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 10月至2023年2月10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前节参数、角膜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 m,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观察组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改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眼前节参数,提升角膜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76例白内障的临床资料,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病人的视力。最常见并发症虹膜损伤,后囊膜破裂,角膜内皮水肿,一过性眼增高和后发障。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的熟练和规范,对常见并发症原因及表现有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2年,结果 显示效果满意.结论 对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9例(147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人工晶状体CANON STAAR AQ-110NV型53眼、AMO S140NB型43眼、Pharmacia CeeOn 911型32眼、Alcon Acrysof型20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眼数分别为94.3%、93.0%、90.6%、90.0%;术后6个月,AQ-110NV型和S140NB型、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间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AQ-110NV型和S140NB型与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发生率分别为6.1%、4.1%、10.9%、3.9%;未发现人工晶体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各种材料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是有效的,推注式人工晶状体(AQ-110NV、SI40NB型)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杨志强  施孝勤 《医学信息》2006,19(12):2185-2186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56眼)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手术并发症及老人的身心改变。结果 术后视力≥0.3者42眼(75%),0.05-0.25者9眼(16%),总脱盲率(91.1%)。结论 在精心准备下,对高龄患者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昌体植入术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2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昌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随访6 ̄3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较前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结论 术中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及仔细选择病例对手术成败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方角膜缘后直切口,进入前房后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水分离核后,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68眼(66.02%),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0眼(87.3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起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12例(418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分别测裸眼视力,对低视力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低视力者112例(112眼)(26.8%),其原因主要为手术并发症,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低视力者人数逐渐减少,而且其原因主要为屈光不正和眼底病.结论人工晶体计算误差造成的屈光不正、手术源性散光及眼底病变是造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经过术式的改进及术前、术后的治疗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特点,是当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年来白内障手术的一大进展,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我院眼科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人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患者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睑缘形态评估、睑板腺缺失率测量、泪膜脂质层厚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评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OSDI问卷评分、睑缘形态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小/缩短(P<0.05),而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睑板腺缺失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患者会出现睑板腺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而睑板腺功能下降与睑板腺数量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人眼行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时应用5-氟尿嘧啶联合肝素对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6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人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使用浓度为5-Fu0.2mg/ml和肝素20u/ml的BSS作为眼内灌注液.观察术后第1、3、6个月各组晶状体后囊混浊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1个月,对照组有2只眼出现后囊混浊,实验组有1只眼出现后囊混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有9只眼出现后囊混浊,B组有2只眼出现后囊混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有12只眼出现后囊混浊,B组有4只眼出现后囊混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含有5-氟尿嘧啶联合肝素的灌注液可抑制后发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9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8.40 ±9.51)个月.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陶仕英  穆长征  刘华  王晓梅 《解剖学杂志》2007,30(4):409-411,4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中使用不同灌注液(世可和平衡盐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3.5月龄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世可组和平衡盐液组,采用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测定。锥兰-茜素红活性染色,观察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微细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6h,各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降低;细胞面积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光镜显示空白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明显,而世可组和平衡盐液组角膜内皮细胞改变轻微,无细胞坏死。结论:在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为化学性损伤,在相同手术条件下,世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第1天裸视力≥0.5者为52%,术后第7天裸视力≥0.5者为75.5%,术后1个月裸视力≥0.5者为8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50±0.52)D,术后1个月为(0.95±0.26)D,术后3个月为(0.55±0.20)D。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8mm微切口预劈核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3.0 mm小切口Phaco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治疗,实验组接受1.8mm微切口预劈核Phaco联合折叠式IOL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7 d、30 d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地形图散光及角膜内皮计数变化、泪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0 d视力(LogMAR值)和角膜内皮计数、两组术后7 d和30 d眼压及ACD、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7 d视力(LogMAR值)和术后7 d、30 d角膜地形图散光、术后7 d、30 d泪液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7 d角膜内皮计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切口Phaco联合折叠式IOL或微切口预劈核Phaco联合折叠式IOL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均能有效改善眼压及ACD,安全性高,但前者于短期内提高视力、稳定角膜内皮计数、改变角膜地形图散光、减轻炎性反应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粘弹剂V iscoat和透明质酸钠在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2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为V iscoat组和透明质酸钠(海诺特)组,每只兔双眼行超声乳化术,术后6h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6h光镜显示V iscoat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害小。透射电镜下V iscoat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透明质酸钠组可见细胞内多呈空泡样结构,有的内皮出现裸区。结论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超声乳化手术粘弹剂V iscoat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低于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96只眼),其中男性28例(38只眼),女性44例(58只眼)。将患者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48只眼),观察组男性16例(24只眼),女性20例(24只眼),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24例(34只眼),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5岁。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时间为4~18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比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观察患者在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降低幅度分别为(4.10±1.69)k Pa、(2.84±1.00)k 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和房角形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分别为(1.810 4±0.347 0)mm、(2.168 4±0.283 5)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62,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虹膜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炎症、术后浅前房、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2%,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眼压控制更具有优势;在临床疗效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在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房角形态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控制更具有优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黄立梅 《医学信息》2010,23(15):2884-28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12例(418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分别测裸眼视力,对低视力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低视力者112例(112眼)(26.8%),其原因主要为手术并发症,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低视力者人数逐渐减少,而且其原因主要为屈光不正和眼底病.结论:人工晶体计算误差造成的屈光不正、手术源性散光及眼底病变是造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经过术式的改进及术前、术后的治疗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