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综合运用多种波谱学手段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株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和一个混合物,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leoyl-threonine(1)、大豆素(2)、尿嘧啶(3)、胸腺嘧啶(4)、腺嘌呤核苷(5)、腺嘌呤脱氧核苷(6),混合物鉴定为环(脯-甘)二肽(7)和1,5-dideoxy-3-C-methyl-arabinitd(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医药嘹望     
我国科学家发现草苔虫素抑癌机制我国科学家最近揭示了草苔虫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机理,它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草苔虫素是从海洋生物草苔虫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有近20个结构类似物。研究显示草苔虫素对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草苔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软珊瑚中寻找新化合物。方法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氯仿萃取部分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一个神经酰胺(Ⅰ)。结果 通过波谱分析(IR、MS及NMR谱)及化学方法将该化合物鉴定为2S,3S,4R-N—octadecanoyl-phytosphingosine。结论 化合物(Ⅰ)是一个新天然产物,其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中药火绒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火绒草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法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胡萝卜苷(2),β谷甾醇(3)香草酸(4)以及咖啡酸(5)。结论化合物1、2首次从火绒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从火绒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1株药用红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来源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TGGP3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综合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TGGP35液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粗浸膏进行系统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1D NMR)、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从真菌T. flavus TGGP35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thymidine(1)和2"-O-methyluridine(2),3个内酯类化合物aspergilactone A(3)、aspergilactone B(4)和nafuredin(5),1个糖苷类化合物carnemycin E(6),3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cyclo-(L-Val-L-Pro)(7)、cyclo(L-Pro-L-Leu)(8)和cyclo(L-Pro-L-Leu)(9),其中化合物6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0.37 mM。结论 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sp.)中分离得到,发现1个具有中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和单菌株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结构新颖、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在GNPS指导下,通过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海星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GF16-1-2在不同培养基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旋光(ORD)和圆二色光谱(CD)等现代波谱解析方法以及对比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在GNPS追踪指导下从penicillium sp. GGF16-1-2中D培养基分离得到9个聚酮类化合物,依次为phenol A(1)、decarboxydihydrocitrinone(2)、stoloniferol B(3)、sclerotinin A(4)、(1S,3R,4S)-1-(4"-hydroxyl-phenyl)-3,4-dihydro-3,4,5-trimethyl-1H-2- benzopyran-6,8-diol(5)、β-diversonolic ester(6)、sydowinin A(7)、ω-hydroxy-emodin(8)和dibutyl phthalate(9)。而在真1培养基中GNPS预测到二聚体类成分存在,并在GNPS指导下初步分离得到桔霉素二聚类化合物:citrinin H1(10)和dicitrinone B(11)。结论 OSMAC策略和GNPS可以预测并获得骨架丰富、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对海星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GF16-1-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真1培养基比D培养基更适合桔霉素二(多)聚体类化合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裸花紫珠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大孔树脂HPD-10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裸花紫珠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七叶內酯(5)、乌苏-12-烯-3β-醇(6)、熊果酸(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5、6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化合物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漳江口红树林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 RSF-1的次级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液粗提物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核磁共振、质谱及旋光等)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从Trichoderma sp. RSF-1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丁内酯化合物1,5个聚酮类化合物2~6,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7,2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8和9,3个甾体类化合物10~12及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13:piterrione Ⅰ(1)、nafuredin(2)、penicilloxalone A(3)、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4)、5-hydroxy-7-methoxy-2,3-dimethyl-4H-chromen-4-one(5)、fusarimone A(6)、(3R,6R)-4-methyl-6-(1-methylethyl)-3-phenylmethylperhydro-1,4-oxazine-2,5-dione(7)、fusaproliferin(8)、terpestacin(9)、麦角甾醇(10)、β-谷甾醇(11)、啤酒甾醇(12)及亚油酸(13)。结论 从漳江口红树林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 RSF-1中分离获得了化合物1~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种属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多种癌细胞系均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8对部分癌细胞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7和13对多种致病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和鳗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6.25~50.00 μg/mL。  相似文献   

9.
