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96例行肝部分切除的I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5)和高NLR(NLR≥2.5)组,比较两组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时间;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35%、30%,其中高NLR组分别为37%、26%、22%;低NLR组分别为63%、49%、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全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0.2个月,其中高NLR组为8.9个月,低NLR组为14.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率与术前NLR以及术前CA19-9及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以及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术前NLR以及术前CA19-9及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ICC患者术后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Glasgow预后分数(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epatolithiasis-associat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LAIHCC)术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临床病理结果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GPS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GPS评分为2的病人其淋巴转移(P=0.029)和肿瘤为Ⅲ-Ⅳ期比例大(P=0.007)。结论 GPS评分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7例胆管结石相关的ICC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3,n=35)和低NLR组(NLR≤3,n=42),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因素,术后总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的差异,通过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NLR组的术后总生存时间长于高NLR组(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3(HR 2.15,95%CI 1.23~3.73,P=0.007)、淋巴结转移(HR 2.04,95%CI 1.10~3.76,P=0.023)、血管侵犯(HR 2.10,95%CI 1.10~4.00,P=0.024)为胆管结石相关的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3可以作为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126例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采用x2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4 ~ 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19个月,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型、切除范围、切缘状况、门静脉浸润与否,白蛋白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其中肿瘤分型、切除范围、切缘状况、门静脉浸润与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患者肿瘤的进展程度及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内镜支架术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方法:行内镜治疗的6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选择可能对术后生存时间有影响的10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扩散、胆碱酯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影响患者内镜支架术后的预后(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扩散、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的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内镜支架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的扩散、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对肝细胞癌肝部分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NLR水平与癌栓(P=0.009)有密切关系。单因素分析表明,分化程度(P=0.037)、癌栓(P=0.010)、高NLR(P=0.016)是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高NLR(P=0.023)、癌栓(P=0.014)是影响肝部分切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可能是反映全身炎症状态的良好指标,可作为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指标。相比于其他截值,NLR≥2.81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截值。当甲胎蛋白不高时NLR可作为一项提供预后信息的替代指标。由于目前的分期系统中尚无反映全身炎症状态的指标,可以考虑将NLR纳入新的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作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方法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且新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27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LR和LMR是通过在TURBT前确定且完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患者据此分为低NLR组(2.4,172例)和高NLR组(≥2.4,98例)以及低LMR组(4,98例)和高LMR组(≥4,172例)。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临床因素无复发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内的生存曲线;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LR与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复发、进展有关(P0.05);LMR与性别、年龄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肿瘤数量、病理分级、肿瘤T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术前NLR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高NLR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较低NLR的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病理学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COX生存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病人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72%和41%,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和癌抗原(CA)199水平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肿瘤分型、手术方式、CA199水平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扩大淋巴结清扫及根治性手术方式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和NLR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按PNI48.5(67例)及≥48.5(135例);NLR2.20(139例)及≥2.20(63例)分组。高PN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患者的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T分期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低PNI组,低NLR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大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病理T分期、组织学分级、PNI和NLR与NMIBC患者的RFS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PNI和NLR是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和NLR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作为评估NMIBC患者预后的指标。联合PNI和NLR能够增加预后评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根治性肝癌切除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月外周血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变化,将患者分为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NLR降低组(108例)和NLR升高组(47例)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80.4%、49.5%和80.2%、71.6%、42.5%(P<0.05)。肿瘤复发时间(TTR)中位数:NLR降低组为19.9月,升高组为15.2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NLR变化、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后NLR变化是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NLR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切除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建立有效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6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57.41±10.35)岁,年龄范围29~81岁。观察指标:(1)患者随访的结果,术后生存情况;(2)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3)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CA19-9、上腹部B超、CT或MRI检查。随后每3~6个月随访1次。观察终点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即为手术日期到随访截止日期,或因肿瘤复发及转移致死亡的日期。随访截至2019年8月1日。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将160例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模型组(n=112)及验证组(n=48),模型组用于生存列线图的建立,验证组用于其预测能力的评估,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列线图模型对ICC患者术后生存预测的准确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160例ICC术后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0例,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转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60例,生存时间20个月(2~11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3%、30.0%、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类型、肿瘤直径、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卫星灶及切缘状态是I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HR=1.78,1.97,2.91,1.89,3.06,2.86,2.07,1.94,2.24,1.95,2.68,2.00,95%CI:1.12~2.85,1.22~3.16,1.85~4.56,1.26~2.85,1.38~6.82,1.31~6.25,1.37~3.14,1.07~3.51,1.24~4.06,1.26~3.01,1.28~5.60,1.11~3.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2.37,2.06,5.52,5.72,95%CI:1.39~4.38,1.44~3.91,1.25~3.40,1.24~24.49,2.31~14.17,P<0.05)。列线图的建立基于5个独立危险因素,模型组的列线图预测术后生存的C-index值为0.71(95%CI:0.64~0.79),验证组C-index值为0.71(95%CI:0.61~0.81)。