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有血管病变54例(83.1%)。单纯前循环病变9例(13.8%),单纯后循环病变21例(32.3%),前后循环同时病变24例(36.9%),其中11例(16.9%)造影未见异常,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34例(52.3%)。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血管形态变化,有利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形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20%,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上与前循环缺血相似。但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形态结构的特殊性和后循环缺血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诊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与前循环动脉相比,后循环动脉的管径相对较细,使治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状况中的差异。方法对74例TIA患者行CTA及DSA检查,观察两种不同检查方法下患者脑血管异常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中,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中,DSA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CTA高(P〈0.05);两种方法检查血管狭窄程度效果的比较,DSA优于CTA(P〈0.05);但CTA检查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SA(分别为P〈0.01和P〈0.05),且检查费用明显较DSA低。结论 CTA可作为评估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管状况的初筛方法,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管状况的评估仍首选DSA。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74例TIA患者中,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9 ICA)系统TIA45例,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系统TIA 29例,均行DSA检查以了解两系统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了解动脉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DSA检查显示,ICA系统TIA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4.4%(38例),重、中、轻度狭窄分别为31.1%(14例)、26.7%(12例)和11.1%(5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为44.4%(20例),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22.2%(10例)(P<0.001);VBA系统TIA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为65.5%(19例),重、中、轻度狭窄分别为17.2%(5例)、27.5%(8例)、20.7%(6例),其中颅外动脉狭窄为44.8%(13例),显著高于颅内动脉狭窄的13.8%(4例)(P<0.001).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ICA系统TIA患者ICA斑块检出率为44.4%(20例),高于VBA系统TIA患者的24.1%(7例);VBA系统TIA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斑块检出率为44.8%(13例),显著高于ICA系统TIA患者的13.3%(6例)(P<0.001).结论 ICA系统和VBA系统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斑块分布存在差异,前者以颅内病变多见,后者则以颅外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血管造影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分布,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01例,1周内行主动脉弓上造影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明确有无脑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及分布。结果 101例患者中有82例137支血管狭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0%为70支,占51.1%,血管狭窄程度50%~69%为40支,占29.2%,血管狭窄程度<50%为27支,占19.7%;颅外段狭窄占46.7%,颅内段占53.3%,颅内、外病变血管比例为1.14:1;颅外段狭窄动脉中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常见,占25.5%,而颅内段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常见,占29.2%;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大脑中动脉病变最常见,占40.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常见,占28.0%。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方案的选择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检查脑血管的重要方法,可直观准确地判断脑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其侧支循环情况,指导进一步的诊疗。本文对170例脑梗死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颅内外血管情况,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2011年在我科住院的广西桂北地区脑梗死患者170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诊断标准。男性13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8.14±10.28)岁。合并高血压113例,高脂血症52例,糖尿病43例,冠心病18例,有吸烟史40例。排除标  相似文献   

7.
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老年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PCI及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29例,根据诊断分为老年PCI组(老年组)91例,中年PCI组(中年组)68例,老年前循环脑卒中患者(前循环组)70例。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检测一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分布差异,分析椎动脉优势与PCI的相互关联,及二者的优势比。结果老年组椎动脉优势52例(57.1%),中年组26例(38.2%),前循环组22例(31.4%),老年组椎动脉优势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前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有单侧椎动脉优势的危险较中年组和前循环组明显增高(OR=2.154,95%CI:1.134~4.091;OR=2.909,95%CI:1.513~5.592)。结论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是老年PCI常见的血管变异,与老年PCI间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后循环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在所有患者中,DSA发现颅内外血管病变60例,在没有明确血管病变的8例中,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单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5例。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结论脑供血动脉的形态异常是老年后循环TIA患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责任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88例,脑梗死116例,判断责任动脉,测量其狭窄段长度和狭窄程度.结果 在304例患者中,227例(74.7%)可见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93例(85.0%)可判断责任动脉,其中104例(53.9%)为单纯颅外动脉、70例(36.3%)为单纯颅内动脉、19例(9.8%)为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脑梗死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97/116,82.9%)显著高于TIA组(130/188,68.8%)(P<0.01).TIA组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发牛率(26/107,24.3%)显著高于脑梗死组(6/86,7.0%)(P<0.01),脑梗死组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发生率(28/86,32.6%)显著高于TIA组(22/107,20.6%)(P<0.01),但IIA组责任动脉狭窄长度和程度与脑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死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较IIA组更多见,TIA组以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多见,脑梗死组以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多见,而脑缺血程度与责任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失语症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占21%~33%,首次急性失语如不注重早期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严重降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能明确脑梗死部位,尤其对急性脑梗死并失语症患者,通过DSA介入溶栓治疗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自1998~2004年共治疗16例因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失语症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检测在急性脑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8月住院的急性脑缺血患者80例,根据发病时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与短暂脑缺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测定二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检测血清生物化学各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为38.07±32.14ku/L,短暂脑缺血组为25.18±9.17ku/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它生物化学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在不同类型脑缺血中有所不同,其升高有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2.
