羊ADM组伤后3 d时VEGF蛋白表达量较多,随后便逐渐减少,伤后21 d时蛋白表达较少。伤后3 d,碘伏纱布组LN在创面的表达明显下降,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LN的表达逐渐恢复,伤后14 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伤后3 d(t=19.5,P<0.001),伤后21、28 d的表达量与伤后14 d相差不明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肝素化羊ADM组LN在伤后3 d便开始出现表达量逐渐增多,伤后21 d时出现蛋白表达较多。 结论肝素化羊ADM能够保护创面及促进创面组织中VEGF和LN的表达,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大黄素改善深Ⅱ度烧伤感染大鼠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制备大鼠深II度烧伤模型后,计算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值(MPD)、微血管密度(MVD)和创面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创面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表达;ELISA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创面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和磷酸化IκB(p-I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率增加;创面组织MPD、MVD均增加,含水量降低;创面皮肤组织EGF、VEGF和bFGF表达量增加;MMP-2、MMP-9表达量降低,IL-6、IL-1β和TNF-α水平亦降低;TLR4、NF-κB和p-IκB蛋白表达降低,IκB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调控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I3K/AKT调控的ILK等互通信号通路,探究马桑水提取物(CSME)促进大鼠烧伤创面早期愈合和抑制后期瘢痕过度增生的机制。方法:随机将180只SD雌性大鼠(180~200 g)分成正常对照(NC)组、凡士林(VL)组、磺胺嘧啶银(SS)组及CSME低、中和高剂量(CSME-L、CSME-M和CSME-H)组,每组各30只。大鼠以水合氯醛麻醉,腰背部II°烫伤造模后,每天分别在创面涂擦VL、SS和3种剂量的CSME烧伤软膏,计算创面愈合率(HR),于第7、14和21天随机选取各组动物10只,水合氯醛麻醉,切取创面皮肤,病理学观查,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相关mRNA表达,培养成纤维细胞检测其胶原收缩率(SK)。结果:在第7天,CSME各组创面中ILK、纤维连接蛋白(FN)、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整合素β1(integrin-β1,ITG-β1)的蛋白与mRNA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强于VL和SS组,第21天,弱于VL和SS组(P<0.05);第14天,CSME各组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Col I)的蛋白与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强于VL和SS组,第21天则弱于VL和SS组(P<0.05),而III型胶原蛋白(Col III)的蛋白与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弱于VL和SS组,第21天则强于VL和SS组(P<0.05);随时间推移,VL和SS组成纤维细胞的SK持续升高,96 h达高峰,而CSME各组在24 h和48 h呈剂量依赖性高于VL和SS组,在96 h呈剂量依赖性低于VL和SS组(P<0.05)。结论:CSME早期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后期抑制创面瘢痕过度增生,其机制与其多成分多靶点影响ILK调控的TGF-β1和PI3K/AKT调控的ILK信号通路及ColⅠ与Col III表达比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川芎嗪及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iRNA质粒对高糖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beta(TGF-beta)mRNA表达量、蛋白表达量及Ⅰ型胶原表达量的作用。首先体外培养大鼠HSC以及稳定表达大鼠CTGF miRNA和稳定表达阴性质粒的大鼠HSC,高糖及川芎嗪作用后提取总RNA、总蛋白及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川芎嗪及大鼠CTGF miRNA质粒对高糖刺激HSC的CTGF、TGF-beta及Ⅰ型胶原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高糖导致HSC的CTGF mRNA、CTGF蛋白、TGF-beta mRNA、TGF-beta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量增加(P0.05)。川芎嗪组CTGF mRNA、CTGF蛋白、TGF-beta mRNA、TGF-beta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量较高糖组低(P0.05)。大鼠CTGF miRNA质粒干扰组CTGF mRNA、CTGF蛋白、TGF-beta mRNA、TGF-beta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量较高糖组低(P0.05)。川芎嗪组与大鼠CTGF miRNA质粒干扰组相比,CTGF mRNA及CTGF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组Ⅰ型胶原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大鼠CTGF miRNA质粒干扰组(P0.05)。因此,高糖可刺激CTGF、TGF-beta、Ⅰ型胶原的表达,而川芎嗪、大鼠CTGF miRNA质粒可导致CTGF、TGF-beta、Ⅰ型胶原的表达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组大鼠正常饮食。饲养4周后对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按50 mg/kg的量腹腔注射10 mg/mL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组大鼠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在3组大鼠的背部两侧各制造2个1.5 cm×1.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2 d对大鼠创面进行酒精消毒1次,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每次消毒后对创面进行LED红光照射5 min,能量密度为20 J/cm2,另外2组大鼠不进行LED红光照射。在观察第7、10、14、21天,观察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创面有无出现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肉眼观察3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统计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观察第10天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后取背部创面组织,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7、10、14、21天,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经LED红光照射后皮肤未见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肉眼观察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糖尿病创面组,且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略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62±2.116)%、(53.83±7.92)%、(70.20±5.41)%、(95.65±2.58)%,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6±2.44)%、(50.48±4.54)%、(66.26±11.35)%、(93.96±2.80)%,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67±4.18)%、(42.71±3.40)%、(53.77±7.74)%、(84.07±4.