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神经瘤可引起同步前庭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前庭症状是行走不稳、偏倒,重者出现眩晕,因此前庭功能检查,特别是冷热试验对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在本组病例中,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92%,ABR表现正常的5例患者均出现半规管功能低下,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于桥小脑角占位病变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可引起同步前庭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前庭症状是行走不稳、偏倒,重者出现眩晕,因此前庭功能检查,特别是冷热试验对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在本组病例中,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92%,ABR表现正常的5例患者均出现半规管功能低下,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于桥小脑角占位病变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原因引起的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致残的迷路症状(平衡失调、眩晕等),且患侧已无实用听力时,如内科疗法无效,可考虑经乳突行迷路切除术。但必须先做全面的耳科和神经科检查、血化验及颞骨X线片检查,以除外梅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及听神经瘤。如双侧难听,尤其伴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则应对术后听力及平衡功能作充分估计,是否手术,必须慎重考虑;如决定手术,应做那一侧,亦须慎重考虑。如健侧前庭功能减退或丧失,此手术将引起患侧前庭功能丧失,不可不慎。手术方法:仰卧位,头转向健侧,使患耳在上。全麻加局麻。耳后切口。单纯乳突凿开,去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人体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觉组成"平衡三联"维持平衡,而其中前庭系统是司平衡的器官.目前临床上对前庭功能的检测(vestibular function test),常通过视眼动系统、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通路、前庭脊髓通路等几种途径来实现.前庭感受器主要由成对的水平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和两对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其中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和旋转试验(rotation test)作为水平半规管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但尚无常规有效检测垂直半规管(vertical semicircular canal)功能的方法[1],所以还不能反映整体的前庭功能,临床常见眩晕性疾病与人体的垂直半规管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神经耳科学检查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耳科学检查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3例听神经瘤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眼震电图,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耳蜗电图及面神经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患侧纯音听阈1例正常,另4例2kHz以下在正常范围,声导抗镫肌反射试验结果不一,冷热试验8例患侧半规管麻痹,均伴有一项或多项视-前庭眼动眼震异常;ABR2例未能引出,敏感度为90.9%;7例面神经电图异常;3例面神经电图异常;3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耳手术中,对胆脂瘤引起的迷路瘘孔进行了积极的治疗。该文对迷路部分切除术后尚能保存听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该作者发现在中耳手术中膜迷路部分切除或者充填半规管的病例术后骨导听力仍能保存,有的甚至还有提高。因此作者研究了切断豚鼠外半规管对听力的影响,观察了听神经瘤手术中外半规管切断后耳蜗电位的变化。结果豚鼠外半规管切断后2小时和听神经瘤手术中病人外半规管切断后1小时的EP、CAP、CM均稳定无变化。但是如果进一步开放前庭,耳蜗电位便急剧下降。实验提示外半规管切断后不能引起听力下降,同样上半规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伴发前庭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并分析其部位和频率特征。 方法 以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和冷热试验对20例(40耳)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进行前庭功能评估,对统计学处理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40耳)接受oVEMP和cVEMP测试,oVEMP异常率为85%,cVEMP异常率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22耳)接受vHIT和SHIMP测试,外、上、后半规管vHIT和SHIMP的异常率分别为14%、18%、9%和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患者行冷热试验,异常率为74%。11例接受vHIT和SHIMP测试的患者,冷热试验异常率为82%,显著高于vHIT和SHIMP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听神经病患者存在前庭功能障碍,前庭上下成分(包括感受器和前庭上下神经)受累概率相当,耳石器和半规管均可受累,各半规管受累概率相当,半规管功能损伤主要累及低频。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 (CPA)最常见的肿瘤 ,起源于内听道 (IAC)。IAC内有第 、第 颅神经通过。听神经瘤通常起源于第 神经的前庭神经。前庭神经在IAC内分两支 ,即前庭上神经 (SVN)和前庭下神经(IVN) ,SVN支配外半规管 ,感受温度刺激 (冷热试验 )。