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288-28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最佳部位。 方法 将神经外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1例躁动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选择上臂头静脉穿刺,对照组选择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穿刺。从对上肢活动的影响、留置针保留时间、发生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方面比较2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 结果 实验组对上肢活动影响较对照组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穿刺点出血及导管堵塞情况少于对照组。 结论 选择上臂头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优于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风险,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所选择的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性质以及不同的封管方式致静脉炎、液体渗漏及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6 d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留置≤6 d的发生率(P<0.05).穿刺部位:腕部、肘部、踝部穿刺点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颈部、前臂等穿刺点(均P<0.05).静脉滴注等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高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P<0.05).腕部、肘部、踝部发生液体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背、前臂、颈部的发生率(均P<0.05).采用正压封管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为30.56%,采用负压封管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8.70%,正压封管方式的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方式(P<0.05).结论 通过穿刺部位的正确选择,穿刺技术的熟练运用、封管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风险的发生率,使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更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深度与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300例患者按入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留置针留置深度是将留置针导管留1~2 mm在血管外,对照组将导管全部植入血管内.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深度会影响留置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40例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为A组,4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留置时间30~68天,B组留置时间1~5天;A组静脉炎率5%,B组静脉炎率45%;A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探讨影响其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 调查血液科2011年3月~2011年7月入院的血液病患者,共使用留置针161例次,了解其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使用四格表x2检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116例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3d以下者,静脉炎的相对发生率较高;留置时间与患者白细胞<1.0×109/L、血小板<50×109/L、血红蛋白<60 g/L、输入化疗药、抗生素及血制品有关.结论 对血液科患者应根据患者血象、用药情况合理使用留置针,置管患者应加强护理,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将静脉留置针患者2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穿刺)107例,对照组(手背穿刺)98例,从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接受程度比较两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前臂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优于手背静脉,应成为静脉留置针的最适宜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肿病人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选择86例不同程度的水肿病人留置针静脉输液134例次,对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同,手背静脉、前臂及肘部静脉、足背及踝部静脉平均留置时间均为5d左右,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静脉留置时间平均为12.70d,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长期输液、四肢静脉已被破坏、四肢高度水肿、过于肥胖以及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可首先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 将83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能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性。[方法]将220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对留置针进行保护,对照组病人未使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对比两组病人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静脉炎、敷贴卷边、导管脱落、液体渗漏、残留胶布污垢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敷贴卷边、导管脱落、液体渗漏及残留胶布污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敷料卷边、导管脱落、液体渗漏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7例住院患者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浅静脉输液,观察浅静脉留置时间、细菌学监测、静脉炎发生率、不同封管方法对于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等指标.结果:本组进行浅静脉穿刺117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 d,平均7 d;对留置时间超过5 d 静脉留置针拔除,以无菌剪刀剪下后放入无菌培养管,进行细菌培养72 h均无细菌生长;静脉炎发生率为14.5%;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160次,其堵管发生率为8.1%、6.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型静脉留置针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减少局部渗液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ICU病人静脉留置针的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病人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位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2月入住ICU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带气管插管病人,观察并记录其静脉留置管针留置部位、时间及失败的原因。结果ICU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的部位是前臂,最短的部位是手背和腕部。留置套管针静脉炎的高发部位为手背,堵管最易发生于在腕部和手背(均p<0.05),而液体外渗和穿刺点红肿在各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病人留置针的最佳留置位置为前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将56例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分别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安全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前臂静脉留置,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输液。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留置时间以及患者对留置部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外渗、堵管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脱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输液更适合于心血管内科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化疗病人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因各种因素未接受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化疗患者寻求安全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 纳入256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当天输液化疗结束冲管后及时拔除留置针,同时避免24小时内在原部位原静脉再次穿刺化疗;对照组常规留置48h-72h,注射部位如出现不良反应即给予拔除留置针。观察记录二组化疗病人发生药液外渗、静脉炎及管腔堵塞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化疗病人发生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6%、2.9%,小于对照组的12.7%、11.0%(P<0.05);管腔堵塞发生率为0.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0%(P<0.01)。结论 化疗结束当天及时拔管,可明显减少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20G留置针,对照组患者在上肢静脉留置20G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术后48 h内静脉炎、局部渗液发生率及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为(3.58±0.06)min,对照组为(5.42±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122/130),对照组为81.5%(10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置管48 h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渗液17例、静脉炎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发现微血栓14例,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2.04、0.54;P>0.05)。结论:老年听神经瘤患者术中应用下肢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综合效果优于上肢外周静脉导管,且便于临床操作,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密封式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留置时间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用药后当天拔出留置针,B组患者用药后第2天拔出留置针,C组按常规保留3—5d拔管,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d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可明显低于保留2d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方法]对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将患者分为手背组、前臂组与足背组各80例,每组分为四个时间段(T).观察比较穿刺部位的红润、肿胀、触痛率.[结果]前臂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红润率、肿胀率、触痛率最低(P<0.05),手背组与足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置针留置在足背出现红润、肿胀、触痛的几率最大,留置在前臂出现红润、肿胀、触痛的几率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对17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渗出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渗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减少封管污染,减少护士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25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留置5d且采用普通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留置10d且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病人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陈少明  许秀容  张彬  蔡娇霞 《现代护理》2005,11(12):905-907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用5-FU加入微量泵进行持续滴注3d,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与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A组患者能留针1次完成整个化疗疗程者为100%,B组为7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6%,B组为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B组为1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