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188例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瓣环直径≤21 mm)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变化,探讨3种机械瓣替换术后是否存在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PM)现象。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188例植入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6~21 mm)成年患者(占所有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45.83%),其中男性96例,女性92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1.12岁。主动脉瓣二叶畸形10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27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6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病变9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其中20例置换17 mm SJ Regent机械瓣,45例置换19 mm SJ Regent机械瓣,30例置换21 mm SJ Regent机械瓣,31例置换Carbio-S 19 mm机械瓣,20例置换Carbio-S21 mm机械瓣,10例置换16 mm over-line Sorin机械瓣,16例置换18 mm over-line Sorin机械瓣,16例置换20 mm overline Sorin机械瓣。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1年,检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的变化,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化情况,并进行各组比较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1年内不明原因猝死3例,其余183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参考各瓣膜厂家提供的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该研究组无重度PPM,所有患者EOAI均大于0.65 cm~2/m~2,EOAI在0.65~0.85 cm~2/m~2(中度PPM)患者占35.14%,EOAI0.85 cm~2/m~2占64.86%,EOAI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前提高2~3级。术后3个月至1年内平均LVEF和LVFS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各组患者3个月至1年左心室平均内径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1周平均左心室质量指数为90.35 g/m~2,较术前(101.48 g/m~2)下降显著(P0.05),随访3个月到1年无显著变化;所有患者术后1周~1年内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2.92 k Pa(21.92 mm Hg),各组患者术后1周随访至术后1年,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均无显著变化。5组患者(16 mm over-line Sorin机械瓣组、20 mm over-line Sorin机械瓣组、17 mm SJ Regent机械瓣组、Carbio-S 19 mm机械瓣组、Carbio-S 21 mm机械瓣组)术后1年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与其他3组相比明显增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 mm over-line Sorin机械瓣组跨瓣压差最大。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PPM现象发生。结论采用中国市场上来自不同厂家的各种直径的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未见明显PPM现象,左心室质量指数及主动脉跨瓣压差术后均在比较理想的范围;不同厂家的各种型号的人工主动脉机械瓣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成年小主动脉瓣环患者主动脉瓣置换的需求,大部分患者无须行主动脉瓣环扩大术或采用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avid手术在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行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60(35±13)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7例、轻中度反流4例,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5例、Ⅳ级1例。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及主动脉瓣反流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平均跨瓣压差、峰值跨瓣压差及最大血流速度。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围术期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246.1±2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7.5±21.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5(3.25,9.25)h,重症监护时间(2.8±1.5)d,术后24 h引流量(418.2±299.0)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未见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显示患者人工血管血流均通畅,主动脉瓣轻微反流8例、轻度反流3例,平均跨瓣压差均<10 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时,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3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David手术结合主动脉瓣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中度以下反流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其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重度AS患者TAVR术前、术后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6例因重度AS行TAVR治疗的患者(男性17例, 女性9例), 年龄(69.1±7.3)岁, 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4.2 (1.1, 9.2)]%。以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估测的与心导管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高度相关(r=0.918)。TAVR术后组舒张压、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TAVR术前组, 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心肌做功指标, 校正后TAVR术后组GWW低于TAVR术前组, 而GLS、GWE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J-Valve?支架瓣膜行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治疗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配合方法。 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危单纯无钙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共1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J-Valve?系统为患者行TAVR术。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包括术前访视、熟悉仪器设备、介入耗材设备等)、术中流畅的手术配合[包括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中患者体温保护、X线防护、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监测以及支架瓣膜的装配等]和术中安全管理(包括防止输送器移位和动脉置管的护理等)。