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逸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77-1777
患者男,49 岁,阵发性胸痛5 年,加重2 个月,体格检查:心界增大,心前区舒张期喷射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段改变.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增大(内径42 mm ) ,余房室大小正常范围,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位正常,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4. 5 mm,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6. 0 mm,胸骨旁左心室长轴示室间隔右室面可见增宽的冠状动脉间隔支(见图1),最宽处内径约5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2例(男18例,女1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2~45岁,平均00.5±5.9)岁,经胸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2.0~12)mm,平均(5.9±2.5)mm,心室造影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1.8~13)mm,平均(5.4±3.1)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分别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超声及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4例,1个月内消失.术后第二天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1周内消失.结论: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122例(男65例,女5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1~25岁,平均(9.6±6.4)岁,经胸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2~14mm,平均(5.6±2.4)mm,心室造影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2~10mm,平均(4.0±1.9)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2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超声及造影示少量残余分流12例,3个月内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4周内消失。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无残端,应用偏心封堵器成功,1个月后复查出现主动脉瓣穿孔。结论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41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8个月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口唇、肢端无紫绀,SPO296%; ABP 118/65mmHg,心界扩大,HR 73bpm,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杂音,P2减弱.胸片示:心影增大,肺血稍多.心脏彩超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嵴下型)并双腔右心室,右室流出道肌性狭窄,流速410 cm/s;室缺为左向右分流,宽约13 m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36 mmHg.CTA示:左、右冠脉开口正常,右冠增粗走形弯曲;左前降之短小,由右冠发出,绕行于肺动脉根部前方.见图1.室间隔缺损,宽约11 mm.心电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史中无胸闷、气促等不适,心功能为I级.入院诊断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并双腔右心室,右室流出道狭窄.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本院行"室缺修补、双腔右室矫治并右室流出道疏通术".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脏重构近、中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LVEDD与LVEDV较术前缩小,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LVEDD与LVEDV进一步缩小.封堵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缩小,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RVd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0岁 ,发现心脏杂音 2 0余年入院。查体在胸骨左缘第 2肋间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 ,口唇青紫。入院诊断 :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房前后径 2 4 m m,左右径2 0 m m,右房左右径 4 9mm ,上下径 5 8mm ,右室左右径 39mm ,主肺动脉内径 2 0 mm ,右肺动脉内径 11mm ,左肺动脉内径 10 mm。室间隔厚度及运动幅度正常 ,其连续性完整。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约为 15 mm ,CDFI示右向左分流。左房后壁探及肺静脉共同腔 ,无肺静脉入左房 ,CDFI示肺静脉血流经垂直静脉入无名静脉 ,然后经上腔静脉入右房。肺动脉瓣形态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0岁,学生,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2003年5月22日入院,查体:BP 90/50 mmHg,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SM4/6杂音.ECG:大致正常,心脏超声示左房左室大小正常,室间隔膜部可见回声中断6 mm,CDFI示该处左向右分流,各瓣膜正常,诊断室间隔膜部缺损.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检查已被认为系对房间隔缺损诊断有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房间隔缺损本身虽不能被看到,但其血液动力学改变很易被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知。右心室舒张期容积负荷过重(右室内径增大及室间隔矛盾运动)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房间隔缺损做出诊断。鉴于近来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异常运动的发生率提出怀疑,作者对120例通过外科手术或心导管(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I-VSD)的产前诊断、病理分型、围生期结果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按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胎儿3 788胎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胎儿30胎。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情况对病例进行病理解剖分型。对明确诊断的胎儿单纯性室间隔孕期每4周复查1次,及出生后至1岁每3个月复查1次,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比较不同病理分型及不同缺损内径间的闭合率。结果 30例胎儿中,膜部缺损18例(60.0%),漏斗部缺损1例(3.3%),肌部缺损10例(33.3%),膜部与肌部同时缺损1例(3.3%)。18例膜部缺损宫内闭合2例(11.1%),出生后1年内闭合7例(38.9%),闭合率为50.0%;10例肌部缺损宫内闭合1例(10.0%),出生后1年内闭合9例(90.0%),闭合率为100.0%;漏斗部缺损与多发性缺损至出生后1年均未闭合。不同病理分型间闭合率比较结果为:肌部缺损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多发性缺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缺损内径≤3.0 mm者20例,其中宫内闭合2例(10.0%),出生后1年内闭合18例(90.0%),闭合率为100.0%;缺损内径为3.1~5.0 mm者8例,宫内闭合0例,出生后1年内闭合2例(25.0%),闭合率为25.0%;5.0 mm者2例,均至出生后1年均未闭合。不同缺损内径组间闭合率比较结果为:≤3.0 mm者3.1~5.0 mm者5.0 mm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做为早期诊断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的一种可靠、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及时监测闭合情况,并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11岁 ,活动后发绀、气促伴蹲踞 10年余。查体 :口唇轻微发绀 ,杵状指、杵状趾 ,两肺呼吸音清晰、对称 ,胸骨左缘第 3、第 4肋间可闻及 3~ 4/Ⅵ级收缩期粗糙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心电图示右室肥厚。胸片示肺血少 ,肺动脉段凹陷 ,靴型心 ,右心室增大。心超提示右房右室扩大 ,左房室正常 ,主动脉骑跨度为 5 0 %。主动脉∶肺动脉=2 .5∶1,室间隔缺损直径 2 0mm ,双向分流。右室流出道狭窄 ,内径 13mm ,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内径分别为 16mm、10mm和 8mm ,冠状静脉窦扩张直径达 13mm。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法…  相似文献   

11.
