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类胚胎冷冻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患者年龄、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胚龄及冻胚移植周期方案对于冷冻胚胎复苏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慢速冷冻体外受精周期中剩余的质量良好的胚胎,随后于不同周期用快速融解法复苏后进行移植。根据上述因素将患者分组,对复苏后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126例患者中,融解胚胎总数445个,复苏后成活368个(82.7%)。获得临床妊娠48例(38.1%)。年龄对冷冻胚胎复苏率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年龄增加,冻胚移植的妊娠率下降,尤其是在35岁以后,下降更为明显。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冷冻时胚胎的培养天数和移植周期方案均对冷冻胚胎复苏率和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诸多因素中,只有患者年龄会影响冻胚移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累体外受精冻融胚胎移植技术的经验。方法:对20例在体外受精形成的多个胚胎,在移植后将剩余胚胎全部冷冻保存,如本周期未获妊娠,在以后的周期再行解冻移植。结果:20例进行20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获临床妊娠7例,临床妊娠率为35%。其中自然周期移植13例获临床妊娠5例,妊娠率为38.5%;激素替代周期7例,获临床妊娠2例,妊娠率为28.5%。首例冻融胚胎于2002年6月28日孕38周分娩一男婴,新生儿发育良好。结论:采取冻融胚胎移植可提高累积妊娠率,并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对53周期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的155周期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者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完全受精失败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较高的完全受精失败率,较低的正常受精率,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较高。结论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良好,通过早期补救胚胎移植可降低其完全不受精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和植入率的影响。方法140个冻融周期共完成122例移植。实验组70个冻融周期共374个胚胎冷冻前采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培养,对照组70个冻融周期共392个胚胎冷冻前颗粒细胞完全剥除后培养。复苏后胚胎经激光辅助孵化,培养0.5~3h后移植。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和植入率。结果对照组完成60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0.00%。植入率7.87%;实验组完成62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7.10%,植入率14.7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可以提高IVF-ET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和植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IVF-ET 治疗、因取卵日男方因素无法进行受精的患者9例,对其成熟卵子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解冻后进行卵胞浆内显微授精(ICSI),记录卵子复苏、受精、卵裂及移植后妊娠情况。结果9例患者共解冻复苏58枚卵子,复苏率68.2%(58/85);复苏后进行ICSI的成熟卵子中,受精40枚,形成胚胎34枚,受精率69.0%,卵裂率85.0%。7个移植周期共移植胚胎15枚,临床妊娠3例,临床妊娠率42.9%。结论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可以获得一定的临床妊娠率,在IVF-ET中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对于常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受精失败的次级卵母细胞实施补救受精的效果。方法:对在常规IVF-ET中没有得到受精卵的病例的次级卵母细胞实施ICSI,观察受精、卵裂、胚胎种植和受孕情况。结果:2000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夫妇中,12例在授精后12~20 h卵子全部不受精,在取卵后24 h实施ICSI。12例患者有卵111个,对其中的69个次级卵母细胞实施ICSI, ICSI 20 h后检查,56个受精,受精率81.2%,形成胚胎50个,卵裂率89.3%,移植11个周期共38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胚胎着床率为5.3%。结论:在常规IVF无受精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实施ICSI以补救。但在此情况下,胚胎的着床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江莉  李柳铭  袁华  翟丹梅 《广西医学》2006,28(5):636-63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成功率。方法对49例在体外受精形成的多个胚胎在移植后将剩余胚胎全部冷冻保存,采用胚胎慢速冷冻和快速解冻法。结果49例进行53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获临床妊娠11例,临床妊娠率为20.8%。其中自然周期移植32例获临床妊娠7例,妊娠率为21.9%;激素替代周期5例,获临床妊娠1例,妊娠率为20%,克罗米芬,尿促性素(hMG)刺激周期16例,获临床妊娠3例,妊娠率18.8%。结论采取冻融胚胎移植可提高累积妊娠率,并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trilizationⅣF)受精方式对冷冻胚胎的解冻和移植后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慢速冷冻IVF或ICSI周期中剩余的优质胚胎,随后用快速融解法复苏后进行移植.观察各组胚胎冷冻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及相关指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50例患者中,IVF组为30个周期,妊娠4例,妊娠率为13.33%,ICSI组为20个周期,妊娠5例,妊娠率为25%,ICSI组冷冻胚胎优胚率、复苏后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累积细胞数与复苏胚胎的累积细胞数百分比(累积细胞存活率)和存活胚胎累积评分与复苏细胞累积评分的百分比(累积评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冷冻胚胎的优胚率及复苏后获得高质量的胚胎是影响解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trilizationⅣF)受精方式对冷冻胚胎的解冻和移植后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慢速冷冻IVF或ICSI周期中剩余的优质胚胎,随后用快速融解法复苏后进行移植.观察各组胚胎冷冻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及相关指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50例患者中,IVF组为30个周期,妊娠4例,妊娠率为13.33%,ICSI组为20个周期,妊娠5例,妊娠率为25%,ICSI组冷冻胚胎优胚率、复苏后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累积细胞数与复苏胚胎的累积细胞数百分比(累积细胞存活率)和存活胚胎累积评分与复苏细胞累积评分的百分比(累积评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冷冻胚胎的优胚率及复苏后获得高质量的胚胎是影响解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失败后,对未受精卵母细胞进行补救性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促排卵获得的卵子进行常规体外受精,16小时后对全部或>70%卵母细胞未受精的病例,进行补救ICSI,所获得的优质胚胎进行宫腔内移植。