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10.35、10.32、34.40,P<0.05);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始终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第7、10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26,P<0.05),观察第14、21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仍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40,P>0.05)。观察第10天,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创面组内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较多,但少于正常创面组;而糖尿病创面组新生血管最少,肉芽组织内细胞及胶原稀疏。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情况可见,正常创面组CD34、VEGF表达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而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表达高于糖尿病创面组。 结论LED红光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SAN)内Ⅰ、Ⅲ型间质胶原重塑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只3 U/d股内侧皮下注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股内侧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喂养4个月;以半定量RTPCR检测Ⅰ型、Ⅲ胶原mRNA在各组窦房结的表达及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纤维在窦房结内明显增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呈显著下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为糖尿病组治疗组对照组。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上升。结论:Ⅱ型糖尿病可致窦房结胶原重塑,胰岛素治疗可使其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对皮肤溃疡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黄柏液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黄柏液L、M、H组)、红霉素软膏组,10只/组;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复方黄柏液L、M、H组分别给予2.5 ml、5 ml、10 ml复方黄柏液;红霉素软膏组使用棉签将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在创面;模型组和正常组不给予药物处理。在给药0 d、3 d、7 d和14 d时分别拍照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给药14 d时,通过HE、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蛋白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一氧化氮(NO)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羟脯氨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Notch1、Twis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7 d、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液L、M、H组和红霉素软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5),且给药14 d时大鼠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明显获得改善,大鼠创面胶原蛋白沉积也明显增加。给药14 d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内Ⅰ、Ⅲ型间质胶原重构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STZ, 30mg/kg)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只3U/d股内侧皮下注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喂养4个月;窦房结组织行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窦房结组织中的I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及变化.结果:糖尿病组I、 Ⅲ型胶原纤维在窦房结内明显增加,而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呈显著下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Ⅰ、 Ⅲ型胶原表达量为糖尿病组>治疗组>对照组.糖尿病组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较对照组上升.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窦房结16周后出现间质胶原重构,胶原类型比例失衡;Ⅱ型糖尿病大鼠行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可不同程度下调窦房结间质胶原的沉积,一定程度上逆转胶原类型比例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皮肤深Ⅱ°烫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低剂量组(50U/mL rHuEPO)、中剂量组(100U/mL rHuEPO)、高剂量组(200U/mL rHuEPO)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建立深Ⅱ°烫伤动物模型,并于伤后3、5、7、14、21d取创面皮肤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分别检测创面愈合情况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uEPO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同一时相内大鼠烫伤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rHuEPO能促进深Ⅱ°烫伤创面微血管形成,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创面ILK表达;另取45只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K组,每组15只,阴性对照组和ILK组大鼠创面分别注射pEGFP-C1慢病毒和pEGFP-C1-ILK慢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 d、7 d、10 d、14 d、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0 d时取创面组织,ELISA测定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表达;21 d时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轻链蛋白3(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烧伤大鼠创面组织ILK表达较正常大鼠皮肤组织显著升高(P<0.05);ILK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ILK组大鼠创面组织病变坏死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LC3-Ⅱ/Ⅰ显著降低(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ILK在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表达增加,过表达ILK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自噬,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分别于7、14、21和28d时测定心肌组织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容积分数(CVF)、mRNA的改变及Ⅰ/Ⅲ型胶原比值,黄嘌呤氧化酶(XO)和清除活性氧活力。28d时另检测XO蛋白表达及左心室病理改变。结果心肌梗死组心肌胶原含量,Ⅰ、Ⅲ型CVF及mRNA升高,Ⅰ/Ⅲ型胶原比值先下降后升高,XO活力增加,清除活性氧活力降低(P<0.05或P<0.01)。别嘌呤醇组明显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别嘌呤醇能够降低非梗死区胶原沉积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