老龄房间隔缺损的彩超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慧  秦俭  冉素真  王志华 《重庆医学》2004,33(7):1081-1082
目的研究老龄房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老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声学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老龄做作对比.结果各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增大,为(25.27±5.22)mm,右心房增大,为(48.57±8.79)mm,主肺动脉内径增宽,为(25.40±4.37)mm,测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增高,为(61.53±10.49)mm Hg(1mm Hg=0.133kPa),与正常老龄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中、上部左向右分流者25例;其余7例经3 % 双氧水声学造影均发现房间隔中、上部右向左分流.结论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主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高压的老龄患者,尽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直接显示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仍应考虑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可能,加做声学造影可直观显示心房水平是否有右向左的分流,从而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增大与左室结构改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日本SSD 63 0超声心动图仪对 60例高血压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房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结果 :左房内径≥ 40mm组 ,左室扩大或肥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40mm组 (P <0 .0 5 ) ;左房内径变化与左室内径及左室重量的变化呈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左房内径增大常伴有左室结构改变的趋势 ,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3.
例1女,7个月,体重5.2 kg.血氧饱和度96%.胸部X线片示:心胸比率0.61.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EF)59%,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FS)30%,室间隔膜周部缺损13 mm,房间隔中部缺损3 mm,推测肺动脉收缩压75 mmHg.诊断:室间隔缺损,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重度高压. 患儿于2012年8月8日行室间隔缺损修补补片+房间隔修补术.体外循环停止后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下降,反复试停机不成功.气管插管内吸出大量血性分泌物,左房测压20~25 mmHg.术中行食道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估测EF 45%~50%.急行主动脉-上腔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器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植入术,同时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儿:3岁,11kg。出生后发现有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室增大,室间隔膜部缺损5mm。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拟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行室缺修补术。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岁。生后即全身青紫。查体:口唇发绀,杵状指、趾,经皮氧饱和度(SpO2)为56%,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房、右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C/T:0.58。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完整,右心室腔小,三尖瓣瓣环直径7.8mm,右室流出道至肺动脉无血流信号;房间隔缺损(ASD)9.0mm,动脉导管未闭(PDA)5.0mm。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因胸闷、气短1年,加重1个月就诊。体检:一般状态欠佳,呼吸略急促,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水泡音。心率80次/分,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劳损。彩超所见:左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均增大,右心室内径正常。室间隔运动幅度平坦,室间隔中部距二尖瓣30mm处至左室外侧壁可见一断裂的假腱索,两断端回声明显增强,附着于室间隔中部的断端随血流飘动,附着于左室外侧壁的断端无活动。另于室间隔下1/3至左室心尖部可见一略细腱索回声。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可见钙化声影,二尖瓣下腱索增粗。彩超诊断: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增大;左室假腱索断裂;主动脉瓣钙化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少量);左室收缩功能减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7岁。心脏杂音30年,活动后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5年。体格检查:心律齐,胸骨左缘3、4助间闻及3/H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震颤,胸骨右缘2‘3肋间闻及2/N级舒张期哈气样杂音。AZ减弱,血压18刀kPa,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胸片示左心扩大,心胸比率0.52,升主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室、右室内径增大,室间隔不厚,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室间隔膜部扫及O.6cm回声中断区,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增粗,开放尚好,关闭不拢。升主动脉内径增宽,主肺动脉内径不宽。彩色多普勒检查:收缩期于空间隔回声中断区探及…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假腱索,国内报告甚少,现将我院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例,予以报告。例一女性,25岁、住院号345260,临床诊断,房间隔缺损并心衰。患者自幼先心病史。超声检查:〔包括M型、二维及脉冲多普勒(PDE)以下同〕主动脉36mm,主动脉瓣开放17mm,关闭双线,反射增粗、肺动脉干29mm,右房、右室及左室增大。四腔心切面示房间隔回声缺损、缺损口17mm,PDE探测有房缺湍流频谱。左室长轴及四腔心切面均见左室流出道内有一条索状回声,移动探查此条索样回声连结于室间隔中部与左室游离壁后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女,8岁。生后三个月曾患肺炎。在住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时有心悸与气短,于1986年3月6日入我院。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有收缩期震颤,3~4肋间有Ⅳ级收缩期杂音,P_2亢进分裂。X线示两肺充血,肺动脉段轻度隆凸,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内径正常,室间隔上部回声失落9mm;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于3月7日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常规心脏停跳,切开右心房见房间隔有1.2cm的缺损,作了缝合。经三尖瓣口发现内乳头肌之后,隔瓣下有0.8cm直径大小的膜周小梁部缺损,周围有纤维环,用带垫片褥式缝合2针,心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92例。173例患儿中有168例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封堵即刻成功率为97.1%。通过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发现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儿出现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1~2 mm)。结论针对性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