3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狭窄程度与年龄的关系,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11例,全部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其中男223例,女88例,年龄18~82岁。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研究法计算狭窄率。分析血管狭窄分布特点、狭窄程度与年龄的关系。结果①3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18例(70.1%)发生颅内、颅外动脉狭窄。随年龄增长动脉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两性之间狭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同年龄组之间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明显不同(P<0.01),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较高(69.0%),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6.2%和38.2%);③不同年龄组颅外动脉狭窄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颅内动脉狭窄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各年龄组之间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不断增加,病变程度增加不明显,血管狭窄程度分布规律与管腔直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颅内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对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将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98.6%;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7.9%.结论 经颅多普勒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SA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IA患者60例行DSA,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颅外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分析TIA与脑动脉病变之间关系。结果:60例中有53例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8例发现有不稳定斑块。其中狭窄≥50%39例,颅外段狭窄34例,颅内段狭窄19例。结论: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性质、程度,对了解TIA的病因,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248例检出了脑动脉狭窄,占98.8%。共检出病变血管688支,前循环病变587支(85.3%),后循环病变101支(14.7%)。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结论本研究资料提示,前循环动脉狭窄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23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0.0%比64.7%;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4.9%和45.2%比19.7%和15.8%;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1.4%比66.4%;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6.3%和48.0%比22.7%和37.3%;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性质可能是引起复发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ercheron动脉梗死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10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且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垂直注视麻痹3例,语言障碍3例,肢体无力6例,记忆缺损4例.MRI均显示双侧丘脑梗死,1例可见“中脑V字征”,1例脑血管造影发现Percheron动脉闭塞.10例均病情好转出院,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Percheron动脉梗死极为少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可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对狭窄分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颅内病变组、颅外病变组和颅内外联合病变组,对各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272例患者纳入分析,1028例(8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342例(33.3%)为颅内病变,330例(32.1%)为颅外病变,356例(34.6%)为颅内外联合病变.颅内病变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另外两组(F=41.995,P=0.000).各组间性别(x2=10.602,P =0.005)、高血压(x2=11.316,P=0.003)和糖尿病(x2=13.465,P=0.001)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0),青年组和中年组以颅内病变为主,老年组以颅内外联合病变多见.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单纯颅内病变及颅内外联合病变有关,单纯颅外病变仅与高龄和高血压有关.1028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共累及血管2732支,其中前循环血管1759支(64.4%),后循环血管973支(35.6%),前循环轻、中和重度狭窄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见,而闭塞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后循环各种程度病变均以椎动脉颅外段最多见.结论 不同部位脑血管病变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CatL)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至少有1条颅内外大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7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评价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0~2级定义为侧支不良,3~4级定义为侧支良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atL水平.结果 研究共纳入79例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6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76±12.24)岁;侧支不良组51例(64.56%),侧支良好组28例(35.44%).侧支良好组血浆CatL水平与侧支不良组无显著性差异[(7.09±2.27) mg/L对(8.79 ±3.53) mg/L;t =2.751,P=0.06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为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935,95%可信区间0.823~0.963;P =0.046),而血浆CatL水平与侧支循环状况无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910,95%可信区间0.766~1.081;P=0.285).结论 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CatL水平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各亚型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并依据OCSP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37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109例)、后循环梗死(POCI)型(66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型(88例),比较各型患者头颈部责任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OCSP分型TACI、PACI、POCI和LACI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为86.8%、75.3%、88.5%和86.3%,各亚型之间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CSP分型各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中,TACI亚型以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PACI和LACI亚型以轻、中度狭窄为主,POCI亚型以轻度狭窄为主,TACI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亚型组(P<0.05)。OCSP分型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中,以颅内外动脉串联狭窄或闭塞为主,其中,PACI和POCI亚型的发生率最高,高于TACI亚型及LACI亚型(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可明确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