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GWG)与孕期糖脂代谢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GDM患者120例为GDM组,同期糖耐量正常(NGT)孕妇120例为NGT组。GDM组根据孕前BMI分为消瘦组(BMI18.5kg/m~2,n=21)、正常组(18.5kg/m~2≤BMI24.0 kg/m~2,n=69)和超重/肥胖组(BMI≥24kg/m~2,n=30);根据孕晚期GWG分为过少组(n=29)、适宜组(n=55)和过多组(n=36)。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孕中晚期糖脂代谢指标。结果:①孕中、晚期,GDM组的FBG、PBG1、PBG2、FINS、HOMA-IR、TC、TG、LDL-C和VLDL-C均高于NGT组(P0.05),两组TC无差异(P0.05)。②GDM组,孕、中期超重/肥胖组的FBG、PBG1、PBG2、FINS、HOMA-IR、TC、TG、LDL-C和VLDL-C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P0.05),但孕晚期3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③孕中期不同GWG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无差异,孕晚期GWG过多组的HDL-C低于过少组和适宜组,其余糖脂代谢指标均高于过少组和适宜组(均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及GWG过多可加重GDM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且在孕晚期GWG过多患者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的风险。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来本院建档,完成了系统产检,最后在本院分娩的56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纳入研究者分为孕期糖尿病组(简称糖尿病组)与正常的对照组。统计比较产前与产后资料:两组孕妇年龄、体重、身高、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总胆固醇(TCH)、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HBCI)在产前与产后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前各相关因素和产后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的相关性,筛选出和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相关的影响因子。结果:糖尿病组的FFA、TG、FPG、FINS、OGTT、HOMA-IR高于对照组;HBCI、HDL低于对照组;TCH、LD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年随访记录糖尿病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TG、LDL、OGTT、HOMA-IR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FFA、TCH、FPG、FINS、HBCI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CI与HOMA-IR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因素,BMI,TG与HDL为产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因素,BMI,HOMA-IR为产后高血压的相关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孕妇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该院孕妇1 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比孕前、不同孕期4组孕妇GDM发生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比非GDM患者孕前、孕期不同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对比孕前及不同孕期各层次BMI的GDM孕妇巨大儿发生率。结果 (1)孕前及孕早期超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巨大儿及GDM发生率均明显较消瘦组和正常组高;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最高,随BMI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增高;分娩前4 h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最高(P0.05)。(2)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高;孕早期、中期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另两组高;分娩前4h巨大儿发生率随BMI增加而升高(P0.05)。(3)GDM妇女巨大儿发生率较非GDM孕妇高,孕前及孕期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均为最高(P0.05)。结论(1)孕前及早期超重、孕中期肥胖增加了GDM发病率,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可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孕晚期体质量越大则巨大儿发生率越高。(2)非GDM孕妇中,孕前肥胖超重可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孕早期、中期、晚期BMI越大则巨大儿发生率越高。(3)GDM中,孕前及孕期肥胖可导致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史二胎孕妇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首次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二胎孕妇,其中有GDM病史72例为观察组,无GDM病史75例为对照组。记录年龄、OGTT孕周、孕前及孕后体质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服糖后1hPG、2hPG及1hINS、2h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检测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Pearson分析观察组血脂水平与其它临床指标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孕周、孕前及孕后BMI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1hPG、2hPG、FINS、1hINS、2hINS、HOMA-IR、TCH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均降低(均P0.05),1hPG、1hINS、TG、LDL-C水平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G与FPG、2hPG、FINS、2hINS、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HDL-C与FPG、2hPG、FINS、2hINS、HOMA-IR负相关性(P0.05);TG高水平、HDL-C低水平是HOMA-IR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病史二胎孕妇血脂代谢及IR出现异常情况高于正常妊娠二胎孕妇,且以TG高表达、HDL-C低表达为主,IR与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中期营养素摄入及孕期增重的关系,为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营养科收诊的GDM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以孕前BMI为标准分为正常组、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4组,分析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对孕前BMI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期增重与摄入总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重组空腹、餐后1 h血糖均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组(P0.05);肥胖组空腹、餐后1 h、餐后2 h血糖均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P0.05);正常组空腹血糖高于低体重组(P0.05),正常组与低体重组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DM患者摄入的总脂肪、总能量、总碳水化合物及总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活动时间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期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孕前BMI与OGTT空腹血糖水平、餐后1 h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总能量呈正相关。结论孕前肥胖或超重、孕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孕期增重过多均与GDM相关;孕期应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同时应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及围生期保健,控制体重的合理增长,降低GDM的发病率,保障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的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GDM孕妇84例(GDM组)和糖耐量正常孕妇82例作对照组(NGT组),孕期24~28周测定GAD-Ab和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随访GDM产后6~12周和产后2年胰岛素水平及糖代谢指标。