观测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心肺转流、发生心室快速起搏、中转行常规体外循环下TAVR术,是否有冠状动脉阻塞、植入瓣膜是否有移位,有无瓣膜内狭窄及瓣周漏等情况发生,观测术后即刻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患者在ICU是否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平均出血量、患者在ICU时间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射血分数以及是否存在瓣周漏等;了解患者心功能分级、活动耐量以及是否存在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VR术,未使用心肺转流、未发生心室快速起搏,无中转行常规体外循环下TAVR术,未发生冠状动脉阻塞或植入瓣膜移位,未见瓣膜内狭窄及瓣周漏等情况。术后即刻平均主动脉跨瓣压差为[5.8(4.9,12.9)] 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在ICU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0 (100.0, 500.0)]mL,患者在ICU时间为(1.2±0.4) d,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9.0 (8.5, 23.5)] h,平均射血分数为(56.2±15.6)%,仅有2例患者存在微量瓣周漏。末次随访中,10例患者心功能Ⅰ级,4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患者的活动耐量都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胸闷、心绞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 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掌握TAVR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与外科医师密切配合,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修订TAVI紧急体外循环规范。方法对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135例中, 5例术中因各种原因紧急建立体外循环行外科手术治疗。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或者常温,中度血液稀释,使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结果 5例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81.0±33.4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0±35.8 min,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均康复出院。根据体外循环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建立并持续修订了相关规范。结论需要充分认识体外循环快速建立能力对TAVI手术的安全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 方法:小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 mm,≤19 mm的患者,选19 mm SJM Regent 瓣;对瓣口直径≤17 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 mm SJM Regent 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 mm,≤21 mm,选21 mm Hancock II 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 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 mm Hancock II ultra 生物瓣和21 mm SJM Regent 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 mm Regent 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置换后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主动脉置换过程中常遇到瓣环钙化、瓣周囊肿等特殊情况,这时一般应用特殊技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 目的:观察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并瓣环钙化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 201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2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并瓣环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技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前后的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最大跨瓣压差、血流峰值速度、左室射血分数等数据,分析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技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的应用效果。 结果与结论:无置换中死亡病例,置换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2-88(63.0±18.1)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78-122(102.6±25.1) min,置换后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床旁血透治疗后治愈。余患者无严重置换并发症。置换后住院天数为7-20(13.6±5.5) d。置换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瓣膜功能良好,均未发现主动脉瓣周漏。置换后6个月的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最大跨瓣压差、血流峰值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与置换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对置换适应证合适的特殊换瓣患者,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可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且操作安全简单,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大螺距扫描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前评价中的可行性。课题组以3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TAVI术前患者行DSCT大螺距颈部-股动脉联合血管造影,测量评价主动脉及入路血管CT值,并计算强化对比、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研究评价了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血管测量值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同时评价了主动脉及入路血管形态和斑块形成情况。主动脉及入路血管强化对比、CNR及噪声分别为348.2~457.9HU、12.2~30.3 HU和19.1~48.1 HU。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血管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重复性良好(平均差值:-0.73~0.79mm,r=0.90~0.98,P0.001;平均差值:-0.70~0.73mm,r=0.90~0.96,P0.001)。30例患者中,5例患者(16.7%)髂外动脉、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直径小于7mm。1例患者(3.3%)双侧髂总动脉明显钙化伴管腔狭窄。1例患者(3.3%)左髂总动脉明显软斑块形成。研究结果说明,利用DSCT大螺距扫描在重度主动脉瓣TAVI术前评价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血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国产C-LⅢ型短柱瓣术后远期的跨瓣压差。方法随机选择10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0年以上的患者,型号均为21mm,分为2组,其中5例置换C-LⅢ型短柱瓣,5例置换进口Medtronic-Hall侧倾碟瓣,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的跨瓣压差,比较两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及跨瓣压差。