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查稽留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了解胚胎染色体异常与稽留流产之间的关系,为指导下一次妊娠提供依据。方法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52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物进行染色体检测,了解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所占比例。结果 52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中,染色体异常28例,数目异常24例,其中三体17例,三倍体6例,单体1例;结构异常4例。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孕期稽留流产的主要原因,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绒毛染色体具有全面、快速、准确的优点,有助于明确稽留流产病因,合理指导再次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应用于22q11.2微缺失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产前诊断中,以明确部分CHD病因,指导临床决策,从而减少CHD出生缺陷率。方法:对45例经B超诊断为CHD的胎儿取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QF-PCR检测,并对QF-PCR检测有缺失的CHD胎儿进行FISH验证。另选30例经B超诊断正常、因计划外怀孕需做引产的胎儿作为对照组。结果:45例CHD胎儿共检出异常核型3例,在42例染色体正常CHD的胎儿中,经QF-PCR检测有40例TBX1与PTBP1基因拷贝数的比值为(0.936±0.310),接近于1;2例胎儿的比值明显降低,为(0.507±0.038),接近于0.5,诊断为22q11.2微缺失。这2例胎儿均经FISH验证为阳性结果。结论:QF-PCR检测22q11.2微缺失结果可靠,可用于产前诊断CHD的胎儿的病因,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孕妇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终止妊娠病因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遗传咨询及指导流产夫妇的再次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妊娠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方法,应用FISH技术快速检测182例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13、16、18、21、22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目。结果检测出7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总病例数的39.56%。主要以单一染色体异常为主,常见的是X-单体、16-三体和22-三体的染色体异常类型,占异常构成比分别为19.44%、20.83%和15.27%;而有14例为三倍体和四倍体,其中XXY;三倍体类型的染色体异常类型最常见,占异常构成比的9.72%。结论 FISH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且可以初步了解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终止妊娠的病因,对临床遗传咨询及指导流产夫妇的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流产病因很多,其中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明确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对于明确本次流产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孕期优生措施,特别是对于有多次流产史的夫妇,明确流产的病因,指导下一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学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检测方法增加了染色体检测的成功率及准确性。本文就流产组织的检测方法优缺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定量荧光PCR(QF-PCR)在染色体畸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探讨QF-PCR、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这3种技术在染色体畸变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多方法联合诊断的优势和必要性。方法采用QF-PCR检测106例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的产前羊水的染色体畸变,同时使用CNV-seq(102例)及核型分析(4例)检测;统计QF-PCR与后两者之间的阳性符合率。结果在21、18、13、X、Y共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方面,QF-PCR与CNV-seq及核型分析的阳性符合率均为100%。对于所有46条染色体畸变的检测,CNV-seq阳性但QF-PCR无法检出的共21例,其中20例微缺失或微重复均小于5 Mb,核型分析可能均无法检出。结论 QF-PCR对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QF-PCR结合CNV-seq,相互补充和印证,快速且覆盖面广,具有部分替代核型分析的潜力;多方法联合诊断对染色体畸变的检出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NV-seq技术对流产组织或绒毛进行染色体异常分析,探讨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为再生育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21年8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流产手术患者的流产物绒毛或肌肉组织,采用CNV-seq技术进行染色体异常检测。结果检测样本622例,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69例(59.3%),包括常染色体非整倍体210例(33.8%),性染色体非整倍体60例(9.6%),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83例(13.3%),非整倍体合并微缺失/微重复16例(2.6%)。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患者染色体异常比例分别为62.5%(324/518)和43.3%(45/104)。早期流产患者常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37.3%)高于晚期流产患者(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P<0.05),早期流产患者性染色体非整备体、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发生率(9.8%、12.4%)与晚期流产患者(8.6%、1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7、2.62,均P>0.05)。所有流产胚胎中共检测出83例CNVs,其中“致病性”35例(42.2%)、“可能致病性”4例(4.8%)、“临床意义不明”41例(49.4%)、“可能良性”和“良性”3例(3.6%),35例“致病性”CNVs中发现22例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结论利用CNV-seq技术进行流产组织的遗传学病因分析可以明确流产原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为再生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4):471-473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及人工流产患者流产蜕膜组织CD3~-CD (56+16)~+NK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早孕期蜕膜组织CD3~-CD (56+16)~+NK细胞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20例作为URSA组,人工流产患者10例作为人工流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的蜕膜组织CD3~-CD (56+16)~+NK细胞数量。结果 URSA组患者的流产蜕膜组织CD3~-CD (56+16)~+NK细胞比例显著少于人工流产组患者(P <0.05)。结论早孕期蜕膜组织CD3~-CD (56+16)~+NK细胞比例失调可能是孕早期胚胎丢失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孕期超声对胎儿解剖结构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接受产检的5 0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产妇行产前超声诊断,并详细记录、对比分析产妇早孕期超声检测与中晚孕期超声检测出的胎儿异常情况。