听神经瘤患者常有冷热试验反应迟钝现象 ,故认为听神经瘤原发于 SVN。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 ,尤其是 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使许多较小的听神经瘤得以早期发现 ,这些患者的冷热试验结果却正常。因此 ,对听神经瘤起源于 SVN的观点提出怀疑。自 1987年 4月至 1998年 9月 ,共收治桥小脑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迷路后进路处理桥脑小脑角区及内耳门区病变手术中内耳道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模拟迷路后进路操作,沿外半规管平面导入0°2.7mm耳内镜,观察内耳道与外半规管的关系。结果:内耳道口中心与外半规管平面一致,面听神经束的走行(内耳道走行)与外半规管平面的关系:①面听神经起始部位于外半规管平面之下者2侧(6.7%);②面听神经起始部位于外半规管平面者15侧(50.0%);③面听神经起始部位于外半规管平面之上者13侧(43.3%)。结论:在迷路后进路桥脑小脑角区及内耳道手术中,以外半规管定位内耳道具有直接、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的优点,更符合微创外科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听神经瘤患者的前庭功能丧失为渐进性,故其临床表现与其它前庭疾患不同。虽然冷热试验表明90%以上的病人有单侧半规管麻痹,50%有平衡失调,但一般无自发眼震,有眩晕主诉者不到20%。一般认为这是代偿之故。本研究采用经典Romberg试验和倾斜室法检查了17例听神经瘤病人和46名正常人。方法:(a)一个活动光杆置于暗倾斜室后壁,左右交替倾斜,初始倾斜15°。受检者在暗室中根据主观水平(SH)调整光杆。(b)明室呈正弦样变化倾斜,幅度为每侧5°,逐步增加频率。告知受检者实际刺激条件,嘱其站直放松,旋转手中电位器调整光杆于水平位,并说出倾斜室和平台活动与否。利用左-右稳定图计算傅里叶相得出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保存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改良迷路入路听神经瘤手术方法,为其提供解剖学标志及参数。方法20具成人尸头模拟改良迷路入路进行手术,切除上半规管弓、后半规管弓,保留上半规管壶腹、后半规管壶腹、外半规管、前庭,测量术野暴露范围及内听道的暴露长度。结果上半规管壶腹至乙状窦内侧硬脑膜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4±2.0)mm;外半规管后下缘至乙状窦内侧硬脑膜之间的最短距离为(6.4±1.0)mm;颈静脉球至颅中窝硬脑膜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3.8±3.3)mm;内听道暴露长度为(5.8±0.9)mm,占全长的60.4%。结论改良迷路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内听道内侧及小脑脑桥角,同时有可能保留听力;外半规管后下缘可作为寻找内听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本文总结VEMP在神经耳科学中的应用情况。首先建立VEMP的临床适用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刺激声的选择、刺激强度及给声方式,建立VEMP在振幅、阈值、潜伏期和耳间潜伏期的正常值。临床上常用于: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前半规管裂综合征和听神经病的诊断定位。VEMP的振幅变化较大.潜伏期的变化较大,而阈值较稳定。梅尼埃病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可以出现振幅的异常或引不出;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和听神经瘤可见振幅和潜伏期异常。听神经瘤还可见耳间潜伏期延长。听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振幅的异常,振幅减低或引不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声刺激较为适宜。VEMP的阈值检查主要用于压力或声音敏感性眩晕;耳间潜伏期的异常主要见于桥一小脑角占位病变:振幅和潜伏期的异常一般没有特异性.可见于累及前庭下神经的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静态姿势图可分析BPPV患者感觉结构(Sensory structure)变化的特征;明确BPPV患者康复训练后感觉结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BPPV患者,采用静态姿势仪进行感觉结构变化评估前庭康复,定量评价眩晕患者在消除或减弱视觉和本体觉的情况下前庭功能及半规管功能,并采用姿势图分析前庭功能低下时视觉前庭,脑干小脑,和脊髓本体觉的能量分布变化;结果静态姿势图可评估BPPV患者发病时在消除或减弱视觉系统和本体觉系统功能时,明确前庭系统中半规管功能低下的情况。;BPPV患者发病时要维持平衡,则需要通过视觉或本体觉加强,从而发现眩晕患者维持平衡很多程度依靠视觉和小脑脑干平衡功能;运用前庭康复系统按要求对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平衡康复训练,而且前庭功能测试后前庭评分恢复正常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PPV患者大部分出现前庭系统功能评分低,并能发现前庭半规管功能低下时评分低的半规管侧别;评价BPPV患者在不同状态下患者维持平衡很多程度依靠视觉和小脑平衡功能;前庭康复对BPPV患者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
外半规管瘘     
本文报导外半规管迷路瘘(120例);其它尚有上半规管瘘(3例)、后半规管瘘(3例)、鼓岬瘘(3例)、前庭窗瘘(2例)、耳蜗瘘(1例)。 120例外半规管瘘中20例发生于已作手术的术腔;70%发生于长期且处理不当的胆脂瘤病例;初诊时22%患侧已聋、27%骨导低于30dB。  相似文献   

15.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H)的诊断手段及意义。方法:15例DEH患者,分别行纯音听阈及耳蜗电图检查、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VEMP),用以诊断及判断DEH的侧别和病变累及范围。结果:15例患者均为中~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积水与听力下降同侧10例,对侧4例,双侧1例。水平半规管和球囊均有积水5例,水平半规管积水6例,球囊积水2例。VEMP异常者7例,其中1例患侧p13-n23振幅消失,2例p13潜伏期延长,4例患侧p13-n23低振幅。结论:DEH的诊断除了纯音测听外,耳蜗电图检查、前庭双温试验和VEMP检查是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应列为诊断常规。  相似文献   

16.
