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及牙齿移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罗玲  税桦桦  徐小梅  杨四维 《口腔医学》2008,28(12):620-622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模型,比较一个加力周期内不同加力时间及不同加力力值时大鼠牙齿的移动差异及牙根吸收情况。了解时间、力值与牙齿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月龄相同,体质量相近的SD雄性成年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按不同加力时间分为1、3、5、7、10、14d组,按加力大小分为40g、60g、80g力组。测量不同组别正畸牙移动量,采用连续切片观察牙根吸收情况。结果各组牙齿移动距离不同;牙根吸收主要表达在根中1/3区域;吸收程度与加力时间及力值有关。结论1、成功建立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模型。2、不同加力时间及不同力值各组牙齿移动距离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加力时间及不同力值组牙根吸收存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刘红  王毅  詹娟  张真  万哲  张勤 《口腔医学》2018,35(9):780-784
目的 初步研究在骨疏康作用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过程中MMP-2的表达规律。探讨骨疏康在根吸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正畸临床中牙根吸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进行骨疏康制剂灌胃,对照组采用蒸馏水灌胃,给药剂量为 2.1 g/kg体重,于每天早晨灌胃一次。实验组和对照组再分别分为加力0、3、7、14、21、28 d组,每组5只,两组动物都给予0.6 N的力拉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模型,分别在实验的规定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牙根吸收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MMP-2在牙根吸收区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大鼠不同牙移动时间牙根吸收指数比较发现,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各组牙根吸收指数逐渐增大,根吸收从第三天开始出现,逐渐加重,14 d后根吸收速度减慢,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骨疏康组根吸收程度轻于对照组,除0、3 d组牙根吸收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在加力0 d组表达较弱,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MMP-2的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对照组和骨疏康组均在7 d时呈强阳性表达,达到高峰,14 d开始逐渐下降,骨疏康组在加力21 d时MMP-2呈弱表达。对照组在加力28 d时MMP-2呈弱表达,趋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结论 MMP-2是牙根吸收的主要炎性介质之一,参与了根吸收的过程,骨疏康可有效地抑制正畸牙移动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探究Piezo1在压力侧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变化及其对IL-1β、IL-6、L-17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正畸过程中Piezo1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6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加力组)、C组(加力+抑制剂组),另按1、3、5、7、14 d分为5个亚组。B组、C组大鼠构建牙齿移动模型,C组局部注射Piezo1抑制剂。在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测量牙齿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内Piezo1及IL-1β、IL-6、IL-17表达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牙齿移动距离随时间而增加,牙周组织形态变化明显,B组的Piezo1及IL-1β、IL-6、IL-17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C组与B组相比,除Piezo1表达无明显差异外(P>0.05),IL-1β、IL-6、IL-17的表达水平在3、5、7 d均较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Piezo1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影响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加力方式的改变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5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停止加力组(SF组)、间歇加力组(IF组)、持续加力组(CF组),另选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TC组)。采用HE和TRAP染色法对牙根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停止加力时间的延长,破牙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修复性牙骨质明显增多;IF组与SF组组间牙根吸收相对面积及修复相对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在停止加力第17d组,IF组的TRAP阳性细胞数目及根吸收相对面积明显小于CF组(P〈0.05)。结论:正畸牙根吸收发生后,改变加力方式可影响牙根早期修复,停止加力或停止加力后再加力可降低牙根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探究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周膜中IL?1β、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抑制剂组、加力组、加力+抑制剂组,各组分别根据建模时间再随机分为1、3、5、7、14 d五个亚组,建立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模型,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取压力侧牙周组织,HE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β、IL?17的表达.结果 IL?1β、IL?17的表达均随加力时间推移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P<0.05).与加力组相比较,加力+抑制剂组牙周组织中IL?1β、IL?17表达下调(P<0.05).结论 抑制坏死性凋亡会下调炎性因子分泌水平,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可能参与压力侧牙周组织细胞死亡,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影响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氧对正畸压力侧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探讨缺氧、加力在正畸骨改建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并分析其在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建立人牙周膜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模拟正畸缺氧、加力、缺氧+加力,不同条件作用1、3、6h后培养3d,TRAP染色检测破骨样细胞的形成.Reahime PCR检测骨改建相关因子HIF-1α 、IL-1β、RANKL、OPGmRNA的表达并计算RANKL/OPG比值.结果 TRAP染色阳性细胞在缺氧+加力组各个处理时间段都有出现,缺氧组则在处理3、6h中出现,加力组仅在处理6h中出现,且缺氧+加力组的阳性细胞数目均大于单独缺氧、加力组.HIF-1α、IL-1β、RANKL、OPGmRNA的表达及RANKL/OPG比值都呈现出缺氧+加力组均大于单纯缺氧、加力组.结论 缺氧和加力分别可以诱导与人牙周膜细胞共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缺氧和加力相互协同、共同促进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骨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破骨细胞在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慧  穆锦全  徐芸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08,28(3):148-150
