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不能鉴别出恶性和良性嗜铬细胞瘤,而恶性和良性嗜铬细胞瘤的预又明显不同。因此,区别恶性和良性显得十分重要,西文综述近年关于鉴别恶性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进展及其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3.
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不能鉴别出恶性和良性嗜铬细胞瘤,而恶性和良性嗜铬细胞瘤的预后又明显不同,因此,区别恶性和良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鉴别恶性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进展及其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 8岁。因血压增高伴排尿时头晕、头疼、心悸4年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和肉眼血尿。体检:血压1 85 /1 30mmHg( 1mmHg =0 .1 33kPa) ,脉搏90次/min ,无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触压膀胱区后血压明显升高。余无阳性体征。B超示:膀胱左侧壁可见一6.9cm×4.9cm回声团块,双侧肾上腺未见异常。2 4h尿3 甲氧4 羟基杏仁酸(VMA) 1 9.36mg/2 4h。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口服酚苄明1 0mg ,3次/d ,2周;心得安1 0mg ,3次/d ,1周。血压稳定在1 2 0 /80mmHg左右后,术前2d常规扩容。于全麻下行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  相似文献   

5.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起病均有排尿时一过性血压升高症状,B超、CT扫描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肿瘤TNM分期,3例患者分别为T2aN0M0、T2aN0M0、T2bN0M0;3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2~120个月,平均随访3年。1例随访6年后因肺部转移而死亡:2例于术后2、3年因广泛盆腔淋巴结浸润又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无其他不适。结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需经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TNM分期在Tis、T1、T2期的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期在T3期以上或位置在膀胱颈口附近,则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诊治的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3(31~57)岁。高血压者6例,5例在排尿时血压明显增高;间歇性肉眼血尿者3例。血浆游离MNs和24h尿CA定性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7/7)和85.7%(6/7)。定位检查包括B超、CT、MRI、131I-MIBG和膀胱镜,其各自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5.7%(6/7)、100.0%(6/6)、66.7%(2/3)、100.0%(5/5)和75.0%(3/4)。1例进行放射治疗,2例实施膀胱部分切除,4例进行肿瘤剜除。结果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在膀胱内的位置为:前壁2例、三角区2例、后壁1例、左侧壁1例、右侧壁1例。平均手术时间131.2(110~190)min,平均出血量283(100~1 200)mL。良性者6例,恶性者1例。随访5个月~7年,1例于术后3年复发,2次手术行全膀胱切除术。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罕见且容易误诊,高血压、血尿、排尿时典型发作为其主要症状;血浆游离MNs和24h尿CA是重要的定性检查方法,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2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高血压26例(89.7%),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升高者分别为92.3%(24/26)和86.2%(25/29)。B超、CT、MRI和^131I-间碘苄胍扫描(^131I-MIBG)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6.2%(25/29)、96.6%(28/29)、88.9%(8/9)和81.2%(18/22),拟诊恶性者分别为24.1%(7/29)、55.2%(16/29)、44.4%(4/9)和40.9%(9/22)。1例行放射治疗,27例行开放手术,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29例患者位于肾上腺17例(58.6%),肾上腺外12例(41.4%)。首次手术根据肿瘤结构破坏、浸润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确诊恶性13例(44.8%)。病理检查28例,确诊恶性23例(82.1%)。术后随访24例,时间4个月~8年,肿瘤复发11例,其中9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肺转移4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3例,局部淋巴结转移4例,广泛淋巴结转移2例,2个或多个脏器同时发生转移3例。死亡4例:其余存活至今。结论病理难以区分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及术中所见。根治性肿瘤切除是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肿瘤复发时再次手术仍然有效。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对最终确诊疑似病例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1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在我院门诊作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收入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轻度改变。KUB加IVP未见明显异常。B超:膀胱右壁一占位。于腰麻下行TURBT术,术中见膀胱右侧壁一类圆形占位,直径约1cm,表面光滑,肿块距输尿管开口约2cm。手术切除肿块达深肌层,并切除肿块周围范围1cm黏膜及固有层,止血后留置导尿管,术中术后无特殊。术后病理诊断:膀胱嗜铬细胞瘤。5天后出院电话随访至2006年1月患者无自觉不适、无血尿、尿频尿急,术后未再复查膀胱镜。讨论嗜铬细胞瘤的病因目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1月诊治的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因"体检镜下血尿1月余"入院,泌尿系B超、盆腔CT及MRI示膀胱前顶壁占位灶.于全麻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电切除部分肿物时,血压急剧升高至225/114 mmHg,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改行膀胱部分切除;肿物切除时,患者术中血压一度下降至90/60 mmHg.术中、术后按嗜铬细胞瘤处理,痊愈出院.手术标本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30个月,患者血压正常.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典型症状为血尿、排尿时头晕、心慌、血压升高,甚至晕厥,可借助B超、CT、MRI定位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0岁。进行性排尿不畅3年,加重1个月,2005年12月8日以前列腺增生症收入院。B超检查提示膀胱右后壁占位性病变约1.5cm×1.5cm,膀胱镜检查,前列腺部尿道呈裂隙状,两侧叶增大,并向内挤压尿道,中叶增大明显,膀胱右后壁可见一肿物,约1.5cm×1.5cm,青紫色,突出黏膜表面,基底较宽,表面黏膜光滑未见破损溃疡。初步诊断为膀胱血管瘤。先行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2周后行耻骨上经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肿瘤切除后血压曾一度降至70/40mmHg,经紧急补液抗休克治疗后血压回升至正常,术后给予706代血浆等。追问病史,既往患高血压病8年,最高时血压185/110mmHg,口服硝苯地平等药物,血压维持在140-160/80~95mmHg。曾有晨起憋尿时出现头晕数次,测血压有时高达180mmHg,排尿后好转。术后病理回报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3个月,血压基本平稳,无头晕、头痛等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主因阵发性高血压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患高血压,血压在180-140/110-90 mmHg之间波动,一直在当地医院按原发性高血压治疗.1月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并心悸和大汗淋漓,血压最高达220/130 mmHg,排尿时尤其明显,口服一般降压药物不能控制,急来我院就诊,以"高血压"收住.  相似文献   