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和30 min净增胰岛素/30 min净增血糖比值(ΔI30/ΔG30)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⑴GDM组的HOMA-IR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ΔI30/ΔG30和HBCI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GDM组中GAD-Ab阳性率17.0%,而NGT组中GAD-Ab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GAD-Ab阳性的GDM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GAD-Ab阳性的GDM孕妇HOMA-IR高于抗体阴性组,而ΔI30/ΔG30和HBC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GAD-Ab阳性GDM孕妇于产后6~12周和2年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0.01),而产后2年ΔI30/ΔG30、HBCI明显下降,GAD-Ab阴性的GDM孕妇的胰岛功能在随访期间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GAD-Ab阳性是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一个预测指标;GDM孕妇中混有一些亚临床状态的1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择取围生期孕产妇420例,调查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结果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高;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孕妇;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水平、孕期BMI指数增加水平较体重正常孕妇低;超重孕妇新生儿血糖水平均较体重正常孕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与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孕前高BMI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正规建卡产检且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低于20 kg的40例肥胖型GDM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产检且孕前BMI为18.5~25.0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低于20 kg的40例非肥胖型GDM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孕24~28周的糖脂生化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RBP-4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esterol,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esterol,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BP-4、FINS、HOMA-IR、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RBP-4与患者孕前BMI、FBG、TG、FINS、HOMA-IR、TNF-α呈正相关(r=0.274、0.317、0.501、0.668、0.503、0.527,P0.05),与APN呈负相关(r=-0.385,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是影响GDM患者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r=-0.361,P0.05)。结论肥胖型GDM患者血清RBP-4明显高于非肥胖型GDM患者,其水平与肥胖程度、FINS、HOMA-IR、TNF-α呈正相关,与ANP呈负相关,提示血清RBP-4参与了GDM和肥胖的发生、发展,高水平RBP-4易引起GDM和肥胖,可作为肥胖型GDM的诊断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与母婴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产检直至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GDM孕妇313名。完成孕妇情况调查表,计算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幅,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制定"基于孕前BMI的总孕期增重的新推荐值",将研究对象归为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3组。将母婴结局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孕前BMI超重、肥胖组分别占27.16%、3.83%;孕期体重增幅不足、合适、过多组分别占44.41%、40.89%、14.70%。2、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χ2=8.87,P=0.01)。3、孕期体重增幅过多组较不足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χ2=16.15,P0.001)。结论 1、孕前超重、肥胖是GDM危险因素。2、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过多易发生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孕前体重增幅不足可能是这两者的保护因素。3、建议制定GDM孕妇孕期体重增幅推荐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脂代谢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进行产检诊断为GDM,并于产后随访的孕产妇8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产检,未有糖代谢异常并于产后随访的正常孕产妇84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别于孕中期和产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FPG),1 h血糖(1 h PBG),2 h血糖(2 h 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孕中期和产后,观察组FPG、1 h PBG、2 h PBG和Hb A1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和LDL-C值均高于对照组,H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值高、有糖尿病(DM)家族史、GDM诊断孕周早、孕中期FBG值高、孕中期1 h PBG值高、孕中期2 h PBG值高、孕中期血脂异常、孕期体重增长率高、孕期胰岛素使用、孕期合并症是产后出现糖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M患者产后出现糖脂代谢异常的风险高,其发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应建立GDM系统化管理,早期筛查,定期随访,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顺利分娩的GDM孕妇124例,对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并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1.25%,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过低组顺产率为43.7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孕妇孕前BMI有一定关系。孕妇孕前BMI≥28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对孕前BMI过高的孕妇给予积极治疗,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重现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期孕妇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 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按照标准进行孕前体重BMI分组,孕期增重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年龄高于正常组与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孕期增重明显少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糖尿病(1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2%)、巨大儿(17.2%)、剖宫产率(24.2%)均为三组中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产、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及产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期增重分组,增重过度组妊娠期糖尿病(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巨大儿(16.6%)、剖宫产率(18.9%)三组中最高(P0.05);增重不足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急产发生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重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减少不良妊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15例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超重和肥胖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前BMI及美国医学会(IOM)2009年最新修订的孕期增重指南作为孕妇分组的标准。根据孕前BMI的不同分为正常BMI组(18.5≤BMI25)和超重肥胖组(BMI≥25)。正常BMI组和超重肥胖组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再分为体重增长不足、体重增长正常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巨大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孕妇孕前BMI为正常和超重肥胖者分别占75.2%、24.8%。正常BMI组与超重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分别占9.3%、22.0%,妊娠期高血压为4.1%、14.1%,剖宫产为36.6%、58.8%,早产为7.2%、13.6%,低出生体重儿为4.8%、9.6%。超重肥胖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BMI组(均P0.05)。体重增长过多孕妇中正常BMI组孕妇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分别为9.4%、22.4%,妊娠期高血压为5.1%、13.8%,剖宫产为41.4%、61.2%,早产为5.1%、12.5%。