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He的双期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鹏  张斌 《口腔正畸学》2001,8(3):100-104
目的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进行双期矫治,了解第一期矫治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2例覆盖大于10毫米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作双期矫治,对Activator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SNB角增加1.25度,下颌基骨向前生长2.29毫米,磨牙关系在矢状方向变化3.75毫米,前牙覆盖由12.42毫米减少至5.63毫米,上切牙向后移动2.25毫米,下切牙向前移动2.54毫米,下颌平面角无明显改变.结论用Activator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以及下颌位置变化所致,而上切牙向舌侧移动和倾斜、下切牙轻微向唇侧倾斜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安氏Ⅱ类1分类Ⅲ度深覆盖错(牙合)进行非拔牙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前牙覆盖大于8mm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名,其中男性4人,女性5人,年龄12~15岁,平均13.2岁.采用QUAD-HELIX矫正器扩大上颌牙弓,并应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前牙的覆盖平均由9.5mm减少至3.1mm上切牙平均向后移动2.7mm,下切牙平均向前移动2.2mm,磨牙关系在矢状方向变化了3.2mm下颌基骨相对于上颌基骨向前变化了1.5mm,下颌平面角增加1.2°,前下面高增加4.7mm.结论用QUAD-HELIX矫正器和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Ⅲ度深覆盖错(牙合),通过扩大狭窄的牙弓,改善上牙弓的宽度,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在Ⅱ类牵引的作用下促使下颌前移和下颌磨牙向前位移,使上下颌骨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上切牙向舌侧移动与倾斜,下切牙向唇侧移动与倾斜,减小前牙的覆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安氏Ⅱ类 1 分类Ⅲ度深覆盖错进行非拔牙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 前牙覆盖大于8mm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9名, 其中男性4人,女性5人,年龄12~15岁,平均13.2岁。采用QUAD-HELIX矫正器扩大上颌牙弓,并应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 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并进行矫正前后的 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前牙的覆盖平均由 9.5mm减少至3 1mm上切牙平均向后移动2.7mm,下切牙平均向前移动2.2mm,磨牙关系在矢状方向变化了3.2mm下颌基骨相对于上颌基骨向前变化了 1. 5mm, 下颌平面角增加 1. 2°,前下面高增加 4. 7mm。结论 用QUAD-HELIX矫正器和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 1 分类Ⅲ度深覆盖错,通过扩大狭窄的牙弓,改善上牙弓的宽度,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在Ⅱ类牵引的作用下促使下颌前移和下颌磨牙向前位移,使上下颌骨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上切牙向舌侧移动与倾斜, 下切牙向唇侧移动与倾斜,减小前牙的覆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选择15名11-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磨牙前移了0.9mm,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2mm;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4.1mm;下切牙舌向移动了1.8mm,比上颌磨牙前移少1mm。结论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安氏Ⅱ类1分类Ⅲ度深覆盖错胎患者使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9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盖错胎患者,女6例,男3例,年龄16~26岁,平均21岁,采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和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治疗后上下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磨牙间宽度基本不变。前牙覆盖平均由8.23mm减少至2.85mm,ANB角平均减少1.15°,u1/SN平均减小11.54°,L1/MP角及上下中切牙切角平均增加1.23°和11.28°,NP/FH平均增加3.61°,Y轴角平均减小2.96°,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角或偏低角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深覆盖年青成人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通过口外弓推磨牙远移,上切牙直立,Ⅱ类牵引导下颌向前及唇倾下切牙减小前牙覆盖,可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对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以了解该类患者矫治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 对20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酌情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统计及分析。结果 上中切牙倾斜度(UI-NA)减小15.44度。上中切牙突度UI-NA(mm)减小4.72mm。前牙覆盖减小6.22mm。下颌基骨(Go-Po)生长5.11mm。后面高(ANS-Me)及前面高(S-Go)各增加了4.94mm和5.0mm。下颌平面角无明显改变。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后深覆盖的改善主要是上前牙的内收及下颌骨的向前生长和向前移动。Ⅱ类的矫治使得下颌骨的长度得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2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应用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后磨牙调整为中性关系或轻度近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颌关系及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能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提供参考。方法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1类错是常见的错畸形,常规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和Begg矫正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是肯定的,但是两大矫正技术各自的弱点,影响了矫治效能的彻底发挥.Tip-Edge矫正技术将两大矫正技术的优势互补融为一体,矫治各类错,疗效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解决了两大矫正技术中某些缺陷所带来的不足.本文应用Tip-Edge矫正技术,矫治安氏Ⅱ1类错、恒牙15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进行三期矫正程序治疗.