结论基于肝内胆管结石、肿瘤数目、肝脏切除范围、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类型等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术前外周血白细胞相关炎性指标对非转移性结肠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55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比值(LCR)是一种炎症评分,本研究旨在分析LCR评分在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ICC的1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管侵犯、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相关因素及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ICC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将患者分为未清扫组、常规清扫组和扩大清扫组,比较三组患者预后情况并釆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78例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69例,年龄30-81岁,平均59岁。根据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未清扫组纳入80例、常规清扫组纳入34例、扩大清扫组纳入64例。178例患者肝切除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为29.2%(52/178),总体中位生存时间25.8个月。未清扫组、常规清扫组、扩大清扫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80)、52.9%(18/34)、40.6%(26/64),三组整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常规清扫组与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清扫组与常规清扫组、未清扫组与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最大径、门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与ICC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肿瘤最大径、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患者生存有关(P<0.05)。结论CA19-9,肿瘤最大径、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是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可行手术切除术的ICC患者,行腹腔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即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无需扩大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早、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7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为界,≤2年肿瘤复发为早期复发,>2年为晚期复发.分析AFP、AFP/肿瘤单位体积(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HBsAg、肝切除方式、术中输血等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检验.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85例(72.6%)出现肿瘤复发,其中早期复发59例(50.4%)、晚期复发26例(22.2%).AFP、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术中输血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12.78,13.40,5.79,9.98,10.26,9.48,8.32,P<0.05);AFP、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4.46,7.75,P<0.05).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0.170,0.172,0.064,P<0.05);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09,P<0.05).本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6%、60.8%、54.9%和65.0%、38.5%、23.1%.AFP<20μg/L、AFP/V<14 μg/(L·cm3)、AFP/V14μg/(L·cm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早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9%、23.0%、20.5%;肿瘤晚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88.5%、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18,P<0.05).结论 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是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CC根治术后肿瘤早、晚期复发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东省胃肠间质瘤(GIST)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山东省4家大学的教学医院GIST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1039例GIST病例,其中男509例,女530例,年龄18。87(中位数58)岁。术后随访时间1—150(中位数34)月,期间93例因肿瘤进展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91.7%和87.8%。R0手术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高于R1手术患者(88.8%比69.0%,P〈0.叭)。中度复发风险患者术后是否服用伊马替尼,其5年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比89.2%,P〉0.05);高复发风险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其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服药者(76.8%比67.7%,P〈0.05)。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RR=1.988,95%CI:1.497—2.641)、核分裂象(P〈0.01,RR=2.326,95%CI:1.686—3.208)和肿瘤是否破裂(P〈0.01,RR=3.032,95%CI:1.732~5.308)是GIST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和肿瘤是否破裂是GIST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手术是原发局限性GIST首选治疗方式;伊马替尼可改善术后高复发风险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adical nephrectomy with thrombectomy and to identif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and 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 (IVCTT). The role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useful prognostic predictor for various solid cancers, was also investigated.MethodsFifty-five patients with RCC and IVCTT who underwent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thrombectomy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outcome was examin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after surgery was 44.2 months. Twenty-seven patients died of RCC, and 4 died of other disease at last follow-up. There were no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embolism (PE) or deaths from PE. The median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81.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42.0–103.2) and 69.0 (95% CI: 34.3–81.5) month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CSS were distant metastasis (p = 0.045) and NLR ≥ 2.9 (p = 0.009).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OS was the NLR ≥ 2.9 (p = 0.034).ConclusionsA high preoperative NLR level wa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fluencing CSS and OS of patients with RCC and IVCTT who underwent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thrombectomy. The NLR may be an available biomarker that helps with preoperative risk st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问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小于5,105例)和高NLR组(大于或等于5,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和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与本组患者术后生存有关(P〈0.05和P〈0.01);多凶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本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I.068,95%c1:1.009~1.129,P=0.02)。结论术前NLR大于或等于5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Urologic oncology》2020,38(8):684.e1-684.e8
Objectives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reoperativ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who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Materials and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434 patients with primary NMIBC who underwent TURBT from November 1993 to April 2019.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60 ml/min/1.73 m2 (non-CKD group) and <60 ml/min/1.73 m2 (CKD group). Background-adjuste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KD on oncological outcomes, including intravesi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free survival, upper urinary tract (UUT)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We evaluated predictive accuracy of CKD on prognosis using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compared between risk factors in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scoring system and CKD plus those risk factors.ResultsThe median age and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ere 72 years and 51 months, respectively. Of 434 patients, 141 (32%) were diagnosed with CKD before TURBT. In background-adjusted multivariate analyses, CKD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ose oncological outcomes, except for UUT recurrence.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of CKD plus risk factors in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scoring system on oncological outcom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risk factors alone, except for UUT recurrence.ConclusionPreoperative CKD was a risk factor and might improve predictive accuracy on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NMIBC who underwent TUR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