以体外抗癌活性为指标 ,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 ,从采自广东大鹏湾海域的总合草苔虫中追踪分离得到 8个活性单体。利用电喷雾离子质谱 (ESI- MS)和高分辨 (60 0 MHz)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测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 ,分别鉴定为 :bryostatin 4 ,bryostatin 5 ,bryostatin 6,bryostatin 8,bryostatin 10 ,bryostatin 11,bryostatin16,bryostatin18。其中 ,bryostatin8( )和 bryostatin16( )是首次从南海总合草苔虫中获得 ,并在体外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体外抗癌活性为指标,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从采自广东大鹏湾海域的总合草苔虫中追踪分离得到8个活性单体.利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和高分辨(600MHz)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测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bryostatin 4,bryostatin 5,bryostatin 6,bryostatin 8,bryostatin 10,bryostatin 11,bryostatin 16,bryostatin 18.其中,bryostatin 8(Ⅰ)和bryostatin 16(Ⅱ)是首次从南海总合草苔虫中获得,并在体外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绵Pseudoceratin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中压制备色谱(MPLC)等方法对海绵粗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并与文献中的理化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沙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鉴定到11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sesterstatin 7(1)、crystalline 12-epi-scalarin(2)、12-epi-scalarin(3)、hyrtiolide(4)、25-dehydroxy-12-epi-scalarin(5)、scalarolide acetate(6)、sesterstatin 6(7)、(Z)-neomanoalide(8)、(+)-(6E)-neomanoalide(9)、luffariellolide(10a,b)、acantholide C(11a,b)。结论 从西沙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得到了11个已知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属于scalarane型和manoalide-...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海海底柏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海底柏柳珊瑚Melithae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底柏柳珊瑚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3)、24-甲基-胆甾-5,22-二烯-3β-醇(4)、胆甾-5,22-二烯-3β-醇(5)、24-亚甲基胆甾醇(6)、胆甾-5,23(E)-二烯-3β-醇(7)、胆甾醇(8)、guaianediol(9)、5-hydroxy-3,4-di methy-5-pentyl-2(5 H)-furanone(10)、5-hydroxy-3,4-di methy-5-propyl-2(5 H)-furanone(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菌株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其成分对稻瘟霉的抑制情况.为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型抗肿瘤、抗真菌活性物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各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成分.分别鉴定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甲基-哌嗪-2,5-二酮(Ⅲ)、胸腺嘧啶(Ⅳ)、尿嘧啶(Ⅴ)、曲酸(Ⅵ)、丁四醇(Ⅶ)、苯丙氨酸(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Ⅲ对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 FJ-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该菌发酵液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4R-ergosta-7,22-diene-3,5,6-triol(1)、互隔交链孢霉素(2)、5-羟基互隔交链孢霉素(3)、5’-epialtenuene(4)、篮毒菌素黄酮(5)。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该细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苯丙氨酸(1)、对羟基苯乙胺(2)、3-另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4)、3-苯甲基-7-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苯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胸腺嘧啶(8)、尿嘧啶(9)。结论9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细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南海海域大量生长的总合草苔虫为原料,将化学分离和活性追踪相结合,经溶媒提取和多种层析方法(Sephadex LH-20,ODS,HPLC等)分离,得到3个活性单体。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仪(600MHz)测定了它们的DQF-COSY、HMQC、TOCSY、NOESY、ROESY等二维相关谱。利用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分别将其鉴定为:bryostatin 4、bryostatin 5、bryostatin 6,并对其~1HNMR和~(13)CNMR数据做了订正。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中国产总合草苔虫中获得,并在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中都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细菌Bacillus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8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哌嗪-2,5-二酮(1)、3-甲基哌嗪-2,5-二酮(2)、3-异丁基哌嗪-2,5-二酮(3)、3-异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4)、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S,8aS)-3-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细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肽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苯甲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1)、3-苯甲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2)、3-苯甲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3)、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另丁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6)、3-另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7)、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真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Bipolaris sp. TJ-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菌种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cillide (1),dehydroisopenicillide (2),3,4-二甲氧基肉桂酸 (3),N-苯乙基乙酰胺 (4),(2R,4R)-harzialactone A (5),4-hydroxykigelin (6),6-methoxymellein (7),3,4-dihydro-6,8-di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 (8)和4-hydroxy-6-methoxymellein (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离蠕孢属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来自海洋环境的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Nocardamine(1)及其铁络合物Ferrioxamine E(2),化合物2为首次从链霉菌中分得,化合物1、2为首次同时从同一微生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