13.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D  Li S  Li X  Liu S  Wang H  Han W  Hao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104-105
目的 提高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7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直径均大于7.0cm,内部结构为不均质,囊实相间;有血儿茶酚胺、尿香草基扁桃酸异常增高而无高血压的分离现象,并伴有进行性消瘦、血沉加快等。结论 部分病例组织病理学与临床过程不一致,术后应长期随访。恶性嗜铬细胞瘤复发及转移率高,术后应进行瘤床放疗和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4.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均通过膀胱镜检查获得定位诊断并均经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5例获随访,时间2个月~9年。3例痊愈,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5年死于脑溢血。结论:膀胱镜是最主要的定位检查手段,术前准备与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瘤同样重要,术式选择应依据病灶大小及部位。  相似文献   

15.
膀胱嗜铬细胞瘤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 1982年 6月~ 1997年 10月收治 4例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4例。男女各 2例。年龄 12~ 5 5岁 ,平均 36岁。病程 2~ 2 4个月。排尿时或排尿后头痛、头晕、心悸 3例 ,伴视物模糊 1例 ,伴胸闷及呕吐 1例 ,无痛性肉眼血尿 2例 ;持续性高血压 2例 ;排尿时血压明显升高 3例 ;膀胱充盈或按压上腹部时出现血压升高 ,头痛、头晕者 2例。 4例B超检查均发现肿瘤 ,位于膀胱前壁、顶部、侧壁、三角区各 1例。肿瘤大小 1.5cm× 1.0cm× 1.0cm~ 3.9cm× 3.9cm× 3.0cm。CT及 13 1I MIBG检查各 1例 …  相似文献   

16.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常在心血管科漏诊,或在泌尿外科误诊为膀胱癌,甚至在术中出现严重的嗜铬细胞瘤危象。我院近期收治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入院。B超检查:膀胱壁光滑,膀胱憩室,前列腺大小约52mm×50mm×48mm;膀胱造影:膀胱憩室、前列腺增生;给予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及膀胱憩室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颈9点钟位置.  相似文献   

18.
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结果 3例中2例排尿时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及血压升高,1例仅有肉眼血尿,1例测尿VMA显著升高,3例均手术切除,恢复良好,结论 膀胱镜和CT是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术前明确诊断,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肿瘤局灶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多数具有内分泌功能。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是定位诊断的手段,VMA检查在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2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4 h尿芳草扁桃酸、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阳性数分别为14/18(77.8%)、11/17(64.7%)、14/19(73.7%)、17/20(85.0%).B超和CT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20/22(90.9%)、19/22(86.4%),拟诊恶性例数分别为12/22(54.5%)、16/22(72.7%).4例行化疗,8例行开放手术,8例行腔镜手术,2例因合并转移放弃治疗.2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有16例定位于肾上腺,6例定位于肾上腺外.术后病理检查者16例,恶变确诊14例(87.5%).术后住院时间7~12 d,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为2月~3年.结论 恶性嗜铬细胞瘤目前主要是通过其转移和(或)毗邻器官的浸润来加以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是恶性肿瘤的易感人群,术后应予以重视并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