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1亿[2],其中将有25%~70%患有骨质疏松。轻微创伤即可导致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患者髋部骨折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20%[3]。这给患者及家属带来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梅 《内科》2009,4(1):98-1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可分为2种亚型,即I型和Ⅱ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osteoporosis,SOP)。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老年患者医院内骨折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住院患者和护理院老人,关于门诊老年患者医院内骨折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患者医院内骨折的特点及发生骨折的原因,并探讨预防老年患者在门诊发生医院内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6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佛山市三水区210例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和居住在患者邻近社区性别、年龄相仿的210例非髋部骨折人群填写调查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常轻体力劳动、既往骨折史、饮酒、吸烟、糖尿病、骨质疏松为髋部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经常锻炼、食用奶制品、食用豆制品是髋部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显著相关因素,对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防治骨质疏松和防止跌倒有助于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439例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外伤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旨在调查老年人外伤的发生时间、地点等环境相关因素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规律。方法选择因髋部外伤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439例,逐一调查其髋部骨折发生的时间、地点、外伤暴力和摔伤方式等因素。结果粗隆间骨折组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组,室内摔伤组的老年人平均年龄较高,暴力较轻,多为自己行走摔倒或绊倒;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外伤主要为室外活动损伤和交通意外(占52.8%)。15:00~19:00为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最集中的时间,7:00~9:00次之;冬季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占41.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范围、1天24小时中综合反应能力的变化、居住环境及季节气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由于下肢神经肌肉功能下降,反应性和平衡能力减低,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本文阐述了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和髋部骨折的危险性,重点分析了维生素D和肌力的关系,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同时综述了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而骨折复位则多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可高达20% ~ 40% [2,3].为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骨科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折的现况 ,探讨老年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老年性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用Excel建立数据库 ,SAS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 50岁以上人群骨折总发生率为 49 2 9% ,女性 (52 66 % )高于男性(44 39% ) ,男女之间的骨折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82 5 ,P <0 0 5)。骨折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骨折发生的部位主要以髋部为主 ,其次为脊柱。引起老年性骨折的原因是扑跌 ,其次是由于交通事故及自发性骨折。对自发性骨折病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认为吸烟、饮酒、少运动、饮牛奶少及少吃鱼虾、豆制品、含钙食品等因素与老年性骨折的发生有较大关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 ,吸烟、饮酒能增加自发性骨折的危险 ,而饮牛奶 ,常吃鱼虾、豆制品及含钙食品则对老年自发性骨折有保护作用。结论 老年性骨折发生率较高 ,吸烟、饮酒、户外活动少会增加发生骨折的机会 ,食用富含钙制品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制品则能减少骨折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骨折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测定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老年人骨折时骨骼的状态。方法 选取 60岁以上老年人 1 78例 ,询问病史及进行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1 )骨密度下降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 ,骨折发生的机会依次为骨质疏松组 >骨量丢失组 >骨量正常组。 (2 )骨折部位与此部位骨密度下降有关 ,髋部之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的下降对髋骨折的发生意义较大。 (3)骨生化测定仅骨钙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骨密度下降提示骨折可能性增高 ,要防止老年人骨折必须减少骨量丢失。骨钙素测定可一定程度反映骨密度的量值 ,对骨质疏松的存在可做一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王永庆  田伟 《山东医药》2010,50(28):2-3
