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和不保留幽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55例,其中包括胰瘘24例,胃排空障碍14例,吻合口出血3例,腹腔感染6例,胆汁漏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乳糜漏1例,腹腔积液5例,无应激性溃疡和切口并发症发生。前期组、中期组及后期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P=0.025)、胃排空障碍发生率(P=0.034)、吻合口出血发生率(P=0.020)及腹腔感染发生率(P=0.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是胰瘘。随着术者手术技巧的提高,部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术前引流对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2015年10月98例重度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300μmol/L)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是否行术前引流、分为对照组(52例)和术前引流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术前引流组患者[(379.44±88.57)min vs(346.98±57.17)min,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术前引流组患者[(346.98±57.17)mL vs(297.83±139.57)mL,P0.05]。对照组与术前引流组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3.85%vs 2.17%,P0.05)。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85%vs 43.48%,P0.05),但对照组患者胰瘘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引流组患者(30.77%vs 13.04%,P0.05)。结论:术前引流可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胰瘘发生率,且病死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对于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应考虑行术前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老年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老年组患者(≥65岁,38例)较中青年组患者(<65岁,31例)基础疾病多(P<0.05),前白蛋白明显低(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Whipple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老年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长(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26)。结论 针对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老年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其临床疗效与中青年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老年病人的围术期手术疗效,评价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70岁组)和对照组(70岁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围术期手术学疗效。结果:82例病人中,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6±10.7)岁,老年组27例,对照组55例。老年组平均手术时间(368±7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100~4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2(10~21) 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63±82)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100~2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1.5(10~16) d。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90 d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40.7%)高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老年病人中可行。由于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普通病人,因此,实施时仍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应用于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营养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及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普外科接受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76例,NRS2002≥3认为有营养风险,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46例)和无营养风险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多项检查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有营养风险组中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风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影响术后康复,NRS2002能有效评估患者术前营养状态,预判术后营养风险,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98例总胆红素>85μmol/L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减黄34例(35%,34/98),减黄前的胆红素水平为(266±119)μmoL/L,减黄后下降为(184±115)μmoL/L(t=2.66,P=0.010)。减黄组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为(276±419)ml,未减黄组为(397±344)ml(P=0.016);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38/98);减黄组为35%(12/34),未减黄组为40%(26/64),差异无显著性(P=0.053),感染性并发症和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513)。单变量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340μmol/L(P=0.042)、手术出血量>600 ml(P=0.001)和术中红细胞输注量>600 ml(P=0.003)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性上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出血量>600 ml(OR=2.77,P=0.036)和术中红细胞输注量>600 ml(OR=3.78,P=0.048)。结论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术前胆红素>340μmol/L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术前减黄并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者的技术和操作熟练程度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CONUT)评分在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6例胰头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所有病人分为高CONUT评分组(CONUT评分≥4分,26例)和低CONUT评分组(CONUT评分4分,60例),分析CONUT评分与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低CONUT评分组病人比较,高CONUT评分组病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及以上)的概率显著增加(30.7%比10.0%,P=0.017),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延长(Z=6.682,P=0.01),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增加(11.5%比1.6%,P=0.046)。结论术前CONUT评分是评估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短期预后的有效指标,术前高CONUT评分往往提示病人术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人住院时间更长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早期壶腹癌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间共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l期(pTl)的壶腹癌,其中局部切除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5例.对其术前和术中的诊断和分期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及长期生存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局部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31);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P=0.254)、围手术期死亡率(P=1.000)、术后无复发生存率(P=0.301)及长期生存率(P=0.289)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早期壶腹癌来说局部切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手术风险较大或拒绝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数据,了解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6年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主要包括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术后治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十二指肠GIST病人279例。男性149例(53.4%),女性130例(46.6%)。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D2段最常见,共129例(46.2%),肿瘤大小为4.0(2.5~6.0)cm。根据改良NIH分级标准,极低危病人46例(16.5%),低危病人90例(32.2%),中、高危病人113例(40.5%),此外有30例(10.8%)病人接受了术前伊马替尼治疗,未进行术后危险度分级。行局限性切除术的病人共232例(8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共47例(16.8%);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6/279)。行传统开放手术者144例(51.6%),行腹腔镜手术者135例(48.4%)。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与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相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肿瘤直径较大(Z=-3.229,P=0.001),且中、高危病人比例较高。279例病人中,253例病人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3.2(1~180)个月。所有病人5年总存活率为85.0%。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vs.84.6%,P=0.548)。结论十二指肠GIST主要位于十二指肠D2段,手术方式以局限性切除术为主,局限性切除术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长期疗效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保留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6例术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减黄行单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观察统计经皮肝穿刺情况及术中、术后穿刺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均保留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1例(6.3%)穿刺管术后滑脱,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堵塞、出血、胆管炎等穿刺管相关并发症。5例(31.3%)于术后1个月内拔除穿刺管,余者术后带管时间均超过1个月。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5%,胰瘘发生率18.8%,均为A级胰漏,无>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8,10.8)d,无再次手术,无30 d内再入院及死亡病例;术后90 d内死亡1例(6.3%)。