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胸痛中心的救治模式。方法将2015年1-7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7月STEMI患者8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原有就诊抢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专科护士提前介入,急诊医护团队化抢救模式,比较两组STEMI患者的D2B时间、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候诊时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2B时间、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专科护士主导的医护配合模式能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提高医护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门诊优化分诊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将2013年3~6月我院实施普通分诊流程就诊的3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6~9月我院实施门诊优化分诊流程就诊的3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患者就诊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患者就诊时间及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妇产科门诊优化分诊流程可以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诊流程改进对门急诊急救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门急诊科收治的接诊流程改进前8100例患者,另选取2018年1~12月院门急诊科室收治的接诊流程改进后8200例患者,将改进前的就诊患者设为对照组,改进后的就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接诊流程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接诊流程改进后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诊流程改进前后的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结局。结果实施接诊流程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接诊流程不仅可为患者节约就诊时间,提升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预后,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 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χ~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护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从胸痛中心数据平台获取数据资料,连续入选某院胸痛中心认证前(2018年6月—2019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48例,设为对照组;胸痛中心认证后(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37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处置情况[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D2B时间(病人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导丝通过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达标率、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达标率、D2B时间达标率、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达标率]和救治情况(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D2B时间、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首份心电图时间达标率、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达标率、D2B时间达标率、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院内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STEMI病人的总缺血时间,降低病人院内死亡率和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流程模式分成对照组(n=46)及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流程,研究组实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比较两组就诊时间以及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就诊各项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WHOQOL-100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通过整合管理来优化门诊流程,缩短患者门诊就诊时间,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0月13—17日及2009年5月11-15日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各300例,前组为对照组按一般门诊流程就诊,后组为研究组按优化后门诊流程就诊。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就诊所花费的时间及对医院门诊软硬环境的满意率。结果患者在门诊就诊各环节所花费时间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就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患者对门诊就诊软硬环境的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满意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整合管理,建立预约制、快捷门诊,设立综合服务咨询台,简化和整合门诊流程,能有效缩短患者非医疗就诊时间,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从而增强了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胸痛中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我院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胸痛中心接诊的46例急诊PCI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2—8月我院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前胸痛中心接诊的46例急诊PC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至导管室行PCI的时间、入导管室至安全转运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流程时间和入导管室至安全转运至病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住院时间和围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缩短胸痛中心急诊PCI急救流程时间,提高手术预后效果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分析(FMEA)联合根因分析法(RCA)在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住院行特殊检查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行特殊检查的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实施FMEA+RCA, 比较两组检查流程落实规范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检查不及时导致诊断延迟、检查漏检率、护患纠纷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流程落实规范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检查不及时导致诊断延迟、检查漏检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而观察组患者专项检查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特殊检查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FMEA+RCA能有效优化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流程, 缩短患者各项特殊检查时间, 提高患者检查效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实施传统经验预检分诊)和观察组(n=75,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为(1.80±0.36)t/min,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9±1.41)t/min,分诊准确率(96.00%)高于参照组(85.33%),意外事件发生率(0%)低于参照组(8.00%)(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可使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有效提高,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获得更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探讨PDCA循环在机采血小板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7-12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484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2016年1-6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22例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风险管理。机采科医护人员则随分组时间段亦相应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风险认知能力、献血者满意率、献血者抱怨与投诉率、工作缺陷与差错率。观察组医护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的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对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8,20.53,21.38,24.74,均为P0.05)。对照组献血者满意率94.83%,抱怨与投诉率5.17%,工作缺陷与差错率2.48%;观察组献血者满意率99.23%,抱怨与投诉率0.77%,工作缺陷与差错率0.38%。两组献血者满意率、抱怨与投诉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P0.05);两组工作缺陷与差错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042,P0.05)。在机采血小板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风险认知能力和献血者满意率,明显降低献血者抱怨与投诉率、医护人员工作缺陷与差错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时间分段法将122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流程时间和院内急救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首诊-完成首次心电图时间、完成首次心电图-导管室完成术前准备时间、肌钙蛋白完成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首诊至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内急救死亡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降低院内急救死亡率,提升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96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结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6.25%(3/48),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胸痛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肠镜检查患者心理应激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3)及对照组(n=63),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不良情绪、检查时间、检查依从性、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焦虑自评评分(SAS)、抑郁自评评分(SD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依从性、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患者检查时间,提高患者检查效果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6月成立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救治,比较对照组实施前(2017年7月—12月)及观察组实施后(2018年1月—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诊断时间、等候给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救治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改良式早期预警(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分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的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分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改善门诊就医患者排队次数多、秩序混乱的状况,探究门诊信息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就诊的门诊98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12月就诊的门诊1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采取门诊信息化管理。比较两组候诊时间、门诊服务流程评分、就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初次候诊时间、复诊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门诊服务流程评分、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门诊可缩短门诊患者门诊等候时间,改善门诊服务流程,提高就诊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ICU收治的60例复苏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效果及心肺复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肺复苏不良反应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通畅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患者心肺各环节耗费的时间,提高心肺复苏过程中医护合作水平,从而提高ICU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