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对比,将其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垂直向,上切牙抗力中心至腭平面距、下切牙抗力中心至下颌平面距减小,上磨牙至腭平面距、下磨牙至下颌平面距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切牙突度明显减小,上下切牙角明显增大(p<0.05及p<0.001),上颌基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下颌基骨变化轻微,结论如下前牙咬合的迅速打开有赖于上下切牙的绝对压低和上下磨牙的伸长;前牙深覆盖的减小有赖于上切牙突度明显减小,对上切牙持续的内收作用,减弱了上颌向前发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类拔除下颌切牙进行矫治的适应证选择和矫治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7例由于各种原因需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或还需配合拔除其它牙齿进行矫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伴有下切牙拥挤的成人轻、中度III类错病例拔除单个下颌切牙矫治;前牙深覆盖的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病例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双尖牙及一个下中切牙矫治;由于上颌两个侧切牙过小引起Bolton指数不调病例拔除一个下颌切牙矫治;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结果病例矫治时间为19~26个月,17例病例治疗结束后拔牙间隙均全部关闭,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后牙咬关系良好。软组织侧貌得以改善。结论拔除下颌切牙矫治在诊断设计时应权衡利弊,严格控制适应证,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相应矫治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以获得良好、稳定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春华  胡小坤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11,(10):586-587,591
目的研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2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应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后磨牙调整为中性关系或轻度近中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颌关系及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疗效显著,能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先天性下切牙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提供参考.方法 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 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 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2个月。采用团体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win-block治疗组,覆盖和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覆盖的减小主要是由于上切牙的远中移动,及下颌骨的向前生长;磨牙关系的矫正,下颌骨的生长与牙槽骨的变化各占50%作用。下颌骨长度(Ar-Gn)比对照组增加2.29mm,后面高(Ar-Go)与前下面高(ANS-Me)均有增加,分别为2.28mm与2.58mm,未观察到不利的垂直向生长。结论:Twin-block能有效减小前牙覆盖,矫正磨牙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并增强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内倾型深覆(牙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按Agle错(牙合)分类法为Ⅱ类2分类错(牙合),按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为Ⅳ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的内倾型深覆(牙合)可见下切牙咬伤上切牙腭侧牙龈,上切牙咬伤下切牙唇侧牙龈。由于上前牙牙轴的舌向倾斜,上、下前牙呈闭锁(牙合)关系,使下颌处于远中位置,上、下牙弓为远中关系,下颌前伸运动受到明显障碍,可造成颞下颌关节的疾患。由于前牙的深覆(牙合),使颌间距离降低,而致呈现面下1/3过短。因而内倾型深覆(牙合)对牙、颌、面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内倾型深覆(牙合)的牙、颌、面机制及临床矫治,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患者 14例 ,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 ,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 ,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 ,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 ,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 ,上切牙突度减小 ,Ptm- 6距减小 (P <0 .0 5 ) ;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 (P <0 .0 5 ) ;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患者14例,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上切牙突度减小,Ptm-6距减小(P<0.05);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P<0.05);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He畸形-20例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替牙期前方牵引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前牙反中骨性和牙性变化.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在替牙早期使用前方牵引器,治疗开始、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年拍摄头颇侧位片,并以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治疗刚刚结束时,覆盖增加6.5毫米,其中40%为骨性变化,60%为牙性代偿.治疗结束后一年发现覆盖减少1.2毫米,即骨性变化占23%,牙性代偿77%.覆盖减少的原因为下颌向前生长和下切牙唇倾.  相似文献   

19.
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一20例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替牙期前方牵引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前牙反中骨性和牙性变化.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在替牙早期使用前方牵引器,治疗开始、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年拍摄头颇侧位片,并以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治疗刚刚结束时,覆盖增加6.5毫米,其中40%为骨性变化,60%为牙性代偿.治疗结束后一年发现覆盖减少1.2毫米,即骨性变化占23%,牙性代偿77%.覆盖减少的原因为下颌向前生长和下切牙唇倾.  相似文献   

20.
熊莉  陈晓峰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11):690-692
目的 分析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1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Ⅰ期Twin-block功能矫治和Ⅱ期固定矫治,并行 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经Ⅰ期和Ⅱ期矫治后,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覆盖减小。结论 对于生长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双期矫治有明显效果,对于牙型和面型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