目的初步研究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破骨细胞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变化和规律,探讨破骨细胞在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模型,免疫组化检测OPG的表达,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第1天,OPG表达量下降,第3天以后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实验第1天起,TRAP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实验第7、10、14天,TRAP染色阳性数量已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施力终止后,大鼠牙根即停止吸收,并于1~3d后开始牙根修复,OPG的量与此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β)与正畸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建立犬牙根吸收的动物模型,应用PCR半定量检测IL-1βmRNA在根吸收组织与正常根周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性。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设立IL-1β工作浓度梯度:0.01、0.1、1、10 ng/ml,0 ng/ml为空白对照组,时间梯度:6、12、24 h,分别运用PCR和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检测IL-1β作用下,hPDLCs中MMP-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犬牙根吸收组织较正常根周组织的IL-1β表达增强。适当剂量的IL-1β可刺激MMP-1的表达增高(P<0.05),抑制TIMP-1的表达(P<0.05)。结论:IL-1β参与牙根吸收过程中的组织反应,其对hPDLCs中MMP-1表达的促进作用和对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牙根吸收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正畸牙牙根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及牙周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COL-I)的表达。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8周龄),建立正畸牙牙根吸收模型,对侧不加力作为对照,分别在加力第1、3、5、7、14和21天后,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TRAP+表达细胞数及OPN和COL-I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OPN与破骨细胞和COL-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出现破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表达增多,并且随时间延长OPN表达量逐渐增多,7 d时达到峰值,随后其表达逐渐降低(P<0.05);COL-I的表达呈先降低后增多的趋势(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PN表达与COL-I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正畸牙牙根吸收过程中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呈动态变化,OPN蛋白表达水平与COL-I表达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畸诱导牙根吸收后骨形成蛋白-2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在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后随机分为:Force组(继续加力)、Control组(停止加力)和BMP-2组(停止加力并牙周膜内注射BMP-2),在分组后第0、5、10和15天分别处死并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BMP-2组修复性牙骨质生成明显较Force、Control组早,且量大(P〈0.01);BMP-2、Control组牙根吸收和破牙细胞数明显较Force组少(P〈0.01)。结论:停止加力并局部使用BMP-2能有效促进因正畸吸收后牙根的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2017,(10):865-870
目的探讨第2代与第3代膦酸盐类在正畸过程中对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和牙根吸收的影响,为临床正畸牙齿移动中预防牙根吸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6只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级Wistar雌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正畸牙齿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帕米膦酸钠组与伊班膦酸钠组各48只;分别于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50μL帕米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每3天1次。正畸加力第3、7、14天时每组分别处死16只大鼠,随机选择其中8只测定牙齿移动距离并制作牙周组织学切片测定牙根吸收指数,另外8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实验数据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第3、7、14天,两组牙齿移动距离均逐渐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帕米膦酸钠组牙根吸收指数在第3、7、14天比伊班膦酸钠组相对较大,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注射第2代膦酸盐类与第3代膦酸盐类对大鼠正畸源性牙齿移动和根吸收的影响大致相同,两者均可减缓牙齿移动的速度和减轻牙根吸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4只)和对照组(6只)2组,实验组大鼠施加50 g力后,分别在4h、8h、1d(1d组根据据力值大小分为1 d-30 g、1d-50g、1 d-80g3个亚组)、3 d、5 d、1周、2周,随机处死6只SD大鼠,收集牙周组织,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牙周膜内CGRP随时间及力值大小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表达随加力时间发生改变,加力4h后开始增强,1d后达到高峰并逐渐减弱,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力值组加力1d后,CGRP表达随加力力值增大而升高,80 g力组>50 g力组>30 g力组.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表达随加力时间增加及加力力值增大出现规律性变化,提示CGRP可能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源性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rhPDGF-BB)与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FAK mRNA 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根据检测时间点不同分为5个小组(n=16),分别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从加力第1天开始在正畸牙颊侧黏膜下隔日注射rhP-DGF-BB 10 ng与rhTGF-β15 ng,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和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一小组大鼠。收集标本,用TRAP染色观察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FAK 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rhP-DGF-BB及rhTGF-β1联合注射明显促进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的增加(P<0.05);破骨细胞内FAK mRNA基因量的表达7 d前增加(P<0.05),7 d后逐渐降低,14 d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PDGF-BB和TGF-β1联合应用促进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增殖,增加了破骨细胞内FAK mRN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侯伟  李琥  陈彬  穆超  陈文静  李媛 《口腔医学》2011,31(10):592-595