经迷路彻底切除第八颅神经是治疗前庭性眩晕的最佳方法。对伴有严重听力障碍有眩晕患者,可建议对其患耳施行该术。术中,术者可在直视下切除全部神经上皮,并能切除前庭神经的节前纤维,消除患耳前庭功能,失败率低。多数耳蜗神经可予以分离,适应症系晚期梅尼埃病。全麻下行乳突切除术,暴露鼓窦,确定外半规管。将脑膜板、乙状窦轮廓化。于窦膜角内,沿着岩上窦清除迷路上气房。用切割钻头,由上而下切除迷路。首先打开外半规管,确定上、后半规管的总脚,继之切除上半规管,但保留其壶腹部,作为确定上前庭神  相似文献   

17.
激光照射于耳蜗,引起的变化是相当局限的,当激光作用于猴迷路的前庭部分,前庭功能明显破坏时听觉尚可保存。作者以前的研究曾证实当激光作用于猴的外半规管时,形态学的变化仅限于被照射的半规管壶腹部。在迷路外科,特别是在美尼尔氏病,应用激光可在所希望的部位引起局限性的破坏。本文用16只体重2~2.5kg的家兔作试验,用钕激光250焦耳/cm~2照射垂直半规管,以消除前庭功能,对侧迷路作为对照。在激光照射后1小时、3昼夜和1个月后剖检动物。制做标本时在显微镜下目视评价膜性迷路情况。在1小时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垂直平面摆动试验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并探讨中青年垂直半规管功能正常值.方法 运用自主研制的SRM-Ⅳ全自动前庭功能诊治系统,采用垂直平面180°正弦非阻尼摆动方法对100名18 ~59岁的健康受试者诱发垂直眼震,记录眼震视频和眼震曲线,采集眼震个数、持续时间、慢相速度等参数.将100名健康受试者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68例)和中年组(32例)进行比较.试验中以右前半规管和左后半规管为一对(right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and left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RALP),以左前半规管和右后半规管为一对(left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and right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LARP),计算出两对垂直半规管垂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两侧不对称比( canal paresis,CP),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年组和中年组平均慢相速度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CP值,RALP为10.2%±7.1%,LARP为10.4%±6.2%.健康中青年人群垂直半规管垂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CP值95%参考值范围,RALP为低于23.7%,LARP为低于22.9%;CP正常范围:≤20%为理想值,20%~ 25%为正常偏高.结论 垂直平面180°摆动试验可有效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此方法有望在临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对半规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半规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怀疑上半规管裂缺的患者3例(6耳),突发性聋患者30例(6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0例(60耳)及同期进行体检无耳部疾患的患者20例(40耳)行HRCT扫描,对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组,观察正常耳各半规管的形态并与病变组相比较。结果:各半规管均表现为不同倾斜度的C形,正常耳上半规管全程斜矢状位表现为"∩",前端与前庭相通,后端与后半规管上半部形成总脚并与前庭相通;外半规管全程轴位呈""形,前后脚与前庭相通;后半规管全程斜矢状位表现为""形,下端与前庭相通,上端与上半规管形成总脚与前庭相通。半规管管腔平滑,骨质无缺损。发现上半规管裂1耳;突发性聋组前庭导水管与上半规管相通1耳,与后半规管相通2耳;感音神经性聋上半规管闭塞1耳,外半规管闭塞2耳,外半规管骨质不完整2耳,上半规管粗短2耳、外半规管与前庭融合4耳、后半规管短小2耳。结论:HRCT扫面多平面重组能全程观察各半规管,对诊断半规管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在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和诊断价值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VAT和红外视频眼震图的各项检查.根据受累半规管分组分析VAT的特点.结果:VAT异常者34例(82.93%).21例垂直半规管BPPV患者中,垂直相移异常14例次,垂直增益异常1例次;水平相移异常6例次,水平增益异常5例次,非对称性异常2例次.12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中,水平相移异常6例次,水平增益异常5例次,非对称性异常2例次;垂直相移异常4例次,垂直增益异常2例次.所有患者在相移指标上,4例表现全频段异常,21例在2~3 Hz显示异常.冷热试验半规管麻痹(CP)和(或)眼震优势偏向(DP)异常者24例(58.54%),其中4例患者2项指标同时异常.结论:VAT能够全面地了解BPPV患者水平及垂直半规管功能.VAT检测中的相移异常是BPPV的一个相对恒定的表现,并且通常表现在2~3 Hz频率上. VAT和冷热试验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半规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