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对磷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近10年使用磷霉素钠出现的115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15例涉及的不良反应有皮肤、黏膜过敏反应30例(26.09%),严重过敏反应27例(23.48%),过敏性休克25例(21.74%),神经系统损害9例(7.83%),低钙血症6例(5.22%),肺水肿4例(3.48%),死亡3例(2.61%),药物热3例(2.61%),心脏损害2例(1.74%)等。结论临床医师、药师与护士应重视磷霉素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7-2006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48例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临床表现、抢救转归情况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44%的患者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除药物过敏史不详),86.21%的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过程中,其中99.32%的患者治愈或好转,1例死亡。结论:磷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过敏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4.
例1,男,43岁。因右颈部丹毒发作,于2011年3月16日就诊,否认药物致变态反应史及胃病史,给予磷霉素钠注射液(东北制药总厂生产,每支4 g,批号:100603)12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40滴•min-1,qd,第2天静脉滴注15 min后患者诉口干、恶心、胃部不适,口唇轻度发绀。30 min后患者感恶心,有喉部堵塞感,随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60/40 mmHg(1 mmHg=0.133 kPa),疑诊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50 μg,血压随即上升至90/50 mmHg,同时抗变态反应和扩充血容量,血压上升至110/65 mmHg,给予甲氧氯普胺片10 mg,po,tid。3 d后上述症状消失,2周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磷霉素钠少见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8年6月~2003年6月国内公开报道的85例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多发生于<20岁和>50岁年龄组,主要发生在用药过程中30min以内.临床表现主要为变态反应,严重可致过敏死亡;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临床应重视磷霉素钠的不良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或高敏体质者应慎用;注意保持体内Na 的平衡,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7.
磷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加扩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有些反应较为严重。通过对我市收集到的7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艳丽  吴萍  郭军 《中国药事》2004,18(5):317-319
磷霉素是一新类型的广谱抗生素,它是一快速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而导致其死亡,磷霉素体内分布广,毒性低微.有皮疹、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剧烈疼痛、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不良反应报道,现将近几年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陈某 ,女 ,2 4岁。 2 0 0 1年 4月 2 4日行第一胎剖宫产 ,5月 17日下午来我院门诊就诊。自述流涕 3天 ,发热 1天。无药敏史。查体 :乳房对称、稍硬 ,咽红。诊断 :产褥期上呼吸道感染 (哺乳期 )。门诊输液治疗 ,静脉滴注 10 %葡萄糖 2 5 0ml加注射用磷霉素钠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某医院临床上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分析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现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磷霉素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浙江某医院10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分析目前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结果 在101例患者中,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并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集中在10~30min以内(43.56%),且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10min以内;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表现形式居多;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8.42%);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减慢滴速、停药或者相关药物治疗得以缓解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9%;磷霉素钠可与云南白药、栀子金花汤以及自拟肺心Ⅰ号方等中药联合用药用于临床治疗。结论 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呈现多样化,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加强对此药的监测,同时,可考虑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紫杉醇注射液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总结其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防范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2007年国内报道的紫杉醇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紫杉醇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其次是骨髓抑制.结论 紫杉醇注射液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及骨髓抑制、心脏毒性、水肿,使用时要严加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中的磷霉素钠二醇物含量,并与现行中国药典方法比较,提高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Promosil CN(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醋酸铵-甲醇(82∶18),采用(-)ESI电离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 154.9→80.9(磷霉素二醇物)和m/z 120.9→77.1(内标苯甲酸)。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采用Agilent Zorb-ax NH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10.89 g.L-1磷酸二氢钾溶液,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6℃;检测器温度为35℃。结果: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二醇物在22.46~359.4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4.492 ng.mL-1,每一样品的分析时间为5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二醇物在0.104~5.205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为0.7%,重复性良好。结论:本研究2种方法专属性高、简便、可靠,可用于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1例50岁男性肺癌患者因肺部感染应用左氧氟沙星,由于疗效不佳欲换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行皮肤过敏试验约10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心率120次/min。考虑为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行心电监护。1.5h后,患者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26mm Hg(1mm Hg=0.133kPa),氧分压47mm Hg,实际碳酸氢盐19mmol/L,标准碳酸氢盐22mmol/L,pH7.49。8h后,患者过敏反应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磷霉素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毒性低,效果好,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我们在应用磷霉素钠过程中,2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急性肌张力障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磷霉素钠172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注射用磷霉素钠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1月172份住院患者使用磷霉素钠的临床资料,根据磷霉素钠的用法、用量、适应性、联合用药等分析该药使用是否正确.结果 172份病历中,磷霉素钠单一用药占50.00%,二联用药占45.34%,三联用药占4.65%:与注射用磷霉素钠联合用药的抗菌药物构成比为,青霉素类占25.28%.喹诺酮类占23.26%,头孢类占20.93%,β-酶抑制剂类占16.28%,氨基糖苷类占13.95%;用药时间构成比为,1~3天占40.70%,4~6天占32.60%,7~9天占12.79%,9天以上占13.95%;临床应用构成比为,治疗用药110例,占64%,预防用药62例,占36%.结论 各科室对磷霉素钠的使用基本正确,但存在用药起点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不作病原学检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12月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0篇,涉及患者44例,均为女性且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 d~15个月,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内(63.64%);累及皮肤、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3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好转,6例患者死亡,可见其潜在的致死风险。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患者用药监护,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桂凡  彭婕 《安徽医药》2022,26(6):1267-1272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 2011年 5月至 2020年 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 PubMed数据库,对利格列汀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 15篇,共 16例病人,其中男性 11例,女性 5例,以老年( ≥60岁)多见( 12例, 75.00%)年龄( 67.94±11.66)岁;大多在用药后 6个月内发生( 15例, 93.75%)1例出现在用药后 56个月;不良反应累及皮肤( 11例)、消化(,4例)及泌尿( 1例)三大系统,其中最常见的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BP)9,例(68.75%),另外,斑丘疹型药疹 1例( 6.25%)、急性胰腺炎 2例( 12.50%)、肝损伤 2例( 12.50%)、急性肾损伤 1例( 6.25%);经停药及相应处理后, 16例病人均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应警惕利格列汀的用药风险,加强安全性监测,尽早识别和处理相关不良反应,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唑吡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Med数据库有关唑吡坦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病例55例,男女比例1:1.12,年龄 ≥ 65岁者24人,构成比为43.64%;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1 d内,共34例,构成比为61.82%;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睡行症、精神异常、幻觉、睡眠饮食障碍等,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唑吡坦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7年7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氟哌啶醇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4篇文献,122例病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18~40岁。用药1~7 d出现ADR的例数最多,占45.10%。氟哌啶醇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63例,占51.6%,所占比例最高。心血管系统和皮肤损害ADR占比分别为14.8%、10.7%。结论氟哌啶醇引发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临床应重视氟哌啶醇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