结果:7例患者51枚未受精卵母细胞行补救ICSI后,受精37枚,卵裂30枚,优质胚胎17个,受精率72.5%,卵裂率81%,与20例单纯行ICSI治疗者比较,受精率、卵裂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补救ICSI组1例获临床妊娠,并分娩健康新生儿,随访1年余未发现异常,临床妊娠率(14.3%)较单纯ICSI组(35%)显著降低(P<0.01)。结论: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失败后,对未受精卵母细胞进行补救性ICSI,有机会获得健康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空间学习记忆大鼠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方法: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进行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靶象限活动时间、游泳速度,空间探索实验的穿台时间、穿台次数等时反应指标的分析。结果:通过每日1次连续7d的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观察到随测试次数的增加,游泳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呈现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逐渐增大的时反应量-效关系(P<0.01),并能有效反映大鼠的空间学习功能。随后的一次性空间探索实验仅初期能反映空间记忆功能,后期则伴有记忆消退的过程。结论: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和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指标存在能反映空间学习功能的特殊类型时反应量-效关系,但空间探索实验对空间记忆功能的代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学习记忆动物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指标。方法 应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模型实验。结果 测得大龄组 (约 12月 )和小龄组 (<4月 )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刺激次数分别为 (32 .6 2± 2 0 .5 9)次 (n =2 1)和 (2 0 .6 2± 14.2 5 )次 (n =2 1,P <0 .0 5 ) ,学会时 9次正确反应的潜伏期分别为 (7.44± 2 .89)s和 (6 .93± 1.49)s(P >0 .0 5 ) ,并观察到刺激次数与逃避到安全区的潜伏期呈类双曲线型时反应量 效关系、刺激次数与移动正确率呈非线性正变关系。结论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存在特殊类型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应用常规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以分析不同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光照强度改变位点的移位法、重复测量对TDRR的影响。结果:通过对40只大鼠进行常规法不同光照强度下大鼠甩尾反应潜伏期的测定,观察到甩尾反应潜伏期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性缩短(单因素方差分析,F=75.17,P<0.01),其直线相关系数r=-0.939 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0.161x+18.592,直线回归系数(b)为-0.161(P<0.01),经双曲线型TDRR模型Y=cs+1/(x-a)s+b进行曲线拟合得最短潜伏期为2.961 s。另外,改变光照位点的移位法或改变位点的常规法检测与常规法之间的差异,不同检测方法的重复检测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和光照强度之间存在TDRR,可用常规法、移位法和改变位点的常规法进行重复检测。  相似文献   

16.
《医学教育探索》2010,(3):411-417
结合着色Petri网和时延Petri网,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复杂嵌入式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库所中表示数据、控制信息和时间戳,在变迁中引入时延、控制函数与变迁函数,利用抑制弧简化模型。该方法可以对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建模,还可以利用现有的Petri网技术分析系统性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Detection of abnormal TAMMV with transcranial Doppler is fundamental in primary stroke pre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 (SCD). The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AMMV and correlating it with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profil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with SCD.MethodsTranscranial Doppler was performed on subjects aged 2–16 years, using a 2 MHz probe placed over the transtemporal windows. Pulse oxi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 while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profile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ir medical records.ResultsOne hundred and thirty fiv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The mean TAMMV was 125cm/s. Patients with HbS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AMMV (131cm/s) than those with HbSC (107cm/s). Only one (0.74%) patient had abnormal TAMMV. TAMMV correlated inversely with oxygen saturation, Hct and patient''s age, and positively with white cell and platelet counts. Previous history of acute chest syndrome (ACS) and recurrent painful crises increased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and conditional velocity.ConclusionFrequency of abnormal TAMMV in this study was low. Younger children and those with HbSS had higher TAMMV. Age, oxygen saturation and haematocrit correlated negatively while white cell and platelet count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AMMV. Previous history of ACS and recurrent bone pain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having abnormal and conditional TAM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