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CT、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OCCC的CT和MRI资料,6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综合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6例中,双侧卵巢发病7例,右侧13例,左侧6例。肿瘤呈类圆形、椭圆形,20例边界光滑,肿瘤最大径6.9~27.0 cm,中位值13.7 cm;囊实性肿块19例,实性肿块7例。CT特征:囊性成分平扫CT值17.0~31.0 HU,实性成分平扫CT值29.0~47.0 HU,增强扫描CT值为59.0~84.0 HU;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性强化。MRI表现: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等信号,DWI实性成分呈明显高信号;实性成分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明显持续性强化,TIC呈"快速上升平台型"。结论:OCCC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腹盆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MRI特点,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M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CT/MRI图像特征。结果:8例肿块均较大,位于膀胱直肠隐窝6例,腹膜后2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内部见偏向性带状、团片状低密度区,1例见斑片状高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较中心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3例瘤体内见迂曲走行的供血动脉,2例内部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5例侵犯周围组织,2例伴腹壁及大网膜转移,1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RMS好发于15岁以内儿童,恶性程度高,腹盆部RMS早期即可侵犯周围组织,病理类型以胚胎型为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IMT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化模式等。结果:6例均为脾脏单发类圆形肿块,直径3.4~7.8 cm;5例位于脾上极,1例位于脾下极;2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欠清。4例CT扫描中,3例为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1例中央部出现囊变、小片状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无明显强化,2例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4例强化均稍增强;延迟期3例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脾实质,1例密度稍低于正常脾实质。2例MRI扫描中T1WI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明显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均未见明显强化,晚期病灶进一步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脾实质。6例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出现完整或不完整包膜环,4例中央出现斑片状更低密度或无强化区。结论:脾脏IMT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中,1例双侧为卵泡膜细胞瘤,14例为单发;14个卵泡膜细胞瘤呈圆形或卵圆形,2个呈分叶状;肿块大小:2.1 cm×3.2 cm×2.5 cm~15.5 cm×8.8 cm×16.7 cm;所有肿块边界光整、清楚;5个病灶密度均匀,均为实性,其余伴有囊变、坏死,2个伴斑点状钙化影。CT平扫肿块实性部分CT值与子宫肌层相似,平扫CT值30~43 HU,增强扫描后动脉期、静脉期轻度强化甚至无明显强化,延迟期缓慢延迟强化,轻度强化(强化程度5~19 HU),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6例伴少量盆腔积液。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CT表现,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支气管囊肿患者资料,讨论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4例中,位于左肾上腺区3例,左肾中下极后方1例。长径2.7~6.5 cm,短径1.2~4.9 cm,平均最大径4.5 cm。3例呈椭圆形或类圆形,1例呈分叶状。在CT上呈等高密度影或囊实性密度影,均无强化。结论: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多位于左肾上腺区,CT有助于病灶定位,明确病灶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5例共33个肿块,>5 cm 28个(84.8%)。肿瘤多为囊实性肿块,囊壁及间隔厚薄不均,19个囊腔内外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7例(68.0%),中度强化6例(24.0%),轻度强化2例(8.0%),壁结节和实性灶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肿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病灶侵犯周围脏器10例,腹膜种植11例,腹盆腔积液13例;25例中23例定性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2.0%。结论:CT检查可明确卵巢肿瘤的位置、判断肿瘤性质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颈胸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图像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颈胸部RMS患儿的组织学类型和CT图像特点,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位于右颈部3例,左颈部2例,右胸腔1例,左胸壁1例。CT平扫呈团块状、卵圆形或不规则状肿块,4例呈均匀稍低密度,2例呈不均匀等低密度,1例因瘤内出血呈等高密度,7例均未见脂肪成分及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3例伴增粗迂曲血管,静脉期呈片絮状、团片状及斑马纹状强化,液化坏死部分无强化。1例伴下颌骨轻微溶骨性破坏,1例侵犯喉咽,1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证实4例为胚胎性RMS,3例为腺泡状RMS。结论:儿童颈胸部RMS的CT表现反映了其病理特点,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及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少见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肿瘤的MRI表现,包括病变好发部位、信号特征、瘤周水肿及增强扫描肿块的强化程度。结果: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1例,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呈条纹相间的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2例,病灶呈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贴近脑膜,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节细胞瘤1例,位于左侧颞叶,呈囊性改变,囊壁明显增厚,增强扫描囊壁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脑室外神经细胞瘤2例,分别位于松果体区和鞍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发病部位和年龄段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肿瘤的重要因素,影像学可发现一些特征性表现以帮助诊断,但最终确诊仍依靠病理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①超声示4例子宫体积增大,肿瘤呈不均质低回声,内部探及丰富血流信号;②CT及MRI示4例子宫体积增大,内见密度或信号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③病理示5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子宫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其临床、影像表现可提高诊断率,但确诊仍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IMT中,4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1例呈葫芦形,2例呈不规则形;位于肝脏4例,胃2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肿瘤直径为1.8~15cm;8例呈实性肿块,1例呈囊实性。CT/MRI平扫上,9例实性部分均呈低密度或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上,9例动脉期均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结论:腹部IMT临床少见,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仍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性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lastic tumor,IMT)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实质性脏器IM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脏4例,脾脏4例,胰腺1例;实性肿块型病变8例,囊实性病变1例;边界不清3例,边界清楚6例。9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异常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8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廓清1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度幅度降低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7例,分隔强化2例。