[摘要]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膜中的表达分布,探讨i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 h、3 h、6 h、12 h2、4 h和3 d5、d7、d1、4 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实验组压力区iNOS阳性表达大于张力区,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 d时iNOS即开始表达增强,7 d时i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1,4 d时i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 i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的表达分布,探讨e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eNOS表达,实验组张力区eNOS阳性表达,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 h组eNOS即开始表达增强,5 d组e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7 d组及14 d组e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e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牙周炎正畸大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大鼠牙周炎建模,4周后随机选取6只为炎症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牙移动模型,分为炎症加力组和炎症加力给药组。炎症加力给药组以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鼠银杏提取物溶液,炎症加力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分别于加力3、7、14、21d后处死大鼠,观察牙移动距离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炎症加力组牙周组织破坏程度较炎症加力给药组严重,炎症加力给药组大鼠的牙齿移动距离均小于炎症加力组,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也较炎症加力组低。结论实验选取的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牙周组织IL-6的表达,并且使炎性正畸大鼠在牙周组织破坏减小的情况下得到较好的牙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rhTGF -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8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按1、4、7、10和14 d再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8只。实验组从加力的第1天开始,每2 d在大鼠加力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注射rhTGF-β1 0.1 mL(5 ng/mL),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依实验设计时间分别处死每1小组大鼠。体视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牙移动的距离,同时应用TRAP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段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局部注射rhTGF-β1的牙移动速度较对照组快,在加力后第7天,牙移动距离差异显著(P<0.05);第10天和第14天相比,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压力侧破骨细胞的TR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局部注射rhTGF-β1增强了大鼠正畸牙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加速了正畸牙移动。  相似文献   

18.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髓iNOS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分布,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畸加力后12h、1d、3d、7d和14d大鼠牙髓组织中iNOS进行检测,观察iNOS的时空分布。结果:i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褐色均质沉淀,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胞浆核周区颗粒状阳性表达。这种染色在正畸加力后12h、1d、3d天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d达到高峰,加力后7d和14d表达减弱,第14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组织iNOS的表达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iNOS可能在正畸牙移动牙髓组织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移动过程中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为加力50 g组和加力150 g组,随机选择加力侧,对侧不加力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6、12 h和1、3、7、14 d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中Ⅰ型胶原和MMP-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Ⅰ型胶原和MMP-1、TIMP-1在加力组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表达有时间依赖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MMP-1、MMP-1与TIMP-1比值(MMP-1/TIMP-1)有与Ⅰ型胶原表达量呈负相关的趋势,TIMP-1有与牵张区Ⅰ型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的趋势。结论 MMP-1和TIMP-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Ⅰ型胶原代谢的调节,其表达的平衡性对维护牙周组织的生理健康、正常改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牙槽骨的表达,探讨其在牙槽骨改建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25只雄性SD大鼠采用别针簧推上颌切牙向两侧移动的方法,建立牙齿移动及牙槽骨改建模型,并于加力后1d、3d、5d、7d、处死动物取材.用HE染色方法观察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列观察牙槽骨中TGF-β1的表达,并检测牙槽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牙槽骨组织中,TGF-β1在骨细胞和骨髓组织呈弱阳性表达.牙齿移动3d,压力测牙周膜中前体破骨细胞数量增多,TGF-β1呈阳性表达;张力侧骨髓组织中的TGF-β1免疫反应增强.牙齿移动5d,压力侧的骨吸收陷窝内可见多核破骨细胞,张力侧的牙槽边缘也出现成骨细胞,TGF-β1均呈阳性表达.牙齿移动7d时,张力侧出现少量PCNA呈阳性表达.结论正畸牙齿移动初期,压力侧破骨细胞功能活跃,张力侧面骨细胞的增殖活性随时间逐渐增强.TGF-β1参与了正畸牙槽骨改建初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形成过程,它是正畸牙槽骨改建中一种重要的局部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