结果产前超声检出83例结构异常胎儿,发生率为1. 66%。其中早孕期超声检测结果:胎儿水肿9例(10. 84%),颈项透明层增厚10例(12. 05%),露脑畸形2例(2. 41%),腹裂11例(13. 25%),巨膀胱13例(15. 66%),脐膨出11例(13. 25%)。83例结构异常胎儿中晚孕期超声检测结果:面部畸形7例(8. 43%),心脏异常1例(1. 20%),脑积水6例(7. 23%),中枢神经异常9例(10. 84%),泌尿系统异常2例(2. 41%),腹腔积液2例(2. 41%)。产前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早孕期超声检出率(67. 47%,56/83)高于中晚孕期超声检出率(32. 53%,2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孕期超声检测在评估胎儿解剖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有效显示胎儿解剖结构异常情况,有利于临床上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实施。但该检测方式只能检出一部分早期、严重的结构异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产前诊断中限制性胎盘嵌合体(CPM)的发现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至2020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产前诊断中无创胎儿DNA检测结果或早孕期11~13+6周绒毛样本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与羊水或脐血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病例6例;胎儿分娩后留取胎盘组织,多位点取样,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方法对胎盘组织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在6例病例中,羊水或脐血样本检测结果分别为:21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UPD21)、46,XX、46,XX、46,XY、46,XX、46,XY;而其胎盘组织中均检测到两种核型类型的细胞嵌合,分别为UPD21/47,XX,+21、46,XX/45,XO、46,XX/45,XO、46,XY/47,XY,+13、46,XX/45,XO、46,XY/47,XY,+21,确认均为CPM。结论CPM可导致以胎盘绒毛或胎盘来源物为检测靶标的核型检测结果与胎儿实际核型结果不一致,在产前诊断中认识到限制性胎盘嵌合现象的存在可以解释绒毛样本检测结果与羊水或脐血样本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避免因CPM导致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在稽留流产伴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本院临床诊断的稽留流产患者105例,根据有无复发性流产分为单纯稽留流产组(对照组,48例)和稽留流产伴复发性流产组(观察组,57例)。采用STR-PCR检测染色体异常,进一步通过SNP array检查并分析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结合数据库对染色体致病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孕周小于对照组,且孕次≥3次比例、合并内科疾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3例(57.89%,33/57),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2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对照组共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52.08%,25/48),均为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在染色体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分析不同异常核型分布两组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异常核型47,XN,+16(12/29,41.38%)比例高于对照组(3/25,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4例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患者均为观察组。结论 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其中47,XN,+16核型异常多表现为稽留流产伴复发性流产。SNP array技术在检测染色体结构和核型异常方面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明确稽留流产病因,对提供合理的遗传咨询并指导下一次良好妊娠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两种技术方法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7~2019年间早期自然流产患者112例,对其绒毛样本进行FISH和NGS分析,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差异。结果FISH检测样本的成功率100.00%(112/112),其中检测异常54份,占比48.21%(54/112);NGS检测样本的成功率100.00%(112/112),其中检测异常58份,占比51.79%(58/112)。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绒毛染色体异常52例,同时检测出绒毛染色体无异常52例,FISH检测绒毛染色体正常而NGS发现有异常的6例,NGS检测绒毛染色体正常而FISH检测异常的2例。两种方法检验效果相同(Kappa=0.857,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FISH和NGS应用于临床流产物遗传学分析各具优势,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还应结合不同患者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防止漏诊,为临床评估再生育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在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8日~12月2日因自然流产到该院优生遗传门诊、妇科病房行清宫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16、18、21、22、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94例早期流产绒毛标本进行FISH检测,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FISH检测成功率为100.0%(94/94),传统细胞遗传学法检测成功率为91.5% (86/94).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成功的86例中,74例结果与FISH结果相符,另外检出12例FISH探针所不能覆盖的染色体异常;培养失败的8例标本中,FISH检出5例异常.FISH异常检出率为48.9%,细胞遗传学法异常检出率为60.5%.结论:FISH与细胞遗传学法均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流产绒毛标本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染色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F-PCR技术快速诊断205例产前羊水标本中的13、18、21、X、Y染色体,并与常规核型分析结果对比。结果 205例产前诊断标本QF-PCR法共检出17例非整倍染色体,其中10例21三体、3例18三体、1例13三体和3例性染色体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另有1例平衡易位、1例嵌合体及3例倒位核型无法通过QFPCR检测出,两种方法一致性97.6%。结论QF-PCR作为一种快速诊断常见非整倍染色体技术,结果准确可靠,可在产前诊断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的结果及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发生时期。采用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同时经QF-PCR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为SCA的 385例样本的临床资料。统计SCA样本类型及产前诊断指征, 通过对比产前诊断样本与孕妇样本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非嵌合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和发生时期。结果显示, (1)非嵌合型SCA样本324例, 其中45, XO 113例(113/324, 34.9%), 47, XXY 118例(118/324, 36.4%), 47, XXX 48例(48/324, 14.8%), 47, XYY 45例(45/324, 13.9%)。