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儿童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适合托幼机构实施的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案,在基层托幼机构推广应用,干预周期为一年。结果共纳入531例托幼机构3~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完整随访对象499例(93.97%),随访一年后,正常儿童转为超重或肥胖的比率低于对照组,肥胖儿童转为正常或超重的比率高于对照组,营养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身高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体重指数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案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适用于幼儿园。应由社区儿童保健医师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形式的儿童饮食健康教育,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泉州丰泽区的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睡眠质量平均评分为(11.06±4.63)分,其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之中,运动时间、遗传、体质量、父母奖惩、睡床方式、饮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睡眠质量明显较低,且影响因素主要为运动时间、遗传、体质量、父母奖惩、睡床方式、饮食等,因此儿童父母对肥胖儿童进行相应鼓励,加强运动锻炼、合理规划饮食、减轻肥胖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罗红裔  章岚  王劲  陈小燕 《华西医学》2009,24(3):626-628
目的:了解成都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以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自2000-2007年对成都市五城区所有一类托幼园所3~6岁儿童进行调查,对其超重、肥胖发生、发展动态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设重点干预点进行连续干预监测。参照WHO标准,应用身高别体重法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结果:2000-2005年中,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显著升高(2000年为6.50%、2.14%;2005年为9.57%,4.39%,P〈0.001);通过对托幼园所实施肥胖干预后,2005~2007年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处于稳定控制状态(2007年为9.13%,4.17%,P〉0.05)。2005~2007年对本市15所托幼机构实施重点干预后,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8.51%,3.26%,明显降低(P〈0.05),而一般干预点,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10.42%,5.12%,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单纯性肥胖呈上升趋势,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控制超重和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评价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重庆市某幼儿园286名2.0~7.0岁的学龄前儿童,采用Z分法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2.5~3.0岁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头围均高于全国标准水平。6.0~7.0岁儿童头围高于全国标准水平。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以中等发育水平居多,分别为67.10%、62.20%和64.30%。儿童体质指数(BMI)上等率(肥胖)达到23.40%,中上等率(超重)为29.70%。结论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头围发育状况总体良好,但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较为突出,提示需要对儿童营养摄入进行适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行为因素,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8所幼儿园,共对3604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WHO儿童肥胖判定标准进行评价。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按照1:2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的家长进行肥胖行为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①3604名儿童中,超重儿童467名。检出率为13.0%,肥胖儿童140名,检出率为3.9%;②结果显示:孩子目前的食欲、孩子目前吃饭的速度、孩子晚上睡眠时间、孩子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运动少等5个因素是引起学龄前期儿童肥胖的行为因素。结论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是预防学龄前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调查某地区3所幼儿园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比较超重肥胖儿童(实验组)和正常儿童(对照组)肠道菌群的区别,分析肠道菌群和BMI的相关性。结果 3所幼儿园的调查结果发现超重肥胖的儿童有31人,占总数的9.69%,其中男17人,女14人,年龄3~6岁,平均年龄(3.57±1.76)岁,平均BMI(22.13±0.95)。分析超重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发现,乳酸杆菌属和梭菌属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中的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乳酸杆菌属拷贝数比对照组儿童的多,而梭菌属拷贝数比对照组儿童的少;两组的埃希氏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超重肥胖和四种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发现,埃希氏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与儿童的BMI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乳酸杆菌属与儿童的BMI呈现正相关性,且有显著性意义(r=0.064,P0.05),而梭菌属和与儿童的BMI呈现负相关性,且有显著性意义(r=-0.173,P0.05)。结论在研究所选范围内调查的超重肥胖比例为9.69%,且超重肥胖和肠道菌种的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有关激素分泌与睡眠较少导致肥胖或超重关系的文献复习,为健康教育对策的制定、寻找预防或干预的新靶点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有关激素分泌与睡眠较少导致肥胖或超重关系的文献进行内容归纳、总结。结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龄前、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阶段;瘦素和胃饥饿素、脂联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激素分泌与睡眠较少导致肥胖或超重有关系。结论瘦素和胃饥饿素、脂联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激素分泌是联系睡眠时间较少与肥胖或超重发生发展的重要介质。其中,仅瘦素和胃饥饿素在睡眠时间与肥胖或超重关系中可起中介作用,已被确切研究证实;其他激素在睡眠时间与肥胖关系中的具体的关联点尚未清晰,有待未来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华人学龄前儿童父母对儿童肥胖的认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开展儿童肥胖的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高雄和旧金山分别选取47名、25名和28名3~5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研究。采用国际肥胖工作组体重指数标准作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由家长填写家庭饮食和运动习惯调查问卷、儿童喂养量表、儿童体型图表和人口学调查问卷。结果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43岁,超重/肥胖比例为19.0%。超重/肥胖儿童中仅26.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超重。家长对儿童体重的担忧程度与食物限制、对儿童体重的认识、食物监测和儿童的体育活动水平有关(R2=0.59,P=0.001)。结论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不准确,且对儿童体重的担忧程度与不健康的喂养行为有关。医生应关注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儿童体重,并指导他们采取科学正确的喂养方法,以提高防治措施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及原因,给我国学龄前儿童肥胖问题的干预研究提供科研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苏州市城区23所幼儿园2岁~6岁儿童2 356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总肥胖率为6.54%,男童肥胖率(7.34%)高于女童(5.49%),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肥胖问题严重,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71-3072
