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直接前方入路(DAA)组42例,后外侧入路(PA)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通过X射线片计算2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率、下肢长度差值,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Charnley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DAA组的切口长度短于P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A组,住院时间短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AA组的首次下地时间、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和弃拐独立行走时间均短于PA组(P 0. 05)。PA组的髋关节脱位率、下肢长度差值均高/大于DAA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Charnley评分、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AA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和Charnley评分均高于PA组(P 0. 05); 2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Charnley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AD患者,采用DAA和PA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高,但DAA可减少术中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快,术后髋关节脱位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动角度测量仪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倾角的测量对患者远期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CT测量前倾角,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自动角度测量仪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测量前倾角;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 33%,显著高于观察组1.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自动角度测量仪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倾角的测量,有助于提高前倾角测量的准确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后外侧入路组(64例)和直接前方入路组(68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术后1 d,比较2组患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假体位置。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 0. 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短/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Harris评分、FRS评分均逐渐增高(P 0. 05),VAS评分降低(P 0. 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FRS评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 0. 05),VA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假体居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 0. 05)。结论 相比于后外侧入路,直接前方入路创伤小,患者疼痛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较为理想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快速成型导向模板在成人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确诊的成人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共5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率等。结果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病理检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肿瘤切缘阳性率、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年,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远期预后与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 2019年 4 月至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75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 例)和观察组(38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 1 m、3 m 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 3 m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行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腋窝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水平、切口美观满意度及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前后PTH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血钙水平均先降低后又逐渐回升,其中术后1 d血钙水平较术前降低(P 0. 05),术后3 d血钙水平较术后1 d升高(P 0. 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切口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均无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满意度高等优势,不仅满足了患者完全无瘢痕的美容要求,还可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方肌肉间隙(OCM)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OCM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Harris评分和WOMAC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M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预后质量高等优点,适用于多数髋关节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髋及全髋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全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45例(半髋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给予1年以上随访,观察髋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评定。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与半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半髋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髋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和半髋置换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个性化截骨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机械轴偏移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采用个性化截骨器行TK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下肢机械轴夹角(HKA)、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 LDFA)和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m MPTA)。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组患者膝关节HSS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m LDFA、HK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若术前m LDFA 93°,则观察组患者术后m LDF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若术前m LDFA≤93°,则2组患者术后m LD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个性化截骨器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早期关节功能改善上与传统手术无异,但能提高下肢机械轴线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的患者纳入OCM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的患者纳入PLA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影像学评价、术后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中58例术后随访10~20个月,OCM组患者出血量少于PLA组,切口长度小于PLA组,下床行走时间短于PLA组,术后前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影像学评估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采用经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直外侧入路组40名,后侧入路组40名,对两组之间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恢复率、外展肌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恢复率、外展肌力恢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选取术者熟悉的手术方式更能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A)对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8 例老年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3 m以髋关节功能量表(Hip joint function scale,Harris)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前、术后1、3及6 m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3 m记录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 m、术后6 m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股骨头置换术与THA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THA恢复优良率更高,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切开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再次手术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效果较切开内固定术好,患者再次手术情况少,术后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109例因髋部骨折在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6岁以上)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2组,入院48 h内接受手术者32例为早期手术组,入院48 h后手术者77例为延期手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转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早期手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旋动式人工流产术用于终止早期意外妊娠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广西玉州区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育龄期妇女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采用旋动式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组织病理损伤、术后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病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组织病理损伤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旋动式人工流产术是一种优于传统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可靠术式,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无负压产生、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阶段性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Harris评分、Barthel(BI)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9,-2.749;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3,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评分、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5.427;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84,2.320,2.769,2.386,3.183;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关节脱位、压疮、静脉血栓、假肢松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4.188,6.737,2.296,3.255;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脱位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9月,将入选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前外侧组及后外侧组,各50例。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5~50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前外侧组(16%)高于后外侧组(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前外侧组(0)低于后外侧组(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关节脱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钱文彬 《医学信息》2019,(23):115-116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行THA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选取PLA,观察组选取DAA,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12.34±12.81)min vs(98.56±10.13)min],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36.26±28.54)ml vs(382.64±40.17)ml],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40±1.86)d vs(9.37±2.29)d],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88.97±3.01)分vs(81.10±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DAA入路行THA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