45, XO病例在绒毛样本中检出68例(68/113, 60.2%), 其他SCA样本在羊水样本中检出179例(179/217, 82.5%)。嵌合型SCA样本61例, 其中含有45, XO嵌合的样本有58例(58/61, 95.1%)。(2)45, X病例较常见的产前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孕期合并重度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 SCH)的先兆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UtA)变化、病因及具体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断为重度SCH的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30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期妇女3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UtA变化,并对研究组进行自身免疫指标、获得性血栓前状态、相关内分泌功能检测,探讨SCH患者的病因。针对研究组患者可能病因及有无活动性出血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肿大小、UtA值,观察早期妊娠结局和安全性指标。结果①研究组双侧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 S/D)之和均高于对照组[(1.73±0.09)、(4.10±0.82)、(17.24±4.82) vs (1.48±0.12)、(3.03±0.44)、(9.34±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双侧RI、PI、S/D和较治疗前下降, SCH缩小[3.60(4.29)cm~3 vs 0.00(0.7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孕12周内SCH完全消退者20例(66.7%)。③研究组治疗后早孕期保胎成功27例(90.0%);流产3例(10.0%)。④研究组30例患者中自身免疫异常者9例(30.0%),获得性血栓前状态21例(70.0%),内分泌异常13例(43.3%)。⑤研究组治疗后未发生血小板下降、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4例,肝功能中度异常1例,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6.7%;过敏性皮疹1例,发生率3.3%;上述各种异常情况经处理后均消失。结论重度SCH患者存在UtA异常,自身免疫异常、获得性血栓前状态、内分泌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复发性流产相关病因的发生率。诊治SCH过程中应重视此类病因筛查。根据重度SCH患者病因及有无活动性出血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保胎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明确胎儿颅面畸形(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s,CFMs)遗传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3月于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的CFMs胎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为孤立性CFMs,其余26例合并其他结构异常(非孤立性CFMs)。72例CFMs胎儿的检测样本中,有45例为羊水标本,27例为流产组织标本。所有样本均进行了CMA检测,45例羊水标本还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在45例进行核型分析的病例中,2例诊断为染色体非整倍体(18-三体综合征和47,XXY),异常检出率为4.44%(2/45)。CMA分析检出4例染色体非整倍体、3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11例临床意义不明拷贝数变异,阳性检出率为(9.72%,7/72)。非孤立性CFMs组的阳性检出率(26.92%,7/26)显著高于孤立性CFMs组(0.00%,P<0.001)。结论:产前超声提示胎儿CFMs,进一步行CMA检测有助于明确遗传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应用胎儿系统产前筛查方法对检出胎儿严重畸形的研究价值,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2 000例孕妇的早孕期超声检查结果为基础资料,检出182例结构异常胎儿进行整理和分析,终止妊娠后,分析超声结构筛查对胎儿异常进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 000例孕妇中共检出182例结构异常胎儿,异常发生率为9. 10%。结构异常早孕期检出率61. 54%(112/182),中孕期检出率32. 97%(60/182),出生后检出率为5. 49%(10/182)。结论早孕期系统超声可以检查出明显严重胎儿结构畸形,并在对胎儿的异常进行分析后,能确认出胎儿的具体异常状况,一些超声软指标还可提示非整倍体异常可能。胎儿畸形检出时机的提前为临床观察及孕妇引产后及早恢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孕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在基层医院胎儿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2021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进行早孕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筛查中检出的异常胎儿情况及中孕期系统性超声筛查中检出的畸形胎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胎儿异常种类及特点,对比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复流产患者遗传学发病原因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反复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复发性流产患者遗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2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患者流产绒毛组织,同时进行外周静脉血染色体检查。结果 200例(100对夫妻)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18例(9.0%),与正常人群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染色异常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多态性[6.5%(13/200)]与对照组[0.5%(1/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反复流产患者中,经对流产物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22例,异常率为11.0%,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9例(86.36%)、性染色体异常2例(9.09%)、三倍体1例(4.55%)。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测无异常,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显示2例患者存在不明意义和无义缺失及多态性情况。共检出涉及4号、6号、7号、12号、13号、15号、16号、17号、22号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显示存在缺失或重复基因片段,大小范围在0.14~1.68 Mb,均5 Mb。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染色体异常率较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及时发现致病性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因此对反复流产者来说,可及时对流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查,必要时可对夫妻双方进行静脉血液染色体核型检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查,从而指导临床合理诊治,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将颈项透明层厚度(NT)超声检测.把其应用到早孕期胎儿中,对其检测结果、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的NT的作用与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接收并对其早孕期胎儿进行检测的孕妇,共208例,对全部孕妇均应用NT超声对早孕期胎儿进行检测,比较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检测后,异常、正常依次是35例(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