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善线粒体功能为帕金森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DNA变异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仅取决于核内遗传物质,而且与核外线粒体DNA的改变也可能有重要的关系。为研究线粒体DNA的变异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本文对4株大肠癌细胞系和1株原代培养的正常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DNA的D-环区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指未伴心室扩张的不明原因左室肥厚,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常见。HCM多由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有少部分患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呈母系遗传。线粒体DNA变异导致HCM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造成氧化磷酸化缺陷,ATP合成不足。本文着重对与HCM相关的mtDNA变异位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唯一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质遗传。与核DNA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分子小、结构简单、母体遗传等特点。线粒体病是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好发于肌肉、心脏和大脑,听觉器官、胰腺、肝脏及消化道也常有累及,此文就线粒体DNA异常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唯一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质遗传。与核DNA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分子小、结构简单、母体遗传等特点。线粒体病是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好发于肌肉、心脏和大脑,听觉器官、胰腺、肝脏及消化道也常有累及,此文就线粒体DNA异常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系统能量消耗效率较高,因此,线粒体作是机体细胞唯一的供能细胞器,其在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病理生理功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线粒体功能受损,会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线粒体DNA作为调控线粒体功能的主要遗传物质极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现就线粒体DNA与心血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做进一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基因测序技术,对175例老年T2DM患者和20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MIND1 3316(G→A)、MTTL1 3243(A→G)、MIND13394( T→C)、MIND14216(T→C) MIND14164(A→G)和MIND2 5178( T→C)变异率分别为3.26%、2.72%、1.71%、4%、34.9%;对照组检出3316(G→A)突变2例(0.99%)、4164 5例(0.99%)、5718(T→C)变异64例(32.3%),未检出3394、4216的点突变;两组间3394(T→C)变异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DM组5178A基因型血清TC水平低于5178C基因型(P<0.05),但TG、LDL-C、HDL-C、apoA、apoB、Lp(a)水平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394( T→C)与老年T2DM患者的易感性有一定关联,5178(T→C)变异与湖北地区老年汉族人T2DM的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突变和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DNA突变和衰老、老年病相关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近期大量文献报道mtDNA突变导致器官老化并引发多种老年疾病,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作为人体的能量工厂,具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线粒体DNA(mtDNA)。心肌作为一种高耗能组织,线粒体的正常供能至关重要,而mtDN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线粒体的供能。根据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是CV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mtD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潜在的治疗靶点、对预后的预测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本文就mtDNA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DNA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衰老领域的应用,线粒体DNA在衰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线粒体DNA的结构,遗传特点,突变原因,突变特点,生物学效应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HP)是由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分泌过少和(或)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低血钙、高血磷、降低或不恰当"正常"水平的PTH为主要生化特征.HP最常见的病因是颈部手术造成的甲状旁腺切除或损伤,而非手术原因引起的HP主要...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DNA是位于线粒体基质内线粒体自有的遗传物质,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供给。线粒体DNA的损伤通过增加活性氧的释放加剧氧化应激,线粒体DNA释放亦可引发细胞凋亡及通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激活免疫炎症反应。线粒体自噬则通过负反馈机制调控线粒体DNA损伤和释放,维持细胞内稳态。近年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线粒体D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例线粒体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的CKD患者中共3例经线粒体DNA(mtDNA)基因检测确诊线粒体病,分析其肾外受累及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特点,并观察其预后. 结果:(1)3例患者中2例青少年(14岁),另1例30岁,全部患者均消瘦(体质量指数13 ~ 17 kg/m2).例1生长发育迟缓,例3为早产儿.例1、例2有糖尿病家族史,例2有尿毒症家族史.(2)3例患者病程3~7月,临床均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和胱抑素C增高,肾小管损伤明显,均无高血压和镜下血尿.例1和例3组织学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例2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伴小动脉节段透明变性.(3)3例患者中糖尿病(2例)、高乳酸血症(2例)、听力消失或下降(3例)、癫痫发作(1例)、脑梗塞(1例)、智力障碍(2例)、视野缺失(1例),心律失常(1例).(4)3例患者均经基因测序并证实mtDNA 3243 A>G突变位点,例2母亲和弟弟也检出与患者相同突变位点.(5)经治疗3例均停免疫抑制剂,补充辅酶Q10和左卡尼汀等治疗,蛋白尿部分缓解,血清肌酐稳定. 结论: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3例伴肾脏损害的线粒体病患者,提示这类患者并非罕见,临床除肾脏受累外均伴明显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第一的疾病。研究已发现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密切相关的疾病达250余种,大量研究证明,人类的生长、衰老、疾病、死亡等各个生命过程均有线粒体参与[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tDNA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mtDNA影响CV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作用机制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DNA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不仅出现在生理情况下,更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退行性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细胞凋亡过程中许多重要事件与线粒体有关,例如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激活剂的释放(如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链的变化、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消失、异常的细胞氧化-还原反应及促进凋亡或抑制凋亡的bcl- 2家族的参与等。而线粒体又受核DNA( n DNA)和线粒体DNA( mt DNA)的双重控制,其中mt DNA控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等基本特征。因此,近年来mt DNA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将其研究进展综…  相似文献   

16.
钱杰  张丽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2):160-160,F003,F004
随着增龄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变化 ,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衰老时各组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OXPHOS)功能下降。关于衰老已有很多学说 ,包括氧自由基、凋亡、基因等学说。氧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自由基引起的组织随机毒害的结果 〔1〕。而有人认为细胞程序死亡对衰老起主动作用并引起特征性形态改变及衰老性生长停滞 ,衰老细胞的死亡实质上就是细胞凋亡〔2〕。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动物体 95 %的能量产生于此。线粒体受核 DNA(n DNA)和线粒体 DNA(mt DNA)双重控制 ,其中 mt DNA控制…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与衰老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器,其性状改变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有人称线粒体为衰老的生物钟。自1989年Linnane等提出线粒体衰老假说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在正常状况下生物发育成熟后,随年龄增加,自身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组分逐步退行性改变,趋向死亡,不可逆转的现象[1].1956年,Harman首先提出来衰老的自由基假说,之后又提出人类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是自由基攻击的首要目标.19世纪80年代初Miquel等提出"细胞衰老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于氧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引起的一个生物过程.1989年Linnane等提出线粒体衰老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也成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9.
人类线粒体DNA(mtDNA)是细胞内唯一存在于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参与了转录、编码2个rRNA,22个tRNA及线粒体呼吸链中的13种蛋白多肽亚单位。人类某些疾病与线粒体DNA缺陷有关。心肌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伴随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研究显示,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活性氧可导致mtDNA缺失或突变,tRNA基因保守序列突变影响肌肉收缩蛋白合成,造成氧化磷酸化缺陷,影响能量代谢。因此,线粒体的功能缺陷可能在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探讨了mtDNA突变与心肌病的关系,对mtDNA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寻找病因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心肌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病为一大类由线粒体基因或(和)核基因异常所致的多系统疾病,多数患者表现为骨骼肌、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其他系统如胃肠道和周围神经等也可以被累及并成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是1976年Okamura等首次描述的一种以胃肠道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病,过去在文献报道中采取了不同的名称来描述该病的临床特点,同义词包括肌神经胃肠脑病,眼外肌麻痹,白质脑病,小肠假性梗阻及多神经病,眼胃肠肌萎缩,感觉性多神经病、眼外肌麻痹及假性肠梗阻线粒体脑肌病等。1994年Hirano等提议用“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MNGIE)命名此病,强调线粒体的异常,并沿用至今。其临床特征多为青少年发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胃肠道动力障碍、恶液质、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周围神经病及白质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