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显微手术超早期治疗的52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资料,分析并探讨其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术中夹闭52个动脉瘤,其中4例多发动脉瘤术后予二期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一年随诊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2例。其中Hunt-Hess分级V级患者预后较差。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是治疗Hunt-Hess分级V级以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的理想及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unt-Hess分级,分为低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Ⅰ~Ⅲ)组52例和高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Ⅳ~Ⅴ)组21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72h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发现复发病例2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1例。术后低分级动脉瘤组的预后优良率(90.38%)明显高于高分级动脉瘤组(42.86%),P<0.05。结论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疗效确切。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时机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8例,所有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且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6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依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3组:早期组0~3d、中期组4~7d、晚期组8~21d。选择Hunt-Hess分级评价病情,颅脑CT采用Fisher分级,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弹簧圈栓塞术,我院以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为主要手术方式(80%以上),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维持基础血压、适当扩容、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住院病死率、致残率,并随访1月、1年病死率等。结果 28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6±5.0)岁,女性多见,占63.29%。3组年龄均数,性别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病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以及动脉瘤的主要部位、Hunt-Hess分级、颅脑CT的Fisher分级、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组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均低于诺中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早晚对颅内动脉瘤破裂SAH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但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沈育 《安徽医药》2018,22(6):1087-109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124例,其中按Hunt-Hess分级将患者进行分级,Ⅰ级37例,Ⅱ级42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观察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124例中,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119个,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5.97%,治愈70例,治愈率为56.45%;②4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为主,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5.18%,显著优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良好率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7,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基础病史、动脉瘤的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是否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发生并发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显微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是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良好预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及是否发生并发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夹闭术时应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44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按Hunt-Hess分级:0~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9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4例,分叉部41例,远端1例。4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41例,动脉瘤夹闭+包裹4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判断预后:优良36例,轻残6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效果显著。熟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解剖特征有助于减少术中血管损伤,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朱志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50-3452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1],而其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口[2].目前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处理的方法尚存不同观点.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成熟和发展,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的有效方法[3],但任何一种方法单独治疗均存在局限性.故本研究对42例IA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并与分别单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21例颅内动脉瘤(23个)患者中17例为破裂动脉瘤。接Hunt-Hess分级I级2例,Ⅱ级1例,Ⅲ级6倒,Ⅳ级10倒,V级2例。16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个,闭塞达90%以上2个。闭塞在90%以下1个。全组手术死亡1例。随访1~30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以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瘤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瘤患者分别选择显微手术夹闭以及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68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和血管栓塞术组,每组34例。血管栓塞术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明显低于血管栓塞术组的20.59%(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预后良好率97.06%(33/34)明显高于血管栓塞术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血管栓塞术比较,显微手术夹闭方法的有效运用可减少脑动脉瘤患者的脑积水、颅内感染、血管痉挛、脑梗死、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系列并发症,对于可以显著促进患者康复。但其作为开放手术之一,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创伤,如患者表现出较差手术耐受能力,则需要采取血管内栓塞术展开对应治疗。对此具体在实施脑动脉瘤疾病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情况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最终确保脑动脉瘤患者综合治疗水平获得显著提升,改善其预后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43例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比较分析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成功栓塞18例(共20个动脉瘤),出院时神志清醒、恢复良好16例,2例术前昏迷患者分别恢复为朦胧和嗜睡状态。开颅组成功夹闭25例(共28个动脉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伤(偏瘫)1例,出院时神志清醒、恢复良好22例,其中遗有神经功能缺损(偏瘫)1例,意识障碍3例(1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仍昏迷,2例术前朦胧患者术后意识无改善)。结论两者均是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开颅夹闭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对于医治老年破裂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120例,将脑动脉瘤根据Hunt-Hess进行分级,Ⅲ级患者60例,Ⅳ级患者39例,Ⅴ级患者21例。对经历过介入栓塞治疗(40例)、夹闭手术(40例)、引流手术(40例)等多种方式进行医治的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各种方式医治的临床效果。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后,按Hunt-Hess分级为:Ⅲ级60例,优46例,良12例,死亡2例;Ⅳ级39例,其中优30例,良5例,死亡4例;Ⅴ级21例,其中优12例,良4例,死亡5例。介入栓塞手术医治无效5例,有效12例,痊愈23例,夹闭手术无效6例,有效13例,痊愈21例,对比栓塞手术方式与夹闭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介入栓塞手术的总有效率(87.6%)高于夹闭手术总有效率(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实施夹闭手术患者的总有效率(82.7%)、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的总有效率(87.6%),和引流手术方式(49.6%)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不同方式对治疗老年脑动脉瘤产生的临床效果不一样,其中夹闭手术对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有明显作用;介入栓塞手术对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联合多种方式对老年破裂脑动脉瘤进行医治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中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138例(144个)动脉瘤,分析总结其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138例患者,显微手术治疗144个动脉瘤,死亡8例,病死率5.8%。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III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67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结合多因素分析探讨术中再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引起术中再破裂事件的危险因素有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瘤大小(P<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Hunt-Hess分级、瘤颈特征、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与术中再破裂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小动脉瘤是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谨慎选择手术方案,充分做好术中再破裂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73例,2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发生血栓形成,6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因并发症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其余患者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1例,前交通3例。结果 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其中1例死亡,2例中残,1例重残,余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破裂难以避免,显微手术技巧及综合处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术中破裂,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瘤(CA)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血肿,以及出血后血管痉挛而引起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因再出血及迟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使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目前脑动脉瘤多采用介入栓塞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刨伤小、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已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院于2006-05~2008-06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116例,效果显著。本文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42例(44个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夹闭组),30例(33个动脉瘤)行血管栓塞术(栓塞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评价和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GOS评价和mRS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夹闭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完全闭塞率分别为(17.1±3.2)d、(5.5±1.2)万元、100.0%,均优于栓塞组的(9.1±2.6)d、(12.1±2.6)万元、83.3%(均P<0.05);两组脑血管瘤破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0.02,均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预后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显微手术夹闭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曙辰  李辉 《哈尔滨医药》2011,31(5):327-32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10例(83.3%),大部栓塞2例(16.7%)。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例,Ⅱ级2例,Ⅲ~Ⅳ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无复发。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可能影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更为真实、准确地评价两种术式(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运用Meta分析技术对纳人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其两种术式术后1年不良预后、术后动脉瘤闭塞、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的比值比(oddsratio,DR)及95%CI。结果:两种术式术后1年患者不良预后(死亡及不能独立生活)、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ratio,OR)及95%C1分别为2.01(1.49,2.70),1.72(1.04,2.83),0.73(0.56,0.97)。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ratio,OR)及95%CI为1.32(0.98,1.76)。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术后1年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但手术夹闭术后颅内动脉瘤闭塞度高于血管内介入治疗,而且有较低的脑积水发生率。两种术式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刘涛 《中国医药》2008,3(12):761-762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结合小骨窗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去骨瓣减压、腰椎穿刺置管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在栓塞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裁瘤动脉闭塞等情况发生。动脉瘤栓塞程度均达95%以上。优良加轻残7例(58.3%)、重残加植物生存3例(25.0%)、死亡2例(16.7%)。结论血管内治疗创伤小、不受病情及发病时间的限制,结合其他微创手术方法可提高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