结果在静息状态下,C-LⅢ型短柱瓣组和Medtronic-Hall侧倾碟瓣组的最大跨瓣压差分别为(1.57±0.46)kPa[(11.77±3.45)mmHg]和(1.33±0.47)kPa[(9.88±3.56)mmHg],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0.88±0.32)kPa[(6.64±2.44)mmHg]和(0.73±0.35)kPa[(5.45±2.64)mmHg];运动第Ⅳ阶段后C-LⅢ型短柱瓣组和Medtronic-Hall侧倾碟瓣组的最大跨瓣压差分别为(2.99±0.86)kPa[(22.48±6.45)mmHg]和(2.57±0.65)kPa[(19.32±4.88)mmHg],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2.09±0.56)kPa[(15.66±4.23)mmHg]和(1.79±0.70)kPa[(13.43±5.23)mmHg]。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运动第Ⅳ阶段后国产C-LⅢ型短柱瓣组的跨瓣压差明显升高,与安静状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运动第Ⅳ阶段后Medtronic-Hall侧倾碟瓣组的跨瓣压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体力活动会引起国产C-LⅢ型短柱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远期跨瓣压差升高,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与Medtronic-Hall侧倾碟瓣有类似的血液动力学表现,所以仍是瓣膜置换时的一个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0.
观察及分析机械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55例机械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随访达5年或5年以上的,完成了相应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前病变分为狭窄为主和反流为主组。以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将患者分为:重度患者-人工瓣膜不匹配(PPM)、中度PPM及无PPM组。观察这些患者术后远期超声心动图特征。术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半年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减小(P0.05)。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术后半年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减小,射血分数增加(P0.05)。重度PPM、中度PPM及无PPM组患者之间的平均跨主动脉瓣压、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射血分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随时间的推移其它瓣膜发生病变,升主动脉增粗的例数逐渐增加。机械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后患者可出现其他瓣膜及升主动脉病变,因此术后定期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及长期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射血分数-压差比值评价伴左心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可行性。方法8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男32例,女性48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42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主动脉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EF),Bernoulli方程计算主动脉瓣口跨瓣压差(△P),Simpson容积描记法计算射血分数压差比值即EFPR(EFPR=EF/△P),分析AVA与△P、EFPR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比较△P、EFPR两参数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对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用Simpson容积描记法计算ERPR估测AVA较Bemoulli方程计算的△P法更准确(r=0.9172对r=-0.6796,P〈0.001);将EFPR小于1.0、△P大于10.7kda(80mmHg)来估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功能不全时,EFPR和△u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68.6%(P〈0.05)和98.3%、37.2%(P〈0.01),表明EFPR估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特异度及敏感度较高。结论EFPR能准确估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特别对伴左心功能不全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狭窄程度的评价。EFPR较传统参数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2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LVRF在0.18~0.30,平均(0.26±0.03)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76(61.3±4.2)mm.观察手术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5±1.3)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6例;住院死亡2例;术后2周、3个月的LVEF、LVDD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EF<0.30)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避免缺血损害,能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手术风险,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研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就诊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20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平均内径在术前是(78.0±7.5)mm,收缩末期内径是(53.0±6.5)mm,而左室射血分数是(0.48±0.23)。20例患者中,心功能等级为IV级的有13例,I I级的有7例,主动脉瓣置换为4例,二尖瓣置换为10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置换为6例。结果手术后心律失常患者为5例,死亡患者1例,呼吸不全者1例。手术后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LVESD和LVEDD相比之前缩小明显。结论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在较为充足的术前准备以后应该考虑实施手术治疗。加强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围手术期心脏功能的支持是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疗效提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循环中,血液与异物表面直接接触,导致许多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形成及释放,形成的肺损伤是手术患者的一个重要而危险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了CPB中应用抑肽酶进行肺保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1月至11月,在本院施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中应用抑肽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用抑肽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时、体外循环结束时的气道压力(Paw)、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两组患者回病房后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前中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时的气道压力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预示着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受到的损伤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比对照组患者恢复得快.