结论:为拟行标准化、流程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中重度黄疸患者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前减黄、术后保留穿刺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情况,不过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CD1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81.7%,术后1个月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20.0%,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均明显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10含量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龄梗阻性结肠癌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CD133分子的表达,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5岁)、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术中输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5 h)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于年龄较大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术前应全面评估,并给予积极处理;建立专科化队伍,术中应规范操作,控制出血,并尽可能减短手术时间,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术前行二维CT检查,实验组另行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病灶评估指标[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术前肝功能指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仅实验组测算的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质量具有相关性(r=0.225,P0.05);术后仅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2.50%明显低(χ2=5.165,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化肝切除术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及预后效果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老年残余胆囊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经肝胆超声、上腹部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RCP)检查明确为残余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25)和开放组(n=25),统计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腹痛、腹胀改善情况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开放组短,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结石清除率为100.00%略高于开放组的9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开放组的32.00%(P0.05)。术前两组腹痛、腹胀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h腹痛、腹胀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腹腔镜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固体食物进食时间均显著较开放组短(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残余胆囊胆管结石可一定程度降低机体因手术操作、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显著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首次及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手术次数分为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每组4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于术前及术后1、3、5、7d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大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差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NPOCD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测定IL-1、IL-6和IL-10的浓度. 结果 二次手术组患者术后3、5 d POCD的发生率(56.3%、10.4%)显著高于一次手术组(25.0%、2.1%)(P<0.05).与NPOCD组比较,POCD组术后IL-6的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IL-10的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一次手术组POCD患者比较,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血液中IL-6浓度升高及IL-10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c 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选择性保留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外科手术治疗的77例c 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9例患者采用选择性保留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保留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组),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软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感觉功能优良率、手术并发症率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保留组的术耳廓区、颈肩区的皮肤感觉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74%、87.17%均高于常规组的71.05%和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的手术并发症率10.26%低于常规组的2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 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选择性保留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是可显著的改善患者术后术区皮肤感觉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前肺功能情况及其在预测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完成7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分析患者术前肺功能状况及其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肝移植术前肺功能异常者65例,肺弥散功能减低65例(91.5%),限制性通气功能减低30例(42.2%),小气道功能减低28例(39.4%),阻塞性通气功能减低21例(29.6%).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3%,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衰竭.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功能减低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3,P=0.010;x2=4.768,P=0.029),中、重度的弥散功能减低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轻度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8,P=0.004).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前肺功能异常是常见的,通气功能减低(VCmax<80%或FEV1.0<80%)及中、重度肺弥散功能减低(TLCOSB<60%)可作为预测术后肺部发生并发症的一个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pulmonary dys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08 to June 2009, 71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studied.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Preoperatively 65 out of 71 patients had abnormal lung functions, suffering from pulmonary diffusing capacity reduction (65 cases, 91.5% ), followed by reduction of restrictive ventilation function (30 cases, 42. 2% ), small airway function reduction ( 28 cases, 39.4% ), and obstructive ventilatory function reduction (21 cases, 29. 6% ).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as 56. 3% including: pulmonary atelectasis, pneumonia,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incidence of posttransplantation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restrictive or obstructive ventilation function reduction was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x2 = 6.703, P= 0.010; x2 = 4.768, P = 0.029),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ulmonary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group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diffusing capacity reduction and mild reduction and normal range (x2 = 8.478, P = 0.004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abnormality in patients before liver transplantation such as pulmonary ventilatory function reduction (VCmax < 80% or FEV1.0 < 80% ) and moderate to severe pulmonary diffusing capacity reduction (TLCOSB < 60% ) predicts high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接受根治术或保乳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间的差异,为患者选择根治术或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7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29例,48%)和对照组(248例,52%),其中观察组进行保乳术治疗,对照组进行根治术治疗,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乳房美容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患者的l、3年内复发率与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的优良率达78.16%,明显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6,P<0.05);两组用于衡量远期疗效的两项指标:总生存期(x2=3.154,P>0.05)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x2=4.243,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以及远期疗效的前提下,接受保乳术治疗的患者与接受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相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美容效果好、生存质量高等显著优势.与传统根治术相比较,保乳术不失为一项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监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30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随机分为两组,即以传统监护的传统组和快速康复外科监护的实施组各150例。数据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术后并发症、满意度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0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实施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例数5例(3.3%);传统组中术后并发症总例数13例(8.6%),实施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33)。同时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实施组满意率98.0%(147/150),传统组满意率93.3%(140/150),实施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47)。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快速康复外科监护,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6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扩大组(行扩大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和标准组(行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并根据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命质量进行量化比较.所有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2个或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在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平均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等基线情况无差异的情况下,扩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4 min(310~650 min)、680 ml (0~1800 ml)和13.5 d(10~76 d),明显高于标准组的315 min(260 ~306 min)、305 ml(0 ~ 1000 ml)和9.2d(7~3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4.22,3.82,P<0.05).扩大组患者1级、2级和3a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 2/41)、20%(8/41)和41%( 17/41),而标准组患者分别为25%( 14/55)、49%(27/55)和7% (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6,8.87,14.10,P<0.05).两组患者3b级、4a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4,0.88,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术后1年生命质量评分及术后平均肿瘤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3,0,F=0.49,1.03,t =0.32,P>0.05).结论 标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够为普通胰头癌患者带来最佳的风险效率比,只有对于那些术前或术中发现有第16组淋巴结肿大且肿瘤能够达到R0切除的患者,才谨慎选择扩大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