结论:腹部实质性脏器IM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具有一定特点,病灶出现渐进性持续延迟强化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FL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60例FLP,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8例加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6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左内叶51例,左外叶9例。CT平扫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50例。MRI平扫T1WI双回波正反相位呈等、等信号15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低、低信号1例,16例在脂肪抑制T2WI均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平衡期呈等、低密度信号,门脉期均为低密度信号。结论:FLP影像表现典型,CT结合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包括发病年龄、部位、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水平、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结果:30例(共30个肿瘤)均为单发,卵巢来源25例,非卵巢来源5例;卵黄囊瘤10例,无性细胞瘤8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卵巢甲状腺肿2例,类癌1例,胚胎性癌1例。甲胎蛋白(AFP)升高1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2例。肿瘤最大径4~23 cm,平均12.4 cm。18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2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8例无性细胞瘤中,6例边缘深分叶,2例浅分叶。CT检出肿瘤内脂肪6例,钙化10例,4例未成熟畸胎瘤同时含脂肪及钙化。CT增强扫描示纤维血管隔5例,其中4例为无性细胞瘤;显示"亮点征"12例,其中9例卵黄囊瘤,3例为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实性部分或分隔明显强化17例,包括9例卵黄囊瘤,3例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6例肿瘤内血管束周围明显强化,其中5例为无性细胞瘤。结论: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多数位于卵巢,体积较大。部分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升高。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及卵黄囊瘤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肿瘤标记物水平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腹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9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仅行平扫。结果肿瘤发生于肠系膜6例,腹膜后2例,直肠1例,腹股沟1例,大网膜1例,小网膜1例;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处病灶,部分有融合;边缘规整、清晰9例,3例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分界;7例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呈实性;5例囊实性肿瘤增强扫描显示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4例实性肿块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病理学检查,镜下示肿瘤梭形细胞弥漫性增生,伴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12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肌特异性蛋白MSA(+)12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征象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8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流率采用1.5-3.5 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8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不规则分叶形1例,5例肿瘤前缘较光整,3例不光整,8例后缘均欠规则,侵及周边脂肪间隙或后腹壁,隐约见不规则毛刺样改变,4例后缘见角状、伪足样突起侵入后腹壁细胞稀疏区;实性肿瘤5例,囊实性2例,囊性1例,2例见钙化;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7例,较均匀1例,但均低于肌肉组织,3例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动脉期均明显不均匀强化,与肌肉组织相仿或稍高;静脉期强化进一步持续并略加强。1例腹膜后见有多个淋巴结肿大并明显强化。结论: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有包膜,坏死囊变显著,CT密度低于大多数软组织肿瘤,强化明显;恶性征象包括虽在神经通路却不与神经相连,肿瘤边缘小毛刺,邻近脂肪间隙和肌肉肿瘤浸润,邻近淋巴结增大,富细胞区坏死、钙化并呈伪足样侵入细胞稀疏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良性10例,恶性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腹膜后;肿瘤呈完全实性5例,完全囊性8例,囊实性3例。恶性病变较大而不规则。平扫3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6例强化均不规则。3例周围组织可见侵犯,1例可见椎体转移。结论:腹膜后间隙发生、有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渐进性强化应考虑神经鞘瘤,CT检查对本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Xp11.2易位/TFE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女6例、男8例,平均年龄43.1岁。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信号、钙化、出血和强化特点及是否有转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均为孤立性病灶且累及肾髓质,其中实性肿瘤8例(57.1%)、囊实性肿瘤6例(42.9%),最大径为(8.2±2.1)cm。MR T2WI显示病灶内大部分呈低信号,其内有结节状和条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于各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11例(78.6%)病灶的实性成分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实性为主的病灶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均匀强化,囊实性病灶内可见结节状及分隔状强化。钙化和出血分别见于6例(57.1%)患者。合并肾静脉瘤栓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各1例。结论:Xp11.2 易位/TFE 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的及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 CT 和 MRI 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中,21例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9例行 MRI 检查.观察 CT、MRI 平扫和增强时肿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直径多在5~10cm之间,CT 平扫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CT 增强后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10例,主要呈云絮状、索条状强化;动脉期9例可见纤细血管显影.门脉期及延迟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13例.MRI 平扫呈不均匀长 T1长 T2影,DWI 呈高信号,4例可见靶征改变,增强后门脉期及延迟呈渐进性强化.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 结合 MRI 检查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方法:9例经外科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SPTP,术前5例进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3例发生在胰头颈部,6例发生在胰尾部.直径2~11cm,均含有囊壁的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囊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9例均未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强化,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强化体积及程度更大,囊性和实性结构变得清晰,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SPTP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SC患者12例,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均为单发,右肺8例,左肺4例;周围型10例,中央型2例,肿瘤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周边厚薄不均环状强化,中心见大面积囊变坏死;2例胸膜转移,2例邻近肋骨破坏及右侧肾上腺转移,7例伴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证实梭形细胞癌10例,多形性癌2例。结论:PSC的CT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