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充分发挥其血液麻醉作用,可有效减轻肺损伤,促进术后恢复,取得良好的肺保护效果,而且简便易行、安全实用,对医患双方都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 15例心脏人工机械瓣相关并发症外科治疗初步经验。方法 本组 15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315 9岁 ,平均 (4 5 .5± 8.0 )岁。术前均明确诊断 ,人工机械瓣心内膜炎 4例 ,单纯主动脉瓣周漏 4例 ,单纯二尖瓣周漏 4例 ,单纯主动脉瓣并二尖瓣周漏 2例 ,二尖瓣栓塞 1例。肺水肿 10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 6例。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间隔 1个月至 72个月 ,平均 (2 1.9± 18.2 )个月。本组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再次主动脉瓣替换术 4例 ,再次二尖瓣替换术 2例 ,主动脉瓣周漏修补术 2例 ,二尖瓣周漏修补术 5例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周漏修补术 2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右心室交通残余漏修补术 1例 ,三尖瓣成形术 4例 ,主动脉瓣替换术 1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结果 手术死亡 5例 (33.3% )。术后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 (3例 )为死亡主要原因。 1例为劈胸骨时损伤主动脉大出血 ,术后深昏迷死亡 ,中毒性休克死亡 1例。存活 10例 ,随访 ,死亡 1例为再次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半年瓣膜栓塞 ,余 9例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机械瓣膜病外科治疗值得 ,但手术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保留全瓣瓣下结构在瓣膜置换手术中争议不断,对于瓣膜疾病术式的选择尚无统一且可靠标准。目的:探讨分析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促进瓣膜有效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的患者68例,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11例、保留后瓣瓣下结构35例、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22例。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比较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各瓣膜功能、瓣周愈合情况;并记录术后3年内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和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P <0.05);(2)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期末横径低于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和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7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心脏超声及血培养诊断为IE,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收集入组患者术前病例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患者术后ICU时间1~14 d,平均(3. 7±1. 4) d,术后住院时间1~34 d,平均(17. 3±5. 4) d;死亡4例(2. 9%),生存出院并随访133例(97. 1%),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9±10)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2例,恢复至Ⅱ级31例,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满意,心内畸形矫治彻底,无残余分流,人工瓣膜位置及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IE的重要手段,外科手术治疗IE疗效确切,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规范的手术原则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一期根治术后影响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的因素,以更好地掌握拔管时机,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TOF一期根治手术的患儿130例.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合并其他畸形、McGoon值、室缺大小、主动脉骑跨程度、右室流出道是否跨瓣增宽、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对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的影响.结果:130例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5~192(47.59±9.42)h.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Goon值和体外循环时间是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McGoon值<1.5,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是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160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CPB中采用低液面预充、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HCT22~25%,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跳液灌注.对心胸比例超过85%,合并肝大、腹水、肺长期淤血的患者,CPB中采用超滤法.结果体外循环时间90~3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70min,心脏停跳时间54~175min,术中灌注压55~70mmHg,中心静脉压0~5cmH2O,尿量平均200~800ml,自动复跳1047例,占65%.结论为了提高重症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强调:(1)中度血液稀释,提高胶体渗透压;(2) CPB中用高钾含血停搏液作为心肌保护,必须做到按时、足量灌注;(3)及时补充碱性药物和电解质;(4)补充充足的镁离子可增加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低温体外循环(CPB)是心脏在缺血、缺氧性停搏期间降低心肌代谢和氧耗,达到心肌保护目的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2例CPB患者进行了术前、循环中和停机2小时后的血浆ET含量检测,旨在探讨CPB过程对血浆内皮策(ET)的影响及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本组病人22例(男13,女9)。年龄3~42岁,平均15岁。体重13~70kg,平均32.36kg。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0例、室间隔缺损(VSP)9例、房间隔缺损(ASD)7例、法乐氏四联征(TF)4例,2例后天性心脏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全组病人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用安定、芬太尼、卡肌宁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视麻醉深度变化分次追加芬太尼、卡肌宁维持。CPB时间21'~131',平均64.86'。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