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志  蒋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0):606-607
利维爱、倍美力、维尼安 3种激素制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症状的消退情况观察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桡骨骨密度 ( BMD)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测定以及血脂测定 ,探讨 3种激素制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戊酸雌二醇激素补充治疗对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戊酸雌二醇激素补充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围绝经期症状、激素水平(FSH、LH与E2)、血脂水平(TC、TG、LDL-C与HDL-C)及子宫内膜状况。结果治疗后110例患者失眠、抑郁、骨关节肌肉痛、潮热汗出、夜间盗汗、生殖泌尿系统感染及性交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FSH、LH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3个月后FSH、LH水平明显降低,E2水平维持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TC、TG及LDL-C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3个月后TC、TG水平明显降低,LDL-C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98±1.57)mm无明显变化,治疗3、6个月后内膜厚度增长为(6.97±1.23)、(7.01±1.05)mm,12个月之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不再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在治疗后1、3个月无明显变化,6个月及12个月以上骨密度有明显增加为(0.90±0.17)、(0.89±0.27)g/cm2,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的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激素补充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后半周期加黄体酮作用)、调节血脂代谢、恢复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老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第二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范围内32~70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794人,平均年龄(53.54±7.13)岁,有症状者2 165人(77.49%)。所有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肌肉或关节酸痛"(41.3%)、"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35.5%)、"失眠"(34.6%)。学历、躯体疾病、更年期药物、体质量指数、月经情况等因素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及绝经者更容易出现更年期症状,应着重注意更年期女性躯体及心理健康,必要时进行药物、心理、社会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68例围绝经期妇女给予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治疗,以探讨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血清雌二醇(E2)、子宫内膜、阴道细胞学评分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棠娇 《现代医院》2006,6(9):70-71
目的 探讨183例围绝经期功血性激素治疗临床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年1月~10月183例围绝经期间功血患者,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和出血量的不同间接判断体内激素水平。分组制定激素止血,诊断性刮宫和调经方案。结果 子宫内膜〉1.1cm,占66.1%,而且在出血量多者中,子宫内膜增厚者占70%,说明子宫内膜厚度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单纯型增生占53.7%,复杂型增生24%,增生期子宫内膜8.2%,分泌晚期子宫内膜14.1%,激素止血有效率95.6%,调经治疗成功率96.6%。结论 影响围绝经功血激素治疗的相关因素为子宫内膜厚度、出血量及诊刮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人体膳食干预试验,从临床上观察确定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80例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组,试验对象按时按量服用24周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大豆异黄酮组桡骨和胫骨骨密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而安慰剂对照组桡骨和胫骨骨密度不但没有增加,而且稍有下降。结论:通过此次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雌激素替代物促进成骨细胞生长,使骨密度得到增加,可以防治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345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诊刮子宫内膜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5例围绝经期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76.81%,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占61.13%,良性病变占19.42%,恶性肿瘤13例,占3.77%.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尤其是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是引起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瑞  张媛  张新清  黄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9-177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对已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结果:用药后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较用药前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具有很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对丘脑、垂体、卵巢的作用亦较明显,其阻碍增生的子宫内膜对生理雌激素的正常反应而使子宫内膜萎缩。本资料在服用米非司酮对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效果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情况,了解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6年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女125例作为观察组,年龄40~45岁;选择同年龄段正常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以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围绝经期症状。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率为46.4%,对照组为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出现中、重度更年期症状23例(18.4%),对照组出现中、重度更年期症状1例(1.0%),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性功能减退32例(25.6%),对照组性功能减退2例(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出现早、症状重,可能影响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素补充疗法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淳安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18例围绝经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谷维素片10 mg,每天3次,28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 mg,每天1次,28 d为1个疗程,服用倍美力14 d后加黄体酮胶囊150 mg,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围绝经期症状,通过Kupperman评分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及子宫大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分别对脊椎及股骨颈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SH、E_2、LH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t=15.74、35.59、28.30、32.91,P=0.00、0.00、0.00、0.00),E_2表达有所升高(t=19.04、62.38,P=0.00、0.00)。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及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有所缩小,子宫内膜厚度较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补充治疗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改善女性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