成人齿突骨折在数量上占所有枢椎骨折的一半以上。对齿突骨折的系统诊治和研究已经有超过90a的历史,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出现。近年来齿突骨折的发生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随社会经济进步和人均寿命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发生高能量创伤如交通事故和老年性低能量损伤的机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与受伤后就医率提高及医疗设备技术和诊疗水平不断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2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发生POD 51例(POD组)、未发生POD172例(非POD组)。比较两组术前GNRI和NLR。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O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的预测效能。结果 POD组GNRI低于非POD组,NLR高于非POD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1,95%CI:1.019~1.146)、脑卒中(OR=2.712,95%CI:1.011~7.271)、NLR(OR=1.484,95%CI:1.021~2.156)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GNRI(OR=0.880,95%CI:0.825~0.940)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效能水平对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OP患者442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效能水平评测,结合随访1年期间骨折事件,分析效能水平对老年OP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效能水平高、中和低三组中1年内累积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1.36%,19.7%和25.3%,三者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高效能水平是老年OP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36、0.612;三组间与OP骨折发生相关行为因素的比较(吸烟、饮酒、体重、饮食、锻炼、跌倒行为)差异显著(χ2=20.906、19.364、15.571,15.575、13.256;F=26.26;P0.05);结论高效能水平可促进老年OP患者健康行为的转变,预防老年OP患者骨折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折的早期处理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277156)李洪恩骨盆骨折中较轻的是撕脱骨折,较重的为骨盆环骨折。后者常发生在耻骨上、下支及髂翼,发生于髋臼者系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当将影响髋关节功能。骨折发生于骶椎者较少。尾骨损伤主要为脱位,亦可有骨折,因其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60岁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9%[1],数量超过8000万,居世界各国首位。文献报道,我国>50岁人群骨折总患病率为26.6%[2]。由此可见,高血压和骨折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且严重危害着公共健康。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一项关于CCB类药物与骨折风险关系的较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CCB类药物与骨折风险降低相关[3]。那么,CCB类药物能否在降压的同时作用于高血压相关的骨折呢?我们通过近年相关研究的复习,探讨高血压相关的骨折和CC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人体骨骼损伤和代谢异常的慢性疾病,OP骨折是当前人口老龄化时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骨折与骨强度相关,不同部位OP骨折发生过程中骨皮质和骨小梁发挥的作用不同,基于定量CT非骨密度测量指标可预测骨折的风险.相比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为病例一对照研究,入选250例有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另有250名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有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左股骨近端各部位BMD。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组身高、体重、腰椎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腰椎2~4BMD是发生脊柱骨折的预报因子(r=-0.416,P〈0.01)。身高和全髋部BMD与骨折次数和骨折椎体数目呈负相关(均P〈0.01)。按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值,骨折组骨质疏松检出率各为50.8%和50.4%;另外剔除在腰椎2~4发生椎体骨折53例,按腰椎2~4BMD检出骨质疏松占64.5%。同时,腰椎2~4、股骨颈或全髋部BMD值低于-2.5s者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分别是BMD正常者的4.76、2.36和3.52倍。结论腰椎呈低骨量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身高的下降和全髋部低BMD值是骨折发生次数和受累椎体数目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在重视BMD测量的同时,应重视脊柱X线正侧位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发生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方法 OVCF并行PVP的患者155例根据PVP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未再骨折组(123例)。采用Logistic分析OVCF患者PVP后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再骨折组年龄、骨水泥注射率、脊柱矢状面失衡比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再骨折组,骨密度明显低于未再骨折组(P<0.05)。年龄、骨水泥注射率、脊柱矢状面失衡、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是OVCF患者PVP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骨密度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预测OVCF患者PVP后再骨折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检验χ2=2.541,P=0.960。结论 基于年龄、骨水泥注射率、脊柱矢状面失衡、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这5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有四千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关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有心血管病的同类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相关情况。方法选取骨折患者584例,根据伴或不伴有冠心病和(或)高血压,将其分为伴有心血管病组235例和无心血管病组349例,心血管病组患者中,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89例,仅伴有冠心病53例,同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93例,比较心血管病组与无心血管病组下肢DVT的发生率、骨折后不同时间段下肢DVT的发生率,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无心血管病组比较,心血管病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升高(22.55%vs 12.89%,P<0.01)。2组骨折后07d下肢DVT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骨折后87d下肢DVT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骨折后814d及>14d(P<0.01)。2组年龄≥60岁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结论伴有心血管病且年龄≥60岁的下肢骨折患者更易于发生下肢DVT,骨折后1周内是其好发时间段,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视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骨折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方面,即骨矿密度(简称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它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