结论孕前超重肥胖或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子痫前期(PE)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84例单纯GDM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单胎妊娠,分娩孕周≥3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孕期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年龄、孕次、孕期增重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观察组产次、孕前BMI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期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转NICU、FG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GDM合并PE的病情严重,孕前BMI较高是重要危险因素,且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临床应加强孕前BMI干预和孕期血糖、血压监测,有助于降低GDM合并PE风险,在发病早期即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GDM孕妇215例,根据孕妇孕前BMI不同,分为过低组、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组,分析GDM孕妇孕前不同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超重和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2.76%、巨大儿为17.24%,高于正常组和过低组(P0.05);超重和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与正常组和过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孕妇BMI对GDM孕妇围产结局有一定的影响,GDM孕妇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增多,应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BMI在正常范围,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3例GDM患者(GDM组),同期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并检测两组外周血25(OH)D水平及Lp-PLA2活性并分析两者关系及与GDM患者临床特征、血脂代谢相关性;统计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孕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MOA-β)水平均存在差异(P0.05),年龄、孕周及总胆固醇(TC)水平无差异。GDM组患者外周血25(OH)D(10.17±2.02 ng/ml)低于对照组(22.16±3.15 ng/ml),Lp-PLA2活性(33.49±6.32 nmol/min/ml)高于对照组(23.15±4.16 nmol/min/ml)(P0.05);GDM组胎膜早破(23.8%)、妊娠期高血压(31.8%)及早产(19.1%)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组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与FPG及HMOA-IR呈负相关,Lp-PLA2活性与患者孕前BMI、TG、LDL、FPG、HMOA-IR均呈正相关,与HMOA-β呈负相关,25(OH)D水平与Lp-PLA2活性呈负相关(均P0.05);Lp-PLA2是影响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GDM患者机体存在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外周血25(OH)D水平及Lp-PLA2活性异常,两物质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糖脂代谢有相关性,可能通过相互作用促进GDM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围孕期体重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3家医院的营养门诊和产科门诊建卡,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完成随访,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71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孕妇为124例,纳入GDM组,正常孕妇为595例,纳入对照组。对不同年龄、不同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值的GDM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体重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随访研究。2组孕妇平均生育年龄、分娩孕周、平均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GDM组的中、晚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3.1)kg vs(9.5±3.0) kg,(4.5±3.0) kg vs (6.4±2.4) kg,(14.3±3.0)kg vs (16.6±4.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04;t=7.470,P<0.001;t=5.340,P<0.001)。GDM组的早孕期体重增加值高于对照组,为(1.3±2.2) kg vs (0.7±2.5) k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36)。GDM组组内,≥35岁孕妇孕前BMI值高于<35岁孕妇,≥35岁孕妇中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35岁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2.052、2.081,P=0.029、0.042、0.040)。在≥35岁孕妇中,GDM组的孕前BMI值大于对照组,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5、2.732,P=0.009、0.008)。GDM组中,孕前BMI<18.5 kg/m2、18.5 kg/m2≤BMI<24.0 kg/m2及BMI≥24.0 kg/m2 GDM孕妇的产后第3、42天体重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57、24.378,P<0.001),并且产后第3、42天的体重,随着孕前BMI的增长而增长。 结论建议对GDM孕妇的孕前、孕期和产后体重推荐值进行标化,科学规范预防和治疗GDM,尤其关注高龄孕妇和孕前BMI超重和肥胖的孕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血糖水平及膳食营养摄入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划分为正常体质量组66例、低体质量组19例、肥胖组15例及超重组20例,采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及食物频度法,对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及活动与增重情况、孕前BMI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等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4组孕前BM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活动时间均比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超重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孕期增重重量比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更低,肥胖组孕期增重重量比低质量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空腹血糖(FPG)比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超重组更低,肥胖组FPG比正常体质量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与FPG、1 h PG及2 h PG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前肥胖、超重、孕期不合理饮食以及增重过多均与GDM发生率存在密切纤细,孕期需保持营养均衡及饮食合理原则,加强孕妇饮食健康指导及围术期保健,保持保体质量科学合理增长,减少GDM发生情况,从而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子代体脂重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母亲为GDM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分娩的100例孕期血糖正常母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身长、体重、胸围、头围、皮褶厚度,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脂质重量、去脂质重量、体脂百分率等。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母亲的孕期体重、孕前BMI、分娩前体重、孕期增重、FPG、1hPG、2hP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髂嵴上部、肩胛下角部、肱三头肌部的皮褶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体脂百分率、脂质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去脂质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PG、孕期增重、孕前BMI是影响新生儿体脂百分率和脂质重量的主要因素(P0.05),母亲身高、孕期增重是影响去脂质重量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GDM会引起子代体脂重量、体脂百分率升高,孕期高血糖及孕期增重是影响子代体脂含量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和妊娠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对850例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为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5)和超重肥胖组(BMI≥25);再按照孕期增重是否合理分为体重增长不足组、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并记录GDM、HDP、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超重肥胖组孕妇GDM、HDP、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GDM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正常组和体重增长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过多组HDP、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比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及在正常妊娠年龄分娩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