分析2015~2016年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学龄前儿童"六一"健康体检资料,对儿童的体重、身高进行测量,同时对龋齿、贫血进行检查,以此来评价该幼儿园2~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参检组中,儿童肥胖情况:2015~2016年学龄前参检儿童肥胖率由2015年的6.89%上升到2016年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龋齿、肥胖率逐年上升,营养不良、贫血检出率逐年下降。说明肥胖、龋齿是幼儿园儿童健康保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儿童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并且病程4周,胸片基本正常,主要指慢性非特异性咳嗽~([1])。研究~([2])表明,慢性咳嗽给患儿带来躯体不适的同时,还会影响患儿的睡眠、学习、交往、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认知水平及情感水平等,从而导致恐惧、焦虑、自卑、社会退缩等~([3])。儿童慢性咳嗽患病率高达7%,中国多中心与大样本研究~([4])表明,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2.
<正>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认识,但此病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肢体、眼睑、两颊等部位抽动频作,可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等而加重~([1])。其患病率至少为0.05%,最新资料表明在1.0%~4%之间,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高峰在4~12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为(3~4):1~([2])。目前,西医尚无根治之法,祖国医学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并且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有着广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意外伤害是指外部的、突然的、无意的、非身体疾病的客观伤害事件~([1])。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V01-Y99,儿童意外伤害包含交通事故、坠落、撞击伤、挤压伤、机械伤害、爆炸伤、昆虫和动物咬伤、溺水、气道异物、电击伤、烧伤、中毒等~([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18岁以下为儿童,包含学龄前儿童(0~6岁)和学龄儿童(7~18岁的儿童以及青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DM)和超重/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发病率和致死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1])。2型糖尿病(T2DM)伴有超重/肥胖者,尤其是伴有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体内脂肪的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率增加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和抵抗素(Resistin)检测在儿童超重和肥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测超重(超重组)或肥胖(肥胖组)儿童108例血清APN和Resistin水平。同时选择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超重组与肥胖组Resistin、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Resistin、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Resistin、APN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超重和肥胖儿童血清Resistin、APN水平增高,其罹患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的风险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全球平均体质量指数(BMI)正以每年0.4~0.5 kg/m~2的速度升高~([1])。随着BMI的上升,循环、内分泌、生殖、运动、呼吸、消化和神经等系统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研究~(~([2-3]))显示,肥胖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抗凝纤溶功能减退。本研究探讨超重和肥胖对临产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肥胖儿童发生情况。方法:对2001年体质调研的5760名中小学生,包括郑州市城区和郊区各2880名,城区和郊区男、女各1440名,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班级、出生日期、体质量、身高的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区2879名(1名男主项目填写不全)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6.53%,肥胖发生率28.97%,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2.31,P>0.25);而男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χ2=44.46,P<0.001);郊区2880名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7.39%,肥胖发生率13.65%,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15%、14.17%、16.11%,差异显著(χ2=353.42,P<0.005);郊区男女儿童肥胖发生率及肥胖度无明显差异(χ2=0.66,P>0.25);城区中小学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χ2=201,P<0.005),7~10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28.54%)是1989年(8.23%)的3.47倍(χ2=163.80,P<0.005),其中重度肥胖发生率(4.79%)是1989年(0.43%)的11.14倍。结论:儿童肥胖发生率急剧上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儿童肥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正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但肺部脂肪瘤少见,支气管内脂肪瘤更是罕见~([1]),约占所有支气管肿瘤的0.1%~0.4%~([2])。大多数支气管内脂肪瘤发生在主支气管或小叶支气管的黏膜下层,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吸烟和肥胖可能是支气管内脂肪瘤的重要危险因素~([3])。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与肿瘤大小、管腔阻塞程度有关~([4])。常因合并肺部感染或呼吸道不适等症状就诊。  相似文献   

19.
<正>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1])。住院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15%~30%~([2])。患儿的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况,会增加感染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的延迟~([3-8]),导致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以肥胖就诊的115例儿童依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对他们的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5例儿童正常28例,超重51例,肥胖36例;正常组儿童无代谢综合征和分组异常.超重组腹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