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市慢性荨麻疹与主要过敏原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慢性荨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3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点刺皮试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5例患者对户尘螨过敏103例(26.07%),粉尘螨101例(25.57%),阳性率列16种过敏原的1、2位。结论户尘螨和粉尘螨对我市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他过敏原也不容忽视,有针对性的回避可诱发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在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作用。 方法 对 7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 结果 吸入性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 70 .2 7% ,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狗牙根、黑麦、梯牧草、六月禾、户尘螨、粉尘螨等 ;食入性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 64 .94% ,最常见者为牛奶、花生、大豆、蟹、虾等。大部分患者对 2种以上过敏原过敏。结论 IVT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的筛查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德州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测定德州地区24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总lgE抗体及20种血清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阳性者达64.08%;阳性病例中吸入组阳性率的前2位是粉尘螨、屋尘螨;食物组中对鸡蛋过敏者最多。结论 该地区过敏原分布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筛查过敏原对该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各种常见特异性IgE(sIgE)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astcLA-1变应原检测系统对9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健康者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粉尘螨及屋尘螨的sIgE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8.3%和31.9%,其次为蘑菇、家尘、青霉菌属及蟑螂,分别为24.5%、18.1%、17.0%及16.0%。结论:尘螨、蘑菇是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武汉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种类。方法:采用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对2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10种变应原检测。结果:受试者变应原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占80%;其次是海蟹、海虾、花粉、花生、狗毛上皮,分别占44.35%、36.52%、28.26%、26.96%和21.30%。结论:本地区变应原以粉尘螨最常见,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含尘螨较多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皮肤点刺试验对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27种变应原的检测。结果: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达83.8%。屋尘螨、粉尘螨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变应原,各占58.10%、59.70%:其次是虾、杂草、松属、谷类和花粉(禾本科),分别占25.8%、23.4%、22.60%、17.70%和16.9%。其中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9例(7.26%),对两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8例(6.45%),对三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65例(52.4%)。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有较高的变应原检出率,能为疾病的预防和进一步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皮肤点刺试验对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33例特应性皮炎和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均以粉尘螨(分别为78.79%,75.00%)和屋尘螨(分别为75.76%,70.00%)的阳性率最高,粉尘螨和屋尘螨在两者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5;χ2=12.35,P<0.05)。牛奶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阳性率(30.00%)高于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阳性率(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较慢性荨麻疹患者对粉尘螨、屋尘螨更易过敏,而后者较前者对牛奶更易过敏。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可以有效寻找过敏原,减少病情反复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台州市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测定。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5.24%(134例),其中尘螨阳性率22.41%(119例);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9.0%(154例),其中蟹抗体阳性率13.75%(7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过敏原为尘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李扁 《中国性科学》2005,14(6):45-46
中国当前处在一个“性观念重大变化”的时期。“变化”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规律和动因?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这个“变化”?“变化”的具体路径是什么?如果认识和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必然性,知道是哪些力量在起作用,那么人们就可以采取措施,主动应对。这也是科学的价值。作为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以“性”为刊名、以“性”为研究对象的权威性刊物,《中国性科学》密切关注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发生的与“性”相关的社会现象,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从艺术或信仰的角度发掘和探讨其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其目的,还是要促进中国的性文明建设。最终的意义,则是要立足于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以去年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为缘起,一个新的概念——“性小康”,在网络媒体以及平面媒体上引起了较大的兴趣,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并被学术界所关注。从本期开始,争鸣栏目拟针对“性小康”这一概念,以及这一现象开展做集中的学术讨论。在这一期首先约请“性小康”概念的提出者、前《公益时报》记者李扁先生撰写了这篇题为“‘性小康’的科学与‘理’”的文章,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希望感兴趣的专家学者针对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学术范围内,本着“双百”方针,开展积极的探讨和论争。本栏目现在面向社会征文,并将陆续刊出有代表性的论文。如果必要,也可以组织专题研讨。总之是希望得到科学和严肃的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最终有利于中国现代性观念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